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sou( )起来。
(2)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 )( A . gēng B . gēn)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 )(A . lǜ B . 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 )(A . è B . wù)痛绝之的。
(4)保姆总是吩( )(A . fēng B . fēn) 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5)若小细绳上有一个gē da( ),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顿 油炸 韭菜 薪金 B.忧郁 校对 脚落 希奇
C.祥细 保姆 烧瓷 吩附 D.滕椅 抹杀 剪刀 洗澡
3.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快乐”“苦痛”都是形容词。
B.“这是很清楚的”“她英语讲得相当好”,句中的.“很”“相当”都是副词。
C.“他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干部”与“我们应该为了我们的理想不懈地奋斗”两句中的“理想”都是名词。
D.“他每天早晨都沿河边跑步”与“这个学生很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都向老师问好”两句中的“沿”“向”分别是动词和介词。
二、综合表达
4.名著阅读
小文阅读《骆驼祥子》时,整理阅读任务单,请你帮他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相关语段 阅读任务
圈点批注 说起话来,祥子才知道,小马儿已死了半年多,老人把那辆破车卖掉,天天就弄壶茶和些烧饼果子在车口儿上卖。老人还是那么和气可爱,可是腰弯了许多,眼睛迎风流泪,老红着眼皮像刚哭完似的。 ①描写中藏深意画线句中的“老人”是 ,作者着力写他的外貌和神态,用意是 。
熟读精思 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 ②语言外壳包裹思想意蕴。“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这句话有何含意?
联读比较 夏夜的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她(小福子)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英译本《骆驼祥子》结尾) ③英译本《骆驼祥子》的结尾是否违背了老舍的本意?请结合原著内容简析。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了他的工作、生活琐事。对于作者这样写,一些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也拟一个网名昵称,发表一下观点。
示例:
网名昵称:杨柳拂风
观点:更真实。伟人也是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网名昵称:
观点:
三、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③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已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①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濒:接近。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即/喋喋罪过钺。 B.时/私其弟。
C.奉母/终身怡然。 D.身微贱/而其行卓。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钺数困( )
比归( )
钺贩盐市中(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②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已有饥色。
9.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鉴赏
窑语
傅菲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汨汩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薔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的店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车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 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有改动)
10.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第一次 ① ②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③
第三次 ④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1.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12.请简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3.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嗽
(2)A
(3)B
(4)B
(5)疙瘩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调羹 ”读作“ gēng ”;“ 草率 ”读作“ shuài) ”;“吩咐”读作“ fēn ”;
故答案为:⑴ 嗽 ⑵A.⑶B.⑷B.⑸ 疙瘩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正确
B. 脚落 ----角落 希奇 ----稀奇
C. 祥细 ----详细 吩附 ----吩咐
D. 滕椅 ----藤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B
【知识点】动词;形容词;代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 “快乐”“苦痛” 在句中都是名词。
B.正确。
C. 句中的前一个“理想”是形容词。
D. “沿”在句中也是介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4.【答案】老马;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受尽生活折磨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处于社会底层的老马善良却受尽命运摆布,这样的描写深化了主题。;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含意深刻,意味深长,说明当时在黑暗的社会中的底层劳动人民,想靠个人奋斗与努力来实现人生理想是不可能的。这句话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示例:违背了老舍的本意。《骆驼祥子》描写样子作为普通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一生。老实坚忍的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有一辆自己的车子,能养活自己,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自己变成了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老舍借祥子的一生表明当时的黑暗社会下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好人是没有出路的。英译本中祥子和小福子幸福自由的圆满结局和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悖的。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内容。
第一空,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辨析.根据文段所写的内容,“老人把那辆破车卖掉,天就弄壶茶和些烧饼果子在车口儿上卖"可知出自《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写的是祥子与老马在路上偶遇,老马样貌都变了许多.文中的“老人“指的是老马。
第二空,划线句子是对老马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老马和祥子叙述着这半年来发生的变故,孙子小马儿已经因病逝世了,没有小马儿的帮助,老马也拉不动车了,所以他只能摆个摊卖茶和烧饼了。老马-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随后,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 ,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一直被当时腐败的社会折磨着,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敢对生活抱有太大希望,只能任命运的摆布,贫苦地过完他悲惨的一生.这样的描写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
