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7 22:3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中国的十四年抗战饱含着人民的鲜血,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是中国人不能忘却的记忆。抗日战争的题材虽然是学生熟悉的,但依据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对这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感受却是不够深刻。我认为贴近学生的认知才会引起更大的共鸣,从身边挖掘历史资料,才能让学生更有感触,乡土历史对学生来说,有实物可抓,有事实可言。特别是耳闻目睹过的乡土史实,多少已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真切的历史表象,一旦与课本内容相互印证,易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这就成为了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安康并不是抗日战争的前线要地,仅能算是全国抗战的冰山一角,然而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也曾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相关的英雄事迹和具体的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透过安康抗战史这面“镜子”,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抗战的胜利来之不易。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下设“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四个子目。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基于中学生学段特点,并结合本课内容主旨,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全民族抗战、中共七大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是将地方史资料代入课堂,引导学生解读照片史料,透过安康各界团结抗战的缩影,感知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三是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通过家乡的英雄事迹,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把安康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对比,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 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一些历史学习方法,但依据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对这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感受却是不够深刻,对于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历史问题的分析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选择相关乡土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提取历史信息,建构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与方法,从而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
板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通过“富强机场”两张图片对比引入新课;富强机场通航是2020年安康人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富强机场前身叫五里机场,早在1938年就开始修建,时为军用机场。因为机场的修建,日军多次对安康城进行轰炸,但是作为战时物资输出供应的重要渠道,饱含安康人民鲜血修建的安康机场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这仅仅是安康人民抗战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安康抗战史,共同见证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学生熟悉的新闻入手,通过照片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切入主题。
一、抗争——全民族抗战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1)为了突破困境,日军调整了侵华政策,新的政策是什么?(2)面对日军侵略政策的改变,国共双方分别怎样应对?过渡:这样艰难的时刻,国民党顽固派蓄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抗争,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当然,坚持抗争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让我们把镜头拉近,聚焦安康,看一看我们身边曾经发生过的热血故事。2.展示交流。出示一组老照片,体现的是安康的抗战记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照片,结合课前搜集的安康抗战史相关资料,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搜集到的抗战故事,最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1.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安康抗战史相关人物资料,小组进行交流,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结合教材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乡土历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分享交流中感受到抗日的艰辛,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从中油然而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3.出示数据,提问:这些数据体现了安康人民怎样的抗战精神?材料一:1937年抗战伊始,安康年输出桐油300万斤,木耳40万斤,生漆30万公斤,生丝1.25万公斤,药材200万公斤。(物资供应)材料二:抗战期间,安康县每季度平均被征壮丁最低达1000人以上,8年间共征壮丁约32000人,直接伤亡人口为1258人。(人援支持)材料三:据各项记载累计,抗战期间安康县共计人口伤亡4367人;社会财产损失,包括直、间接损失约39亿元,居民财产损失约20亿元,共计59亿元。(财产损失)过渡:坚韧不拔、顽强斗争、宁死不屈……这不仅是安康人民的抗战精神,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看到这些资料,我想大家的此时心情一定是悲愤的,感慨的,安康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然而,安康的抗战史仅仅是全国抗战的冰山一角,我们再来看看教材的内容。4.提问:总结归纳各界各派是如何抗日的?过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有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誓死抵抗,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坚持抗争,还有青年学生的满腔热血,有爱国华侨的倾囊相助,工人、妇女、儿童……各行各业各阶层都投身于这革命的洪流中。正是因为在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坚持抗战,这才让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体会中国人民抗战精神。4.阅读教材,归纳各界抗日史实。 从照片到数据资料,层层递进,冲击学生的心灵,学生进一步强烈地感受到夺取抗战胜利的不易,也为下一环节理解全民族抗战做铺垫。通过材料补充,从安康抗战史放眼到全国抗战史,与教材内容相互印证,在梳理历史信息的过程中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加强学生的历史认知,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二、曙光——中共七大 1.展示交流: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了。请你以《解放日报》记者的身份,向安康人民报道中共七大召开这一新闻。(要求:有主语导语,符合记者身份,报道需说明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以及做出简单评论。)2.教师讲解:中共七大的召开正是抗战胜利前夕,如何夺取抗战最后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的发展方向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主要问题,而党的政治路线正好完美的解答了这两个问题。会议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历史性的贡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民主革命关键时刻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切无不昭示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共七大基本史实,以新闻的方式整理信息。 主动搜集信息,发挥合理想象,以新闻的形式再现历史场景,培养“时空观念”学科素养,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
三、胜利——日本投降 过渡: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递交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出示日本投降图片。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递交了投降书,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胜利的消息传来,安康人民锣鼓喧天,一片欢呼,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安康汉阴籍诗人刘寅初写下了这样的诗篇。2.活动设计:请同学们一起朗诵《抗战胜利有感》,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3.抗战启示录。(1)合作探究一:回顾近代史的几次侵略战争,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有哪些?(2)合作探究二:结合抗战记忆照片,分析我们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四个人为一小组,任选其一探究问题,合作讨论完成,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听老师讲述,记忆抗战胜利时间。2.集体有感情朗诵诗歌。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体会到安康人民在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喜悦之情,运用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以达成本课情感目标。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的认识历史事件。升华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课堂小结 出示安康过去和今天的图片对比。教师总结:回看过去,数百年频遭兵燹之灾,数百年流血抗争,我们在黑暗中探索,在斗争中凝聚了中国力量。再看今天,我们7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了,10个贫困县摘帽了,平镇、安岚高速开通了,西康复兴号动车组开行了,富强机场通航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成就,是安康人民几十年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晶。今天,我们站在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上,心潮澎湃,我们384万安康儿女将继续传承抗战精神,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而奋斗。 随着老师完善板书,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框架。 让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在过去的贫穷落后与今天的繁荣富强相对比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达到情感的内化,学生更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之处。而且,落脚点在富强机场的通航,与导入抗战时机场再次形成鲜明对比,首尾呼应。
作业布置 利用节假日参观纪念馆,革命遗迹,采访亲历者,了解抗战故事,缅怀革命烈士,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为目标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乡土历史资料,还原历史真相,拉近历史距离,增强历史说服力,让学生真实地感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自然而然的渗透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就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基本完成了学习目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乡土历史史料的恰当运用、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确较好的达到了情感目标。但是,本课设计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如何理解全民族抗战这一部分讲述力度不够,材料应该更充分,还有探究问题应给学生提供史料作为引导,以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抗争——全民族抗战
曙光——中共七大
胜利——日本投降
共产党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