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楷书书写,力求美观。
dàn shēng shòu yǔ wěi dù pàn nì
huà luó gēng
shā guō dì yù jī xiè qiè ěr bù shě
2.读拼音,写字词。
(1)一个姓wèi 的老人到处sōu 集qiū yǐn 喂鸟。
(2)他不小心将yán 水jiàn 落在台jiē 上。
3.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词语填空。
司空 见 知 不舍
无 有 追 求 不得其解 打破砂锅
“绿叶是怎么帮助植物获得营养的?”我 。 ,我查阅了很多科普读物,终于明白了,原来石绿叶进行了光合作用。妈妈夸我这种 的学习态度很好。
4.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词语填空。
司空 见 知 不舍 无 有
追 求 ,不得其解 打破砂锅, “绿叶是怎么帮助植物获得营养的?”我 。 ,我查阅了很多科普读物,终于明白了,原来石绿叶进行了光合作用。妈妈夸我这种
的学习态度很好。
5.仔细读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宗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为什么?抓住问号不放 反复试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6.按课文内容填空
紫罗兰的 蚯蚓的 ,睡觉时 ,这些都是很 事情,但只要你 , 并 ,那么你就有可能 。
7.跟学习伙伴合作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史上这些偶然的发现。
①脚气病与维生素的发现 ②天花与牛痘 ③伽利略与摇摆的吊灯
④傅科摆 ⑤伦琴与X射线 ⑥弗莱明与青霉素
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了解,并整理搜集的结果,跟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人物 发现
缘起
8.先把课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空 惯 追 求 独有
见 知 不可 而不舍
①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没少开班会,我们对此早已经 了。
②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 。
9.课文理解。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这里的“ ”指的是 ;“!”是指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那些 的人、 的人、 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阿瑟林斯基的实验的结论是
(2)选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道理论证
(3)下列最适合作为选文的小标题的是( )。
A.儿子睡觉的启示 B.阿瑟林斯基的研究 C.睡眠中的眼珠转动
11.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 和 的事例,说明了“ ”的观点。
(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 的写法,表明了 的观点。
三、语言表达
12.按照要求写句子。
(1)用横线画出句中引用的部分,体会引用的好处,并仿写句子。
例: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2)仿照例句,用划线词语写句子。
例: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班级要召开“我的小发明”主题班会,交流各自的小发明、小制作。你的小发明是什么?写一段话介绍一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诞生;授予;唯独;叛逆;华罗庚;砂锅;抵御;机械;锲而不舍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诞、授、叛、庚、锅、御、械、锲”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 诞生、授予、唯独、叛逆、华罗庚、砂锅、抵御、机械、锲而不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魏;搜;蚯蚓
(2)盐;溅;阶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魏、搜、蚯、溅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1)魏、搜、蚯蚓;
(2)盐、溅、阶;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3.【答案】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答案】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5.【答案】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是什么?会不会?有什么反应?什么样意义?;许多试验;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什么关系?百思不得其解;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是什么?会不会?有什么反应?什么样意义?;许多试验;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什么关系?百思不得其解;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答案】变色;分布;现珠的转动;平常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变色 2、分布 3、现珠的转动 4、平常的 5、见微知著 6、善于发问 7、不断探索 8、发现真理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答案】艾克曼;与任何动物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看到患了脚气病的鸡,进行仔细研究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仿照题中提供的示例跟学习伙伴合作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史上这些偶然的发现。解答时先写出科学的发现的人名,发现了什么,然后写出科学的发现缘起,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艾克曼2、与任何动物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3、看到患了脚气病的鸡,进行仔细研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司;见;根;源;无;偶;微;著;思;议;锲;司空见惯;锲而不舍
【知识点】词形;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 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故答案为:司、见、根、源、无、偶、微、著、思、议、锲、司空见惯、锲而不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9.【答案】(1)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2)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1、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2、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2)1、有准备 2、善于独立思考 3、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10.【答案】(1)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2)A
(3)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2) A ;
(3) C;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1.【答案】(1)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爱因斯坦;黑格尔;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此题意在明白对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故答案为:(1) 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1、爱因斯坦 2、黑格尔 3、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对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2.【答案】(1)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样写更让人信服,增加了说服力。高尔基这样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只要你勇敢地去做,那么,真理一定会被你掌握的。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引用是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条件关系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样写更让人信服,增加了说服力。高尔基这样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只要你勇敢地去做,那么,真理一定会被你掌握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引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设计了一个既轻便又不用弯腰的拖地工具——鞋拖。制作方法:①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②用碎布条做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底,既防水又耐用。③用纸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先后明确小发明的名字,接着交代清楚制作方法,用途及效果,语言要求简练概括性强。
故答案为: 【示例】我设计了一个既轻便又不用弯腰的拖地工具——鞋拖。制作方法:①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②用碎布条做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底,既防水又耐用。③用纸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句通顺条理要清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五单元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楷书书写,力求美观。
dàn shēng shòu yǔ wěi dù pàn nì
huà luó gēng