第三空,“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是比喻的说法,将自己的命运比作用线拴上的蚂蚱,含义深刻,意味深长,说明一个人靠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祥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人的经历,想到了自己未来可悲的命运。他怀若美好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连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都做不到。 而他身边的车夫,如老马,虽然有过自己的车,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贫穷的命运。这些都让祥子想到,仅仅靠自己的好强和勤劳,是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的。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第四空,考查观点的表达。结合原著内容,可知《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虮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辆属于自己的车,为此他努力奋斗,吃苦耐劳,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次- 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祥子的悲剧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而译本的结局是祥子与小福子都没有死,而是由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抢出来,皆大欢喜。与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悖的,显然是违背了老舍的本意。
故答案为:①老马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受尽生活折磨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处于社会底层的老马善良却受尽命运摆布,这样的描写深化了主题。②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含意深刻,意味深长,说明当时在黑暗的社会中的底层劳动人民,想靠个人奋斗与努力来实现人生理想是不可能的。这句话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③示例:违背了老舍的本意。《骆驼祥子》描写样子作为普通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一生。老实坚忍的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有一辆自己的车子,能养活自己,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自己变成了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老舍借祥子的一生表明当时的黑暗社会下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好人是没有出路的。英译本中祥子和小福子幸福自由的圆满结局和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悖的。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答案】示例:莘莘学子;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而这些都不是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得来的。
【知识点】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注意写生活琐事是对人物最直观的描述,由此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莘莘学子。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而这些都不是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得来的。
【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答案】6.A
7.多次;等到;集市
8.①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②归钺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却有挨饿的脸色。
9.①关心继母并送食物;②灾荒年接继母回家;③忍饿让食物给继母、弟弟;④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继母不好。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A.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后妻就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因此断句为:母/即喋喋罪过钺。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①句意为:归钺屡次遭到困扰。
② 句意为:等到回家。
③ 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
故答案为:1、多次
2、等到
3、集市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户,门;私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予,给予;色,脸色。
故答案为: ①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②归钺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却有挨饿的脸色。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依据 “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可知, 关心后母送食物;
依据“鉞往涕泣奉迎”可知,灾荒年接后母;
依据“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可知,忍饿让食物给后母;
依据“奉母终身怡然”可知,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
依据“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可知,从不说后母不好。
故答案为: ①关心继母并送食物;②灾荒年接继母回家;③忍饿让食物给继母、弟弟;④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继母不好。
【答案】10.写制作陶坯的过程;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写制陶师傅的模样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12.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13.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土瓮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 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顺序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⑷本题考查记叙文顺序。解答时明确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序、插叙、倒叙及其分别具有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大多数时候考查插叙的可能性大。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依据 第④段主要描写制作陶坯的过程,“踩泥““切泥”“摔泥”“揉泥”“刮浆”这些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制陶工艺的繁杂与精细;
依据第⑤段写”点窑火“前的准备,陶坯曝晒七天后,”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一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生动地写出了制陶师傅的细心与辛苦;
依据第⑨段只要描写制陶师傅的模样,”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最后感慨”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故答案为:
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
2、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3、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
4、写制陶师傅的模样
11.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句子内容来看,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表现出窑火的色与形.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12.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结合前文描述的内容来看,窑火烧出了陶器,养育了我们,所以称其为“摇篮曲”“生命之歌” ,作者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深情赞美.从这一角度理解整理出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13.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本段回忆童年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为文末土窑消失的遗憾之情的抒发作铺垫.
