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驰骋(chénɡ) 潺潺成溪(chán)
B.霎时(shà) 雾霭(ǎi) 怒不可遏(è)
C.告诫(jiè) 漩涡(xuán) 雾气弥漫(ní)
D.出轧(zhá) 彩虹(hónɡ) 汩汩如泉(ɡū)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A:驰骋(chéng)应为驰骋(chěng)
C:雾气弥漫(ní)应为雾气弥漫(mí)
D:汩汩如泉(ɡū)应为汩汩如泉(gǔ )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拼音的辨识能力。解答时注意形似字和多音字的区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B项,如丝如缕;C项,博大宽厚;D项,翻身。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A项,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应改为“刮目相看”。
C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合语境,应改为“重中之重”。
D项,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词句使用褒贬不当。
B项 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掉“在”和“下”)
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Ⅱ》,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修改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选项的相关进行辨析,判断正误。B修改不正确,应该将“可以”调到“把”前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C.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答案】C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C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运用的修辞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对修辞知识的掌握,要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答案】D
【知识点】句号;逗号;分号;破折号;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A项,“丁”字加引号;
B项,“ 汩汩如泉 ”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潺潺成溪 ”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C项,“冲进去”后的破折号改为省略号;
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
7.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选自《梁衡文集》。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 ,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 的气势,通过写黄河 、 、 的品质,表达了中华民族 、 、 的民族精神。
【答案】梁衡;散文;磅礴、雄壮;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是常考考点,学生注意识记,注意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理解。
故答案为:梁衡;散文;磅礴、雄壮;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章基本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综合题
8.你,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论多么壮丽的词汇,都无法表达你的峰回路转,你的豪迈磅礴;无论多么神奇的画笔,都无法描绘你的汹涌澎湃,你的浩浩荡荡。你,一条伟大的河流,流淌出一个不屈的民族;你,一位坚强的母亲,成就了一群勇往直前的中国人。黄河,九曲黄河,让我们走进你璀璨的文化,去感受自豪与伟大吧!
(1)下面是一副关于黄河的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
下联:千年黄河
(2)认真观察漫画《黄河纤夫》,描述漫画的内容,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滚滚惊涛报冬寒
(2)内容:黄河的河床完全干涸龟裂,纤夫们把圆木放在船下,在河床里拉着船前行。感受: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黄河断流的忧思,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知识点】图表信息;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一般分为上下两联,上下两联字数相同,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语义相关。解答时要紧扣材料的内容、对象、特征等进行作答。如: 滚滚惊涛报冬寒
⑵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认真观察漫画,看漫画上画的都有什么,这是黄河的河床,但里面没有水,而是完全干涸开裂,干涸的河床上有一条大船,但大船下面垫着一些圆木,纤夫们在前面卖劲的往前拉穿。黄河龟裂的样子虽说夸张,但历史上其断流却是事实,这都是我们不注意保护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如果现在任由发展,终有一天漫画中的景象会成为事实,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故答案为:⑴ 滚滚惊涛报冬寒
⑵ 内容:黄河的河床完全干涸龟裂,纤夫们把圆木放在船下,在河床里拉着船前行。感受: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黄河断流的忧思,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结合材料的内容和上联的结构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的识读和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图画的仔细观察,捕捉信息,提取关键内容,进行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C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1)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听到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①听觉: 。
②视觉: 。
③感受: 。
④结果: 。
(2)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3)请将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②节三处方框中最恰当的一处:
A. B. C.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第②节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答案】(1)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匆匆地逃走”
(2)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作铺垫和渲染。
(3)落;跌;冲
(4)不多余。第②节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给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作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设置悬念;文章结构方式;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1) 根据不同的感官,回原文定位,摘取相应的句子即可。①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②视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③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④结果: “匆匆地逃走”。
(2)赏析文中划线句。赏析需要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法已经指出为修辞角度,难度有所降低。
(3)注意这几个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择。落:自高而下是落;跌:自平至低是跌;冲:有蓄力过程的叫冲。根据词义并结合语境可知,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②节三处方框中最恰当的一处依次应为:A落;B跌;C冲。
(4)注意先回答“不多余”,再谈理由(等同于答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 的起到的作用)。
【点评】(1)注意从原文中找感官关键词来辨别五感。听觉:听见、xxx声,都属于听觉。视觉:俯视、看或是直接描绘的画面,都属于视觉。感受:即心理活动。
(2)赏析角度一般是:有无使用修辞、有无使用特殊句式、有无特殊的描写方法以及结合作者的情感等。建议记忆下来,方便做题时,利用排除法,判断出赏析角度。
(3)注意品味跌、落、冲三种动作的发力区别即可。
(4)判断是否多余的题目,可以转化为“xx的作用”,“作用”需要围绕内容和结构来答。
10.拓展阅读
壶口,壶口
莫 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⑥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⑦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⑧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好在哪里。
①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②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5)请赏析文末画线句,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答案】(1)因为秦晋大峡谷为雄心勃勃的黄河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2)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①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②动词“砸”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4)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5)[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象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主题感知文章,可从相邻的下一段筛选信息并且进行提炼。如提前第③段“ 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作为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结合题干的要求,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进行作答。