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4备课参考--第 15 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4备课参考--第 15 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9 18:50:40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1893.12.26——1976.9.9)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课标要求:
了解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一、青年毛泽东:
—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1.青年时代立下宏志:救国救民,改造社会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打下基础勤奋好学、关心时政、立志改造社会⑵创办新民学会:立志改造社会2.思想转变:改良主义(资) 马克思主义(共) ⑴原因: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马克思主义著作影响(五四)⑵标志:1920年夏,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3.投身革命:标志:1921年夏,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
(后派去湖南工作) 七古 咏蛙(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1910年毛泽东抄写的立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 在中共成立后毛泽东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问题探究二、领导中国革命,缔造新中国(一)领导中国革命(1921-1949)⑴背景:中共一大上制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⑵活动:①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开展……
②从事农民问题研究(中心问题、代表著作?)
———标志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1921-1927):2.开创革命新道路 ?(1927-1931):⑴背景: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教训?) 沁园春·长沙 1925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油画《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 何叔衡 王尽美 陈潭秋 李达 刘仁静邓恩铭 董必武 周佛海 张国焘 陈公博 包惠僧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13人2.开创革命新道路 ?(1927-1931):⑵活动:①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
(内容:a/批判错误 b/总方针 c/论断 d/决定)
②1927年秋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块?),开创革命
新道路?
④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粉碎敌人的“围剿”
⑤发表《井冈山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长征:(原因、时间、过程、胜利标志、意义)⑵遵义会议:(时间: 内容:a/..b/.. 意义: ①②) 西江月·秋收起义 1927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思考:党的工作重心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图★遵义金沙江★陕北★瑞金赤水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 沁园春·雪(1936.2)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的思想和实践:
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思想成熟)
①三大法宝:
党的领导、人民军队和统一战线
②抗战胜利:
毛泽东领导的中共的创造性贡献
③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使毛泽东思想形成了系统的体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1945年的中共七大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毛泽东作七大的政治报告5.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1945-46)(1)背景:抗日战争结束,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
途的抉择:
国民党:消灭中国共产党,实行一党独裁
共产党:各派和谈,建立民主联合政府⑵努力: 重庆谈判,与国民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6.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①第一年(46.6—47.6):防御,粉碎国民党进攻②第二年(47.6—48.8):反攻, (标志……?)③第三年(48.秋开始):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1)过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1919-1924)的革命生涯:
★★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抗、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1924-1949)的思想和实践:
1、国民革命:坚持领导权和依靠农民的思想
2、十年对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3、八年抗战: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思想成熟)4、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最伟大贡献
①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争取和平民主
②战争决策:显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三大战役: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
④思想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两个务必)
⑤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问题探究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状况如何?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如何确立起来的?1、恢复时期:巩固政权的内外政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抗美援朝)和恢复经济
2、改造时期: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进行三大改造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4年起草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3、建设时期:1956-1966年和1966-1976年的主要错误: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②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年经济困难
④十年文化大革命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的思想和实践及晚年的错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 1957年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独创性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三、对毛泽东的评价(P75)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三、对毛泽东的评价(结合P75.阅读与思考)①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历史功绩:2.过失:①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
②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本课小结毛泽东的伟大一生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领导中国革命,
缔造新中国毛泽东的贡献评价毛泽东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新文化运动后期,曾经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不包括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3、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DBA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5、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中共七大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D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犯了“左”的错误有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②文化大革命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④中共八大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属于毛泽东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A8、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9、“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恰同学少年》天穹高高鸿雁飞, 书院深深松竹茂。
晓雾重重盼日出, 大地茫茫风雨骤。
咏长夜, 攀北斗。 蝶恋花, 梦难求。
书翻千秋史, 谈尽古今愁。
美哉潇湘伟少年, 踏浪湘江竞风流。
名与利,莫问候。 书并剑, 到心头。
挥毫万山红, 举臂托飞舟。
美哉中华伟少年, 他日神州竞风流。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同步练习
【知识模块】
1、 毛泽东是伟大的 家、 家、 家、 家,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记。
2、毛泽东字 ,少年时代痛恨 和 的束缚,养成了倔强和反抗的性格。
3、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了社会下层和
情况,以及各地的 。
4、1918年,毛泽东集结了蔡和森等组织了 ,革新学术,以期 。
5、1920年在长沙参与组织 ,八七会议上提出 的著名论断。
