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
1.在做“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时,一组选用5只鼠妇,二组选用20只鼠妇,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
A.一组;数量少便于控制 B. 二组;可防止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C. 一组;实验过程更简短 D. 二组;数量多有利于竞争
2.探究实验中,一般采用对照方法进行。下列各项中能作为对照条件的是( )。
A.光照和水分 B. 氧气和温度 C. 湿润和干燥 D. 肥料和农药
3.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D.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4.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荷兰的一个眼镜商 B. 罗伯特 虎克 C. 列文虎克 D. 施莱登和施旺
5.某同学在“鉴定鸡蛋清中主要成分”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该先加水再加鸡蛋清
B.加水后没有搅拌实验现象不明显
C.甲组和乙组对照实验中有两个变量
D.鸡蛋清中是否含蛋白质需要用碘液鉴定
6.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达尔文 B. 袁隆平 C. 孟德尔 D. 巴斯德
7.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在这一实验中,你认为应该改正的错误是( )。
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暗室里
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
8.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
A.实验法的运用 B.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林奈的生物分类
9.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100张撒在蓝色的布上,小组同学每次随机拣拾一张看到的小纸片,一段时间后停止,统计布上剩余各色小纸片的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某种颜色的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
B.经过“捕食者”多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
C.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动物不易被发现,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D.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多次捕食后,剩下的各色小纸片数会基本相同
10.有“遗传之父”称号的是( )。
A.孟德尔 B. 达尔文 C. 袁隆平 D. 美国青年学者米勒
11.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资源匮乏 B. 环境污染 C. 粮食短缺 D. 发射飞船
12.19世纪,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
A.达尔文 B. 孟德尔 C. 罗伯特·虎克 D. 巴斯德
13.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 哈维 C. 林奈 D. 沃森和克里克
14.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
A.哈维 B. 克里克 C. 沃森 D. 林奈
15.雷迪的实验推翻了①的基本观点;鹅颈烧瓶实验支持②的观点;③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上述①②③分别为( )。
A.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米勒 B. 生生论、化学进化论、巴斯德
C. 自然发生论、生生论、米勒 D. 神创论、生生论、米勒
16.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对我国人口开展第七次普查,这次人口普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资料分析法
17.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
18.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
A.生物与环境 B. 动物和植物
C.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D.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19.创立双名法的科学家是( )。
A.雷迪 B. 林奈 C. 巴斯德 D. 达尔文
20.第一个发现并命名细胞的人是( )。
A.荷兰科学家列文 虎克 B.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虎克
C.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D.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
2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就不动了?____ 。(2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____。(2分)
(3)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除了依靠肌肉外,还需要____的辅助。(2分)
(4)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来完成。(2分)
(5)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2分)
22.实验探究题,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冷却的浆糊;
②再向l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
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请回答:(10分)
(1)该实验是观察____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分)
(2)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____号试管,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将浆糊中的淀粉分解成____。(6分)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过程,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变蓝或不变蓝)(2分)
23.夏天,小王看到很多人在下海游泳前会涂上厚厚的防晒霜。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到防晒霜有含“氧苯酮”和不含“氧苯酮”成分的两种,并且其所含成分还有可能随着人们下海游泳进入水体。于是喜爱珊瑚虫的小王想:两种防晒霜对海洋里生活的珊瑚虫都有危害吗 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10分)
步骤一:在三个掊养箱中加入等量的海水,并编号1、2、3;1号培养箱加入2g含“氧苯酮”成分的防晒霜,2号培养箱加入A,3号培养箱不做处理。
步骤二:上述三个培养箱中各放入同种20只生命活力相当的珊瑚虫,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养殖一段时间。
(1)设置3号培养箱的目的是____。 (2分)
(2)2号培养箱中加入的A应为____。实验中除加入的物质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4分)
(3)完成步骤二后小王计划用不同种珊瑚虫重复上述实验,目的是____。(2分)
(4)若实验结果显示1号培养箱中的珊瑚虫全部死亡,2号培养箱和3号培养箱珊瑚虫生长状态良好,则得出的结论是:____。(2分)
24.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某小组的同学决定亲自做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准备了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一桶河水,20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蝌蚪,甲状腺激素,两个水槽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分)
(1)下表是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帮助他们补充完整(请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的括号内)(2分)
(2)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还进行了下述实验:首先将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然后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请你分析科学家通过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是由____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 ,可以促进幼年个体的发育。(1分)
(3)食物中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使人患____病,常吃____、紫菜等食品对于防治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2分)
25.为探究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生物小组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了对照实验同学们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进行不同的处理。所有装置都放在无菌环境中。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0分)
(1)该探究活动的假设是:假设细菌对落叶有____,而且受____的影响。(4分)
(2)甲、乙、丙三组所用的落叶应取自____(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植物,落叶的质量应____(“相同”或“不同”)。(4分)
(3)在这个对照实验中,乙组和丙组能形成对照吗?____(填“能”或“不能”)(2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B C B C B D A D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D B B
非选择题
21.
乙瓶
水分(或湿度)
刚毛
湿润的体壁
对照
22.
唾液
1;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变蓝
23.
做对照
2g(等量)不含氧苯酮成分的防晒霜;控制单一变量
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含氧苯酮成分的防晒霜对珊瑚虫有危害,不含氧苯酮成分的防晒霜对珊瑚虫没危害
24.
不加甲状腺激素;10只蝌蚪
甲状腺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海带
25.
分解;温度
同一种;相同
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