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夜间飞行的秘密
情景导入
蝙蝠为什么可以在夜间飞行?这个问题给科学家带来了灵感,从而发明了雷达。你看,蝙蝠的夜间飞行,引发了科学家的质疑,启迪科学家去探寻奥秘,从而实现了发明创造。这一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夜间飞行的秘密》,学习多角度提问题,学习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吧!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字词巩固
生字:蝙 蝠 即 锐 铛 蝇 证 障 碍 屏
词语: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多音字:系: xì 关系 联系 jì 系鞋带 系围裙
形近字:萤——荧
内容回顾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课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的飞行更安全。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交流探讨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探讨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设问句;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对下文的关注和思考。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第3-7自然段,交流探讨读完这一部分,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
方法回顾
想一想,从《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学习了哪些提问方法?
提问提问有奥秘,全文部分要留意。
部分提问心要细,字词句段寻踪迹。
若想针对全文提,开头结尾重点疑。
题目内容有差异,这时我们需警惕。
我会提问
边读课文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
可以从文章的局部、文章的整体、文章的字词句段等角度提问。
梳理清单
默读课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清单。
小组问题清单
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交流发现
交流讨论小组的问题清单,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第 1 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第 2 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
第 3 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提问实践
仿照课后的“问题清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的问题清单
1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呢?
2 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后两次实验?
3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来自动物的启发?
…… ……
分别从内容、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三个方面来提的。
筛选问题
我们的重点问题清单
1 科学家是怎么做实验的?
2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
解决问题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试着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科学家是怎么做实验的?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证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与耳朵有关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与嘴有关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因为后两次实验应该与第一次实验相类似,所以没必要详细介绍,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而且课文的重点是实验的结果和结论,而不是实验过程,所以没有详写后两次实验过程。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不是的。飞蛾靠月光、星光和气味;萤火虫也是一样的;猫头鹰靠视力。
学会提问
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读完这一部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问题2.科学家还从哪些动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现代化的设备?
学会解决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问题1.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
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
学会解决
问题2.科学家还从哪些动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现代化的设备?
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
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得到启示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
总结写法
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发明创造”的写作顺序来展开写作的。
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蕴藏着无尽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就能揭开更多的奥秘,从中获得启示,进行发明创造。
夜间飞行的秘密
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发现问题:蝙蝠夜间飞行
研究问题:反复实验
不断研究
得出结论
受到启发:为飞机装上雷达
板书设计
1.自主选择丛书中的一篇文章,尝试从内容、写法、生活实际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问题清单上。
2.搜集更多的利用仿生学原理的人类发明创造。
作业布置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