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后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有进一步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只向自己的封君效忠,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不同的封臣向自己的封君效忠,容易导致政治的分裂和国家权力的分散,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同时也可能是上一级封君的封臣,所以身份划分并不明显,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教会的地位,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王权的发展,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及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由上述材料可以得知( )
A.君主和市民无矛盾冲突 B.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
C.王权不受其他因素制约 D.市民成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可知,材料体现了君主和市民之间达成了共同的利益,即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和市民之间达成了共同的利益,但不代表君主和市民之间没有矛盾冲突,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没有体现王权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无法得出王权不受其他因素制约的结论,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没有体现封建统治的基础问题,无法得出市民成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的结论,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进行分析。
3.有学者称∶“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神学这一学科只是少数人所学的科目,是大学里一些最有才华的学生所期望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教会对大学的主导作用 B.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
C.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 D.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体现的是社会需求对大学教育发展的影响,C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教会对大学的主导作用”、“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与材料信息无关,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进行分析。
4.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还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这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庄园,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及西欧庄园的特点进行分析。
5.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A.神权大于王权 B.王权大于神权
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 D.国王毫无权力
【答案】A
【知识点】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可知,体现了君主必须通过教主向天主负责,说明神权大于王权,A项正确;
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神权大于王权,而非王权大于神权,B项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神权大于王权,而不是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C项错误;
神权大于王权,不等于国王没有权力,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西欧的教会,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6.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主要课程有经院哲学、神学等。16世纪,德意志新建了 9所大学, 开设的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神学一统天下 B.学术研究僵化
C.人文主义发展 D.大学教育普及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16世纪德意志的大学除了传统的经院哲学、神学外,还新开设了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等科目,这反映出当时欧洲人文主义发展,C项正确;
“神学一统天下”与大学开设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等科目不符,A项错误;
学术研究僵化与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
德意志大学的课程组成,不能说明欧洲大学教育普及,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6世纪,德意志新建了 9所大学, 开设的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及西欧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7.(2021高二上·青冈开学考)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奴份地所有权属于农奴
③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 ④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经济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整个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因此③正确;耕地由领主自营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归领主所有,因此①正确。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所有权属于领主,因此②错误。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欧庄园经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通过排除法较为简单。
8.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 B.彰显了民众意愿
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 D.消除了内部分裂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信息突出了国王的作用,即国王在其领地内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其领地外是仲裁者,这彰显了王权的强大,A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王权的加强,“彰显了民众意愿”、“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与材料主旨不符,B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表述绝对化,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进行分析。
9.(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这段话说明了拜占庭帝国( )
A.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 B.具有固步自封的特点
C.是沟通东西方间的桥梁 D.帝国内部没有创新力
【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
【解析】【分析】“拜占庭帝国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这段话说明了拜占庭帝国具有固步自守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
ACD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拜占庭帝国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拜占庭帝国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难度较低。
10.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这一法律将本质上乡野的、高度保守的罗马社会所沿用的传统习俗编纂成文,其中的很多条款尚显粗薄,但确实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迈进了。这一法律( )
A.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B.使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C.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状况 D.使贵族的特权彻底被取消
【答案】B
【知识点】《十二铜表法》
【解析】【分析】材料“其中的很多条款尚显粗薄,但确实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迈进了”体现的是罗马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B项正确;
A项是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的特征,错误;
罗马成文法的制定是符合当时国情的,C项错误;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其中的很多条款尚显粗薄,但确实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迈进了”,联系《十二铜表法》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 )
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D.根据材料,西欧城市中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可知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D项正确;
A.根据材料“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可知庄园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没有体现庄园经济商业化,排除A项;
B.根据材料可知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没有提高世俗君主的地位,排除B项;
C.根据所学知识,11——12世纪西欧是封建社会,材料不能说明城市的兴起促进民主政治,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兴起,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城市。多数城市是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
12.12世纪的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了一些新变化。不少教土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欧洲当时的这些变化( )
