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擦拭(shì) 流淌(tǎng) 徘徊(pái huí)
B.眺望(tiào) 砚池(xiàn) 草甸(diàn) 驿道(yì)
C.轻盈(yíng) 翡翠(fěi) 堤坝(tí) 蜿蜒(wān yán)
D.喧哗(xuān) 硕大(shuò) 斑斓(lán) 目眩(xuà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徘徊pái huái ; B项,砚池 yàn;C项,堤坝dī bà。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B项“应照”应为“映照”。
C项“跳望”应为“眺望”。
D项“明扬世界”应为“名扬实际”。
【点评】注意将词意和偏旁部首结合记忆。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不当,重复多余,忍俊指忍笑,不禁指控制不了,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以水的方式终于走过了丽江。(语序不当,应为“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B.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A项, 语序不当。“我以水的方式终于走过了丽江” 应为“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此题修改正确。
B项, 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此题修改正确。
C项, 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此题修改正确。
D项,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修改不正确。应修改为:成分多余,去掉“获得者”。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答案】C
【知识点】逗号;问号;引号;书名号;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有误,连用的问句,分句之间用逗号,句子末尾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答案】B
【知识点】比喻;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A、C、D都是“一滴水”模仿人的语气,属于拟人修辞。B运用比喻,把“心”比喻成“一滴水”。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黄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母亲________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做母亲的人一般总是抱着过高过大的________,一方面要孩子身体好,一方面又要孩子学习好,不过有时候这两件事情实在是难得________。
③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________经济增长过快的势头,保持经济的平衡发展。
A.管束 愿望 照顾 阻止
B.管理 愿望 兼顾 遏制
C.管束 期望 兼顾 遏制
D.管理 期望 照顾 阻止
【答案】C
【知识点】词义理解;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①母亲要求严厉,不是一般性管理,用“管束”;
②母亲对孩子制定的目标,用“期望”不是普通的愿望,两件事同时做好用“兼顾”;
③“遏制”搭配“势头”,遏制,指阻止,禁绝;制止;
C项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答案】C
【知识点】语言连贯;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④②⑤①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③结尾处的太阳的点点金光,其他句子中均没有能承接太阳金光的。故③排在最后。
【点评】通读句子,根据承前启后来连接句子,找到句子间的联系。
9.填空。
阿来, 族人,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 奖得主。代表作有《 》《空山》《 》等。
【答案】藏;茅盾文学;尘埃落定;格萨尔王
【知识点】作家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故答案为:①藏;②茅盾文学;③尘埃落定;④格萨尔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二、综合题
10.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
③
(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
②医学专家:
【答案】(1)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歌咏自然诗会;欣赏自然风光
(3)我是雨的精魂,是天使的羽毛,是孩子们的欢乐。
(4)请问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问酸雨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创新题型;主题活动;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写主题活动词时,要有导入性,开场白一样的作用、要围绕感悟自然而写、语言要优美有气势。故首选排比格式。
⑵设计主题围绕“自然”即可,歌曲类活动排除。
⑶注意仿写要求,满足相同的字数、句式、意境、情感。
⑷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点评】⑴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有要求有一定的文采。
⑵设计活动合理且避免和题干重复即可,属于开放性试题。
⑶仿写时,将例句先解剖出一个模板备用,然后对应例句中的词语,根据情况替换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⑷设计采访问题时,注意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去设置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来的如花世界
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 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问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
②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他幽默,睿智,豪爽,率性,与他同行,就是与快乐同行。记得在阿根廷,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在一家乡村旅馆里,阿来请全团的人喝酒,他喝兴奋了,歪戴着帽子,拍手舞蹈着,唱起藏族的《祝酒歌》,那是我那一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旋律。阿来如果不写小说,一定是个出色的歌手。他的歌声深情而忧郁,把我们深深感染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家乡的歌谣。那个夜晚的阿根廷的月亮,一定成了扩音器,把来自大地的歌声,播撒到了天庭。
③阿来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常带上钟爱的相机,带上书和茶,独自驾车出游。他的博客和微博,像花园,也像森林氧吧,你走进那里,总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清新之气。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他有一支开阔而富有韵致的笔。众生在他笔下,都是平等的。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尘埃落定》之于阿来,是一顶沉重的桂冠。如果是一个心在庙堂的作家,可能会就此迷路,不知所向,失去创造力。而阿来是个被山峦照耀着的作家,是被河流滋养着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是一座山,就是一条河,在他自己的疆域驰骋,永不疲倦,留下艺术的脚步。所以我们能在《尘埃落定》之后,仍然能听见《空山》的回音,能看见闪光的《格萨尔王》。
④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的藏区,有藏族血统。记得他在墨西哥,为母亲买了一串珊瑚项链。他提着项链对我说,一串好的珊瑚项链,就是一个藏族女人的梦。阿来写过诗,他的话充满诗意。他对藏族的感情,除了融汇到作品里,还体现在他的言论上。记得他写过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没有那种强加于人的说教,他褪去了西藏那层“外人”幻想的神秘色彩,还原了一个历史的西藏,现实的西藏,文化的西藏。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把一个越来越形容词化的西藏,客观地厘清,成为一个名词的西藏。这样的西藏立场,深刻,全面,充满人性。
⑤阿来喜欢读书,今年我们在意大利参加首届中意文学论坛,在听完阿来的演讲后,同样饱学诗书的清华大学教授格非,高度赞扬他的演讲。说从同行者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边界在哪里,而阿来的却看不到,他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他骨子里流淌着藏族血液,在山里长大,早年有过“游走”经历,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文学有着自觉的审美追求,的确,他的天空是没有边际的。