故答案为: 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土瓮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 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sou( )起来。
(2)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 )( A . gēng B . gēn)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 )(A . lǜ B . 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 )(A . è B . wù)痛绝之的。
(4)保姆总是吩( )(A . fēng B . fēn) 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5)若小细绳上有一个gē da( ),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
【答案】(1)嗽
(2)A
(3)B
(4)B
(5)疙瘩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调羹 ”读作“ gēng ”;“ 草率 ”读作“ shuài) ”;“吩咐”读作“ fēn ”;
故答案为:⑴ 嗽 ⑵A.⑶B.⑷B.⑸ 疙瘩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顿 油炸 韭菜 薪金 B.忧郁 校对 脚落 希奇
C.祥细 保姆 烧瓷 吩附 D.滕椅 抹杀 剪刀 洗澡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正确
B. 脚落 ----角落 希奇 ----稀奇
C. 祥细 ----详细 吩附 ----吩咐
D. 滕椅 ----藤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快乐”“苦痛”都是形容词。
B.“这是很清楚的”“她英语讲得相当好”,句中的.“很”“相当”都是副词。
C.“他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干部”与“我们应该为了我们的理想不懈地奋斗”两句中的“理想”都是名词。
D.“他每天早晨都沿河边跑步”与“这个学生很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都向老师问好”两句中的“沿”“向”分别是动词和介词。
【答案】B
【知识点】动词;形容词;代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 “快乐”“苦痛” 在句中都是名词。
B.正确。
C. 句中的前一个“理想”是形容词。
D. “沿”在句中也是介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二、综合表达
4.名著阅读
小文阅读《骆驼祥子》时,整理阅读任务单,请你帮他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相关语段 阅读任务
圈点批注 说起话来,祥子才知道,小马儿已死了半年多,老人把那辆破车卖掉,天天就弄壶茶和些烧饼果子在车口儿上卖。老人还是那么和气可爱,可是腰弯了许多,眼睛迎风流泪,老红着眼皮像刚哭完似的。 ①描写中藏深意画线句中的“老人”是 ,作者着力写他的外貌和神态,用意是 。
熟读精思 祥子真明白了:刘四,杨太太,孙侦探——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真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 ②语言外壳包裹思想意蕴。“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这句话有何含意?
联读比较 夏夜的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她(小福子)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英译本《骆驼祥子》结尾) ③英译本《骆驼祥子》的结尾是否违背了老舍的本意?请结合原著内容简析。
【答案】老马;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受尽生活折磨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处于社会底层的老马善良却受尽命运摆布,这样的描写深化了主题。;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含意深刻,意味深长,说明当时在黑暗的社会中的底层劳动人民,想靠个人奋斗与努力来实现人生理想是不可能的。这句话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示例:违背了老舍的本意。《骆驼祥子》描写样子作为普通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一生。老实坚忍的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有一辆自己的车子,能养活自己,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自己变成了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老舍借祥子的一生表明当时的黑暗社会下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好人是没有出路的。英译本中祥子和小福子幸福自由的圆满结局和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悖的。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内容。
第一空,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辨析.根据文段所写的内容,“老人把那辆破车卖掉,天就弄壶茶和些烧饼果子在车口儿上卖"可知出自《骆驼祥子》第二十三章,写的是祥子与老马在路上偶遇,老马样貌都变了许多.文中的“老人“指的是老马。
第二空,划线句子是对老马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老马和祥子叙述着这半年来发生的变故,孙子小马儿已经因病逝世了,没有小马儿的帮助,老马也拉不动车了,所以他只能摆个摊卖茶和烧饼了。老马-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随后,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 ,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一直被当时腐败的社会折磨着,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敢对生活抱有太大希望,只能任命运的摆布,贫苦地过完他悲惨的一生.这样的描写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