A.根植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顺应了世俗权力强化的要求
C.表明俗权大于教权局面形成 D.宣告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B.根据材料可知,12世纪的欧洲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材料“不少教土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可知这些新变化肯定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世俗王权,结合所学知识,12世纪,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加强世俗王权、削弱教权成为当时市民阶层的内心诉求,材料思想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B项正确;
A.资本主义萌芽在14、15世纪方在欧洲产生,排除A项;
C.材料无法看出俗权已大于教权,排除C项;
D.封君封臣制度在14、15世纪逐步走向衰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在中世纪之初,教权和王权都处于幼年期,因此彼此和睦,经历 一个蜜月期。但在之后两者势力此消彼长,逐渐出现矛盾,两者的对立局面开始形成。从材料中“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 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 ”等皆说明世俗权力在强化。
13.11世纪末,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只讲授宗教神学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答案】D
【知识点】中古西欧文化
【解析】【分析】材料“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体现的是基督教教义对牛津大学校徽的影响,说明的是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D项正确;
国王兼任大学校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
宗教神学仅是中世纪大学课程的一部分,B项说法绝对化,错误;
材料未涉及世俗文化发展受到阻碍的信息,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西欧的文化教育,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联系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年)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25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年),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土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体现了世俗王权不断强化,C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涉及庄园经济,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治不等于独立,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是在宗教改革后,这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进行分析。
15.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 )
A.不承认罗马教廷 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C.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说明在教权和王权的斗争中,世俗王权不断加强,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司法案件不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没有反映不承认罗马教廷,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随国定原则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提出的,这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王权和教权的关系,无法看出当时推崇信仰自由,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进行分析。
16.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
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B.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
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自治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产生于中世纪早期,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3世纪,民族国家尚未形成,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3世纪还未产生新型生产方式,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17.(2021高一下·镇赉县月考)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世纪开始,此时欧洲各国建立的主要王权专制的 国家,在王权专制下实现了中央集权,所以“新君主国”指的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故选B;
“政教合一”、“议会主导”、“教皇控制”、“宗教神权”等说法都与史实不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世纪西欧封建王权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是依据“新君主国”结合此时欧洲各国建立的主要王权专制的国家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18.“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是王侯级的,有些是省级的,有些则局限在一个城市。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这一做法直接( )
A.促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 B.推动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C.造成欧洲社会四分五裂 D.导致西欧人丧失了宗教信仰
【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可知,教会逐渐被世俗政府所控制,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之一,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就是四分五裂的,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丧失了宗教信仰”不合史实,宗教改革后人们可以信仰天主教,也可以信仰新教,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都教会,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进行分析。
19.(2022高三上·韶关月考)美国学者斯垂尔认为,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英国学者梅特兰还认为,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这说明( )
A.封建制度是政府权力的前提 B.领主权是封建制形成的关键
C.领主权过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D.司法权是领主最核心的权力
【答案】B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可知,强调的是领主权在西欧封建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材料“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可知,强调的是领主权及其中的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重要性,由此可知,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只有当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时,真正的封建主义才产生,A项因果倒置,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C项错误;
材料阐述了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作用,但没有说司法权在领主各项权力中的地位,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的主旨,结合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0.中世纪的欧洲,某官员遣使上书教皇:“您认为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还是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好呢 ”教皇领会了该官员的意思,回答:“在我看来,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这说明当时( )
A.统一的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B.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
C.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D.王权极度衰弱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中“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世俗王权和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B项正确;
A.题干并未体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
C.题干并未体现宗教伦理对人们的控制,排除C项;
D.题干体现了世俗王权与教权在中世纪早期的相互依存,而非王权极度衰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世俗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中世纪前期,世俗王权和教权相互依存,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21.马克在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主统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城市是手工业者的聚集地,这有利于城市自治,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是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产物,但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主政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未涉及雇佣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表明西欧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背景、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2.在西欧庄园制模式下,农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许多零散的条田与其他人的土地交错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摧毁整个地区。这种份地模式( )
