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12.3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液化 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14: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汽化与液化
(第二课时)
第十二章第三节
vaporization and liquefaction
复习回顾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缓慢
剧烈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
温度降低
温度不变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与大气压强有关
思考: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呢?
液态
汽化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和液化
气态
反过来想一想
气体能否变成液体呢?
气态
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和液化
液态
汽化和液化
什么条件下气体才能液化
气体液化的方式:
1.降温。(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
气体液化所需达到的温度称为液化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液化点等于其液态的沸点。
2. 改变液化点(加压,缩小体积)
应用:便于运输和储存。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运载火箭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一层小水珠。
装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冒汗”。
在实际生活,还看到哪些冒“白气”或“出汗”的现象?
靠近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没有被液化,而后面一段水蒸气温度较低,液化成小水滴,所以能被看见。
液化现象
2.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气体的体积
1.液化放热
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
说明: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是液体小液珠。
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的缘故。(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

液态
汽化
液化
汽化
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水蒸气
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