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你知道这两句名言是谁说的吗? 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 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自杀。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课标要求: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1、家庭出身:1870年 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
哥哥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天性活泼、好动、爱学习坚毅的性格、强烈的责任感、体谅他人的优秀品质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青年时代的列宁是如何追求进步的?2、投身革命事业,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1887年,哥哥被处死→探索不同的斗争道路2)1887年,喀山大学法律系学生,结识有革命思想的学生因参加反对沙皇的大会被开除和流放3)1888年,开始阅读马列著作,成为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积极分子;4)在萨马拉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889年建立当地和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2、投身革命事业,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创建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社会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1、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2、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3、许多干革命者都在试图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1、诞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政党领导 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伟人的主观努力: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1、诞生的历史条件伟人的主观努力:A.1893年,在彼得堡指导、教育和组织工人阶级同专制制度进行;成立中心领导小组;B.1895年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地位:是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1900年,创办《火星报》作用:团结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领袖,唤醒了更多的民众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地点: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2)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内容: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4)意义: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5)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建党组织原则存在分歧列宁对孟什维克的批判6)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列宁主义的早期思想:1、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
2、与农民结盟,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3、革命胜利的手段是武装起义;
4、胜利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三、列宁在十月1、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1)俄国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主义矛盾激化;社会矛盾孕育了这场革命。2)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顺应了民心;3)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继续激化。革命的条件日渐成熟三、列宁在十月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1)号召者:二月革命前号召俄国人民“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2)组织策划者: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9月,发出夺取政权的号召,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3)指挥者: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亲自指挥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任主席。三、列宁在十月3、十月革命的意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国内: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4)人类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开端5)对马克思主义:是对马义理论的实践、完善与发展四、新经济政策1、实施背景: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农民暴动企业生产低迷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四、新经济政策2、主要内容工业分配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按劳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租让制、租赁制,恢复私人小企业,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固定的粮食税(实物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四、新经济政策3、作用及历史意义:①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打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实质:是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2)作用:③对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五、列宁的政治遗嘱1、撰写的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作用:创造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史学界一般认为,列宁对于帝国主义阶段论述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五、列宁的政治遗嘱2、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晚年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些反思及看法和在病床上口授的最后一批书信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革命思想: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建设思想:1)经济文化建设2)国家党政机关改革3)民族问题作用:
不仅对苏联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列宁的政治遗嘱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总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关于斯大林,信中说:“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1923年1月4日,列宁对12月24日的信作了具体的补充,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一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位置,这个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点强过斯大林同志,这就是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 列宁怕收信人对此掉以轻心,所以接着强调: 这一点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想,从防止分裂来说,从我前面所说的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来看,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列宁给党中央领导班子的遗嘱与最后的建议信:(注)这些文章列宁都要求发表,但阻力重重,政治局讨论时就不同意发表,敷衍了列宁 。直到1964年出的俄文第5版第45卷才恢复原貌!五、列宁的政治遗嘱3、列宁的逝世1918年8月,列宁遭到暗杀,身受两处重伤。刺杀列宁的女特务:芬妮·卡普兰五、列宁的政治遗嘱3、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因脑溢血逝世五、列宁的政治遗嘱4、对列宁的评价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③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②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
②一个国家:
③一个主义:
④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1、评价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它还表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对于今天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2、评价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俄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社会生产力状况对社会生产关系所做的一次正确调整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探索出的一条正确的途径,它对于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大作用。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所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同步练习
【知识模块】
1、列宁出生在一个进步的___________家庭,他的哥哥是一位激进的__________,学生时代就以处事________见称,1887年考入__________学习________。
2、列宁在________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在________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把 《___________》 译成俄文。
3、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开始结合。他创办的 《________》 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4、_______年召开的 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会上,党内形成了两派:以列宁为首的 ____________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____________。1912年,___________________ 后,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 ________________。
