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3节)提高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3节)提高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7 21: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科学第一章1-3节提高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添加食盐并轻轻搅动,观察发生的现象。图中大致反映鸡蛋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液体密度ρ液关系的图像是(  )
A. B.C. D.
2.三个实心球甲、乙、丙体积相等,在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B.甲、乙两球的重力相等
C.乙球的密度小于丙球的密度D.甲球的质量大于丙球的质量
3.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丁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2<F1=F3<F4 B.F1=F2=F3<F4 C.F1=F3<F2<F4 D.F1=F2=F3=F4
4.001A型航空母舰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标志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彰显中国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航空母舰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
B.航空母舰浸入水中的深度越深,舰底受到的压强越大
C.护卫舰与航空母舰相距一定距离航行,因为两船之间的水流速快压强小,避免两船相撞
D.舰载机高速行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5.某潜水艇在海面下隐蔽跟踪某个目标,有时要上浮或下潜,但都未露出水面。若该潜水艇下潜时所受的重力为G1,浮力为F1,上浮时所受的重力为G2,浮力为F2,下列对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G1>G2B.F1=F2,G1=G2 C.F1<F2,G1=G2 D.F1>G1,F2<G2
6.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A和B,天平失去了平衡,指针向左偏,比较A和B的密度(  )
A.ρA>ρB B.ρA<ρB C.ρA=ρB D.无法判断
7.“天空课堂”上,王亚平做了一个有关浮力的实验,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如图,下列对有关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方向向下
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太空中重力消失时,浮力也就消失了
D.浮力和重力没有关系
8.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
B.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C.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9.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的水面都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B.接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不确定
10.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舰载飞机飞行的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始终漂浮,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
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
C.航母航行时,护卫舰不宜靠的太近,是为了避免液体的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敌机就立刻迎 上去,驱离敌机,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11.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
B.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a、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a、b两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不相等
12.将同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C.ρ1<ρ2 F1=F2D.ρ1>ρ2 F1=F2
13.6月1日,“东方之星”号邮轮在强暴雨和龙卷风的天气中,倒伏沉没在一处水深15米的长江里,社会各界全力实施了救援,对于事件的一些场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起吊船将沉船吊起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沉船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减少
B.用两艘同为500吨的起吊船同时起吊船头与船尾时,船尾露出水面的速度较慢(如图所示),说明当时沉船的重心靠前
C.船内受困人员通过敲击船体发出求救声,敲击发出的声是超声波
D.若江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则沉船处江水对江底的压强为1.5×104Pa
14.2017年1月23日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对祖国宝岛进行了一次热烈的拥抱。假如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航母来说,它所受的重力和吃水深度(吃水深度指水面到船底的深度)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船受到的重力和船的吃水深度都不变B.船受到的重力和船的吃水深度都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不变D.船受到的重力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减小
15.小应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沉子”是靠改变浮力大小来实现浮沉的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
1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p甲<p乙 B.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C.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2-F1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G=F1-F2
17.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 2℃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给烧杯加热,在烧杯内水的温度升高到 7℃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18.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放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实心铅球和铝球,将其全部没入水中,此时水未溢出,两容器中水面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悬挂着实心铅球和铝球台秤的示数分别为N1和N2,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已知ρ铅>ρ铝,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N1=N2 T1=T2 B.N1>N2 T1C.N1=N2 T1>T2 D.N1T2
19.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
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kg/m3
20.把一铁块系在气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悬浮于水中某处,如图所示,现沿容器壁缓缓注入一些水,则铁块和气球将 (  )
A.仍然悬浮 B.下沉 C.上浮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2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B属于水循环的   。
(2)如果某地区的地表的森林覆盖率高,则会加强   (填字母)的强度。
22.小明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75cm3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   N.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切一刀后成为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3.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相对于水面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2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极。