shā guō dì yù jī xiè qiè ěr bù shě
【答案】诞生;授予;唯独;叛逆;华罗庚;砂锅;抵御;机械;锲而不舍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诞、授、叛、庚、锅、御、械、锲”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 诞生、授予、唯独、叛逆、华罗庚、砂锅、抵御、机械、锲而不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读拼音,写字词。
(1)一个姓wèi 的老人到处sōu 集qiū yǐn 喂鸟。
(2)他不小心将yán 水jiàn 落在台jiē 上。
【答案】(1)魏;搜;蚯蚓
(2)盐;溅;阶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 魏、搜、蚯、溅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1)魏、搜、蚯蚓;
(2)盐、溅、阶;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3.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词语填空。
司空 见 知 不舍
无 有 追 求 不得其解 打破砂锅
“绿叶是怎么帮助植物获得营养的?”我 。 ,我查阅了很多科普读物,终于明白了,原来石绿叶进行了光合作用。妈妈夸我这种 的学习态度很好。
【答案】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知识点】词形;词义;成语;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词语填空。
司空 见 知 不舍 无 有
追 求 ,不得其解 打破砂锅, “绿叶是怎么帮助植物获得营养的?”我 。 ,我查阅了很多科普读物,终于明白了,原来石绿叶进行了光合作用。妈妈夸我这种
的学习态度很好。
【答案】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知识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故答案为:见惯、微、著、恋恋、独、偶、根、源、百思、问到底、百思不得其解、追根求源、锲而不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5.仔细读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宗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为什么?抓住问号不放 反复试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答案】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是什么?会不会?有什么反应?什么样意义?;许多试验;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什么关系?百思不得其解;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化学家波义耳 ;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是什么?会不会?有什么反应?什么样意义?;许多试验;终于制成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什么关系?百思不得其解;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按课文内容填空
紫罗兰的 蚯蚓的 ,睡觉时 ,这些都是很 事情,但只要你 , 并 ,那么你就有可能 。
【答案】变色;分布;现珠的转动;平常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变色 2、分布 3、现珠的转动 4、平常的 5、见微知著 6、善于发问 7、不断探索 8、发现真理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7.跟学习伙伴合作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史上这些偶然的发现。
①脚气病与维生素的发现 ②天花与牛痘 ③伽利略与摇摆的吊灯
④傅科摆 ⑤伦琴与X射线 ⑥弗莱明与青霉素
任选一个故事进行了解,并整理搜集的结果,跟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人物 发现
缘起
【答案】艾克曼;与任何动物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看到患了脚气病的鸡,进行仔细研究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仿照题中提供的示例跟学习伙伴合作查找资料,了解科学史上这些偶然的发现。解答时先写出科学的发现的人名,发现了什么,然后写出科学的发现缘起,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艾克曼2、与任何动物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3、看到患了脚气病的鸡,进行仔细研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8.先把课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空 惯 追 求 独有
见 知 不可 而不舍
①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没少开班会,我们对此早已经 了。
②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 。
【答案】司;见;根;源;无;偶;微;著;思;议;锲;司空见惯;锲而不舍
【知识点】词形;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追根求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 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故答案为:司、见、根、源、无、偶、微、著、思、议、锲、司空见惯、锲而不舍。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9.课文理解。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这里的“ ”指的是 ;“!”是指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那些 的人、 的人、 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答案】(1)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2)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1、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2、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2)1、有准备 2、善于独立思考 3、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二、阅读理解
10.课内阅读。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阿瑟林斯基的实验的结论是
(2)选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道理论证
(3)下列最适合作为选文的小标题的是( )。
A.儿子睡觉的启示 B.阿瑟林斯基的研究 C.睡眠中的眼珠转动
【答案】(1)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2)A
(3)C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2) A ;
(3) C;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1.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 和 的事例,说明了“ ”的观点。
(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 的写法,表明了 的观点。
【答案】(1)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爱因斯坦;黑格尔;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此题意在明白对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故答案为:(1) 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1、爱因斯坦 2、黑格尔 3、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对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三、语言表达
12.按照要求写句子。
(1)用横线画出句中引用的部分,体会引用的好处,并仿写句子。
例: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2)仿照例句,用划线词语写句子。
例: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答案】(1)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样写更让人信服,增加了说服力。高尔基这样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只要你勇敢地去做,那么,真理一定会被你掌握的。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引用是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条件关系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样写更让人信服,增加了说服力。高尔基这样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只要你勇敢地去做,那么,真理一定会被你掌握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引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13.班级要召开“我的小发明”主题班会,交流各自的小发明、小制作。你的小发明是什么?写一段话介绍一下。
【答案】【示例】我设计了一个既轻便又不用弯腰的拖地工具——鞋拖。制作方法:①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②用碎布条做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底,既防水又耐用。③用纸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先后明确小发明的名字,接着交代清楚制作方法,用途及效果,语言要求简练概括性强。
故答案为: 【示例】我设计了一个既轻便又不用弯腰的拖地工具——鞋拖。制作方法:①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②用碎布条做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底,既防水又耐用。③用纸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句通顺条理要清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