A.提升了抵御天灾的水平 B.阻止了自然灾害的来临
C.分散了农民承担的风险 D.旨在削弱庄园主的剥削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摧毁整个地区”可知,西欧的农民通过采取措施分散风险,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种份地经营方式是为了分散农民承当的风险,并没有提升抵御天灾的水平,也没有减轻庄园主的剥削,AD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份地经营方式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来临,B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摧毁整个地区”进行分析。
23.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城市经过反复的斗争与谈判,最后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时代因素是( )
A.封建制度特点 B.城市工商经济繁荣发展
C.民主传统深厚 D.皇权与教权的矛盾尖锐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B.中世纪后半期,西欧城市工商业经济得以发展,城市工商业阶层、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发展壮大起来的城市市民阶层,有着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诉求,当然包括自治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这成为中世纪后期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新情况、新特征,故B正确;
ACD.此三项内容是西欧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因素,不如B项内容更具有时代性,故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获取自治权的斗争。
24.13世纪,北德意志地区出现著名的城市同盟——汉萨同盟,其鼎盛时期拥有160多个自治城市,且配备武装和金库。该同盟垄断了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实力雄厚,但组织十分松散。这反映了( )
A.城市自治的潮流 B.德国王权的强化
C.封建割据的加剧 D.城市国家的出现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可知,汉萨同盟内部包括众多自治城市,而且经济实力雄厚,反映了当时城市自治的潮流,故A正确;
B.汉萨同盟与德国王权的强化无关,故排除B;
C.汉萨同盟反映了城市自治的潮流,故排除C;
D.材料未涉及城市国家的出现,故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自治,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以御防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25.“拜占庭拥有强大的地中海舰队,这对于控制地中海运输,打击海上行掠者,威慑沿海国家……起了重要作用。”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
A.保护了传统商路的畅通 B.维持了罗马帝国的强大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削弱了地中海沿岸小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地中海舰队打击海上行掠者,从而有效地维护了传统商路的秩序,保护了商路的畅通,A项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此时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不复存在,排除B项;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拜占庭帝国,对传统商路进行掠夺性抢劫,迫使传统商路中断,排除C项;
D.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涉及削弱地中海沿岸小国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地中海舰队有利于维护丝绸之路的通畅。
26.(2022高三上·重庆月考)公元2~3世纪,罗马奴隶主为了保证足够的劳动人手,把大田庄分成小块土地,逐渐把部分奴隶固着在小块土地上,让他们自己经营,向他们征取一部分收成,准许有自己的家室,他们随土地出售而转移。同时期,日耳曼氏族贵族把战俘变为奴隶,微信山城学术圈认为,并非实行古典式的奴隶占有制,奴隶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此外,氏族贵族拥有很多新,亲兵效忠首领,首领给养亲兵。据此可以推断( )
A.上古欧洲已由奴隶社会转型至封建社会
B.西欧封建社会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
C.西欧奴隶社会时期产生了封君封臣制度
D.西欧封建制度植根于罗马和日耳曼因素
【答案】D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西欧封建制度植根于罗马和日耳曼因素,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于476年,上古欧洲已由奴隶社会转型至封建社会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表述片面化,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同时期,日耳曼氏族贵族把战俘变为奴隶,并非实行古典式的奴隶占有制,奴隶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此外,氏族贵族拥有很多新,亲兵效忠首领,首领给养亲兵”及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27.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叙述中世纪民众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
B.此书会涉及到基辅罗斯反抗蒙古西征的相关史实
C.书中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
D.所在地区逐渐受罗马天主教会影响,哥特式教堂林立
【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俄罗斯文化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史诗叙述的不是民众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史诗反映的是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并不涉及基辅罗斯反抗蒙古西征的相关史实,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辅罗斯没有哥特式教堂林立,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文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及俄罗斯的文化成就进行分析。
28.有关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市民已经享有掌控并处置自己的一切自由
②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
③领主在其领地掌握司法权,行政权和征收赋税的权力
④王权始终不断衰微,封建领主成为领地的实际统治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领主在其领地内有较大统治权,掌握司法权、行政权和征收赋税的权力,因此②③符合史实,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有个人自由、司法自由、身份自由、和处置自己私有财产的自由,“一切自由”表述绝对化,因此①与题意不符,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权始终不断衰微”的表述过于绝对,因此④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有关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叙述正确的有”及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进行分析。
29.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现象( )
A.使君主成为社会诸矛盾的焦点 B.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的转型
C.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 D.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和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中世纪王权的扩大与城市自治的兴起,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前夕君主成为社会诸矛盾的焦点,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这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主要在城市,而庄园主要在乡村,这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王权、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及中世纪王权、城市发展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30.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的衙门机关应运而生,成为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的官僚机关;16世纪30年代,出现了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的军务衙门。这说明莫斯科公国( )
A.逐渐摆脱对金帐汗国的臣属 B.官僚政治制约了君权
C.国家集权管理模式的发展 D.建立了封君封臣体制
【答案】C
【知识点】俄罗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衙门官僚是君主的代表,有监督、管理职能,这有利于国家集权管理模式的发展,C项错误。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看不出莫斯科公国与金帐汗国的关系,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衙门机关加强了君权,而不是制约,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衙门机关对国家集权的影响,与封君封臣体制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帝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及俄罗斯帝国的统治状况进行分析。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20万大军围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庭帝国无力抵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苦战了53天,最后灭亡。
材料二: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指出其繁盛的重要因素。
(2)据材料一、二,分析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3)拜占庭帝国的命运对我们有何重要启示?