(2)两种气体中能点燃的是   (填“A”或“B”)气体。
(3)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填“可燃性"耿“叻燃性”)
(4)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5)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
25.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在图中的电源上A是   极(填“正”或“负”)
(2)试管1与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   ;在相同条件下试管1内气体的溶解度大于试管2内气体的溶解度,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   (填“小”或“大”)。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和   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6.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分别用它测量盐水和水的密度时,吸管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则h1   h2。
27. 小明在水盆中洗碗,发现一个大碗正漂浮在水盆中,如图所示.他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与原先相比,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盆中的水面将会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8.一实心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量时示数为5N,完全浸没在水中测量时示数是3N,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牛,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若完全浸没在某一液体中测量时示数是 3.4 N,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29.利用一根饮料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   (选填“上端” 或“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密封起来。
(2)让这个简易密度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    (选填“越短”、“越长”、“不变”),受到的浮力   (选填 “变小”、“变大”、“不变”)。
(3)通过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密度计。下列四种 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
30.图甲是自沉浮式探测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乙所示,由坚硬壳体和下方可伸缩油囊两部分组成。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当油囊中的油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
(1)该浮标是通过改变    (填"重力”或“所受浮力”)来改变沉浮状态的:
(2)已知浮标总质量为55kg,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是   N。
三、实验探究题
31.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同学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   。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2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在该实验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D.可以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32.小科按照如图所示的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
(2)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下列方案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比较图A,B,C
B.比较图A,B
C.比较图B,C
(3)由D、E两图可得出结论:   。
33.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小明和同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 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 用升降台调节 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 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及其密度 实验 序号 物体重力 G 物(N) 弹簧测力计 示数 F(N) 物体受到的浮 力 F 浮(N) 排开液体体积 V 排(cm3)
水 ρ水=1.0g/cm3 1 2 1.5 0.5 50
2 1.0 1.0 100
3 0.5 ▲ 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 第三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应为   牛。
(2)分析和比较实验序号 1 、4 或 2 、5 或 3 、6 的实验数据,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
(3)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就将图甲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如图乙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牛的物块,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牛,他就在0.5牛处标上“1.0g/cm3”;如图丙所示,把同一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 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牛处标上“0.8g/cm3”。
34.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烧杯、适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渝体中的金属块所受浮力进行了探究。
(1)在图 A 、 B 中,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N ,若此时剪断细绳,该金属块在水中将   (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分析图 B 、 C ,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3)如图 2 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图象能够表示金属块所受浮力与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 h 关系的图象为   (选填“ a ”或“ b ”)。
(4)小明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求出: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四、解答题
35.“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36.某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结合下表所列的金属密度,通过计算判断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克/厘米3) 19.3 8.9 7.8 2.7
37.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图甲所示(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乙所示。用F浮表示木块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图丙可以正确描述F浮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g取10N/kg)
(1)请分别画出F浮=4N时,F浮=10N时,木块在容器中的状态示意图。
(2)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求细线的长度为多少?
38.为了给正方体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油,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缓缓地压轴入油内,如图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为h,力F与h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科觉得图中CB的延长线BA线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当力F为负值时,标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
