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回顾一下历史,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时期的鲁班有土木建筑与木匠鼻祖之称;李冰为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东汉的马钧是机械大师,被誉为“天下之名巧”;宋代的韩公廉成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如琢如磨”做了注解:“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定义。
匠,是一种完美的追求。匠,是一种人生的修行。中国古代匠人秉承一份执着,择一事而精益求精。
名句导入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一流工匠要从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要尽早恢复学徒制。
写作背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 ”这一提法。
2016年12月14日,入选《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拓展知识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
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新闻评论
1.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参考答案: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指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文本研读
2.根据文章前两段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参考答案: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现。
文本研读
3.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第三段讲工匠们对工匠精神的追求,第四段从假设的反面角度来讲工匠精神的内涵,进一步提出我们都应该践行工匠精神,使文章论述更为深刻。
文本研读
4.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
参考答案: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文本研读
5.本文虽是一篇新闻评论,但是不乏文采,试以第四段为例赏析。
参考答案;本段主要运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引用“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又如“若怎能没有怎能……;没有……,怎能……”运用了排比,有力地论述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工匠精神不只包含炉火纯青的技术,还包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等,其中更深藏着生命哲学、人生信念等。
文本研读
如何运用引证法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恰当引用了企业家的话,明确了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引用《说文》里的记载,使读者对工匠精神的起源有所了解;引用诗句“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形象地描写了蜗居一隅、潜心研究的工匠,还使文章富有文学气息。
引证法,全称为引用论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约定俗成的市井言论、生活常识等作为论证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写法指导
运用引证法,应注意以下情况: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迷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曝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写法指导
2.引用语要适当,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
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 引证结合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煞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用技法 写片段]请以“如何读书”为话题写一段论述性文字,要求合理运用引证法,200字左右。
写法指导
参考答案: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
“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 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创立金字招牌,能生产出高品,企业精尖、炫彩酷的产品,经受住市场和用户检验
B.匠人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着品质与创新,不断改变着社会审美,推动着文明的进步,改变着世界。
C.工匠们离群索居,虽然同世界脱节,但他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D.我们不仅要赞叹工匠,更要学习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来驱除社会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探寻美好器物、超凡品质。
当堂练习
解析:选C。原文说“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其实工臣们也在改变着世界,所以他们并不是同世界脱节。
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廓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