6、1927年,发动 起义,并建立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提出 思想,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与 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7、毛泽东在 会议上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 ,完成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1945年,中共七大将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8、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 、 、 的“双十协定”。
9、 、 、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10、1953年毛泽东领导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了由他起草的
,他为第一任主席。
【问题探究】
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改革和过渡时期的改造是不同的,试查找资料,进行探讨分析。
思路点拨:1)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改革是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3)改革和改造的不同点是:①历史条件不同:改造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前进行的,改革在之后进行;②对象和内容不同,改造的是私有制,改革的是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改造是私有制变公有制的根本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改革和改造的相同点:①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②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都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遵义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彻底清算了王明的错误
C 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D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2、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
A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 B调整城市和农村关系
C调整积累和消费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关系
3、毛泽东的“枪杆子中出政权”是在 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4、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成熟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5、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
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中共七大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6、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组织,并且参加中共一大
B.国共合作失败后,毛泽东提出 “枪杆子中出政权”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C.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反右派斗争和大跃进是中国人民当时加快发展的必要途径
10、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其形成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地位的确立时期
C.创造了以和平改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
D.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我们上京赶考的日子,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出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 )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防止干部中出现腐化享乐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你对此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知识模块】
1、革命 军事 战略 理论 2、润之 家庭专制 私塾教育 3、妇女的生产、生活 风土人情 4、 新民学会 改良人心风俗 5、 共产主义组织 枪杆子里出政权 6、秋收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实际 7、遵义 陕北 毛泽东思想 8、和平 民主 团结 9、辽沈 淮海 平津 10、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1—5BDCDD 6—11AABCDC
二、非选择题:
12、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出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学 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学习过程】
1、 毛泽东是伟大的 家、 家、 家、 家,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记。
2、毛泽东字 ,少年时代痛恨 和 的束缚,养成了倔强和反抗的性格。
3、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了社会下层和
情况,以及各地的 。
4、1918年,毛泽东集结了蔡和森等组织了 ,革新学术,以期 。
5、1920年在长沙参与组织 ,八七会议上提出 的著名论断。
6、1927年,发动 起义,并建立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提出 思想,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与 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7、毛泽东在 会议上重新取得军事指挥权,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 ,完成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1945年,中共七大将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8、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了 、 、 的“双十协定”。
9、 、 、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10、1953年毛泽东领导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了由他起草的
,他为第一任主席。
【知识梳理】
一、风华正茂
1、家庭出身及性格:893.12.26 毛泽东诞生湖南湘潭韶山,是一个富农家庭。
2、求学:1914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人民疾苦及风土人情,
对以后毛泽东从事革命工作要注意实地调查和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想
影响很大。
3、立志:忧国忧民,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早年求学时,毛泽东从康有为等宣传的维新思想中开始了政治启蒙;后在北京、上海
受李大钊、陈独秀两位中国思想界巨人的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秋,毛泽
东放弃对改良主义的幻想,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4、早期革命活动(1)胸怀壮志,抱负远大。其凌云壮志,激励着毛泽东艰苦奋斗、开
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2)表明毛泽东已经与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
义思想决裂。走上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
早年求学时,毛泽东从康有为等宣传的维新思想中开始了政治启蒙;后在北京、上海受李大钊、陈独秀两位中国思想界巨人的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秋,毛泽东放弃对改良主义的幻想,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921-1927年:(模仿俄国道路)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4-1927)
(1)领导工人运动;
(2)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参加大革命
(3)撰写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1927-1931年(开创革命新道路)
(1)八七会议上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秋,攻打长沙);
(3)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著作、作用、内容)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1935-1937年:危急关头挽救革命,
(1)长征:由于“左”倾错误领导,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遵义会议力挽狂澜,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
4、抗日战争(1937-1945):三大法宝初建功劳。
(1)和他的战友们成熟地掌握了三大法宝,即:用马列主义理论和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②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③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
(2)2)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3)抗战胜利: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获得充分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
三、推翻三座大山——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争取和平民主
(2)战争防御阶段:“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显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
(3)战略反攻:1947年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序幕
(4)三大战役: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
(5)毛泽东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理论著作:《论联合政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成果:对夺取全国的胜利、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对中国共产党转变为执政党
