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9 10:35:11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利川月考)要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用刻度尺认真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出10个相同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枚硬币的厚度
C.怎么测都一样
D.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2.(2019八上·蚌埠月考)某同学4次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分别是:5.12 cm、5.14 cm、5.25 cm、5.1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
A.5.12 cm B.5.13 cm C.5.14 cm D.5.16 cm
3.(2019八上·大祥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4.(2019八上·大祥期中)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5.(2019八上·澧县期中)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6.(2019八上·樊城期中)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109mm B.10.90cm C.0.109m D.1.09dm
7.(2019八上·新兴期中)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cm B.1m C.1dm D.1mm
8.(2019八上·合肥月考)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3.6km=3.6km×1000m=3600m B.3.6km=3.6km×1000=3600cm
C.3.6km=3.6×1000=3600m D.3.6km=3.6×1000m=3600m
二、多选题
9.(2019八上·北京期末)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10.(2018八上·房山期中)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造成测量误差的是(  )
A.尺子未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一样
C.对分度值下一位的估计时不一样
D.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三、填空题
11.(2020八下·乌鲁木齐月考)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mm。
12.(2019八上·合肥月考)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乙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13.(2019八上·莘县月考)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14.(2019八上·合肥月考)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   cm。
15.(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长度测量时,选好刻度尺后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   。测量掷实心球的成绩时皮尺是弯曲的,没有被拉直,则测量的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准确”)。
16.(2019八上·徐闻期中)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本块的长度,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就精确程度而言,   尺更精确。A尺的分度值是   cm。
17.(2019八上·融安期中)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km=   mm,30min=   s。
18.(2019八上·太和期中)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分别是17.25cm、17.52cm、17.24cm、17.26cm,则物体的长度是   .
19.(2019八上·三台期中)如图秒表的读数是   s,物体的长度是   cm.
四、实验探究题
20.(2019八上·长白期中)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21.(2019八上·朔州月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完成下面的器材和步骤。
(1)实验器材:铜丝、铅笔、   。
(2)实验步骤:
①将铜丝   缠绕20圈在铅笔上;
②用   测量铜丝的总宽度D,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   ,计算铜丝直径d,并记录在表格中。
22.(2017八上·惠安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木块的长度是   cm.
(2)小林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a)   ;(b)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所以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硬币的厚度,则误差会很大,A不符合题意;
BC.用刻度尺测出10个相同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总厚度较大,易于测量),再除以10,采用了累积法,误差较小,所以是最佳方案,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直接测量时误差仍然很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称为误差,误差不可以被避免,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改进测量方法。
2.【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5.25 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5.25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小球的直径最终应记录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3.【答案】A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符合题意。
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不符合题意;
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和被测量的边平齐,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记录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是错误,A不符合题意;(2)测量中应该尽量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5.【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书的长度略大于18cm,在22.5cm=2.25dm左右。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铅笔的直径略小于1cm,在0.71cm=7.1mm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茶杯的高度略小于10cm,在9.5cm左右。C符合题意;
D、黑板的宽度在1.28m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分析合理的单位。
6.【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应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
A、109mm=10.9cm,准确到1cm,A不符合题意;
B、10.90cm=109.0mm,准确到1mm,B符合题意;
C、0.109m=10.9cm,记录结果准确到1cm,C不符合题意;
D、1.09dm=10.9cm,准确到1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量长度时,记录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长度测量时,需要估读数值,根据测量数据,最后一位数是估计值,所以准确的测量结果是25.9cm和17.3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于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计数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因为1km=1000m 所以3.6km=3.6×1000m=3600m,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9.【答案】A,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AC、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等,可以减小误差,AC符合题意;
B、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B不符合题意;
D、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无法避免误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答案】B,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尺子未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由于刻度尺未放正,歪斜了;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一样,这样造成的结果偏差,属于误差,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不一样,这样造成的结果偏差,属于误差,C符合题意;
D.刻度尺末紧贴被测物体,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再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11.【答案】0.1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200页书应为100张纸,一张书纸的厚度是 。
【分析】根据总厚度和数量的比值计算单个厚度。
12.【答案】4.7;4.7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甲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6.7cm-2.0cm=4.7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乙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6.67cm-2.00cm=4.67cm;
【分析】1、本题是关于长度测量的题目,解答本题需要知道长度测量的读数方法;2、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与零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13.【答案】18.3;0.05;0.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则测量课本的准确值为18.3cm,估计值是0.05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故答案为:18.3;0.05;0.1。
【分析】测量长度时,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测量结果中准确值的最后一位的单位是分度值。
14.【答案】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圆形硬币的直径通过三角板平移到刻度尺上,物体的长度为7.50cm-5.00cm=2.50cm。
故答案为:2.50。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值的差计算物体的长度。
15.【答案】分度值;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选择刻度尺时,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没有拉直,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分度值;偏大。
【分析】选择刻度尺时,需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若刻度尺没拉直,测量结果超过真实值。
16.【答案】B;A;0.1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B是错误的;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故答案为:B;A;0.1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使刻度线接近被测物体,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
17.【答案】106;180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长度换算1km=1×106mm,30min=30×60s=1800s。
故答案为:106;1800。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根据时间的单位换算解答。
18.【答案】17.25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7.52cm厘米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17.25cm.