(1)分析BC段:随着h的增大,油对工件底面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A点的坐标为(a,0),则a=   ,从图像分析,a表示工件一个屋里量的值,这个量就是工件的   。
(3)求C点所对应的状态下,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不考虑大气压强)   。
(4)求油的密度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加入食盐后,盐水的密度会增大,根据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情况即可。
【解答】在开始的一端时间内,鸡蛋在盐水里处于下沉状态,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随着盐水密度的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当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开始悬浮,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随着盐水密度的增大,鸡蛋最终漂浮,此时受到的浮力还是等于重力。
因此鸡蛋受到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分析】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
【解答】A、三个球的体积相同,由图可知,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是甲<乙<丙,根据浮力公式可知,溶液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则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浮力的关系是F甲B、甲乙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但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所以甲的重力小于乙的重力;故B错误;
C、乙是漂浮状态,其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丙处于悬浮状态,其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所以乙的密度小于丙的密度;故C正确;
D、甲是漂浮装态,丙是悬浮状态,其浮力等于重力,但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所以甲球的重力小于丙球的重力,即甲球的质量小于丙球的质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解析】【分析】(1)在甲液体中,小球漂浮,把容器、液体、小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1;(2)在乙液体中,小球被拉入水中,把容器、液体、小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3)在丙液体中,小球悬浮,把容器、液体、小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4)在丁液体中,小球被按入水中,把容器、液体、小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另外受到向下的压力F,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比较F1、F2、F3、F4的大小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
1)在甲液体中,小球漂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G容器+G液体+GA;(2)在乙液体中,小球被拉入水中,把容器、液体、小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G容器+G液体+GA;(3)在丙液体中,小球悬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G容器+G液体+GA;(4)在丁液体中,小球被按入水中,把容器、液体、小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另外受到向下的压力F,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F+G容器+G液体+GA;由以上分析可知,F1=F2=F3<F4.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1)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固定翼飞机飞行时受到的托力来源于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解答】A.航空母舰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航空母舰浸入水中的深度越深,舰底受到的压强越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护卫舰与航空母舰相距一定距离航行,因为两船之间的水流速快压强小,避免两船相撞,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舰载机高速行驶不容易掉下来,是因为机翼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从而产生向上的托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潜水艇的重力大小变化。
【解答】当潜水艇没有露出水面时,无论上浮还是下沉,它排开水的体积都等于自身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F1=F2 ;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当潜水艇上浮时,F浮>G1;当潜水艇下沉时,F浮G2 。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分析】指针偏向左说明左盘质量大,再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可比较。天平是等臂杠杆,指针偏向左边可知左边质量大。
【解答】指针向左偏,则mA>mB,又因为它们的体积相同,根据 可知ρA>ρB。
故答案为:A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判断。
【解答】浸在水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而液体内部的压力来自于自身重力,在太空中一切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因此水不会产生压强,自然更不会产生压力差,那么水中的乒乓球是不受浮力的。
故选C。
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认识分析。
【解答】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水是绝缘体,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的离子的作用。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故B正确;
C.a管与负极相连,生成氢气;b管与正极相连,生成氧气,二者的体积比为2:1。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2.5mL,故C错误;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为氧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解析】【分析】电解水装置中连接电源正极的是阳极产生氧气,连接电源负极的是阴极产生氢气。电解水实验中发现阴极产生的氢气和阳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为2:1。
【解答】A.接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体积较小所以水面下降慢,A错误;
B.接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接负极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体积是氧气的两倍,所以下降的较快,B正确;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两管内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不是一样快,C错误;
D.不确定,电解水实验产生的气体是能确定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
(2)根据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分析;
(3)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
(4)简单反射是在长期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反射。
【解答】A.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始终漂浮,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于航母的重力减小,因此它受到的浮力减小,故A错误;
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从而造成机翼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故B正确;