可以分析 ⑥⑦ 两段“ ,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 ”“ 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 ”“ 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等句,可提炼出答案: 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答题方法,注意词语的本义、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结合语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行作答。“疯狂”原是贬义词,在这里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砸”是一个动词,突出水浪的力量非常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⑷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三个“为什么”的内容可知,文章表面上是写瀑布,实质上是写人,赞美像瀑布一样的人,所以运用的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⑸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考生要把握语句的特点,选取赏析的角度。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 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⑴ 因为秦晋大峡谷为雄心勃勃的黄河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⑵ 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⑶ ①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②动词“砸”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⑷ 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⑸ [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章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锁定目标句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考生要掌握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理解。
⑸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效果。要求考生结合句子的某一特色,联系具体的语境进行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写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③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④我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⑤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⑥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的指隙曾流过黄河。
⑦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她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⑧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他的情人灵箫怕龚自珍耽于儿女情长,甚至用黄河来激励须眉: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⑨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⑩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第②段中介绍“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2)赏析下面的句子。
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3)本文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概括回答。
(4)你怎样看待作者将名片投入黄河这一举动?
(5)文章结尾句“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染和掠夺日日威胁着这条母亲河的健康。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目前存在哪些忧患?请你写出两点建议,来缓解黄河存在的忧患。
忧患:
建议:
【答案】(1)①为下文见到空廓而寂寥的黄河作铺垫;②为下文去伸手探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引发了作者关于黄河的文化幽思。(写出两点即可)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像母亲一样孕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第③段所描写的黄河空廓、寂寥,惹人感伤;第⑥段所写的黄河厚重、悠久,是中华儿女的根。第③段是实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⑥段虚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4)这一举动写出了投入母亲怀抱的一种急切与虔诚,也流露出因为阻隔而思恋深重的情怀。一个“接”字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之间的亲近会心、和谐美妙、相互认同的关系,是作者情感诗意的表达。
(5)作者时时刻刻都会想起自己见到的黄河,想起那黄河水,说明作者时时刻刻都在眷念着黄河,眷念着祖国。
(6)(示例)忧患:缺水断流、水污染。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保护黄河流域环境。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段结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前文交代“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下文写到黄河“空廓而寂寥”,此句在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承接上文,为下文做铺垫。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本句运用比喻,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断流也就等于中华文明从此得不到哺育,血脉就会断裂,就会表达的情感进行作答。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文段,第 ③段 描写作者亲眼所见之黄河,“空廓而寂寥”河面不阔,沙地似乎勾不到边,“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土黄,整体色调暗淡,写出内心的感伤。这是实写;第 ⑥段是虚写,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作者承接上文,谈到黄河文化底蕴,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低头默祷一阵”写出作者的虔诚与郑重,“至少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写出由于阻隔自己对黄河思念之深思念之浓,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一个“接”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黄河如慈祥的母亲"亲认"了自己流浪在外的儿子。情感充满诗意。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提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生活体验进行作答。如 忧患:缺水断流、水污染。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 保护黄河流域环境。
故答案为:⑴ ①为下文见到空廓而寂寥的黄河作铺垫;②为下文去伸手探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引发了作者关于黄河的文化幽思。(写出两点即可)
⑵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像母亲一样孕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⑶ 第③段所描写的黄河空廓、寂寥,惹人感伤;第⑥段所写的黄河厚重、悠久,是中华儿女的根。第③段是实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⑥段虚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⑷ 这一举动写出了投入母亲怀抱的一种急切与虔诚,也流露出因为阻隔而思恋深重的情怀。一个“接”字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之间的亲近会心、和谐美妙、相互认同的关系,是作者情感诗意的表达。
⑸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
⑹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 保护黄河流域环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结构做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注意语句所处的位置,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语句把握语句的特点,选取好赏析的角度,从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入手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结合语句的内容,联系全文的基本内容,注意语言的表达,仔细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注意语句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我知道内容,抓抒情、议论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⑹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生活的体验,进行阐述,注意表达要切题,建议要合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噤(jìn) 驰骋(chénɡ) 潺潺成溪(chán)
B.霎时(shà) 雾霭(ǎi) 怒不可遏(è)
C.告诫(jiè) 漩涡(xuán) 雾气弥漫(ní)
D.出轧(zhá) 彩虹(hónɡ) 汩汩如泉(ɡ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删掉“在”和“下”)
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移至“这样”后)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Ⅱ》,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C.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7.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选自《梁衡文集》。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 ,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 的气势,通过写黄河 、 、 的品质,表达了中华民族 、 、 的民族精神。
二、综合题
8.你,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无论多么壮丽的词汇,都无法表达你的峰回路转,你的豪迈磅礴;无论多么神奇的画笔,都无法描绘你的汹涌澎湃,你的浩浩荡荡。你,一条伟大的河流,流淌出一个不屈的民族;你,一位坚强的母亲,成就了一群勇往直前的中国人。黄河,九曲黄河,让我们走进你璀璨的文化,去感受自豪与伟大吧!