故答案为:17.25cm.
【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19.【答案】337.5;3.8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秒表的读数要先看小圆,小圆是分针,此时分针指在5和6之间并且超过了5分半,所以大圆中的秒针指的示数就读37.5秒,而不能读7.5秒。故答案为5min37.5s=337.5s。第二个空刻度尺的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80cm。
故答案为:337.5; 3.80。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0.【答案】(1)A;C;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 E B F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利用累计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不用测量铜丝的长度,也不能用长度除以圈数,需要用总圈数的长度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
(2)实验时,先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笔杆上,数出缠绕的圈数,利用刻度尺总量所有圈数的总长度,再利用总长度除以圈数,计算直径,顺序为DEBF。
【分析】(1)测量微小长度时,可以测量多个,求平均值,计算一个的长度;
(2)根据实验顺序,先测总长,再根据圈数求一个的长度。
21.【答案】(1)刻度尺
(2)紧密;刻度尺;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缠绕铜丝的圈数n、所有圈数的总宽度1和细铜丝的直径d,所以选用的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铅笔和细铜丝;(2)实验步骤:
①将细铜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数出铜丝的圈数n;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上铜丝所有圈数的总宽度1;
③用测出的总宽度1除以圈数n即得到细铜丝的直径d= 。
故答案为:(1)刻度尺;(2)①紧密;②刻度尺;③d=
【分析】(1)测量长度的仪器是刻度尺;
(2)测量微小长度时,测量多个的总量,再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2.【答案】(1)1;2.47
(2)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被测物体的左边缘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14.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6.47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6.47cm-14.00cm=2.47cm.
(2)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三处错误;
a、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会导致数据偏大或偏小;
b、物体的左边缘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c、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紧贴.
故答案为:(1)1;2.47;(2)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分析】(1)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相邻刻线间的距离),且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求:物体的一端与零刻线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 /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利川月考)要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用刻度尺认真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出10个相同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枚硬币的厚度
C.怎么测都一样
D.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答案】B
【知识点】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所以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硬币的厚度,则误差会很大,A不符合题意;
BC.用刻度尺测出10个相同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总厚度较大,易于测量),再除以10,采用了累积法,误差较小,所以是最佳方案,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直接测量时误差仍然很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称为误差,误差不可以被避免,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改进测量方法。
2.(2019八上·蚌埠月考)某同学4次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分别是:5.12 cm、5.14 cm、5.25 cm、5.1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
A.5.12 cm B.5.13 cm C.5.14 cm D.5.16 c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5.25 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5.25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小球的直径最终应记录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3.(2019八上·大祥期中)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答案】A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0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符合题意。
B、图中刻度尺倾斜了,没有放正,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刻度尺在使用时,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并放正重合;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为2.0cm,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不符合题意;
D、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和被测量的边平齐,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记录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2019八上·大祥期中)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是错误,A不符合题意;(2)测量中应该尽量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
5.(2019八上·澧县期中)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书的长度略大于18cm,在22.5cm=2.25dm左右。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铅笔的直径略小于1cm,在0.71cm=7.1mm左右。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茶杯的高度略小于10cm,在9.5cm左右。C符合题意;
D、黑板的宽度在1.28m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分析合理的单位。
6.(2019八上·樊城期中)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109mm B.10.90cm C.0.109m D.1.09d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测量结果应准确到1mm,在1mm之后还应再估读一位;
A、109mm=10.9cm,准确到1cm,A不符合题意;
B、10.90cm=109.0mm,准确到1mm,B符合题意;
C、0.109m=10.9cm,记录结果准确到1cm,C不符合题意;
D、1.09dm=10.9cm,准确到1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测量长度时,记录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2019八上·新兴期中)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cm B.1m C.1dm D.1mm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长度测量时,需要估读数值,根据测量数据,最后一位数是估计值,所以准确的测量结果是25.9cm和17.3c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于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计数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2019八上·合肥月考)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3.6km=3.6km×1000m=3600m B.3.6km=3.6km×1000=3600cm
C.3.6km=3.6×1000=3600m D.3.6km=3.6×1000m=3600m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因为1km=1000m 所以3.6km=3.6×1000m=3600m,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根据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
二、多选题
9.(2019八上·北京期末)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A,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AC、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等,可以减小误差,AC符合题意;
B、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B不符合题意;
D、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无法避免误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2018八上·房山期中)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会造成测量误差的是(  )