第三空,“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是比喻的说法,将自己的命运比作用线拴上的蚂蚱,含义深刻,意味深长,说明一个人靠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祥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人的经历,想到了自己未来可悲的命运。他怀若美好的梦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连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都做不到。 而他身边的车夫,如老马,虽然有过自己的车,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贫穷的命运。这些都让祥子想到,仅仅靠自己的好强和勤劳,是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的。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第四空,考查观点的表达。结合原著内容,可知《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虮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辆属于自己的车,为此他努力奋斗,吃苦耐劳,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次- 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祥子的悲剧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而译本的结局是祥子与小福子都没有死,而是由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中抢出来,皆大欢喜。与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悖的,显然是违背了老舍的本意。
故答案为:①老马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刻画出一个受尽生活折磨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处于社会底层的老马善良却受尽命运摆布,这样的描写深化了主题。②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含意深刻,意味深长,说明当时在黑暗的社会中的底层劳动人民,想靠个人奋斗与努力来实现人生理想是不可能的。这句话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③示例:违背了老舍的本意。《骆驼祥子》描写样子作为普通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一生。老实坚忍的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有一辆自己的车子,能养活自己,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自己变成了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老舍借祥子的一生表明当时的黑暗社会下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好人是没有出路的。英译本中祥子和小福子幸福自由的圆满结局和原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相悖的。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了他的工作、生活琐事。对于作者这样写,一些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也拟一个网名昵称,发表一下观点。
示例:
网名昵称:杨柳拂风
观点:更真实。伟人也是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网名昵称:
观点:
【答案】示例:莘莘学子;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而这些都不是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得来的。
【知识点】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注意写生活琐事是对人物最直观的描述,由此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莘莘学子。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更为直接地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而这些都不是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得来的。
【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三、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③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已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①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濒:接近。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即/喋喋罪过钺。 B.时/私其弟。
C.奉母/终身怡然。 D.身微贱/而其行卓。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钺数困( )
比归( )
钺贩盐市中(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②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已有饥色。
9.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6.A
7.多次;等到;集市
8.①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②归钺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却有挨饿的脸色。
9.①关心继母并送食物;②灾荒年接继母回家;③忍饿让食物给继母、弟弟;④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继母不好。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A.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后妻就没完没了说归钺的过错。因此断句为:母/即喋喋罪过钺。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①句意为:归钺屡次遭到困扰。
② 句意为:等到回家。
③ 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
故答案为:1、多次
2、等到
3、集市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户,门;私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予,给予;色,脸色。
故答案为: ①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②归钺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却有挨饿的脸色。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依据 “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可知, 关心后母送食物;
依据“鉞往涕泣奉迎”可知,灾荒年接后母;
依据“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可知,忍饿让食物给后母;
依据“奉母终身怡然”可知,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
依据“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可知,从不说后母不好。
