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台阶
一、积累运用
1.读下面语句,在横线上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字。
(1)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 (A . tà B . tā)黄泥。 黄泥是用来砌 (A . qì B . qī)缝的,这种黏 (A .zhān B .nián)性很强的黄泥掺 (A . chān B . càn C . shǎn) 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2)父亲叮 (A . 嘱 B . 瞩)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
(3)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 (A .窜 B .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一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答案】(1)A;A;B;A
(2)A
(3)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踏 ”读作“ tà ”;“ 砌 ”读作“ qì ”;“ 黏 ”读作“ nián ”;“ 掺 ”读作“ chān ”;注意“ 嘱 ”与“ 蹿 ”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A;A;B;A
⑵ A ⑶ 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烦燥不安 宽敞 阴凉
B.一起一浮 高低不齐 耀眼 兴奋
C.大庭广众 失去生机 烟瘾 筹划
D.言外之意 经力旺盛 尴尬 瞬间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燥一躁;B项,浮-伏;C无误;D项,经一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 ,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汽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 ,他在为儿子的举 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 。我顿时百感交集。
A.一脸尴尬 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他一脸的幸福
B.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他一脸的幸福
C.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他一脸的幸福 憨憨地笑着
D.他一脸的幸福 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抓住提示性词语,从语言的连贯、内容的衔接等角度恰当判定。如第一处横线前后“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那条……大黑狗”,那么中间也应该采用“惦念……”的内容来衔接,据此可确定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语句的衔接,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注意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要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要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
4.学校组织“致敬经典”剧本表演活动,某剧本如下:
刘四爷:闺女大了要婆家。可也不能太心急呀!
(① ):(② )谁急了?
刘四爷:谁不急呢!瞧你闹的这个样儿!咳,老实说我也就你这一份心思了,可是得慢慢来,找个门户对的主儿,咱们不能往下走亲戚。这街面儿上谁不知道我人和车厂刘四爷,咱们是上等人,六十辆车就是咱们的身份地位。那群臭拉车的,都给我死了这份心,我开车厂子,我的女儿就不能嫁给个臭拉车的,丢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剧本中的①指的是 (人名),②是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往往能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表现,其性格特点、内心活动。请结合相关内容,为人物①选出合适的舞台说明,并说明理由。
(A)迟疑地
(B)双手叉腰
我选( )
【答案】虎妞;B;因为虎妞性格泼辣凶悍,当她认准了祥子以后,对父亲的劝告自然抛在脑后。所以当刘四爷让她不要心急时,双手叉腰的野蛮形象符合她的性格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根据“刘四爷:闺女大了要婆家。可也不能太心急呀!”可知,回答刘四爷话的是他的女儿虎妞。
虎妞,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她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强悍能干,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并运用各种机会来促成自己和祥子的婚姻,为了爱情在父亲的生日宴上不惜和父亲刘四爷闹翻了脸。故当刘四爷让她不要心急时,双手叉腰的野蛮形象符合她的性格特点。应选B。
故答案为:
1、虎妞
2、B
3、因为虎妞性格泼辣凶悍,当她认准了祥子以后,对父亲的劝告自然抛在脑后。所以当刘四爷让她不要心急时,双手叉腰的野蛮形象符合她的性格特点。
【点评】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的父亲
莫言
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 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姑姑说她们年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
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
⑧学医不成,父亲心中肯定对我失望,但他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演出,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⑨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虛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后来我从棉花加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来,父亲从没问过我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⑩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得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我写小说30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提醒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恩,不要记别人的仇。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发挥了作用。父亲经历过很多事,对近百年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他自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但他从来不说,我也不敢直接去问他,只是在家里来客,三杯酒后,借着酒兴,父亲才会打开话匣子,谈一些历史人物,陈年旧事,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识地讲给我听的,我努力地记忆着,客人走后我就赶快找笔把这些宝贵素材记下来。
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所谓的莫言旧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我获奖后旧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做文章,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当然,也许会有人就我父亲这两句话做出诸如“世故”甚至是“乡愿”的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反正我是要把这两句话当成后半生的座右铭了。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半头总比自觉高人一头要好吧。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5.作者年少成长过程中,也曾深深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简要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6.在作者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 批注