⑥中国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作家并不多,阿来是其中的一个。走向世界,在我眼里,并不仅仅是你的作品被翻译的语种多,更不是你的译本多么畅销。因为在这个时代,那往往是政治的投机或是商业的迎合所带来的热闹。真正的文学,还是有它自己的尺度,有它自己的价值。阿来的作品,因为唱诵着本民族独有的歌谣,因为那股与生俱来的神性色彩,因为作品漫溢的人性光辉,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要知道,不论什么样的出版商,在面对着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泉水的作品时,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而阿来的作品就具有这种品格。
⑦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这段话:“风景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敞开,逼近,再敞开……然后,是我这个旅行者,以及载着我的旅行工具,从其间一掠而过。风景从身边一掠而过:缓缓起伏的丘岗,曲折萦回的溪流,星星点点的湖沼,四散开去的草滩,还有牧人,和他们的帐幕,和他们的牛羊……再然后,那些风景在身后渐渐远去,闭合,滑落到天际线下。”
⑧阿来不知道,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他的如花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如此绚丽!
(1)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80字左右)
(2)结合文意,根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②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划线词语“经典”的含义是什么)
(3)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标题“阿来的如花世界”巧妙道出了作者对阿来其人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B.“我”与阿来相识多年,多次一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彼此都十分了解。
C.《空山》和《格萨尔王》的问世,证明了阿来的创作心在江湖,并且永不止步。
D.“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化用自卞之琳的《断章》中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E.全文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清晰有序,让读者对阿来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F.本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平实,篇章隽永,耐人寻味。
【答案】(1)阿来,四川阿坝人,藏族作家。为人乐观、平和,幽默、睿智、豪爽、率性;内心丰富,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痴迷于花。作品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价值独特,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
(2)①比喻。将徜徉在花间的阿来比作畅游在河中的鱼儿,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阿来对花的痴迷依恋和其赏花拍花时的欢快自由。②阿来的作品充满生机,大气,唯美,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3)①卒章显志,赞美阿来的人生和作品都如花一般绚丽美好,丰富多彩;②与第②段的“未认识阿来之前”(或前文)相呼应,使行文严谨;③照应题目;④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为完整真实。
(4)B;F
【知识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首先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从文中筛选有关阿来的信,包括籍贯身份、性格、代表作品、作品价值这几个方面的信息,最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注意答题时语言要简洁、恰当。依据上述方法筛选整合信息对阿来介绍如下:阿来,四川阿坝人,藏族作家。为人乐观、平和,幽默、睿智、豪爽、率性;内心丰富,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痴迷于花。作品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价值独特,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
(2)①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这个角度赏析句子,首先判断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将花儿比作隐秘的河流,将阿来比作自由的鱼儿,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当一行人热热闹问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他给花拍照,姿态是屈膝,就像是向花儿求爱。由此看出阿来对花非常的喜爱,他独自一人徜徉在花海里他给花拍照,无人打扰他,他完全陶醉其中,非常的自由、享受。因此本题答案应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徜徉在花间的阿来比作畅游在河中的鱼儿,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阿来对花的痴迷依恋和其赏花拍花时的欢快自由。②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③段有这样的文字: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这是作者对阿来的作品的高度评价。然后作者打一个比方: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因此“经典”一词是对阿来的作品高度的评价,作者认为阿来的作品充满生机,大气而唯美,堪称经典,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3)本题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两段话是本文的结尾段,答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要联系本文的主旨分析,看这两段内容与主旨的关系;结构方面的作用要看其与题目和前文内容有无照应关系,是否总结全文或对全文内容进行补充。依据上述方法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①卒章显志,赞美阿来的人生和作品都如花一般绚丽美好,丰富多彩;②与第②段的“未认识阿来之前”(或前文)相呼应,使行文严谨;③照应题目;④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为完整真实。
(4)A结合本文内容和主旨来看,这句话对本文标题作用的分析是正确的。B从“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可以看出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C联系文章第③段来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D结合平时积累可知,这句话说法正确。E这句话是对本文结构特点的分析,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是正确的。F本文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而不是质朴平实。故F错误。故选BF。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散文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4)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分析标题的作用,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还要分析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瓢城古韵
张晓惠
①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分别岔进,有数条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有一些颓破的围墙上,摇曳着几株城市里罕见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扣得紧紧地,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小巷不语,春风不语,只有紧闭着的院门后传出一阵嬉笑声,一树粉白粉白的繁花从围墙内茂盛出一派明媚,是桃?是李?真想去叩一下那历经百年黑亮亮的木门,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
③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这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风还是明朝的雨?