(1)下面是一副关于黄河的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
下联:千年黄河
(2)认真观察漫画《黄河纤夫》,描述漫画的内容,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C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1)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听到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①听觉: 。
②视觉: 。
③感受: 。
④结果: 。
(2)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3)请将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②节三处方框中最恰当的一处:
A. B. C.
(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第②节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10.拓展阅读
壶口,壶口
莫 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⑥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⑦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⑧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好在哪里。
①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②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5)请赏析文末画线句,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③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④我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⑤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⑥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的指隙曾流过黄河。
⑦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她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⑧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他的情人灵箫怕龚自珍耽于儿女情长,甚至用黄河来激励须眉: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⑨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⑩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第②段中介绍“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2)赏析下面的句子。
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3)本文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概括回答。
(4)你怎样看待作者将名片投入黄河这一举动?
(5)文章结尾句“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染和掠夺日日威胁着这条母亲河的健康。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目前存在哪些忧患?请你写出两点建议,来缓解黄河存在的忧患。
忧患:
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A:驰骋(chéng)应为驰骋(chěng)
C:雾气弥漫(ní)应为雾气弥漫(mí)
D:汩汩如泉(ɡū)应为汩汩如泉(gǔ )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拼音的辨识能力。解答时注意形似字和多音字的区别。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B项,如丝如缕;C项,博大宽厚;D项,翻身。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A项,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应改为“刮目相看”。
C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合语境,应改为“重中之重”。
D项,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词句使用褒贬不当。
B项 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修改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选项的相关进行辨析,判断正误。B修改不正确,应该将“可以”调到“把”前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C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运用的修辞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对修辞知识的掌握,要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6.【答案】D
【知识点】句号;逗号;分号;破折号;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A项,“丁”字加引号;
B项,“ 汩汩如泉 ”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潺潺成溪 ”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C项,“冲进去”后的破折号改为省略号;
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掌握标号和点号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使用情况辨析正误。
7.【答案】梁衡;散文;磅礴、雄壮;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是常考考点,学生注意识记,注意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理解。
故答案为:梁衡;散文;磅礴、雄壮;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章基本内容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8.【答案】(1)滚滚惊涛报冬寒
(2)内容:黄河的河床完全干涸龟裂,纤夫们把圆木放在船下,在河床里拉着船前行。感受: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黄河断流的忧思,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知识点】图表信息;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一般分为上下两联,上下两联字数相同,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语义相关。解答时要紧扣材料的内容、对象、特征等进行作答。如: 滚滚惊涛报冬寒
⑵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认真观察漫画,看漫画上画的都有什么,这是黄河的河床,但里面没有水,而是完全干涸开裂,干涸的河床上有一条大船,但大船下面垫着一些圆木,纤夫们在前面卖劲的往前拉穿。黄河龟裂的样子虽说夸张,但历史上其断流却是事实,这都是我们不注意保护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如果现在任由发展,终有一天漫画中的景象会成为事实,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故答案为:⑴ 滚滚惊涛报冬寒
⑵ 内容:黄河的河床完全干涸龟裂,纤夫们把圆木放在船下,在河床里拉着船前行。感受:漫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黄河断流的忧思,告诉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结合材料的内容和上联的结构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的识读和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对图画的仔细观察,捕捉信息,提取关键内容,进行概括。
9.【答案】(1)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匆匆地逃走”
(2)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作铺垫和渲染。
(3)落;跌;冲
(4)不多余。第②节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给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作了铺垫,也留下了悬念。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设置悬念;文章结构方式;壶口瀑布
【解析】【分析】(1) 根据不同的感官,回原文定位,摘取相应的句子即可。①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②视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③感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④结果: “匆匆地逃走”。
(2)赏析文中划线句。赏析需要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法已经指出为修辞角度,难度有所降低。
(3)注意这几个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择。落:自高而下是落;跌:自平至低是跌;冲:有蓄力过程的叫冲。根据词义并结合语境可知,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②节三处方框中最恰当的一处依次应为:A落;B跌;C冲。
(4)注意先回答“不多余”,再谈理由(等同于答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 的起到的作用)。
【点评】(1)注意从原文中找感官关键词来辨别五感。听觉:听见、xxx声,都属于听觉。视觉:俯视、看或是直接描绘的画面,都属于视觉。感受:即心理活动。