【答案】(1)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封闭保守,故步自封;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3)一个文明能否健康地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文明进行交流,是否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
【解析】【分析】(1)方面:根据材料“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可得出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可得出拜占庭的商业贸易比较兴旺。因素:根据材料“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可得出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原因: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56)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可以概括出作为统治者的查士丁尼的思想的落后、保守;根据材料“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可以概括出拜占庭的国力衰弱,且受到其他民族的攻击,最终衰亡。
(3)实际考察的是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故答案为:
(1) 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 封闭保守,故步自封;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3)一个文明能否健康地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文明进行交流,是否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第一问,需根据材料“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进行分析;第二问,需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56)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及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状况进行分析;第三问,需根据影响文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32.(2022高三上·葫芦岛月考)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
【答案】(1)经济中心;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作用: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知,中古西欧城市的原因有:经济中心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可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一“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可知,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还有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作用:由材料“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出,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是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材料“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得出,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由材料“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得出,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由材料“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得出,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故答案为:
(1) 经济中心;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 作用: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点评】(1)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结合“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等材料来解答。(2)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结合“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材料来解答。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古早期,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主要操纵在拜占庭帝国手中。拜占庭帝国由于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半壁江山,控制了地中海周围的重要经济发达区域,而且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所以中古早期的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都处于它的控制之下……拜占庭拥有强大的海上商船队和地中海舰队,这对于控制地中海运输,打击海上行掠者,威慑沿海国家和保持商路畅通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二: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与15世纪后半期伟大的海上发现处于同一时期,长期以来历史学家认为,这两个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耳其人切断了欧洲和东方之间所有伟大而古老的商路,因而欧洲就不顾一切探索通往东方的其他商路。1498年,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时,终于发现了这样一条道路。这个时间东方的商路转移了。
——摘编自【美】斯坦福·肖《奥斯曼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拜占庭帝国”的另外一个名称,并分别分析拜占庭帝国在法律上和贸易上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耳其帝国”兴起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并分析与“伟大的海上发现”的关系。
【答案】(1)名称:东罗马帝国。
作用:法律上: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或答:使罗马法成熟);
贸易上:保护传统商路的畅通,促进东西方贸易的持续发展。
(2)影响: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
关系:切断传统商路,迫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东西方传统商路的转移。
【知识点】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解析】【分析】(1)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上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或答:使罗马法成熟);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由于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半壁江山,控制了地中海周围的重要经济发达区域,而且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所以中古早期的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都处于它的控制之下”可知贸易上保护传统商路的畅通,促进东西方贸易的持续发展。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
关系:根据材料“土耳其人切断了欧洲和东方之间所有伟大而古老的商路,因而欧洲就不顾一切探索通往东方的其他商路。1498年,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时,终于发现了这样一条道路。这个时间东方的商路转移了”可知切断传统商路,迫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东西方传统商路的转移。
故答案为:(1)名称:东罗马帝国。
作用:法律上: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或答:使罗马法成熟);
贸易上:保护传统商路的畅通,促进东西方贸易的持续发展。
(2)影响: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
关系:切断传统商路,迫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东西方传统商路的转移。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相关知识,属于文字史料分析题,要求考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高考命题中运用最多的一类型题目,答题时,需抓住文字材料中截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最后整理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后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 )
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有进一步发展
2.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由上述材料可以得知( )
A.君主和市民无矛盾冲突 B.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
C.王权不受其他因素制约 D.市民成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3.有学者称∶“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神学这一学科只是少数人所学的科目,是大学里一些最有才华的学生所期望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教会对大学的主导作用 B.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
C.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 D.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
4.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还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中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