C.航母航行时,护卫舰不宜靠的太近,是为了避免液体的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发生碰撞,故C错误;
D.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敌机就立刻迎上去,驱离敌机,该反射不属于简单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和浮沉条件分析液体密度的大小,然后与图像对照;
(2)根据F浮=G排=m排g分析;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液体压强大小;
(4)首先根据F浮力=F下-F上比较下表面受到压力的大小,再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压强大小。
【解答】木块在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
因此它受到的浮力相等;
根据F浮=G排=m排g可知,木块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aρb。根据左图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a容器内为甲,b容器内为乙,故A正确;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故C错误;
木块上表面没有液体,受到的压力为零,根据F浮力=F下-F上可知,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根据可知,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ρ液与V排成反比。
【解答】同一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
那么它受到的浮力F1=F2=G;
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不变时,V排越大,ρ液越小;
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1所以液体的密度:ρ1>ρ2。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由F浮=ρ液gV排可知,沉船吊起不断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减小,沉船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减少,故A正确;
B、用同样的起吊船起吊时,船尾露出水面的速度较慢,说明当时沉船重心靠后(船尾),故B错误;
C、船内受困人员通过敲击船体发出求救声,敲击发出的声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是超声波,故C错误;
D、沉船处江水对江底的压强:p=ρ液gh=1.0×103kg/m3×10N/kg×15m=1.5×105Pa,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F浮=ρ液gV排判断浮力的变化情况;
(2)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
(3)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声波;
(4)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液gh就可以计算沉船处江水对江底的压强
14.【答案】C
【解析】【分析】(1)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即重力公式中的g减小一半,根据公式G=mg判断重力的变化;
(2)当地球的引力减半后,航母在水面上仍然漂浮,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到重力和浮力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重力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将等式分解,从而弄清船吃水深度的变化。
【解答】(1)根据公式G=mg可知,当航母的质量不变时,它的重力与g成正比;如果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即重力公式中的g减小一半,那么航母受到的重力减半;
(2)当地球的引力减半后,航母在水面上仍然漂浮,
那么;
;
;
那么:;

因为航母的质量不变,所以船的吃水深度h进入不变。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分析】(1)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它的体积变小,里面压强变大;
(2)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解答】A.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 ,矿泉水瓶的体积减小,里面的压强变大,这时瓶里的水会流进小玻璃瓶内,它的重力会增大;当小玻璃泡的总重力等于浮力时,它会悬浮在水中;当小玻璃泡的总重力大于浮力时,它会在水里下沉,可见“浮沉子”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故A错误;
B.“浮沉子”可能悬浮在水中,故B错误;
C.松手后,矿泉水瓶内压强减小,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水排出。当重力小于浮力时,“浮沉子”就会上浮,故C正确;
D. “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2)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上面所有物体的重力之和;
(3)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的原理分析;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分析。
【解答】A.放入铁块后,排出部分水,但是溢水杯内水面的高度不变,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即p甲=p乙,故A错误;
B.甲中,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G水+G杯。乙中,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G水-G排+F浮力+G杯,因为F浮力=G排,所以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即F甲=F乙,故B错误;
C.甲中测力计的示数为铁块的重力,那么铁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力=F1-F2,故C错误;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则G=F浮力,因为F浮力=F1-F2,所以G=F1-F2,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分析】由于小球完全浸没在水中,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相等时物体悬浮,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沉入水底。
【解答】由于在 2℃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则此时小球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
从图像中可知,4℃时,水的密度最大,7℃时水的密度比2℃的密度小,则
2℃的水升高到4℃时,水的密度增大,浮力增大,鸡蛋上浮;
水继续升温,到7℃时,水的密度减小,浮力减小,鸡蛋下沉;
所以小球先上浮然后下沉;
故答案为:C。
18.【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等质量的水,利用密度公式分析水体积的大小,然后根据两容器中水面高度恰好相同,确定两个球体积的大小。接下来根据F浮=ρ液gV排求得实心球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得实心球对水的压力,最后根据台秤的示数=G容器+G水+F向下比较台秤示数的大小。
(2)首先根据实心球的体积判断实心铅球和铝球的重力大小关系,最后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判断拉力大小关系。
【解答】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
根据 可知,水的体积关系是:V1=V2;
将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水未溢出,两容器中水面高度恰好相同,
那么:V1+V铅排=V2+V铝排,
即V铅排=V铝排;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F铅浮=F铝浮;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实心球对水的压力F向下=F浮;
由于台秤的示数=G容器+G水+F向下;
则台秤的示数分别为:
N1=G容器+G水+F1向下=G容器+G水+F铅浮;
N2=G容器+G水+F2向下=G容器+G水+F铝浮;
那么N1=N2,故B、D错误;
由于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
那么排开水的体积V排=V物,
所以V铅=V铝;
已知ρ铅>ρ铝,
根据m=ρV可知,实心铅球和铝球的质量关系是:m铅>m铝;
根据公式G=mg可知:G铅>G铝;
对于悬吊在水中的球来说,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浮和悬线对它的拉力T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
则关系为:T=G-F浮;
则T1=G铅-F铅浮;
T2=G铝-F铝浮;
所以T1>T2,故A错误,C正确。
故选C。