④踩着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走着思着,一抬头,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号射陵)先生的故居。进得门来,宋曹先生手执书卷,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先生当年读书谈艺的“蔬枰草堂”还在,先生挥毫舞墨的“流觞池”还在,会秋堂、桐引楼还在。小小的庭院雕梁画栋,抱水拥竹,奇石嶙峋,曲折有致。说是宋曹先生多次拒绝了做官,是在哪间屋檐下先生一次又一次冷落着朝廷的征召?自号“耕海潜夫”的射陵先生不语,只用深邃的眼神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们。
⑤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故居了。陆公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日寇的炮火,“文革”的动乱,小城人一直全心全意护佑着民族英雄的故居。仰止堂、浩然堂,简朴大气,空灵风雅。忠烈公陆秀夫的塑像屹立浩然堂间,七百多年前负幼帝(幼帝指南宋皇帝赵器)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之举早已幻化成故乡人民心中永远的彩虹。祠内团团的绿树如烟弥漫,坪间的小花黄的、蓝的、白的素素地绽放。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⑥小城的四周都是水,串场、蟒蛇、小牙河。俯瞰去,小城恰似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瓢,因而小城又有瓢城之称。有了水,也就有了死心塌地的守护者——桥。北有北闸东有建军,南有南门桥西有登瀛。站在登瀛桥上,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汽笛声声拉起,就在这千年古城泛起遍地新绿,小城更加波光潋滟,风雅灵动起来。
(1)作者为什么说“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本文作者巧用问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分析。
(3)揣摩并理解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
②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5)结合全文,就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并阐明理由。
【答案】(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体会作者情感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理解句子含义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因为小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一切建筑和物件都经历了历史的熏陶,留下岁月的痕迹,来到这里“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采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彩强烈的句子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叙写在小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厚重历史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典型问句在第2段“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是桃?是李?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抒发了对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理解词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①“振聋发聩”原意是 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这里写出了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意思就是连续不断,常用以形容接连出现的细长的东西。这里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思路:①首先看是不是环境描写,如果是就按环境描写的作用答;②看是否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按修辞的作用答(用典、引用这两类修辞不要忘记);③看是否有人物的细节描写,答人物的细节描写的作用。还有从练字的角度回答词的表达效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回答,从抒发情感的方式回答。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回答,找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的句子,结合前后文赏析表达效果。
(5)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作者徜徉流连于古城古韵之中,“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等句子,表明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保留古城的宁静和韵致。
故答案为:(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答题时应注意,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具体做法有: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突破关键词语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带有感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时应注意,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本题考查探究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擦拭(shì) 流淌(tǎng) 徘徊(pái huí)
B.眺望(tiào) 砚池(xiàn) 草甸(diàn) 驿道(yì)
C.轻盈(yíng) 翡翠(fěi) 堤坝(tí) 蜿蜒(wān yán)
D.喧哗(xuān) 硕大(shuò) 斑斓(lán) 目眩(x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D.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4.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以水的方式终于走过了丽江。(语序不当,应为“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B.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6.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黄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母亲________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②做母亲的人一般总是抱着过高过大的________,一方面要孩子身体好,一方面又要孩子学习好,不过有时候这两件事情实在是难得________。
③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________经济增长过快的势头,保持经济的平衡发展。
A.管束 愿望 照顾 阻止
B.管理 愿望 兼顾 遏制
C.管束 期望 兼顾 遏制
D.管理 期望 照顾 阻止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9.填空。
