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无言之美同步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无言之美同步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22:00:1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5课 无言之美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寂寥(liáo) 蛾眉(é) 暖暖(ài)
B.笼统(lóng) 谚语(yàn) 墟里(xū) 惨戚(qī)
C.怆然(chuàng) 呼号(háo) 缥缈(piǎo) 意旨(zhǐ)
D.榆柳(yú) 意蕴(yùn) 鼓瑟(shè) 散碎(sǎn)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栩栩如生。
C.马岭河峡谷两岸峭崖对峙,河谷幽深,以雄、奇、险、秀而独具特色,幽深壮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D.这两幅画倒是铢两悉称,很难分出谁优谁劣。
3.下面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因此,画家常用空白来__________空旷虚渺的意境。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是其中__________:画面上仅有一位老翁坐于孤舟之上,剩下大面积的空白,从而产生烟波浩渺、空旷辽阔的意境美。专心垂钓的老翁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表现得__________。
A.营造 典范 淋漓尽致
B.创造 典型 淋漓尽致
C.营造 典型 酣畅淋漓
D.创造 典范 酣畅淋漓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
B.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D.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7.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诗词之美】
①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②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帮他补写出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2)【雕塑之美】
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第一个“   ”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   ”。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____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③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8.文中加粗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渗(shèn)透 燥动 B.屏(bǐng)息 欢腾
C.亲昵(ní) 晨曦 D.刹(shà)那 问侯
9.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染上 徘徊 B.盖上 徘徊
C.盖上 盘旋 D.染上 盘旋
10.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四、填空题
1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
五、写作题
12.《无言之美》一文为了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运用了大量事例。请运用这一写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论点自拟,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
B.有误,“笼统”中“笼”应读作“lǒng”;
C.有误,“缥缈”中“缥”应读作“piāo”。
D.有误,“鼓瑟”中的“瑟”应读作“sè”。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2.【答案】B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ACD:正确。B:有误,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与句中“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搭配不当,应用“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本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贬义);B:有误,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C:正确;D:有误,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与理解,结合题目所给释义,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写出相关成语。
4.【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字词义的能力。第一空,“营造”指有计划、有目的地造;“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结合语境可排除B、D两项。“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中性词;“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褒义词。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典范”。“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重在意思、思想的表达;“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重在情感的宣泄。根据语境应填“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字词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5.【答案】B
【知识点】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
【解析】【分析】B 《登幽州台歌》 后面的冒号应删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6.【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A.有误,缺少主语,把“看着”去掉;C.有误,语序不当,把“解决”与“提出”对调;D.有误,缺少宾语,在“运动”后加上“这一理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7.【答案】(1)B;展想象感悟意境
(2)从;雕像;智慧;的感觉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补写对联;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①根据“知别苦”可以看出这是两句送别诗。古人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②对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结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协。形式上,“读诗文”是动宾短语,“传承国学”是动宾短语,内容上要围绕“古诗文朗诵大赛”这个主题来。
(2)①【甲】这句话因为语序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应把“雕像”和“从”调换位置句,②【乙】句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添加“的感觉”。
故答案为:(1)①B
“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②展想象感悟意境
(2)从;雕像;智慧;的感觉
【点评】(1)①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②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答案】8.B
9.D
10.A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衔接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判断能力,要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
8.A.“燥动”应为“躁动”;B.正确;C.“亲昵”应为qīn nì;D.″刹(shà)那″应为“chà那”。
故答案为:B。
9.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盖上”是用东西遮蔽;“染上”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芦苇荡上着了一层淡红色,应用“染上”。“盘旋”指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旋绕飞行;“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这里写水鸟,应用“盘旋”。故选:D。
故答案为: D。
10.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第一空格出要突显出“惊讶”的意思,“居然”一词衔接恰当;②由“俯身向下”这一语境辨析,下一句应是“轻轻掠过水面”;③结合“一会儿拍翅向上”可辨析“飞到芦苇荡尖”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
11.【答案】(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
【知识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别能力。第(1)(3)两题借用他人作品中的话和谚语来说理,可确定为道理论证。第(2)题引用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一个观点,可确定为举例论证。
故答案为:(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12.【答案】 做任何事都要琢磨其中的门道。比如说,用汽水瓶子直接喝水,你若用嘴把瓶口完全含住,就不能连续轻松地多喝两口,如果只含住一半却能做到。再比如:你想紧紧攥住满满一把沙子,它们反而会从指缝里偷偷溜走,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多,而彻底张开手掌,也不能盛满。只有把两只手并在一起,掌心向上,并弯曲成一定角度,才会盛得较多。也就是说,凡事必须有苦干加巧干,琢磨琢磨其中的门道,看似费时,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做任何事时一定要琢磨其中的门道。
【知识点】议论文;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但对立意等等没有任何规定,因此可以任选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写作。比如选择诚信这个话题,以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为论点进行论证,选择有关曾子杀猪、商鞅立木等事例进行论证。注意字数限制。