进行了思考
(6)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艰苦的探索与实践
1、建国之初:1949-1952年,在国内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进行了抗美援朝;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1)向社会主义过渡:过渡时期1953-1956年,1953-1956年,领导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由毛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①中共八大:1956年秋;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探索中的失误,①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
(4)外交关系的突破,①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缓和: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3、伟人的逝世: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逝,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4.客观评价毛泽东:
(1)功绩: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共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
(2)过失:晚年“左”倾错误严重,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
(3)总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功大于过。
【典题解悟】
『例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
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三大改造的成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时间和背景,时间是1957年春,背景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国内的敌
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地反映在
各个方面。
[答案]C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遵义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彻底清算了王明的错误
C 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D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2、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 B调整城市和农村关系
C调整积累和消费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关系
3、毛泽东的“枪杆子中出政权”是在 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4、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成熟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5、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中共七大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6、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组织,并且参加中共一大
B.国共合作失败后,毛泽东提出 “枪杆子中出政权”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C.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反右派斗争和大跃进是中国人民当时加快发展的必要途径
10、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其形成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地位的确立时期
C.创造了以和平改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理论
D.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我们上京赶考的日子,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出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 )
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 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 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 ④防止干部中出现腐化享乐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你对此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1、革命 军事 战略 理论
2、润之 家庭专制 私塾教育
3、妇女的生产、生活 风土人情
4、新民学会 改良人心风俗
5、共产主义组织 枪杆子里出政权
6、秋收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中国实际
7、遵义 陕北 毛泽东思想
8、和平 民主 团结
9、辽沈 淮海 平津
10、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1—5BDCDD 6—11AABCDC
二、非选择题:
13、(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出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四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教 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认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
结合毛泽东革命实践的史实进行分析和思考,能够抓住一个人物一生之中主要的几个大的历史阶段,对历史人物初步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材料,加深对毛泽东的认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早期寻找革命真理和实事求是地探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进行实际探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毛泽东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培养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尊敬之情,增进对国家、民族的热爱;认识在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断探求真理、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奋斗历程。
2、毛泽东不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新探索
【教学难点】
1、认识毛泽东在艰难环境中对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这需要学生对当时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特殊国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了解毛泽东“左”的错误思想不断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晚年发生的严重错误,全面而客观地评价毛泽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前夕,从湖南省的一个贫瘠乡村中,走出一位相貌英俊的青年,他要前往湘乡县城的新式学堂去读书。临行前,他抄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位青年是谁?他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志向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一、风华正茂
(提出问题):学生浏览教材,归纳主要活动。毛泽东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
(学生活动)
1、家庭出身及性格:1893.12.26 毛泽东诞生湖南湘潭韶山,是一个富农家庭
2、求学:1914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人民疾苦及风土人情,对以后毛泽东从事革命工作要注意实地调查和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想影响很大。
3、立志:忧国忧民,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早年求学时,毛泽东从康有为等宣传的维新思想中开始了政治启蒙;后在北京、上海受李大钊、陈独秀两位中国思想界巨人的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秋,毛泽东放弃对改良主义的幻想,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4、早期革命活动: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10年,毛泽东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录诗一首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长沙一师学习时,毛泽东又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他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材料二 1920年11月25日,他在给向警予的信中说:“自治问题发生,空气至为黯淡”,湖南“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谓决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他所说的“另辟道路”,就是给蔡和森等人的信中提出的坚持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学说。他指出:“我对子升和笙两人的意见(用和平的手段,谋全体的幸福),在真理上是赞成的,但在事实上认为做不到。罗素在长沙演说,意与子升和笙同,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妨碍自由, 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方法是不行的。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提出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对毛泽东人生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表明毛泽东与什么思想决裂?走上了什么道路?开始用什么思想来指导革命?