5.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
A.神权大于王权 B.王权大于神权
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 D.国王毫无权力
6.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主要课程有经院哲学、神学等。16世纪,德意志新建了 9所大学, 开设的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神学一统天下 B.学术研究僵化
C.人文主义发展 D.大学教育普及
7.(2021高二上·青冈开学考)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奴份地所有权属于农奴
③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 ④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1245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宣布: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增强国王权威 B.彰显了民众意愿
C.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 D.消除了内部分裂
9.(2021高一下·福州期中)“拜占庭帝国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这段话说明了拜占庭帝国( )
A.是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 B.具有固步自封的特点
C.是沟通东西方间的桥梁 D.帝国内部没有创新力
10.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这一法律将本质上乡野的、高度保守的罗马社会所沿用的传统习俗编纂成文,其中的很多条款尚显粗薄,但确实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迈进了。这一法律( )
A.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B.使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C.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状况 D.使贵族的特权彻底被取消
11.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 )
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
12.12世纪的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了一些新变化。不少教土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欧洲当时的这些变化( )
A.根植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顺应了世俗权力强化的要求
C.表明俗权大于教权局面形成 D.宣告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13.11世纪末,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只讲授宗教神学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14.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年)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25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年),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土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15.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 )
A.不承认罗马教廷 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C.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16.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
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B.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
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17.(2021高一下·镇赉县月考)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18.“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是王侯级的,有些是省级的,有些则局限在一个城市。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这一做法直接( )
A.促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 B.推动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C.造成欧洲社会四分五裂 D.导致西欧人丧失了宗教信仰
19.(2022高三上·韶关月考)美国学者斯垂尔认为,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英国学者梅特兰还认为,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这说明( )
A.封建制度是政府权力的前提 B.领主权是封建制形成的关键
C.领主权过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D.司法权是领主最核心的权力
20.中世纪的欧洲,某官员遣使上书教皇:“您认为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还是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好呢 ”教皇领会了该官员的意思,回答:“在我看来,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这说明当时( )
A.统一的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B.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
C.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
D.王权极度衰弱
21.马克在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22.在西欧庄园制模式下,农民有意把自己的份地分成许多零散的条田与其他人的土地交错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摧毁整个地区。这种份地模式( )
A.提升了抵御天灾的水平 B.阻止了自然灾害的来临
C.分散了农民承担的风险 D.旨在削弱庄园主的剥削
23.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城市经过反复的斗争与谈判,最后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时代因素是( )
A.封建制度特点 B.城市工商经济繁荣发展
C.民主传统深厚 D.皇权与教权的矛盾尖锐
24.13世纪,北德意志地区出现著名的城市同盟——汉萨同盟,其鼎盛时期拥有160多个自治城市,且配备武装和金库。该同盟垄断了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实力雄厚,但组织十分松散。这反映了( )
A.城市自治的潮流 B.德国王权的强化
C.封建割据的加剧 D.城市国家的出现
25.“拜占庭拥有强大的地中海舰队,这对于控制地中海运输,打击海上行掠者,威慑沿海国家……起了重要作用。”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
A.保护了传统商路的畅通 B.维持了罗马帝国的强大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削弱了地中海沿岸小国
26.(2022高三上·重庆月考)公元2~3世纪,罗马奴隶主为了保证足够的劳动人手,把大田庄分成小块土地,逐渐把部分奴隶固着在小块土地上,让他们自己经营,向他们征取一部分收成,准许有自己的家室,他们随土地出售而转移。同时期,日耳曼氏族贵族把战俘变为奴隶,微信山城学术圈认为,并非实行古典式的奴隶占有制,奴隶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此外,氏族贵族拥有很多新,亲兵效忠首领,首领给养亲兵。据此可以推断( )
A.上古欧洲已由奴隶社会转型至封建社会
B.西欧封建社会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
C.西欧奴隶社会时期产生了封君封臣制度
D.西欧封建制度植根于罗马和日耳曼因素
27.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叙述中世纪民众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
B.此书会涉及到基辅罗斯反抗蒙古西征的相关史实
C.书中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
D.所在地区逐渐受罗马天主教会影响,哥特式教堂林立
28.有关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市民已经享有掌控并处置自己的一切自由
②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
③领主在其领地掌握司法权,行政权和征收赋税的权力
④王权始终不断衰微,封建领主成为领地的实际统治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9.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现象( )
A.使君主成为社会诸矛盾的焦点 B.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的转型
C.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 D.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30.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的衙门机关应运而生,成为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的官僚机关;16世纪30年代,出现了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的军务衙门。这说明莫斯科公国( )
A.逐渐摆脱对金帐汗国的臣属 B.官僚政治制约了君权
C.国家集权管理模式的发展 D.建立了封君封臣体制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20万大军围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庭帝国无力抵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苦战了53天,最后灭亡。
材料二: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指出其繁盛的重要因素。
(2)据材料一、二,分析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3)拜占庭帝国的命运对我们有何重要启示?