第②段连用两个递进复句,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我写小说30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
【答案】5.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一起抬石头,用关切的目光打量“我”并赞赏地点头。
6.(对待名利)轻钱财、重名誉,冷静、克制;(对待他人)质朴,低调,谦虚,宽厚;(对待孩子)疼爱孩子,为孩子前途着想;(对待自己)严于律己。(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
7.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示例:细节(动作)描写,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从未”和“一直”写出父亲对“我”从事写作的尊重,从来没有停止对“我”的关爱,也表达“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8.示例:这句话饱含了父亲对“我”的自豪、期许、勉励,也表现出父亲的谦虚、质朴、低调。(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5.依据“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可概括为“父亲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依据 “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可概括为“‘我’与父亲一起抬大石头,父亲用关切的目光打量着‘我’并赞赏”。
故答案为: 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一起抬石头,用关切的目光打量“我”并赞赏地点头。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依据“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可知父亲是一个质朴的人;
依据“父 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 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 不劳动者不得食。’”等语句可知父亲是一个谦虚低调,不张扬,轻钱财重名誉的人;
依据“获奖前, 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可知父亲是一个冷静克制、严于律己的人,对“我”谆谆告诫。
故答案为: (对待名利)轻钱财、重名誉,冷静、克制;(对待他人)质朴,低调,谦虚,宽厚;(对待孩子)疼爱孩子,为孩子前途着想;(对待自己)严于律己。(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①依据 “第②段”可以确定筛选的区域,“连用两个递进复句, 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可以找到语句。
②依据 “父亲看完了信, 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中“看”“舀”“喝”“扛”可知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内心也是激动、高兴、自豪,但外表却是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③ “从未” 本义指从来没有过。“一直” 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我” 在这 写小说的三十多年里,父亲从来没有阻止过“我”,表现父亲对“我”写小说举动的支持尊重,父亲“一直担着心”表明父亲时刻在为“我” 担心,表现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我”对父亲支持理解“我”写小说的感激和敬重。
故答案为:
1、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
2、示例:细节(动作)描写,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
3、“从未”和“一直”写出父亲对“我”从事写作的尊重,从来没有停止对“我”的关爱,也表达“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8.依据前段内容,父亲说的话意思是:没获奖,“我” 是农民的儿子;获奖了,“我”还是农民的儿子。父亲强调“农民的儿子”,父亲以农民的身份而自豪,不改劳动人民的本色,父亲的话语里包含着对“我” 期许勉励,突出父亲质朴、低调、谦虚的品质。
故答案为: 这句话饱含了父亲对“我”的自豪、期许、勉励,也表现出父亲的谦虚、质朴、低调。(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甲月似弓。
[注]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②瑟瑟:深碧色。③怜:爱。④真珠:珍珠。
9.咬文嚼字
诗中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的字是“ ”。
10.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9.铺
10.“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精巧如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时可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从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加以分析。
9.依据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知, “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所以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故答案为: 铺
10.这两句诗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觉得这样的.景色十分招人喜欢,所以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故答案为: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精巧如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台阶
一、积累运用
1.读下面语句,在横线上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正确的字。
(1)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 (A . tà B . tā)黄泥。 黄泥是用来砌 (A . qì B . qī)缝的,这种黏 (A .zhān B .nián)性很强的黄泥掺 (A . chān B . càn C . shǎn) 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2)父亲叮 (A . 嘱 B . 瞩)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
(3)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 (A .窜 B .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一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烦燥不安 宽敞 阴凉
B.一起一浮 高低不齐 耀眼 兴奋
C.大庭广众 失去生机 烟瘾 筹划
D.言外之意 经力旺盛 尴尬 瞬间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 ,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汽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 ,他在为儿子的举 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 。我顿时百感交集。
A.一脸尴尬 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他一脸的幸福
B.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他一脸的幸福
C.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他一脸的幸福 憨憨地笑着
D.他一脸的幸福 憨憨地笑着 惦念塘边的田 一脸尴尬
4.学校组织“致敬经典”剧本表演活动,某剧本如下:
刘四爷:闺女大了要婆家。可也不能太心急呀!
(① ):(② )谁急了?
