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韩、赵、魏 B.郑、宋、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
2.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5.(2016七上·鞍山期中)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6.(2021九下·齐河开学考)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7.(2014·珠海)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
8.(2018七上·金坛月考)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9.(2014·宜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10.(2016·宜宾)《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1.(2016七上·灵璧期中)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2.(2017·岳阳)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13.(2017七上·辽阳期中)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争夺激烈。同学们收集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进行探究学习,其中不能列入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涿鹿之战
14.“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这句话描述的是商鞅变法什么领域的内容( )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思想文化
15.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A.A B.B C.C D.D
1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17.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
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
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
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是事实 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8.(2020七上·北京期中)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20.(2020七上·安庆期末)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21.(2016·内江)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放水节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黄金旅游季的开始。2006年,放水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放水节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
(1)如果我们要去一睹材料一中说到的“都江堰放水节”的风采,应该到什么地方 为什么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宝地呢
(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示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时期吗 从“都江堰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水利工程的它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吗
(3)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什么
(4)作为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即历史上的“三家分晋”,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晋国在战国时期的分裂。
2.【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春秋时期的战役有城濮之战等,战国时期的战役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桂陵之战,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马陵之战,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长平之战,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因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当时战国社会正逐步因经济发展而进步,封建社会那么随之而来的改革也会伴之左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推动战国时期改革成为时代风潮的根本原因。
4.【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各国的改革风潮。
5.【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6.【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秦孝公重用商鞅,A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C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D不符合题意;
B选项所述内容,材料没有描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措施、影响即可作答。商鞅变法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7.【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后来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8.【答案】A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小题考查的是公元纪年换算成世纪纪年的方法。公元前273年,是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修建都江堰的重要时间。把这个时间换成世纪纪年的公式是在百位数加上 1,即2+1=3,所以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又由于公元前的时间是倒退的,所以数字越大,发生的时间越早,离现在的时间就越远,由此应该是前期或者初,如 公元前594年,应该换成公元前6世纪初。同理,数字越小,发生的越晚,离我们越近,应该为晚期或者末,所以公元前273年应该为公元前3世纪前期期。B,C,D都不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法换算的相关知识,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公元纪年法换算的相关知识,以此确定答案。
9.【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秦国的发展史。此题的关键是描写了事件的影响:使秦国由弱变强。提醒学生要注意这里说的是秦国,不是秦朝。根据课本所学知识结合答案,学生就能想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秦国的发展史。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内立法度”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可见“商君”属于法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商鞅与法家学派的有关内容。
11.【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12.【答案】D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位于最南端的是楚国。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七雄的方位。
13.【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涿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ABC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战国时期的战役较多,学生要掌握这些战役的名称、交战双方和结果。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这些内容都属于商鞅变法的经济方面,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政治,不符合题意;
C.军事,不符合题意;
D.思想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15.【答案】C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战国位置可以按照按口诀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所以秦国的位置应是C;
A是齐国,排除A;
B是楚国,排除B;
D是燕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能力。考查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16.【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了确立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故选A。
【点评】考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的原因
17.【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小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对他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去了②他们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制农具③农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的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们灌溉田地更方便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都江堰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说法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促进了社会转型,瓦解了周王朝的统治。所以①是错误的,排除①,所以答案选择B。
【点评】铁器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各国的变法,促进了社会进步。
19.【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规定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才有材料中说的现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属于基础知识题。商鞅变法是课本重点内容,应该掌握其目的及其作用。
20.【答案】A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四个选项中,A选项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位于成都平原,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B选项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时,为了运送粮草也修筑的一条人工运河;C选项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筑的;D选项长城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筑的防御工事。故答案选A。
21.【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庄王称霸中原是在春秋时期的春秋争霸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的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22.【答案】(1)秦国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是旧贵族,会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 ,因为如果没有军功, 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 , 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推行,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秦国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评】(1)(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 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来回答,注意先进行判断,再进行说明理由。
23.【答案】(1)四川成都。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战国。防洪和灌溉。
(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因此都江堰放水节应该到四川成都;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都江堰,它修建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水利工程,它发挥了防洪、灌溉的功能;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李冰修建了都江堰 , 造福于成都人民 , 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故答案为:(1)四川成都。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战国。防洪和灌溉
(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而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
(2)统一度量衡;
(3)法家;赏厚刑重,才能使法令通行,达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他的“重刑”思想维持了当时的社会安定,为秦国经济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过重的刑法,给人民利益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而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因此毛泽东称赞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掉六国后,又统一文字、统一货币,这些措施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期的法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赏厚刑重,才能使法令通行,达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他的“重刑”思想维持了当时的社会安定,为秦国经济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过重的刑法,给人民利益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故答案为:(1)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而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
(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货币等
(3)法家;赏厚刑重,才能使法令通行,达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他的“重刑”思想维持了当时的社会安定,为秦国经济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过重的刑法,给人民利益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主要是说明人物的做法起到的作用,这是判断人物的主要依据;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评价,注意从事件的影响评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韩、赵、魏 B.郑、宋、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
【答案】A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即历史上的“三家分晋”,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晋国在战国时期的分裂。