19.【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分析;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即可;
(3)根据F拉=G-F浮分析;
(4)首先根据F浮力=G-F拉计算出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它的密度即可。
【解答】A.如果实验前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那么放入物块后,水面先上升到溢水口,再流入小桶中,即小桶中收集到的水的重力会偏小,影响实验结果,故A错误;
B.当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时,即使进入的深度增大,水面的高度也不会变化,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当物块完全浸没水中时,即使进入的深度增大,它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拉=G-F浮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当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2N-1N=1N;
物块的体积;
则物块的密度.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分析】浮力影响因素为: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为: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解答】气球和铁块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注入水后导致气球和铁块的深度变大,导致气球所处的压强变大,气球的体积会缩小,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排开的体积变小,导致浮力大小会减小,浮力小于重力,故会下沉。
故答案为:B。
21.【答案】(1)大气输送
(2)E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2)森林覆盖率高,肯定树木叶片的蒸腾作用加强。
【解答】(1) 图中的B属于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2)如果某地区的地表的森林覆盖率高,则会加强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度,故选E。
22.【答案】1.75;上浮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苹果受到的浮力;
(2)根据平均密度和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1)苹果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175×10-6m3=1.75N。
(2)苹果悬浮在水中,则它的平均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将其切成两块后,小块沉底,说明小块的密度大于水,则大块的密度应该小于水,因此松手后大块会上浮。
23.【答案】变大;不变;上浮
【解析】【分析】物体沉浮条件: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m物>m排;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m物=m排;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1)轮船处于漂浮状态,其重力等于浮力,在向船上装上货物后,船的总重力增加了,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加;故答案为:变大;
(2)当船进入大海后,轮船依然处于漂浮状态,其浮力始终等于船自身的重力;故答案为:不变;
(3)轮船驶入大海中,浮力没有发生改变,但由于海水的密度比淡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会减小;所以船会上浮一部分;故答案为:上浮;
故答案为:(1)变大;(2)不变;(3)上浮。
24.【答案】(1)负
(2)A
(3)带火星木条复燃;助燃性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气体的性质解答;
(3)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和性质解答;
(4)水是绝缘体,本身不能导电,在水中加入酸或碱后,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它们的浓度越大,水的导电能力越强。
(5)根据氧气和氢气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解答。
【解答】(1)根据图2可知,甲气体的体积大于乙气体的体积,则甲为氢气,乙为氧气。因为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所以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2)两种气体中,只有氢气能够被点燃,故选A。
(3)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氧气中,能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木条复燃,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助燃性。
(4)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5)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25.【答案】(1)正
(2)1:2;小
(3)氢元素;氧元素
(4)水 氢气+氧气
【解析】【分析】1、电解水时,电源的正极连接阳极,阳极中产生氧气。电源的负极连接阴极,阴极产生氢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
2、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要大,所以实验中测得的结果会比理论值偏小;
3、电解水实验中得到了氢气和氧气,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文字表达式表达了物质的变化关系,箭头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生成物,箭头上方写条件。
【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1中气体与2中气体比较,2是1的2倍左右,所以1中是氧气,2中是氢气。阳极产生氧气,与阳极相连的A是电源的正极;
(2)由上分析可知,1中是氧气,2中是氢气,所以试管1与试管2中气体体积比为1:2; 在相同条件下试管1内气体的溶解度大于试管2内气体的溶解度 ,氧气会较多的溶解在水中,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值偏小;
(3) 实验中水通电得到了氢气和氧气,据此可以得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故答案为:(1)正 (2)1:2;小 (3)氢元素;氧元素 (4) 水 氢气+氧气
26.【答案】等于;小于
【解析】【分析】密度计:(1)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它是根据物体浮在液面条件的原理制成的。它是一根上部管下部的标有刻度、形状特殊的玻璃管,玻璃管下部的玻璃泡内装入小铅丸或汞。
(2)刻度值特点:没有零刻度,刻度不均匀,刻度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解答】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根据漂浮条件,不管密度计在哪种液体中,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自身重力。故 F1等于 F2 。
由于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根据F浮=液gV排可得,密度计浸入会中的体积大,浸入盐水中的体积小,即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大,浸入盐水中的深度小,故 h1小于h2。
27.【答案】变大 ;不变 
【解析】【解答】解:当碗漂浮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将水盆中的一些水放入大碗中,但大碗仍然漂浮.碗受到的浮力等于大碗和里面水的重力,因此大碗所受到的浮力变大;
由F浮=ρ液gV排的变形公式V排=可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由于碗里面水与碗排开水增加的体积相等,因此液面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分析】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下沉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据此比较浮力的大小,再根据F浮=ρ液gV排的变形公式判断液面的变化.
28.【答案】2;2.5×103;0.8×103
【解析】【分析】(1)根据F浮=G-F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根据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2)首先根据F浮=G-F'计算出金属块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再根据计算出该液体的密度。
【解答】(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5N-3N=2N;
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密度.