(2)赏析角度一般是:有无使用修辞、有无使用特殊句式、有无特殊的描写方法以及结合作者的情感等。建议记忆下来,方便做题时,利用排除法,判断出赏析角度。
(3)注意品味跌、落、冲三种动作的发力区别即可。
(4)判断是否多余的题目,可以转化为“xx的作用”,“作用”需要围绕内容和结构来答。
10.【答案】(1)因为秦晋大峡谷为雄心勃勃的黄河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2)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①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②动词“砸”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4)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5)[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象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主题感知文章,可从相邻的下一段筛选信息并且进行提炼。如提前第③段“ 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作为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结合题干的要求,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进行作答。可以分析 ⑥⑦ 两段“ ,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 ”“ 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 ”“ 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等句,可提炼出答案: 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答题方法,注意词语的本义、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结合语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行作答。“疯狂”原是贬义词,在这里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砸”是一个动词,突出水浪的力量非常大,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⑷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三个“为什么”的内容可知,文章表面上是写瀑布,实质上是写人,赞美像瀑布一样的人,所以运用的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⑸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考生要把握语句的特点,选取赏析的角度。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 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⑴ 因为秦晋大峡谷为雄心勃勃的黄河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⑵ ①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⑶ ①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②动词“砸”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⑷ 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⑸ [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章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锁定目标句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考生要掌握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理解。
⑸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效果。要求考生结合句子的某一特色,联系具体的语境进行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写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1.【答案】(1)①为下文见到空廓而寂寥的黄河作铺垫;②为下文去伸手探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引发了作者关于黄河的文化幽思。(写出两点即可)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像母亲一样孕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第③段所描写的黄河空廓、寂寥,惹人感伤;第⑥段所写的黄河厚重、悠久,是中华儿女的根。第③段是实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⑥段虚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4)这一举动写出了投入母亲怀抱的一种急切与虔诚,也流露出因为阻隔而思恋深重的情怀。一个“接”字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之间的亲近会心、和谐美妙、相互认同的关系,是作者情感诗意的表达。
(5)作者时时刻刻都会想起自己见到的黄河,想起那黄河水,说明作者时时刻刻都在眷念着黄河,眷念着祖国。
(6)(示例)忧患:缺水断流、水污染。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保护黄河流域环境。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段结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前文交代“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下文写到黄河“空廓而寂寥”,此句在之间起到过渡的作用,承接上文,为下文做铺垫。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本句运用比喻,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断流也就等于中华文明从此得不到哺育,血脉就会断裂,就会表达的情感进行作答。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文段,第 ③段 描写作者亲眼所见之黄河,“空廓而寂寥”河面不阔,沙地似乎勾不到边,“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土黄,整体色调暗淡,写出内心的感伤。这是实写;第 ⑥段是虚写,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作者承接上文,谈到黄河文化底蕴,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低头默祷一阵”写出作者的虔诚与郑重,“至少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写出由于阻隔自己对黄河思念之深思念之浓,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一个“接”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黄河如慈祥的母亲"亲认"了自己流浪在外的儿子。情感充满诗意。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提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生活体验进行作答。如 忧患:缺水断流、水污染。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 保护黄河流域环境。
故答案为:⑴ ①为下文见到空廓而寂寥的黄河作铺垫;②为下文去伸手探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引发了作者关于黄河的文化幽思。(写出两点即可)
⑵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母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像母亲一样孕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⑶ 第③段所描写的黄河空廓、寂寥,惹人感伤;第⑥段所写的黄河厚重、悠久,是中华儿女的根。第③段是实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⑥段虚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⑷ 这一举动写出了投入母亲怀抱的一种急切与虔诚,也流露出因为阻隔而思恋深重的情怀。一个“接”字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之间的亲近会心、和谐美妙、相互认同的关系,是作者情感诗意的表达。
⑸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
⑹ 建议:植树造林,禁止黄河附近工厂向黄河中排放污水,实现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型产业, 保护黄河流域环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结构做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注意语句所处的位置,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语句把握语句的特点,选取好赏析的角度,从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入手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结合语句的内容,联系全文的基本内容,注意语言的表达,仔细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注意语句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我知道内容,抓抒情、议论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⑹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生活的体验,进行阐述,注意表达要切题,建议要合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