故答案为: ①关心继母并送食物;②灾荒年接继母回家;③忍饿让食物给继母、弟弟;④侍奉继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继母不好。
阅读鉴赏
窑语
傅菲
①窑火,耸立,火鸟一样张开了翅膀,壮美地翱翔。我们的胸膛灼热,与火鸟紧紧拥抱在一起,尽情幻舞。
②从窑山村回来,窑火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燃烧着。
③我熟悉南方的土窑:半圆形的拱门,长长的土砖垒砌的窑垄,方块的天窗,伏地而起的烟囱。场院里,土陶坯已经晒得发白,泥浆水淌出的油状水痕成了陶器的花纹,泥池里黑褐色的胶泥温顺柔和。
④泥是从老河道里挖上来的,一车一车地拉到泥池里,浇上水,用木勺泼洒,一遍又一遍,踩泥人把健壮的牛从牛圈里拉出来,和它说着亲热的话,喂上整畚斗的米糠,然后把它的眼睛蒙起来,牵进泥池踩泥。踩了半日,直到胶泥如蒸熟的糯米浆,黏、糯、柔。制陶师用一把弓状的钢丝锯,把池泥切割成一块块,抱进茅棚里开始制陶。在青石案桌上,师傅狠狠地摔打,反复地摔打,打得胶泥瘫软便开始揉,揉出泥皮片。师傅托着泥皮片,裹在陶模上。一只手转动模具,一只手给胶泥刮浆,浆水汨汩地淌下来,浓浓的。
⑤做好的土陶坯,在地垄里暴晒。陶坯暴晒之后一日比一日白,亮出泥质浑厚的色泽,花纹一圈圈地吐出来,有荷花,有丁香,有薔薇,有如水的波纹。烈日暴晒七日,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封了窑门,师傅们坐在一起,喝一顿酣畅的酒。酒喝够了,这时月亮已经爬上了屋顶,开始点窑火。窑火,被噼啪作响的木柴唤醒,树脂吱吱吱地叫,火星四溅,如熟透的石榴一样迸开。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⑥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家的大部分器物,我们用砖瓦筑舍,用碗盛饭,用菜缸腌制咸菜,用壶泡茶,用杯喝酒。窑里烧出来的每一件物品都留有人的温度,有人的品性,和我们一样淳朴,一样要经过摔打,与我们的生命一样易碎、坚硬,最后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
⑦记得在孩童时期,快过年了,我随母亲去小镇郑坊,拉一架平板车买土缸土瓮。卖陶器的店有好几家,我们一家一家看过去,问价格,看成色,一条街走完,已是中午。母亲拉车,我在后面推车小跑,布鞋摩擦沙子的声音,沙沙沙的,和冷风的声音相互交混,至今不散。
⑧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所用的器物也,在改变。我看过很多土窑,但大部分废弃了,窑火熄灭。把我们从远古洞穴带进家园的窑,慢慢消失,被我们遗忘。
⑨在窑山,我再一次看到了窑。在老旧的窑场,我见到了制陶师傅,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一口口大水缸,整整齐齐地排在院子里,在阳光下散发圆润的光泽,黝紫黑的釉色却白得发亮。我拍拍缸身,把耳朵贴在缸口,嗡嗡嗡的,声音清脆、爽亮,如泉水淌于井中。在两栋瓦房里,码着晒干了的土陶坯,一层一层,一垄一垄。我推开满是灰尘的木门,黯淡的光线落在土陶坯上,器物如昨,鲜亮如初。
⑩瓦舍前后的院子 里,瓜架上的南瓜花和黄瓜花开得粉嫩。村子旁的丰溪河依旧流着,河流哺育这片土地,令它生生不息。窑,是信江沿岸最具人烟气息的文明。窑,我们曾如依赖屋舍一样依赖它。窑,给了我们四壁,给了我们屋顶。窑火,那么慈爱,那么倔强。窑火,是我们的摇篮曲,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歌。
我抚摸着大水缸,手久久不忍离开。
(有改动)
10.文中三次写到制陶师傅,内容各有侧重,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第一次 ① ②
第二次 写窑火点燃前的准备 ③
第三次 ④ 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11.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陶坯被红绸般的火焰包裹着,一层又一层。
12.请简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3.文中第⑦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10.写制作陶坯的过程;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写制陶师傅的模样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12.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13.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土瓮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 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顺序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⑷本题考查记叙文顺序。解答时明确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序、插叙、倒叙及其分别具有的作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大多数时候考查插叙的可能性大。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依据 第④段主要描写制作陶坯的过程,“踩泥““切泥”“摔泥”“揉泥”“刮浆”这些细致的描写,表现出制陶工艺的繁杂与精细;
依据第⑤段写”点窑火“前的准备,陶坯曝晒七天后,”制陶师傅便把陶坯一个一个抱进窑,一垄垄地码起来,码两天“,生动地写出了制陶师傅的细心与辛苦;
依据第⑨段只要描写制陶师傅的模样,”穿着藏青色的围裙,戴着草帽,吸着纸烟,粗粝厚实的手掌裹着泥垢“,最后感慨”我多么熟悉这朴素的模样“,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制陶师傅的朴素。
故答案为:
1、写制作陶坯的过程
2、表现制作工艺的繁杂、精细
3、表现制陶师傅的细心、辛苦
4、写制陶师傅的模样
11.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句子内容来看,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表现出窑火的色与形.
故答案为: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火焰比作红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窑火的颜色和形态之美。
12.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结合前文描述的内容来看,窑火烧出了陶器,养育了我们,所以称其为“摇篮曲”“生命之歌” ,作者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深情赞美.从这一角度理解整理出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窑火烧制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器物,养育了我们;它和我们的生命一样,虽然历经变迁,仍然顽强不屈,表达了作者对窑火的感激和对生命的赞美。
13.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本段回忆童年时期随母亲买土缸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为文末土窑消失的遗憾之情的抒发作铺垫.
故答案为: 插叙了作者孩童时期随母亲买土缸土瓮的经历,承接上文“与我们一同走过岁月”一句,表达 了作者对与窑相伴的岁月的怀恋,丰富了文章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