2.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春秋时期的战役有城濮之战等,战国时期的战役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桂陵之战,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马陵之战,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长平之战,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因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当时战国社会正逐步因经济发展而进步,封建社会那么随之而来的改革也会伴之左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故本题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推动战国时期改革成为时代风潮的根本原因。
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各国的改革风潮。
5.(2016七上·鞍山期中)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6.(2021九下·齐河开学考)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秦孝公重用商鞅,A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C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D不符合题意;
B选项所述内容,材料没有描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措施、影响即可作答。商鞅变法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7.(2014·珠海)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
【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后来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8.(2018七上·金坛月考)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答案】A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小题考查的是公元纪年换算成世纪纪年的方法。公元前273年,是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修建都江堰的重要时间。把这个时间换成世纪纪年的公式是在百位数加上 1,即2+1=3,所以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又由于公元前的时间是倒退的,所以数字越大,发生的时间越早,离现在的时间就越远,由此应该是前期或者初,如 公元前594年,应该换成公元前6世纪初。同理,数字越小,发生的越晚,离我们越近,应该为晚期或者末,所以公元前273年应该为公元前3世纪前期期。B,C,D都不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法换算的相关知识,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公元纪年法换算的相关知识,以此确定答案。
9.(2014·宜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秦国的发展史。此题的关键是描写了事件的影响:使秦国由弱变强。提醒学生要注意这里说的是秦国,不是秦朝。根据课本所学知识结合答案,学生就能想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秦国的发展史。本题难度适中。
10.(2016·宜宾)《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内立法度”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可见“商君”属于法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商鞅与法家学派的有关内容。
11.(2016七上·灵璧期中)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12.(2017·岳阳)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答案】D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位于最南端的是楚国。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七雄的方位。
13.(2017七上·辽阳期中)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争夺激烈。同学们收集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进行探究学习,其中不能列入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涿鹿之战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是说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在涿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ABC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战国时期的战役较多,学生要掌握这些战役的名称、交战双方和结果。本题难度适中。
14.“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这句话描述的是商鞅变法什么领域的内容( )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思想文化
【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这些内容都属于商鞅变法的经济方面,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政治,不符合题意;
C.军事,不符合题意;
D.思想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15.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战国位置可以按照按口诀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所以秦国的位置应是C;
A是齐国,排除A;
B是楚国,排除B;
D是燕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能力。考查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1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了确立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故选A。
【点评】考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的原因
17.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
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
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
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可能全部是事实 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答案】A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小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对他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去了②他们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制农具③农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的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们灌溉田地更方便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都江堰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8.(2020七上·北京期中)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说法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促进了社会转型,瓦解了周王朝的统治。所以①是错误的,排除①,所以答案选择B。
【点评】铁器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各国的变法,促进了社会进步。
19.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规定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才有材料中说的现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属于基础知识题。商鞅变法是课本重点内容,应该掌握其目的及其作用。
20.(2020七上·安庆期末)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答案】A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四个选项中,A选项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位于成都平原,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B选项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时,为了运送粮草也修筑的一条人工运河;C选项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筑的;D选项长城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筑的防御工事。故答案选A。
21.(2016·内江)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
【答案】C
【知识点】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庄王称霸中原是在春秋时期的春秋争霸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的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案】(1)秦国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是旧贵族,会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 ,因为如果没有军功, 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 , 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推行,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秦国
(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措施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秦国国力增强,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评】(1)(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 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来回答,注意先进行判断,再进行说明理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放水节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开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黄金旅游季的开始。2006年,放水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悉,放水节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使岷江水或入内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别淘修河床,加固河堤,这就是岁修。到了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既隆重又热烈的仪式,然后拆除杩槎,滚滚岷江水直入内江。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广泛参与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历代封李冰父子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庙内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深淘滩、低作堰等,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东侧茶楼是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游人可在此休息饮茶。
(1)如果我们要去一睹材料一中说到的“都江堰放水节”的风采,应该到什么地方 为什么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的宝地呢
(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示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时期吗 从“都江堰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作为水利工程的它发挥着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吗
(3)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什么
(4)作为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怎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答案】(1)四川成都。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战国。防洪和灌溉。
(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因此都江堰放水节应该到四川成都;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都江堰,它修建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水利工程,它发挥了防洪、灌溉的功能;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时人们修建二王庙的原因是李冰修建了都江堰 , 造福于成都人民 , 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故答案为:(1)四川成都。因为岷江上游地势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时突然减速,夹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滥成灾,而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决了成都平原洪灾和旱灾的问题,使之成为“天府之国”。
(2)战国。防洪和灌溉
(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4)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建设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只要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3)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答案】(1)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而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
(2)统一度量衡;
(3)法家;赏厚刑重,才能使法令通行,达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他的“重刑”思想维持了当时的社会安定,为秦国经济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过重的刑法,给人民利益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而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因此毛泽东称赞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掉六国后,又统一文字、统一货币,这些措施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属于战国时期的法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赏厚刑重,才能使法令通行,达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他的“重刑”思想维持了当时的社会安定,为秦国经济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过重的刑法,给人民利益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故答案为:(1)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环境,而奖励军功则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适应国家统一大潮奠定了基础。
(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货币等
(3)法家;赏厚刑重,才能使法令通行,达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他的“重刑”思想维持了当时的社会安定,为秦国经济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过重的刑法,给人民利益也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主要是说明人物的做法起到的作用,这是判断人物的主要依据;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评价,注意从事件的影响评价。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