(2)金属块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G-F'=5N-3.4N=1.6N;
该液体的密度。
29.【答案】(1)下端
(2)越长;不变
(3)C
【解析】【分析】(1)因为密度计是一根两端封闭即空心的,所以能使密度计浮在液体表面,为了使它保持竖直的漂浮,就在管的底部封存少许铜丝;
(2)密度计的质量一定,在液体中受力平衡,受到的浮力总是等于重力,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浸入液体部分也越小,据此分析回答;
(3)根据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数值逐渐增大分析;
【解答】(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吸管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这样做目的是让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需要在吸管下端继续增加铜丝;
(2)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重力不变,浮力保持不变;如果液体的密度越大,则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小,即越往上浮,则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越长;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值越大;
(3)因为密度计是漂浮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
则F浮水=F浮液=G,即ρ水gSH水=ρ液gSh液=G,
则,h液和ρ液是反比例函数,因此刻度分布不均匀,且密度计的刻度由上至下数值逐渐增大,当液体密度的变化大时h液变化越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下端(2)越长;不变(3)C
30.【答案】(1)所受浮力
(2)550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标受到浮力的变化,进而确定它的浮沉原因。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计算。
【解答】(1)油囊的体积变大时,浮标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大,此时浮力大于重力,即浮标上浮,那么该浮标是通过改变所受浮力来改变浮沉状态的。
(2)浮标在水面漂浮,
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力=G=mg=55kg×10N/kg=550N。
31.【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D
(4)C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纯水是绝缘体,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而电解水的速度越大。
(3)比较两个实验,分析图2实验的优点即可。
(4)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现象、过程、结论等认识判断。
【解答】(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3)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比较安全,故①正确;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②正确;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故③正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而不是质量之比,故A错误;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B错误;
C.在该实验中生成了新物质,即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正确;
D.不能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32.【答案】(1)1N
(2)B
(3)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或“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合理即给分)
【解析】【分析】(1)根据A、C两图,利用公式F浮=G-F拉计算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比实验;
(3)比较D、E两图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得到结论。
【解答】(1)根据A图可知,物体的重力G=4N;根据C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F拉=3N,那么受到的浮力:F浮=G-F拉=4N-3N=1N;
(2)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故可选B、C或B、D,还可以为A、B、C或A、B、D。
故选B。
(3)在D、E两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同,但是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得到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或“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3.【答案】(1)1.5
(2)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3)小;0.7
【解析】【分析】(1)根据F浮=G-F拉计算第三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2)根据表格分析1、4或2、5或3、6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越大,根据称重法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出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根据称重法求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此时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位置。
【解答】(1)第三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2N-0.5N=1.5N;
(2)序号 1 、4 或 2 、5 或 3 、6 的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但是液体密度不同,因此它们探究的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3)根据F浮=ρgV排可知,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G-F拉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1.5N-0.5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1N=ρ水gV排-----①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F浮酒=ρ酒gV排-----②
两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①②两式相比可得:
F浮酒=0.8N,
此时应标在弹簧测力计的:1.5N-0.8N=0.7N处。
34.【答案】(1)1;下沉
(2)液体密度
(3)a
(4)2.7×103