(学生活动)(1)胸怀壮志,抱负远大。其凌云壮志,激励着毛泽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2)表明毛泽东已经与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决裂。走上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
(提出问题):毛泽东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而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
(学生活动)早年求学时,毛泽东从康有为等宣传的维新思想中开始了政治启蒙;后在北京、上海受李大钊、陈独秀两位中国思想界巨人的影响,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秋,毛泽东放弃对改良主义的幻想,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出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学生活动)
1、1921-1927年:(模仿俄国道路)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4-1927)
(1)领导工人运动;
(2)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参加大革命
(3)撰写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1927-1931年(开创革命新道路)
(1)八七会议上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秋,攻打长沙);
(3)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著作、作用、内容)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1935-1937年:危急关头挽救革命,
(1)长征:由于“左”倾错误领导,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遵义会议力挽狂澜,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
4、抗日战争(1937-1945):三大法宝初建功劳。
(1)和他的战友们成熟地掌握了三大法宝,即:用马列主义理论和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②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③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
(2)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3)抗战胜利: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获得充分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
三、推翻三座大山——解放战争(1946-1949年)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
(学生活动)
(1)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争取和平民主
(2)战争防御阶段:“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显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
(3)战略反攻:1947年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序幕
(4)三大战役: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
(5)毛泽东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理论著作:《论联合政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成果:对夺取全国的胜利、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对中国共产党转变为执政党进行了思考
(6)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艰苦的探索与实践
(提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领导的党中央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实践?其成功与失误各有哪些?
(学生活动)
1、建国之初:1949-1952年,在国内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进行了抗美援朝;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1)向社会主义过渡:过渡时期1953-1956年,1953-1956年,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由毛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①中共八大:1956年秋;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探索中的失误,①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
(4)外交关系的突破,①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缓和:③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3、伟人的逝世: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病逝,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4.客观评价毛泽东:
(1)毛泽东是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100多年以来受中外反动势力压迫和奴役的悲惨局面,使现代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
(3)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出现过重大失误,也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4)毛泽东在晚年仍非常关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准备和借鉴。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应该怎样客观地评价毛泽东。
提示:客观评价毛泽东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毛泽东是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历史人物,应把他放到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去评价。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100多年以来受中外反动势力压迫和奴役的悲惨局面,使现代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3、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又指出了他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在旬年仍非常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准备和宝贵借鉴。
[解析与探究]
分析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生平、思想、情感与艺术技巧。