5、一战初期,列宁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革命口号引导俄国人民,1917年,俄国 __________ 爆发,推翻了 _______ 专制统治,建立了___________,但孟什维克拱手让资产阶级组织临时政府,列宁提出进行 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 并号召人民群众武装夺取政权,起义胜利, ______________ 的成立,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也标志着 __________ 取得胜利,第一个 ____________ 诞生。
6、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僵化的政策,1921年,苏俄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用 _____________ 取代了 _______________,对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成功使国家经济好转。
7、列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等著作,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晚年对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的发展和整个____________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探究】
问题一 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请问: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政策相似?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理解,教师应从前提是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政策内容中私有化只是针对小企业,政府仍然掌握着大中型企业的所有权、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需要商品经济等方面引导学生。
【答案要点】内容略;实质是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相似点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引进外资。
问题二 列宁的政治遗嘱主要是对哪些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解析】考察概括能力,强化联系现实的意识和能力。
【答案要点】问题和观点略;启示有:结合本国国情、重视农业问题、重视教育问题、重视党建问题、实事求是等角度。
【典题分析】
例1: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包括(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考察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功能、意义、历史联系的正确认识。其内容很多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对的,所以不是发展关系。【答案】C
例2: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分别是( )A、1905年革命和二月革命 B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C、1905年革命和十月革命 D、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
【解析】考察理解记忆准确度的典型题。【答案】B
【练习】
一、选择题
1、标志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的会议是( )
A 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B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D 人民委员会
2、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B、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D、布尔什维主义出现
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当前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 )
A、推翻沙皇制度,完成民主革命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粉碎白军进攻和外国武装干涉D、同德国政府签订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4、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
A 正确分析到了当时俄国的国情B 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 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度指明了方向
D 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A 采取余粮收集制??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6、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7、下列各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没收一切私有企业 B、余粮收集制? C、租赁制 D、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8、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含 (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9、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二、问答题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补充扩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而新经济政策则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两种政策的实行,除了当时形势需要外,还与苏俄建立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新经济政策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
【知识模块】
1、知识分子 民主革命者 喀山大学 法律。
2、喀山 萨马拉 《共产党宣言》 3、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工人运动 《火星报》
4、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布尔什维克派 孟什维克派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5、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二月革命 沙皇 苏维埃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 《四月提纲》 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国家
6、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7、《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
【练习】一、 选择题1——5 BABBC 6——9 BCDA
二、问答题
【解析】材料型问答题,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需结合。经济危机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是基本生存问题,而粮食生产的恢复和提高得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减轻农民负担是当时缓和农民与政权的矛盾并恢复农业的关键,使用固定税制是必由之路。虽然当年
的粮食收入减少了,但却成功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以后粮食增产打下基础。
【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在留足定额口粮后,将剩余粮食全部上交。实行定额粮食税后,农民只须交纳一定的税额,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这样,虽然当年苏俄政府收缴的粮食总量减少了(1.92亿普特),但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成功化解了政治危机;同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以后粮食增产,最终克服饥寒、度过经济危机打下基础。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还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借鉴,终止了苏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左倾”导向,成为苏俄成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和步骤。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学 案
【学习目标】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学习过程】
1、列宁出生在一个进步的___________家庭,他的哥哥是一位激进的__________,学生时代就以处事________见称,1887年考入__________学习________。
2、列宁在________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在________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把 《___________》 译成俄文。
3、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开始结合。他创办的 《________》 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4、_______年召开的 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会上,党内形成了两派:以列宁为首的 ____________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____________。1912年,___________________ 后,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 ________________。
5、一战初期,列宁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革命口号引导俄国人民,1917年,俄国 _________ 爆发,推翻了 _______ 专制统治,建立了___________,但孟什维克拱手让资产阶级组织临时政府,列宁提出进行 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 并号召人民群众武装夺取政权,起义胜利, ______________ 的成立,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也标志着 __________ 取得胜利,第一个 ____________ 诞生。
6、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僵化的政策,1921年,苏俄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用 _____________ 取代了 _______________,对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成功使国家经济好转。
7、列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等著作,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晚年对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的论述,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的发展和整个____________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创建布尔什维克党:
·建党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将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是无
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2)理论准备:创办《火星报》,是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