阿来, 族人,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 奖得主。代表作有《 》《空山》《 》等。
二、综合题
10.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
③
(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之一。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
②医学专家: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来的如花世界
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 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问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
②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他幽默,睿智,豪爽,率性,与他同行,就是与快乐同行。记得在阿根廷,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在一家乡村旅馆里,阿来请全团的人喝酒,他喝兴奋了,歪戴着帽子,拍手舞蹈着,唱起藏族的《祝酒歌》,那是我那一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旋律。阿来如果不写小说,一定是个出色的歌手。他的歌声深情而忧郁,把我们深深感染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家乡的歌谣。那个夜晚的阿根廷的月亮,一定成了扩音器,把来自大地的歌声,播撒到了天庭。
③阿来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常带上钟爱的相机,带上书和茶,独自驾车出游。他的博客和微博,像花园,也像森林氧吧,你走进那里,总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清新之气。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他有一支开阔而富有韵致的笔。众生在他笔下,都是平等的。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尘埃落定》之于阿来,是一顶沉重的桂冠。如果是一个心在庙堂的作家,可能会就此迷路,不知所向,失去创造力。而阿来是个被山峦照耀着的作家,是被河流滋养着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是一座山,就是一条河,在他自己的疆域驰骋,永不疲倦,留下艺术的脚步。所以我们能在《尘埃落定》之后,仍然能听见《空山》的回音,能看见闪光的《格萨尔王》。
④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的藏区,有藏族血统。记得他在墨西哥,为母亲买了一串珊瑚项链。他提着项链对我说,一串好的珊瑚项链,就是一个藏族女人的梦。阿来写过诗,他的话充满诗意。他对藏族的感情,除了融汇到作品里,还体现在他的言论上。记得他写过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没有那种强加于人的说教,他褪去了西藏那层“外人”幻想的神秘色彩,还原了一个历史的西藏,现实的西藏,文化的西藏。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把一个越来越形容词化的西藏,客观地厘清,成为一个名词的西藏。这样的西藏立场,深刻,全面,充满人性。
⑤阿来喜欢读书,今年我们在意大利参加首届中意文学论坛,在听完阿来的演讲后,同样饱学诗书的清华大学教授格非,高度赞扬他的演讲。说从同行者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边界在哪里,而阿来的却看不到,他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他骨子里流淌着藏族血液,在山里长大,早年有过“游走”经历,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文学有着自觉的审美追求,的确,他的天空是没有边际的。
⑥中国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作家并不多,阿来是其中的一个。走向世界,在我眼里,并不仅仅是你的作品被翻译的语种多,更不是你的译本多么畅销。因为在这个时代,那往往是政治的投机或是商业的迎合所带来的热闹。真正的文学,还是有它自己的尺度,有它自己的价值。阿来的作品,因为唱诵着本民族独有的歌谣,因为那股与生俱来的神性色彩,因为作品漫溢的人性光辉,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要知道,不论什么样的出版商,在面对着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泉水的作品时,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而阿来的作品就具有这种品格。
⑦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这段话:“风景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敞开,逼近,再敞开……然后,是我这个旅行者,以及载着我的旅行工具,从其间一掠而过。风景从身边一掠而过:缓缓起伏的丘岗,曲折萦回的溪流,星星点点的湖沼,四散开去的草滩,还有牧人,和他们的帐幕,和他们的牛羊……再然后,那些风景在身后渐渐远去,闭合,滑落到天际线下。”
⑧阿来不知道,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他的如花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如此绚丽!
(1)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80字左右)
(2)结合文意,根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②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划线词语“经典”的含义是什么)
(3)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标题“阿来的如花世界”巧妙道出了作者对阿来其人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B.“我”与阿来相识多年,多次一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彼此都十分了解。
C.《空山》和《格萨尔王》的问世,证明了阿来的创作心在江湖,并且永不止步。
D.“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化用自卞之琳的《断章》中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E.全文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清晰有序,让读者对阿来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F.本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平实,篇章隽永,耐人寻味。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瓢城古韵
张晓惠
①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分别岔进,有数条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有一些颓破的围墙上,摇曳着几株城市里罕见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扣得紧紧地,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小巷不语,春风不语,只有紧闭着的院门后传出一阵嬉笑声,一树粉白粉白的繁花从围墙内茂盛出一派明媚,是桃?是李?真想去叩一下那历经百年黑亮亮的木门,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
③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这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风还是明朝的雨?