A.尺子未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一样
C.对分度值下一位的估计时不一样
D.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答案】B,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尺子未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由于刻度尺未放正,歪斜了;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不一样,这样造成的结果偏差,属于误差,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不一样,这样造成的结果偏差,属于误差,C符合题意;
D.刻度尺末紧贴被测物体,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再结合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三、填空题
11.(2020八下·乌鲁木齐月考)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mm。
【答案】0.1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200页书应为100张纸,一张书纸的厚度是 。
【分析】根据总厚度和数量的比值计算单个厚度。
12.(2019八上·合肥月考)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乙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答案】4.7;4.7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甲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6.7cm-2.0cm=4.7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乙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6.67cm-2.00cm=4.67cm;
【分析】1、本题是关于长度测量的题目,解答本题需要知道长度测量的读数方法;2、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与零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13.(2019八上·莘县月考)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答案】18.3;0.05;0.1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测量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则测量课本的准确值为18.3cm,估计值是0.05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故答案为:18.3;0.05;0.1。
【分析】测量长度时,最后一位数据是估计值,测量结果中准确值的最后一位的单位是分度值。
14.(2019八上·合肥月考)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   cm。
【答案】2.50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圆形硬币的直径通过三角板平移到刻度尺上,物体的长度为7.50cm-5.00cm=2.50cm。
故答案为:2.50。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值的差计算物体的长度。
15.(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长度测量时,选好刻度尺后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   。测量掷实心球的成绩时皮尺是弯曲的,没有被拉直,则测量的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准确”)。
【答案】分度值;偏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选择刻度尺时,需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没有拉直,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分度值;偏大。
【分析】选择刻度尺时,需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若刻度尺没拉直,测量结果超过真实值。
16.(2019八上·徐闻期中)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本块的长度,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就精确程度而言,   尺更精确。A尺的分度值是   cm。
【答案】B;A;0.1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B是错误的;
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
故答案为:B;A;0.1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使刻度线接近被测物体,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
17.(2019八上·融安期中)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km=   mm,30min=   s。
【答案】106;180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长度换算1km=1×106mm,30min=30×60s=1800s。
故答案为:106;1800。
【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解答,根据时间的单位换算解答。
18.(2019八上·太和期中)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分别是17.25cm、17.52cm、17.24cm、17.26cm,则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17.25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7.52cm厘米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17.25cm.
故答案为:17.25cm.
【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19.(2019八上·三台期中)如图秒表的读数是   s,物体的长度是   cm.
【答案】337.5;3.80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秒表的读数要先看小圆,小圆是分针,此时分针指在5和6之间并且超过了5分半,所以大圆中的秒针指的示数就读37.5秒,而不能读7.5秒。故答案为5min37.5s=337.5s。第二个空刻度尺的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80cm。
故答案为:337.5; 3.80。
【分析】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四、实验探究题
20.(2019八上·长白期中)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答案】(1)A;C;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 E B F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利用累计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不用测量铜丝的长度,也不能用长度除以圈数,需要用总圈数的长度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
(2)实验时,先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笔杆上,数出缠绕的圈数,利用刻度尺总量所有圈数的总长度,再利用总长度除以圈数,计算直径,顺序为DEBF。
【分析】(1)测量微小长度时,可以测量多个,求平均值,计算一个的长度;
(2)根据实验顺序,先测总长,再根据圈数求一个的长度。
21.(2019八上·朔州月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完成下面的器材和步骤。
(1)实验器材:铜丝、铅笔、   。
(2)实验步骤:
①将铜丝   缠绕20圈在铅笔上;
②用   测量铜丝的总宽度D,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   ,计算铜丝直径d,并记录在表格中。
【答案】(1)刻度尺
(2)紧密;刻度尺;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缠绕铜丝的圈数n、所有圈数的总宽度1和细铜丝的直径d,所以选用的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铅笔和细铜丝;(2)实验步骤:
①将细铜丝紧密的缠绕在铅笔上,数出铜丝的圈数n;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上铜丝所有圈数的总宽度1;
③用测出的总宽度1除以圈数n即得到细铜丝的直径d= 。
故答案为:(1)刻度尺;(2)①紧密;②刻度尺;③d=
【分析】(1)测量长度的仪器是刻度尺;
(2)测量微小长度时,测量多个的总量,再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2.(2017八上·惠安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如图所示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木块的长度是   cm.
(2)小林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a)   ;(b)   ;
【答案】(1)1;2.47
(2)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被测物体的左边缘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14.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6.47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6.47cm-14.00cm=2.47cm.
(2)由图可知:该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存在三处错误;
a、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会导致数据偏大或偏小;
b、物体的左边缘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c、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紧贴.
故答案为:(1)1;2.47;(2)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物体的边缘未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对齐.
【分析】(1)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相邻刻线间的距离),且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求:物体的一端与零刻线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