【点评】本题考查写片段作文的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5课 无言之美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寂寥(liáo) 蛾眉(é) 暖暖(ài)
B.笼统(lóng) 谚语(yàn) 墟里(xū) 惨戚(qī)
C.怆然(chuàng) 呼号(háo) 缥缈(piǎo) 意旨(zhǐ)
D.榆柳(yú) 意蕴(yùn) 鼓瑟(shè) 散碎(sǎn)
【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
B.有误,“笼统”中“笼”应读作“lǒng”;
C.有误,“缥缈”中“缥”应读作“piāo”。
D.有误,“鼓瑟”中的“瑟”应读作“sè”。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栩栩如生。
C.马岭河峡谷两岸峭崖对峙,河谷幽深,以雄、奇、险、秀而独具特色,幽深壮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D.这两幅画倒是铢两悉称,很难分出谁优谁劣。
【答案】B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ACD:正确。B:有误,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与句中“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搭配不当,应用“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本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3.下面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贬义);B:有误,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C:正确;D:有误,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积累与理解,结合题目所给释义,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写出相关成语。
4.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因此,画家常用空白来__________空旷虚渺的意境。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是其中__________:画面上仅有一位老翁坐于孤舟之上,剩下大面积的空白,从而产生烟波浩渺、空旷辽阔的意境美。专心垂钓的老翁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天人合一表现得__________。
A.营造 典范 淋漓尽致
B.创造 典型 淋漓尽致
C.营造 典型 酣畅淋漓
D.创造 典范 酣畅淋漓
【答案】A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字词义的能力。第一空,“营造”指有计划、有目的地造;“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结合语境可排除B、D两项。“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中性词;“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褒义词。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典范”。“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重在意思、思想的表达;“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重在情感的宣泄。根据语境应填“淋漓尽致”。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字词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
B.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D.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答案】B
【知识点】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
【解析】【分析】B 《登幽州台歌》 后面的冒号应删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A.有误,缺少主语,把“看着”去掉;C.有误,语序不当,把“解决”与“提出”对调;D.有误,缺少宾语,在“运动”后加上“这一理论”。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7.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诗词之美】
①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②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帮他补写出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2)【雕塑之美】
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第一个“   ”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   ”。
【答案】(1)B;展想象感悟意境
(2)从;雕像;智慧;的感觉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补写对联;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①根据“知别苦”可以看出这是两句送别诗。古人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②对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结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协。形式上,“读诗文”是动宾短语,“传承国学”是动宾短语,内容上要围绕“古诗文朗诵大赛”这个主题来。
(2)①【甲】这句话因为语序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应把“雕像”和“从”调换位置句,②【乙】句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添加“的感觉”。
故答案为:(1)①B
“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②展想象感悟意境
(2)从;雕像;智慧;的感觉
【点评】(1)①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②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____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③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8.文中加粗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渗(shèn)透 燥动 B.屏(bǐng)息 欢腾
C.亲昵(ní) 晨曦 D.刹(shà)那 问侯
9.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染上 徘徊 B.盖上 徘徊
C.盖上 盘旋 D.染上 盘旋
10.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答案】8.B
9.D
10.A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衔接仿写;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的判断能力,要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
8.A.“燥动”应为“躁动”;B.正确;C.“亲昵”应为qīn nì;D.″刹(shà)那″应为“chà那”。
故答案为:B。
9.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盖上”是用东西遮蔽;“染上”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芦苇荡上着了一层淡红色,应用“染上”。“盘旋”指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旋绕飞行;“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这里写水鸟,应用“盘旋”。故选:D。
故答案为: D。
10.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第一空格出要突显出“惊讶”的意思,“居然”一词衔接恰当;②由“俯身向下”这一语境辨析,下一句应是“轻轻掠过水面”;③结合“一会儿拍翅向上”可辨析“飞到芦苇荡尖”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
四、填空题
1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
【答案】(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
【知识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别能力。第(1)(3)两题借用他人作品中的话和谚语来说理,可确定为道理论证。第(2)题引用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一个观点,可确定为举例论证。
故答案为:(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五、写作题
12.《无言之美》一文为了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运用了大量事例。请运用这一写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论点自拟,200字左右。
【答案】 做任何事都要琢磨其中的门道。比如说,用汽水瓶子直接喝水,你若用嘴把瓶口完全含住,就不能连续轻松地多喝两口,如果只含住一半却能做到。再比如:你想紧紧攥住满满一把沙子,它们反而会从指缝里偷偷溜走,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多,而彻底张开手掌,也不能盛满。只有把两只手并在一起,掌心向上,并弯曲成一定角度,才会盛得较多。也就是说,凡事必须有苦干加巧干,琢磨琢磨其中的门道,看似费时,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做任何事时一定要琢磨其中的门道。
【知识点】议论文;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但对立意等等没有任何规定,因此可以任选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写作。比如选择诚信这个话题,以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为论点进行论证,选择有关曾子杀猪、商鞅立木等事例进行论证。注意字数限制。
【点评】本题考查写片段作文的能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