提示:1、《菩萨蛮黄鹤楼》。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并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关于重视农民革命运动的信交给党中央,但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不予重视。同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举行,毛泽东等出席了这次大会,对蒋介石搞独裁的一系列决议深感不安和不满,提醒共产党人要加以警惕,陈独秀不但没有抵制,还继续支持蒋介石担任国民党革命军总司令。从1927年3月起,蒋介石不断制造残杀共产党人的流血事件,4月12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建议,遭到陈独秀的否决,毛泽东被排斥在大会领导集体之外。会后,毛泽东登上黄鹤楼,有所感触而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描写登楼远望和近观的景色,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苍凉、激愤的心情。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寓情于景,怀古抚今。寓情于景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到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如上阕描摹的是一幅无限开阔的画卷,不仅勾勒出武汉三镇气势的壮观和祖国幅员的辽阔广大,也通过“茫茫”、“沉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长江”等词句,构成一种雄浑的气象和深沉的氛围,这正是当时革命形势的写照和政治气氛的象征。怀古抚今,就是通过对古人,往事的追怀,而联想到今天的一些情况。“黄鹤知何去”为怀古,“剩有游人处”为抚。二中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茫茫”、“沉沉”、“苍苍”、“滔滔”。“茫茫”形容水势大,面积广,表现了“九派”广大无边的气势;“沉沉”形容某种东西沉重深远,表现了“一线”的深长;“苍苍”形容某种东西呈现出灰白色,表现了烟雨笼罩而模糊不精,灰蒙蒙的情景;“滔滔”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表现了江水翻腾的情状。总之,使用叠字加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具有反复的音乐美。
2、《沁园春雪》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发展陕甘宁抗日根据地。2月,毛泽东在陕北清涧时正逢一场大雪,心情格外愉快,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千古英雄人物的评论,进而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和颂扬无产阶级力量的立场。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呼应,构思奇特。从内容上看从两方面呼应:1、景与人对应。上阕写景,引出下阕写人,只有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才能引起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帝王的“折腰”,而它最后必将属于无产阶级。2、景与景对应。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与晴景“红装素裹”对应,构成了壮丽秀美的鲜明特征。静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与动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相对应,把流动的黄河写静了,把静止的“山”、“原”写动了,用笔非凡。远景即“望”中之景,与近景“看”中之景相对应,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雪景描绘得很有立体感。另外,从结构和词句上看,也都是对应的,上阕写景与下阕写人相呼应,两者达到了和谐统一。因为没有景也就引不出人来,而只有人而没有景,那么人也就失去生活的场所和争夺的对象。上阕的领字“望”、“看”与下阕的领字“惜”、“数”遥相呼应,不仅把内容联系起来,而且把语气也都统一在一起了。二是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阕描写敢北国冰封雪飘的壮丽秀美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下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对无产阶级进行了歌颂,使情寄于景、景牵情议、议通于情,景、情、议三者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3、《蝶恋花答李淑一》。李淑一是毛泽东第一位妻子杨工慧的同窗好友,大革命时期其夫柳直荀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杀。她于1957年2月7日写信给毛泽东,并附上她1933年因怀念丈夫而填写的一首《菩萨蛮》。5月11日,毛泽东同志复信道:“大作读比,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一首为赠。”李淑一收到《游仙》一词,热泪盈眶。《游仙》后改为《答李淑一》。
这首词通过对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的忠魂飞到月宫受到神仙敬仰以及他们为革命胜利而感到喜悦的描写,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语言精炼、生动、形象,且含意丰富。这样的词语很多,如“娇”字,含有勇健、刚强、骄傲之意,以及作者为有这样的妻子和同志而感到骄傲的心情;“捧”、“舒”、“舞”等动词,把吴刚、嫦娥对烈士们的尊敬和欢迎的心情精炼、贴切地表达出来了;“忽”、“顿”相呼应,生动地描写出烈士们感悟的突然变化。“伏虎”对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胜利做了概括。二是现实和幻境高度统一。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把现实的主题融入到幻境之中,使现实与幻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人物上,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荀与仙人吴刚、嫦娥融为一体;在环境上,月宫与人间上下相连。
[自我测评]
1、简述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提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创建了人民武装力量;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制定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历史;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使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2、结合史实,概括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提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冲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济神圣化的迷雾,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领导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从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因此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2、1953年,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3、1956年以来,毛泽东认识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他在《近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中,就明确提出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提出了很多重要原则、方针、政策,无论在当时或今天来看,都是非常深刻的。这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重要准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教学反思】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创建了人民武装力量;
3、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
4、制定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历史;
6、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7、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使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