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7 22: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尽量把理论知识深入浅出。。通过地图、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通过各种问题一步一步深入历史、感悟历史,形成饱满有说服力的历史解释;并在教学中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材分为三个子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课外知识比较匮乏,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知之甚少;但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能通过视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工人阶级中得到传播(素养目标:史料实证)。能通过时间轴、地图等资料,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条件、过程(素养目标:时空观念)。能通过阅读史料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为之奋斗,展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视频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党的创建:准备、起点、实现、完善推动工人运动高涨精神传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之前提要求,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注意:哪一句话或哪一画面最打动自己?播放之后找一两个学生回答,然后引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事件,出示课题。 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思考 利用视频情景把学生带入特定时间点:1921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出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邵维正访谈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的内容,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分为准备、起点、实现、完善四个过程。通过《新青年》图片、李大钊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视频,讲解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阶级基础。通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上海、北京早期组织成立的具体情况,通过地图展示形成的早期组织。要求学生结合教材63、64页及单元彩页内容,完成课后活动1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是如何结合起来的。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找出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结合材料、图片做适当补充。让学生明白:中共一大是在白色恐怖情况下召开,“生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中”,是在别无出路情况下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根据材料让学生理解中共二大召开时的国内形势,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下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由此认识到中共二大党的最低纲领是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的。到此为止,党的创建工作真正意义上完成。 观看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视频思考并落实在教材上 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用视频直观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掌握必备基础知识通过温故知新以及补充的材料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
二、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从一大的中心工作说起,之后建立了劳动组合书记部,组织工人运动,推动工人运动高涨。特别强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二七惨案”中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坚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无所畏惧、奋斗到底的精神。 在教材上完成勾画 利用简单的箭头方式表示推动作用,增强学生逻辑思维
三、精神传承 1.2021年,长江日报记者开展“寻找21颗初心”活动,力图探寻到他们的一些人生印记,还原其生平事迹,回望其初心和追求。他们的初心和追求,可以用“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也就是红船精神来概括。2.出示1921——2021党员人数表,直观表现出历经百年,党的发展,同时指出国家的变化。播放视频,鼓励学生努力,以青春之我,奋斗青春之国。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去寻找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学生齐读“以青春之我,奋斗青春之国” 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以青春作为切入点,引发共鸣
课堂小结 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而未来,就看你们了,每一位中国青年。 回顾历史,提出希望
教学反思
考虑到学生知识面等实际情况,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只就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没有把一大召开的具体内容作为重点,而是更多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使用了三个视频,第一个视频想让学生快速进入20世纪20年代的氛围;第二个视频期望把传播马克思主义表现得更直观;第三个视频是希望引发学生共鸣。视频个数偏多,但又无法取舍。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