刘四爷:谁不急呢!瞧你闹的这个样儿!咳,老实说我也就你这一份心思了,可是得慢慢来,找个门户对的主儿,咱们不能往下走亲戚。这街面儿上谁不知道我人和车厂刘四爷,咱们是上等人,六十辆车就是咱们的身份地位。那群臭拉车的,都给我死了这份心,我开车厂子,我的女儿就不能嫁给个臭拉车的,丢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剧本中的①指的是 (人名),②是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往往能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表现,其性格特点、内心活动。请结合相关内容,为人物①选出合适的舞台说明,并说明理由。
(A)迟疑地
(B)双手叉腰
我选( )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的父亲
莫言
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 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姑姑说她们年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
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
⑧学医不成,父亲心中肯定对我失望,但他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演出,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⑨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虛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后来我从棉花加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来,父亲从没问过我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⑩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得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我写小说30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提醒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恩,不要记别人的仇。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发挥了作用。父亲经历过很多事,对近百年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他自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但他从来不说,我也不敢直接去问他,只是在家里来客,三杯酒后,借着酒兴,父亲才会打开话匣子,谈一些历史人物,陈年旧事,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识地讲给我听的,我努力地记忆着,客人走后我就赶快找笔把这些宝贵素材记下来。
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所谓的莫言旧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我获奖后旧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做文章,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当然,也许会有人就我父亲这两句话做出诸如“世故”甚至是“乡愿”的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反正我是要把这两句话当成后半生的座右铭了。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半头总比自觉高人一头要好吧。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5.作者年少成长过程中,也曾深深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简要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6.在作者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 批注
第②段连用两个递进复句,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我写小说30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
三、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甲月似弓。
[注]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②瑟瑟:深碧色。③怜:爱。④真珠:珍珠。
9.咬文嚼字
诗中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的字是“ ”。
10.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A;B;A
(2)A
(3)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踏 ”读作“ tà ”;“ 砌 ”读作“ qì ”;“ 黏 ”读作“ nián ”;“ 掺 ”读作“ chān ”;注意“ 嘱 ”与“ 蹿 ”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A;A;B;A
⑵ A ⑶ 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燥一躁;B项,浮-伏;C无误;D项,经一精。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C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抓住提示性词语,从语言的连贯、内容的衔接等角度恰当判定。如第一处横线前后“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那条……大黑狗”,那么中间也应该采用“惦念……”的内容来衔接,据此可确定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语句的衔接,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做好此类题目,要注意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要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顺序。要考虑语句对应、词语的照应。
4.【答案】虎妞;B;因为虎妞性格泼辣凶悍,当她认准了祥子以后,对父亲的劝告自然抛在脑后。所以当刘四爷让她不要心急时,双手叉腰的野蛮形象符合她的性格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根据“刘四爷:闺女大了要婆家。可也不能太心急呀!”可知,回答刘四爷话的是他的女儿虎妞。
虎妞,是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她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强悍能干,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并运用各种机会来促成自己和祥子的婚姻,为了爱情在父亲的生日宴上不惜和父亲刘四爷闹翻了脸。故当刘四爷让她不要心急时,双手叉腰的野蛮形象符合她的性格特点。应选B。
故答案为:
1、虎妞
2、B
3、因为虎妞性格泼辣凶悍,当她认准了祥子以后,对父亲的劝告自然抛在脑后。所以当刘四爷让她不要心急时,双手叉腰的野蛮形象符合她的性格特点。
【点评】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5.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一起抬石头,用关切的目光打量“我”并赞赏地点头。
6.(对待名利)轻钱财、重名誉,冷静、克制;(对待他人)质朴,低调,谦虚,宽厚;(对待孩子)疼爱孩子,为孩子前途着想;(对待自己)严于律己。(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
7.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示例:细节(动作)描写,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从未”和“一直”写出父亲对“我”从事写作的尊重,从来没有停止对“我”的关爱,也表达“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8.示例:这句话饱含了父亲对“我”的自豪、期许、勉励,也表现出父亲的谦虚、质朴、低调。(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5.依据“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可概括为“父亲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依据 “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可概括为“‘我’与父亲一起抬大石头,父亲用关切的目光打量着‘我’并赞赏”。
故答案为: 给“我”剃头时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一起抬石头,用关切的目光打量“我”并赞赏地点头。
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依据“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可知父亲是一个质朴的人;
依据“父 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 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 不劳动者不得食。’”等语句可知父亲是一个谦虚低调,不张扬,轻钱财重名誉的人;
依据“获奖前, 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可知父亲是一个冷静克制、严于律己的人,对“我”谆谆告诫。
故答案为: (对待名利)轻钱财、重名誉,冷静、克制;(对待他人)质朴,低调,谦虚,宽厚;(对待孩子)疼爱孩子,为孩子前途着想;(对待自己)严于律己。(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①依据 “第②段”可以确定筛选的区域,“连用两个递进复句, 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可以找到语句。
②依据 “父亲看完了信, 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中“看”“舀”“喝”“扛”可知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内心也是激动、高兴、自豪,但外表却是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③ “从未” 本义指从来没有过。“一直” 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我” 在这 写小说的三十多年里,父亲从来没有阻止过“我”,表现父亲对“我”写小说举动的支持尊重,父亲“一直担着心”表明父亲时刻在为“我” 担心,表现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我”对父亲支持理解“我”写小说的感激和敬重。
故答案为:
1、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
2、示例:细节(动作)描写,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
3、“从未”和“一直”写出父亲对“我”从事写作的尊重,从来没有停止对“我”的关爱,也表达“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敬爱
8.依据前段内容,父亲说的话意思是:没获奖,“我” 是农民的儿子;获奖了,“我”还是农民的儿子。父亲强调“农民的儿子”,父亲以农民的身份而自豪,不改劳动人民的本色,父亲的话语里包含着对“我” 期许勉励,突出父亲质朴、低调、谦虚的品质。
故答案为: 这句话饱含了父亲对“我”的自豪、期许、勉励,也表现出父亲的谦虚、质朴、低调。(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9.铺
10.“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精巧如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时可结合诗歌的整体内容,从作者表达情感的角度加以分析。
9.依据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知, “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所以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故答案为: 铺
10.这两句诗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觉得这样的.景色十分招人喜欢,所以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故答案为: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精巧如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