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5 13:37:4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zàn yù wú bèi
           
2.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 之:   
(2)又誉其矛曰 其:   
(3)吾盾之坚 之:   
(4)其人弗能应也 其: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   
3.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   
卖。
鬻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   
楚国人。
陷   
锋利。
利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   
回答。
弗    用。
应   
不。
4.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5.结合这课文来说说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
(2)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开始说盾很   ,任何武器都   ,后来又说矛   ,没有什么穿不透。这句话本身就   。
6.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再从中选择合适的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1)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符,互相抵触。   
(2)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3)在学习中不可有   的心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
(4)在警察的追问下,犯罪嫌疑人的话   ,再也编不出谎言。
7.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物莫/能陷也
D.其人/弗能应也
8.《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多选)
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B.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9.判断题。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3)“鬻”的意思是“买”。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   。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11.课外阅读。
东施效颦(pín)①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头。②里:邻里。③美:认为……美。④归:回去。⑤挈:带着。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东施效颦   ②挈妻子而去之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
(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   。(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  )。
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
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三、语言表达
12.通过学习《自相矛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3.举例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矛盾;赞誉;吾辈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矛、赞、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 矛盾、赞誉、吾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
(5)的。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其”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其”的意义及用法。
故答案为:(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
(5)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答案】楚国人。;卖。;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锋利。;用。;不。;回答。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给词语找出相应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故答案为:1、楚国人。
2、卖。
3、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锋利。
6、用。
7、不。
8、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与词义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4.【答案】yù;dùn;máo;wú;xiàn;fú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yù、dùn、máo、wú、xiàn、fú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5.【答案】(1)一个深刻的道理
(2)坚固;无法刺破;非常锋利;互相抵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2)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一个深刻的道理
(2)坚固、无法刺破、非常锋利、互相抵触
【点评】(1)了解什么是寓言,掌握其特点。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答案】(1)自相矛盾
(2)守株待兔
(3)守株待兔
(4)自相矛盾
【知识点】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1)、(2)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3)、(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自相矛盾(2)守株待兔(3)守株待兔(4)自相矛盾
【点评】(1)、(2)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4)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7.【答案】C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C“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正确划分节奏应为:物/莫能陷也。其它各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8.【答案】A,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A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正确(2)正确
(3)错误;“鬻”的意思是“卖”。
(4)错误;寓言不是童话故事。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 (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0.【答案】(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因为他说话自相矛盾。
(3)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在理解句子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
故答案为:(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因为他说话自相矛盾。
(3)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及成语与的理解能力。
【参考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11.【答案】(1)仿效。;奔跑
(2)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
(3)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
(4)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5)C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仿效、奔跑;
(2) 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
(3)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
(4)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5) C;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2.【答案】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知识点】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自相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中心思想的掌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归纳。
故答案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加以理解。人们用“自相矛盾”这句成语,形容那种说话或办事,前后抵触,自相对立的情况。
13.【答案】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比如在举行环保宣传活动时,有人一边向别人宣讲着环保理念,另一边却在活动中做出乱扔垃圾、浪费饮用水、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等不环保的行为。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解答时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比如在举行环保宣传活动时,有人一边向别人宣讲着环保理念,另一边却在活动中做出乱扔垃圾、浪费饮用水、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等不环保的行为。
【点评】此题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的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zàn yù wú bèi
           
【答案】矛盾;赞誉;吾辈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矛、赞、誉”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 矛盾、赞誉、吾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 之:   
(2)又誉其矛曰 其:   
(3)吾盾之坚 之:   
(4)其人弗能应也 其: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   
【答案】(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
(5)的。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其”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其”的意义及用法。
故答案为:(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
(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
(5)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3.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   
卖。
鬻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   
楚国人。
陷   
锋利。
利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   
回答。
弗    用。
应   
不。
【答案】楚国人。;卖。;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锋利。;用。;不。;回答。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此题是给词语找出相应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故答案为:1、楚国人。
2、卖。
3、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锋利。
6、用。
7、不。
8、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词语与词义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4.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答案】yù;dùn;máo;wú;xiàn;fú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yù、dùn、máo、wú、xiàn、fú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5.结合这课文来说说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
(2)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开始说盾很   ,任何武器都   ,后来又说矛   ,没有什么穿不透。这句话本身就   。
【答案】(1)一个深刻的道理
(2)坚固;无法刺破;非常锋利;互相抵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2)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一个深刻的道理
(2)坚固、无法刺破、非常锋利、互相抵触
【点评】(1)了解什么是寓言,掌握其特点。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再从中选择合适的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1)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符,互相抵触。   
(2)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3)在学习中不可有   的心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
(4)在警察的追问下,犯罪嫌疑人的话   ,再也编不出谎言。
【答案】(1)自相矛盾
(2)守株待兔
(3)守株待兔
(4)自相矛盾
【知识点】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1)、(2)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3)、(4)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故答案为:(1)自相矛盾(2)守株待兔(3)守株待兔(4)自相矛盾
【点评】(1)、(2)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4)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7.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物莫/能陷也
D.其人/弗能应也
【答案】C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C“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正确划分节奏应为:物/莫能陷也。其它各项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8.《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多选)
A.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B.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C.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A,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A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判断题。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3)“鬻”的意思是“买”。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正确(2)正确
(3)错误;“鬻”的意思是“卖”。
(4)错误;寓言不是童话故事。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错误 (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   。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答案】(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因为他说话自相矛盾。
(3)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在理解句子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
故答案为:(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因为他说话自相矛盾。
(3)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及成语与的理解能力。
【参考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11.课外阅读。
东施效颦(pín)①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头。②里:邻里。③美:认为……美。④归:回去。⑤挈:带着。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东施效颦   ②挈妻子而去之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
(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   。(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  )。
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
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答案】(1)仿效。;奔跑
(2)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
(3)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
(4)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5)C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仿效、奔跑;
(2) 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
(3)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
(4)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5) C;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12.通过学习《自相矛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知识点】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自相矛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中心思想的掌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归纳。
故答案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点评】解答本题,要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加以理解。人们用“自相矛盾”这句成语,形容那种说话或办事,前后抵触,自相对立的情况。
13.举例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事。
【答案】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比如在举行环保宣传活动时,有人一边向别人宣讲着环保理念,另一边却在活动中做出乱扔垃圾、浪费饮用水、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等不环保的行为。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解答时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比如在举行环保宣传活动时,有人一边向别人宣讲着环保理念,另一边却在活动中做出乱扔垃圾、浪费饮用水、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等不环保的行为。
【点评】此题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的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