为建党做了理论宣传。
·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1)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2)内容:①通过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时,布尔什维克党诞生。
(3)意义:①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②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2.领导十月革命:
·理论指导:
(1)一战爆发之后:①指出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
争。②指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2)二月革命后:提出《四月提纲》
①背景: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的局面。 ②内容:a.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过渡。 b.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③评价:a.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型。b.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1917年七月事件后:作《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实践指导:
(1)七月事件后,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巩固新生政权:
1)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为打退国内外反动
势力,维护新政权,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军事方面
2)政策:
A、外交上:议和,退出一战。
B、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 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收归国有;实行贸易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等
② 作用: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战争胜利,但损害农民利益。
C、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
3)影响:1920年,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政权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四年帝国主义战争,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农民不满、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2)内容:
①农业方面:用固定的实物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方面: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让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分配制度上: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影响:
①调动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使国家经济明显好转,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4)其他探索
·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
·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的研究。
【典题解悟】
『例1』1921年列宁指导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包括(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例1』[解析]本题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考察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功能、意义、历史联系的正确认识。其内容很多是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对的,所以不是发展关系。
[答案]C
『例2』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分别是( )A、1905年革命和二月革命 B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C、1905年革命和十月革命 D、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
[解析]考察理解记忆准确度的典型题。
[答案]B
『例3』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请问: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政策相似?
[解析]主要考察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理解,教师应从前提是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政策内容中私有化只是针对小企业,政府仍然掌握着大中型企业的所有权、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需要商品经济等方面引导学生。
[答案]内容略;实质是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相似点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引进外资。
『例4』 列宁的政治遗嘱主要是对哪些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解析]考察概括能力,强化联系现实的意识和能力。
[答案]问题和观点略;启示有:结合本国国情、重视农业问题、重视教育问题、重视党建问题、实事求是等角度。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标志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的会议是( )
A 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
B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
D 人民委员会
2、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B、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
D、布尔什维主义出现
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当前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 )
A、推翻沙皇制度,完成民主革命
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粉碎白军进攻和外国武装干涉
D、同德国政府签订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4、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
A 正确分析到了当时俄国的国情
B 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 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度指明了方向
D 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6、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7、下列各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没收一切私有企业 B、余粮收集制?
C、租赁制 D、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8、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含 (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9、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二、问答题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 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1、知识分子 民主革命者 喀山大学 法律。
2、喀山 萨马拉 《共产党宣言》 3、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科学社会主义 俄国工人运动 《火星报》
4、19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布尔什维克派 孟什维克派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5、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二月革命 沙皇 苏维埃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 《四月提纲》 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国家
6、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7、《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
【当堂检测】
一、 选择题1——5 BABBC 6——9 BCDA
二、问答题
【解析】材料型问答题,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需结合。经济危机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是基本生存问题,而粮食生产的恢复和提高得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减轻农民负担是当时缓和农民与政权的矛盾并恢复农业的关键,使用固定税制是必由之路。虽然当年
的粮食收入减少了,但却成功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以后粮食增产打下基础。
【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在留足定额口粮后,将剩余粮食全部上交。实行定额粮食税后,农民只须交纳一定的税额,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这样,虽然当年苏俄政府收缴的粮食总量减少了(1.92亿普特),但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成功化解了政治危机;同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以后粮食增产,最终克服饥寒、度过经济危机打下基础。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还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借鉴,终止了苏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左倾”导向,成为苏俄成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和步骤。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的主要过程及其在流亡国外期间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史实。了解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活动和理论贡献。探讨列宁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及其革命品质。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收集有关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等方面的基本史实,观看相关的历史题材影片,或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组历史资料,使学生在再现历史情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对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列宁不屈不挠、矢志革命的勇气,以及他结合本国实际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列宁为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投影:2008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一百三十八周年纪念日,俄罗斯*******等组织及当地居民向红场列宁墓敬献鲜花。当天,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罗斯托夫等地的民众也分别举行了纪念活动。《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当天的民调显示,大部分俄罗斯民众仍对列宁持正面看法。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哈里东诺夫说:“对于我来说,列宁的名字就是诚实、廉洁、勤奋和保护弱者的代名词,他所缔造的苏联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投影:苏俄领导人身材对比,列宁比普京矮14毫米