32.(2022高三上·葫芦岛月考)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古早期,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主要操纵在拜占庭帝国手中。拜占庭帝国由于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半壁江山,控制了地中海周围的重要经济发达区域,而且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所以中古早期的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都处于它的控制之下……拜占庭拥有强大的海上商船队和地中海舰队,这对于控制地中海运输,打击海上行掠者,威慑沿海国家和保持商路畅通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材料二: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与15世纪后半期伟大的海上发现处于同一时期,长期以来历史学家认为,这两个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耳其人切断了欧洲和东方之间所有伟大而古老的商路,因而欧洲就不顾一切探索通往东方的其他商路。1498年,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时,终于发现了这样一条道路。这个时间东方的商路转移了。
——摘编自【美】斯坦福·肖《奥斯曼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拜占庭帝国”的另外一个名称,并分别分析拜占庭帝国在法律上和贸易上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耳其帝国”兴起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并分析与“伟大的海上发现”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只向自己的封君效忠,不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不同的封臣向自己的封君效忠,容易导致政治的分裂和国家权力的分散,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同时也可能是上一级封君的封臣,所以身份划分并不明显,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教会的地位,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王权的发展,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及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可知,材料体现了君主和市民之间达成了共同的利益,即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和市民之间达成了共同的利益,但不代表君主和市民之间没有矛盾冲突,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没有体现王权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无法得出王权不受其他因素制约的结论,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没有体现封建统治的基础问题,无法得出市民成了封建统治的基础的结论,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体现的是社会需求对大学教育发展的影响,C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教会对大学的主导作用”、“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进行宗教改革的迫切性”与材料信息无关,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这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庄园,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及西欧庄园的特点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可知,体现了君主必须通过教主向天主负责,说明神权大于王权,A项正确;
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神权大于王权,而非王权大于神权,B项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神权大于王权,而不是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C项错误;
神权大于王权,不等于国王没有权力,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西欧的教会,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16世纪德意志的大学除了传统的经院哲学、神学外,还新开设了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等科目,这反映出当时欧洲人文主义发展,C项正确;
“神学一统天下”与大学开设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等科目不符,A项错误;
学术研究僵化与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
德意志大学的课程组成,不能说明欧洲大学教育普及,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6世纪,德意志新建了 9所大学, 开设的科目包括:古典文学、伦理学、诗歌、物理学和神学等”及西欧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经济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整个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因此③正确;耕地由领主自营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营地归领主所有,因此①正确。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所有权属于领主,因此②错误。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西欧庄园经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通过排除法较为简单。
8.【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信息突出了国王的作用,即国王在其领地内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其领地外是仲裁者,这彰显了王权的强大,A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王权的加强,“彰显了民众意愿”、“有利于维护欧洲和平”与材料主旨不符,B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表述绝对化,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在国王领地内禁止封建主之间的私人战争;在尚未并入国王领地的地方,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规定发生争端后冲突双方在四十日内不准开战,受到挑战的一方可向国王申诉裁决”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
【解析】【分析】“拜占庭帝国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这段话说明了拜占庭帝国具有固步自守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
ACD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拜占庭帝国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拜占庭帝国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存在,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新力”,难度较低。
10.【答案】B
【知识点】《十二铜表法》
【解析】【分析】材料“其中的很多条款尚显粗薄,但确实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迈进了”体现的是罗马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B项正确;
A项是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的特征,错误;
罗马成文法的制定是符合当时国情的,C项错误;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其中的很多条款尚显粗薄,但确实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迈进了”,联系《十二铜表法》的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D.根据材料,西欧城市中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可知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D项正确;
A.根据材料“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可知庄园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没有体现庄园经济商业化,排除A项;
B.根据材料可知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没有提高世俗君主的地位,排除B项;
C.根据所学知识,11——12世纪西欧是封建社会,材料不能说明城市的兴起促进民主政治,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兴起,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城市。多数城市是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
12.【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B.根据材料可知,12世纪的欧洲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材料“不少教土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可知这些新变化肯定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世俗王权,结合所学知识,12世纪,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加强世俗王权、削弱教权成为当时市民阶层的内心诉求,材料思想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B项正确;
A.资本主义萌芽在14、15世纪方在欧洲产生,排除A项;
C.材料无法看出俗权已大于教权,排除C项;
D.封君封臣制度在14、15世纪逐步走向衰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在中世纪之初,教权和王权都处于幼年期,因此彼此和睦,经历 一个蜜月期。但在之后两者势力此消彼长,逐渐出现矛盾,两者的对立局面开始形成。从材料中“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 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 ”等皆说明世俗权力在强化。
13.【答案】D
【知识点】中古西欧文化
【解析】【分析】材料“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体现的是基督教教义对牛津大学校徽的影响,说明的是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D项正确;
国王兼任大学校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