④踩着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走着思着,一抬头,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号射陵)先生的故居。进得门来,宋曹先生手执书卷,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先生当年读书谈艺的“蔬枰草堂”还在,先生挥毫舞墨的“流觞池”还在,会秋堂、桐引楼还在。小小的庭院雕梁画栋,抱水拥竹,奇石嶙峋,曲折有致。说是宋曹先生多次拒绝了做官,是在哪间屋檐下先生一次又一次冷落着朝廷的征召?自号“耕海潜夫”的射陵先生不语,只用深邃的眼神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们。
⑤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故居了。陆公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日寇的炮火,“文革”的动乱,小城人一直全心全意护佑着民族英雄的故居。仰止堂、浩然堂,简朴大气,空灵风雅。忠烈公陆秀夫的塑像屹立浩然堂间,七百多年前负幼帝(幼帝指南宋皇帝赵器)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之举早已幻化成故乡人民心中永远的彩虹。祠内团团的绿树如烟弥漫,坪间的小花黄的、蓝的、白的素素地绽放。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⑥小城的四周都是水,串场、蟒蛇、小牙河。俯瞰去,小城恰似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瓢,因而小城又有瓢城之称。有了水,也就有了死心塌地的守护者——桥。北有北闸东有建军,南有南门桥西有登瀛。站在登瀛桥上,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汽笛声声拉起,就在这千年古城泛起遍地新绿,小城更加波光潋滟,风雅灵动起来。
(1)作者为什么说“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本文作者巧用问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分析。
(3)揣摩并理解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
②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5)结合全文,就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并阐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徘徊pái huái ; B项,砚池 yàn;C项,堤坝dī bà。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无误的。B项“应照”应为“映照”。
C项“跳望”应为“眺望”。
D项“明扬世界”应为“名扬实际”。
【点评】注意将词意和偏旁部首结合记忆。
3.【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不当,重复多余,忍俊指忍笑,不禁指控制不了,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A项, 语序不当。“我以水的方式终于走过了丽江” 应为“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此题修改正确。
B项, 语意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此题修改正确。
C项, 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此题修改正确。
D项,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修改不正确。应修改为:成分多余,去掉“获得者”。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逗号;问号;引号;书名号;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C项有误,连用的问句,分句之间用逗号,句子末尾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
6.【答案】B
【知识点】比喻;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A、C、D都是“一滴水”模仿人的语气,属于拟人修辞。B运用比喻,把“心”比喻成“一滴水”。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7.【答案】C
【知识点】词义理解;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①母亲要求严厉,不是一般性管理,用“管束”;
②母亲对孩子制定的目标,用“期望”不是普通的愿望,两件事同时做好用“兼顾”;
③“遏制”搭配“势头”,遏制,指阻止,禁绝;制止;
C项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8.【答案】C
【知识点】语言连贯;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④②⑤①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③结尾处的太阳的点点金光,其他句子中均没有能承接太阳金光的。故③排在最后。
【点评】通读句子,根据承前启后来连接句子,找到句子间的联系。
9.【答案】藏;茅盾文学;尘埃落定;格萨尔王
【知识点】作家作品;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故答案为:①藏;②茅盾文学;③尘埃落定;④格萨尔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0.【答案】(1)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歌咏自然诗会;欣赏自然风光
(3)我是雨的精魂,是天使的羽毛,是孩子们的欢乐。
(4)请问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问酸雨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创新题型;主题活动;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⑴写主题活动词时,要有导入性,开场白一样的作用、要围绕感悟自然而写、语言要优美有气势。故首选排比格式。
⑵设计主题围绕“自然”即可,歌曲类活动排除。
⑶注意仿写要求,满足相同的字数、句式、意境、情感。
⑷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点评】⑴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并有要求有一定的文采。
⑵设计活动合理且避免和题干重复即可,属于开放性试题。
⑶仿写时,将例句先解剖出一个模板备用,然后对应例句中的词语,根据情况替换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⑷设计采访问题时,注意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去设置问题。
11.【答案】(1)阿来,四川阿坝人,藏族作家。为人乐观、平和,幽默、睿智、豪爽、率性;内心丰富,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痴迷于花。作品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价值独特,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
(2)①比喻。将徜徉在花间的阿来比作畅游在河中的鱼儿,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阿来对花的痴迷依恋和其赏花拍花时的欢快自由。②阿来的作品充满生机,大气,唯美,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3)①卒章显志,赞美阿来的人生和作品都如花一般绚丽美好,丰富多彩;②与第②段的“未认识阿来之前”(或前文)相呼应,使行文严谨;③照应题目;④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为完整真实。
(4)B;F
【知识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首先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从文中筛选有关阿来的信,包括籍贯身份、性格、代表作品、作品价值这几个方面的信息,最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注意答题时语言要简洁、恰当。依据上述方法筛选整合信息对阿来介绍如下:阿来,四川阿坝人,藏族作家。为人乐观、平和,幽默、睿智、豪爽、率性;内心丰富,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痴迷于花。作品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价值独特,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
