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教学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7 19: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开 国 大 典
六年级语文上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典 礼    委 员   协 商   外 宾 
电 钮   瞻 仰   飘 拂   汇 集
庄 严   宣 告   欢 呼    肃 立
擎 着   共产党  奏国歌   毛泽东  
diǎn
wěi
xié
bīn
niǔ
zhān

huì
zhuāng
xuān
huān

qíng
dǎng
zòu

我会读














bīn
zhènɡ

lán
huì
bào
xuān
zhì
yuè
zhì
tǎn

lónɡ
shè
我会写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同学们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那些语句给你留下印象深刻?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不行。“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民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
同学们说一说:“直奔” 改成“走向”行不行?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 比喻、 夸张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了人们参加大典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默读课文5-10段,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况。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 表现此时万众一心,期待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刻来临。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拥护和对领袖的无限崇敬之情。
这段话是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
这是对毛主席与群众见面场面的描写,从“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出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无限热爱之情,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期待,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表达了全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人民群众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
是因为他们在阅兵式上看到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感觉我们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地保障。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从“事件之大”、“场面之大”、“热情之大”、“意义之大”四个方面分析。
事件之大。开国大典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盛大典礼。
场面之大。文章描写了四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意义之“大”。文中大量的叙述中夹着议论,画龙点睛,指出了典礼每个环节的深刻意义。
热情之“大”。文中多处描写了群众对于开国大典的反应,表现了人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无比欢喜和对祖国、对领袖的无比热爱之情。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表现了什么?
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典礼前:会场——庄严、盛大
典礼后:游行——壮观、热烈
开国大典
典礼中:典礼——隆重、庄严
阅兵式:阅兵——雄壮、威武
展现领袖风采
表达自豪激动
板书设计
本文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主题
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并写出来。
郑重举行的仪式。( )
形容旗子随风飘动的样子。( )
恭敬庄严地站着。( )
恭敬地看。( )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
典礼
迎风招展
肃立
瞻仰
排山倒海
随堂练
二、说一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 )
比喻
夸张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