【解析】【分析】浮力的阿基米德F=ρgV排,对于弹簧测力计法测浮力: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F,竖直向下的重力,绳子的拉力F拉,G-F拉=F,A中弹簧测力计示数2.7N,此时物体未放入水中,故G=2.7N,B中示数1.7N,物块受力分析:竖直向上的浮力F,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竖直向下的重力G,F=G-F拉=1N,C中煤油弹簧测力计为1.9N,金属块重力为2.7N,此时浮力F1=G-1.9N=0.8N;图2中a随着深度增加,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F增大,说明是浮力变化图像;b中随着深度增加,F减小,代表的是弹簧测力计示数。
【解答】(1)金属块受力分析:G-F拉=F=1N,剪短绳子后由于G=2.7N>F=1N,故金属块在水中将下沉;
(2)B、C图中物块都是完全浸没,变量是液体密度不同,说明浮力大小根液体密度有关;
(3)随着金属块的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增大,物体慢慢进入水中,物块浸没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也随之增大,a符合要求;
(4)根据A、B图可知金属块的浮力F=1N,根据阿基米德公式,V排=V物===1×10-4m3,G=mg=2.7N,m=0.27kg,ρ=== 2.7×103kg/m3 。
故答案为:(1)1N,下沉;(2)液体密度;(3)a;(4)2.7×103kg/m3 。
35.【答案】(1)F浮=G=mg=22吨×10牛/千克=2.2×105牛
(2)F浮=ρ液gV排液=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30米3=3×105牛
【解析】【分析】(1)当“蛟龙号”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即F浮力=G;
(2)当“蛟龙号”满载下潜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它受到的浮力。
36.【答案】(1)解:F浮=G F拉=2.7N 1.7N=1N
(2)解:由F浮=ρ液gV排液可得:
V排液= = =1×10-4m3
V物=V排液=1×10-4m3
(3)解:m= = =0.27kg
ρ水= =0.27kg/(1×10-4m3)=2.7×103kg/m3
所以该金属块是铝。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 F浮=G F拉 计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它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根据 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
(3)首先根据 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再根据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并与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37.【答案】(1)解:F浮=4N时木块未离开烧杯底部
F浮=10N时绳子被拉直,水面达到木块上表面及以上
(2)解:分析图可知木块漂浮时浮力为6N
∵F浮=G物= m木g=ρ木gV木
∴ρ木=0.6×103Kg/m3
(3)解: 根据丙图可知,当水深达到25cm时,木块完全浸没,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此时细线被拉直,
那么细绳的长度:L=h-a=25cm-10cm=15cm。
【解析】【分析】根据丙图可知,开始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随着水面的上升,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但是木块始终静止在容器底部。当浮力达到6N时,随着水面的上升,木块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即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此时木块应该漂浮在水面上,跟随水面一起上升,即浮力等于重力。当细线被拉直时,木块的位置再次保持不变,随着水面的上升,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继续增大,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当水的深度达到25cm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10N,此后水面继续上升,但是浮力并保持不变,即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木块已经完全浸没。
(1)根据上面的分析判断木块在容器中的状态并画图;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据此计算出木块的重力,再根据V=a3计算出木块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木块的密度即可。
(3)根据丙图可知,当水深达到25cm时,木块完全浸没,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此时细线被拉直,那么水深等于木块的边长和细绳的长度之和,据此计算细绳的长度。
【解答】(1)根据丙图可知,在浮力达到6N之前,木块始终静止在容器底部。因为F浮力=4N<6N,所以木块没有离开烧杯底部。当浮力达到10N时,绳子被拉直,木块刚好完全浸没,如下图所示:
(2)根据丙图可知,木块漂浮时浮力为6N,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浮=G物= m木g=ρ木gV木;
6N=ρ木×10N/kg×(0.1m)3;
解得:ρ木=0.6×103kg/m3。
(3)根据丙图可知,当水深达到25cm时,木块完全浸没,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此时细线被拉直,
那么细绳的长度:L=h-a=25cm-10cm=15cm。
38.【答案】(1)变大
(2)400;重力
(3)4000Pa
(4)0.8×103kg/m3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判断压强变化;
(2)首先确定横轴上每格表示力的大小,再根据A点所在的格数确定a点的数值。根据A点所在图像确定工件受到F的方向,并根据二力平衡列出平衡关系式,再根据浮力的情况确定a表示的物理量。
(3)图乙中,h≥0.5m时,力F的大小不再发生变化,而对木块受力分析知:力F和木块的重力之和等于木块受到的浮力,当力F不再发生变化时,也就说明了木块所受浮力不再发生变化,即没入油中;那么立方体木块的棱长正好为0.5m。物体完全浸没时,施加的压力与物体重力之和等于受到的浮力,即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而受力面积为棱长的平方,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即可。
(4)根据密度公式求得该工件的密度。
【解答】(1)在BC段中随着h的增大,根据p=ρgh可知,工件下底面的压强大小将变大。
(2)根据图乙可知,横轴上每格表示200N,那么则a=400。A在虚线部分,则F的方向竖直向上,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G=F+F浮。A点对应的深度h=0,此时物体不受浮力,那么G=F,即此时a表示工件的重力。
(3)由图乙坐标系,可知C点处,h=0.5m,则F浮=G+FC=400N+600N=1000N。
C点时工件的上表面没有油,不会受到向下的压力,则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力F=F浮=1000N,
则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
(4)工件的质量,
物体的边长为a=0.5m,则体积V=(0.5m)3=0.125m3。
该工件的密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