(2)①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这个角度赏析句子,首先判断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将花儿比作隐秘的河流,将阿来比作自由的鱼儿,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当一行人热热闹问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他给花拍照,姿态是屈膝,就像是向花儿求爱。由此看出阿来对花非常的喜爱,他独自一人徜徉在花海里他给花拍照,无人打扰他,他完全陶醉其中,非常的自由、享受。因此本题答案应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徜徉在花间的阿来比作畅游在河中的鱼儿,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阿来对花的痴迷依恋和其赏花拍花时的欢快自由。②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③段有这样的文字: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这是作者对阿来的作品的高度评价。然后作者打一个比方: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因此“经典”一词是对阿来的作品高度的评价,作者认为阿来的作品充满生机,大气而唯美,堪称经典,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3)本题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两段话是本文的结尾段,答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要联系本文的主旨分析,看这两段内容与主旨的关系;结构方面的作用要看其与题目和前文内容有无照应关系,是否总结全文或对全文内容进行补充。依据上述方法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①卒章显志,赞美阿来的人生和作品都如花一般绚丽美好,丰富多彩;②与第②段的“未认识阿来之前”(或前文)相呼应,使行文严谨;③照应题目;④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为完整真实。
(4)A结合本文内容和主旨来看,这句话对本文标题作用的分析是正确的。B从“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可以看出B理解和分析不正确。C联系文章第③段来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D结合平时积累可知,这句话说法正确。E这句话是对本文结构特点的分析,联系文章内容来分析是正确的。F本文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而不是质朴平实。故F错误。故选BF。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
(3)本题考查理解散文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4)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分析标题的作用,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还要分析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最后再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对比,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2.【答案】(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体会作者情感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
【解析】【分析】(1)理解句子含义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因为小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一切建筑和物件都经历了历史的熏陶,留下岁月的痕迹,来到这里“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采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彩强烈的句子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入情入境,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叙写在小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厚重历史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典型问句在第2段“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是桃?是李?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抒发了对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理解词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①“振聋发聩”原意是 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这里写出了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意思就是连续不断,常用以形容接连出现的细长的东西。这里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思路:①首先看是不是环境描写,如果是就按环境描写的作用答;②看是否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按修辞的作用答(用典、引用这两类修辞不要忘记);③看是否有人物的细节描写,答人物的细节描写的作用。还有从练字的角度回答词的表达效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回答,从抒发情感的方式回答。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回答,找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的句子,结合前后文赏析表达效果。
(5)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作者徜徉流连于古城古韵之中,“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等句子,表明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保留古城的宁静和韵致。
故答案为:(1)作者行中思,思中行,小巷那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氛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儒雅灵秀的巷名,甚至那颓破的墙壁、斑驳的苔藓、迎风摇摆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等等,无一不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千百年前,“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
(2)例句:“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此处问句并非求证答案,作者在探寻和瞻仰建安七子陈琳、施耐庵先生的过程中,抒发了对他们的追念、敬仰之情和对瓢城眷恋热爱的悠悠情思。
(3)①“振聋发聩”写出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对后世的巨大警醒作用。②“缕缕不绝”写出了那种凛然的气节、忠贞的精神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世代传承,经久不息。
(4)例句:“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苦艾”“苔藓”以人的情感,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小巷古韵,富有情趣。
例句:“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青砖比喻成泛黄的线装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古城小巷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瓢城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
(5)启示:保护城市历史遗迹,让城市古韵永存。理由:由于日新月异的建设让瓢城“登瀛远眺”中“红杏青帘柳外城”的美景不复存在,若不再珍视,甚至人为破坏,城市将失去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悠悠古韵。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答题时应注意,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具体做法有: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突破关键词语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带有感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答题时应注意,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5)本题考查探究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