宗教神学仅是中世纪大学课程的一部分,B项说法绝对化,错误;
材料未涉及世俗文化发展受到阻碍的信息,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西欧的文化教育,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联系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C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体现了世俗王权不断强化,C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涉及庄园经济,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治不等于独立,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是在宗教改革后,这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进行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说明在教权和王权的斗争中,世俗王权不断加强,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司法案件不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没有反映不承认罗马教廷,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随国定原则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提出的,这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王权和教权的关系,无法看出当时推崇信仰自由,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王权,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进行分析。
16.【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自治符合国王权力加强的需要,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产生于中世纪早期,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3世纪,民族国家尚未形成,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3世纪还未产生新型生产方式,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17.【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世纪开始,此时欧洲各国建立的主要王权专制的 国家,在王权专制下实现了中央集权,所以“新君主国”指的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故选B;
“政教合一”、“议会主导”、“教皇控制”、“宗教神权”等说法都与史实不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世纪西欧封建王权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是依据“新君主国”结合此时欧洲各国建立的主要王权专制的国家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18.【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可知,教会逐渐被世俗政府所控制,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之一,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就是四分五裂的,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丧失了宗教信仰”不合史实,宗教改革后人们可以信仰天主教,也可以信仰新教,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都教会,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进行分析。
19.【答案】B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可知,强调的是领主权在西欧封建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材料“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可知,强调的是领主权及其中的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重要性,由此可知,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只有当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时,真正的封建主义才产生,A项因果倒置,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C项错误;
材料阐述了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作用,但没有说司法权在领主各项权力中的地位,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的主旨,结合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0.【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基督教会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中“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世俗王权和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B项正确;
A.题干并未体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A项;
C.题干并未体现宗教伦理对人们的控制,排除C项;
D.题干体现了世俗王权与教权在中世纪早期的相互依存,而非王权极度衰弱,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世俗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中世纪前期,世俗王权和教权相互依存,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21.【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封建主统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城市是手工业者的聚集地,这有利于城市自治,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是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产物,但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封建主政治中心在农村而不是城市,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未涉及雇佣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表明西欧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及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背景、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22.【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摧毁整个地区”可知,西欧的农民通过采取措施分散风险,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种份地经营方式是为了分散农民承当的风险,并没有提升抵御天灾的水平,也没有减轻庄园主的剥削,AD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份地经营方式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来临,B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如果真有自然灾害来临,也不至于摧毁整个地区”进行分析。
23.【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B.中世纪后半期,西欧城市工商业经济得以发展,城市工商业阶层、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发展壮大起来的城市市民阶层,有着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诉求,当然包括自治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这成为中世纪后期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新情况、新特征,故B正确;
ACD.此三项内容是西欧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因素,不如B项内容更具有时代性,故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获取自治权的斗争。
24.【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可知,汉萨同盟内部包括众多自治城市,而且经济实力雄厚,反映了当时城市自治的潮流,故A正确;
B.汉萨同盟与德国王权的强化无关,故排除B;
C.汉萨同盟反映了城市自治的潮流,故排除C;
D.材料未涉及城市国家的出现,故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自治,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以御防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25.【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地中海舰队打击海上行掠者,从而有效地维护了传统商路的秩序,保护了商路的畅通,A项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此时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不复存在,排除B项;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拜占庭帝国,对传统商路进行掠夺性抢劫,迫使传统商路中断,排除C项;
D.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涉及削弱地中海沿岸小国的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地中海舰队有利于维护丝绸之路的通畅。
26.【答案】D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西欧封建制度植根于罗马和日耳曼因素,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于476年,上古欧洲已由奴隶社会转型至封建社会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表述片面化,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同时期,日耳曼氏族贵族把战俘变为奴隶,并非实行古典式的奴隶占有制,奴隶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所房屋和一个家庭;此外,氏族贵族拥有很多新,亲兵效忠首领,首领给养亲兵”及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27.【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俄罗斯文化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史诗叙述的不是民众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史诗反映的是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并不涉及基辅罗斯反抗蒙古西征的相关史实,B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辅罗斯没有哥特式教堂林立,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文化,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及俄罗斯的文化成就进行分析。