在地位、作用、影响等方面都非常高大的列宁,在身材上却是苏联和俄罗斯著名领导人中最矮的一个,比前总统普京还矮14毫米。
正是这位身材“最矮”的领袖,领导俄国革命改变了俄国和世界历史的面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感受列宁:列宁9岁时的全家合影(右坐者为列宁)。1919年,列宁与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在苏维埃宫。1922,莫斯科郊外戈尔克村,列宁夫妇在天文望远镜旁。列宁与斯大林。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 年1月27日建成。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
一、从大学生到革命家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列宁成长的历程。
(学生活动)
1、家庭出身:1870年 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 哥哥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 天性活泼、好动、爱学习 坚毅的性格、强烈的责任感、体谅他人的优秀品质
2、投身革命事业,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1)1887年,哥哥被处死→探索不同的斗争道路
(2)1887年,喀山大学法律系学生,结识有革命思想的学生 因参加反对沙皇的大会被开除和流放
(3)1888年,开始阅读马列著作,成为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积极分子;
(4)在萨马拉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889年建立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
二、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
(提出问题)简述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条件、建立、意义及其主要活动。
(学生活动)
1、诞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需要政党领导
(2)思想基础: 19世纪80年代后,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基础: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3)伟人的主观努力:A.1893年,在彼得堡指导、教育和组织工人阶级同专制制度进行;成立中心领导小组;B.1895年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地位:是俄国革命政党的萌芽,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1900年,创办《火星报》作用:团结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领袖,唤醒了更多的民众,是俄国工人阶级的喉舌,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准备。
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地点: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
(2)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内容: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
(4)意义: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5)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建党组织原则存在分歧 列宁对孟什维克的批判
(6)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1912年在党的六大上,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3、列宁主义的早期思想:
1、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
2、与农民结盟,是革命胜利的保证;
3、革命胜利的手段是武装起义;
4、胜利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三、列宁在十月
(学生活动)十月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十月革命的过程、性质和意义如何?
(提出问题)
1、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1)俄国参加一战,导致国内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孕育了这场革命。)
(2)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顺应了民心;
(3)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
(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继续激化。
(革命的条件日渐成熟)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1)号召者:二月革命前号召俄国人民“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2)组织策划者: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号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9月,发出夺取政权的号召,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
(3)指挥者: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亲自指挥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任主席。
3、十月革命的意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国内: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4)人类历史: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对马克思主义:是对马义理论的实践、完善与发展
四、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提出问题)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作用及历史意义如何?
(学生活动)
1、实施背景:1921年春天,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2、主要内容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实物税)
工业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实行租让制、租赁制,恢复私人小企业,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分配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劳分配
3、作用及历史意义:
(1)实质:是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来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
(2)作用:①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打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对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列宁的政治遗嘱
1、撰写的理论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
作用:创造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
革命思想:十月革命的特殊性
建设思想:
(1)经济文化建设(2)国家党政机关改革(3)民族问题
作用:不仅对苏联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列宁的逝世
1924年1月,因脑溢血逝世
4、对列宁的评价
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①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②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毕生努力;③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 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②一个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
③一个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1、评价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解析与探究]
? ??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
提示:列宁没有机械地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所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仍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提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或建设的胜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自我测评]
1、评价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提示:1、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2、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2、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除了十月革命以外最大的历史贡献,请评价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俄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
提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社会生产力善对社会生产关系所做的一次正确调整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面探索出的一条正确的途径,它对于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大作用。它还表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对于今天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了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所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教学反思】
授课前,依照惯例,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课件,上台演示。高二制作的课件,不拘泥于课本内容,条理清晰,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可见学生当中确实不乏人才,应该多创造机会让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