28.【答案】C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领主在其领地内有较大统治权,掌握司法权、行政权和征收赋税的权力,因此②③符合史实,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有个人自由、司法自由、身份自由、和处置自己私有财产的自由,“一切自由”表述绝对化,因此①与题意不符,AD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权始终不断衰微”的表述过于绝对,因此④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有关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叙述正确的有”及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进行分析。
29.【答案】B
【知识点】西欧的王权;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和君主相互支持,促进了中世纪王权的扩大与城市自治的兴起,有利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前夕君主成为社会诸矛盾的焦点,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激化了封建君权与教权的矛盾,这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主要在城市,而庄园主要在乡村,这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王权、城市,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世纪后期,市民们向君主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作为回报,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理的要求”及中世纪王权、城市发展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30.【答案】C
【知识点】俄罗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衙门官僚是君主的代表,有监督、管理职能,这有利于国家集权管理模式的发展,C项错误。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看不出莫斯科公国与金帐汗国的关系,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衙门机关加强了君权,而不是制约,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衙门机关对国家集权的影响,与封君封臣体制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帝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代表国家执行具体管理任务”“管理服役军人、监督各地方武备事务”及俄罗斯帝国的统治状况进行分析。
31.【答案】(1)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封闭保守,故步自封;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3)一个文明能否健康地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文明进行交流,是否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
【解析】【分析】(1)方面:根据材料“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可得出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可得出拜占庭的商业贸易比较兴旺。因素:根据材料“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可得出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原因: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56)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可以概括出作为统治者的查士丁尼的思想的落后、保守;根据材料“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可以概括出拜占庭的国力衰弱,且受到其他民族的攻击,最终衰亡。
(3)实际考察的是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故答案为:
(1) 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
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 封闭保守,故步自封;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3)一个文明能否健康地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文明进行交流,是否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第一问,需根据材料“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进行分析;第二问,需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56)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短暂且代价沉重。…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及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状况进行分析;第三问,需根据影响文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32.【答案】(1)经济中心;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作用: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可知,中古西欧城市的原因有:经济中心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可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一“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可知,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还有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作用:由材料“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出,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是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材料“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得出,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由材料“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得出,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由材料“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得出,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故答案为:
(1) 经济中心;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 作用: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点评】(1)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结合“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等材料来解答。(2)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结合“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材料来解答。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答案】(1)名称:东罗马帝国。
作用:法律上: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或答:使罗马法成熟);
贸易上:保护传统商路的畅通,促进东西方贸易的持续发展。
(2)影响: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
关系:切断传统商路,迫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东西方传统商路的转移。
【知识点】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解析】【分析】(1)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上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或答:使罗马法成熟);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由于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半壁江山,控制了地中海周围的重要经济发达区域,而且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所以中古早期的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都处于它的控制之下”可知贸易上保护传统商路的畅通,促进东西方贸易的持续发展。
(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
关系:根据材料“土耳其人切断了欧洲和东方之间所有伟大而古老的商路,因而欧洲就不顾一切探索通往东方的其他商路。1498年,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时,终于发现了这样一条道路。这个时间东方的商路转移了”可知切断传统商路,迫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东西方传统商路的转移。
故答案为:(1)名称:东罗马帝国。
作用:法律上: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或答:使罗马法成熟);
贸易上:保护传统商路的畅通,促进东西方贸易的持续发展。
(2)影响: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
关系:切断传统商路,迫使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东西方传统商路的转移。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相关知识,属于文字史料分析题,要求考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高考命题中运用最多的一类型题目,答题时,需抓住文字材料中截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最后整理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