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7 21: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   1.对三味书屋描写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2.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设计
导学六步法 教学内容(共案) 修改内容(个案)
一、复习检测 复习背诵《世说新语》
二、目标、导入 1、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2、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3、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三、自学交流 第一课时1.请学生分享所搜集的作者资料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指晚上,这里指老年。原来的意思是早晨开的花到晚上凋谢了去拾,这里指老年回忆童年的事。这部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对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2.解决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桑椹shèn 皂荚树jiá油蛉líng 蟋蟀xīshuài 斑蝥máo 缠络chán 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豁huō 脑髓suǐ 陌生mò 鉴赏 觅食mì 竹筛shāi 传授shòu 书塾shú 渊博yuān 蟋蟀shuài 宿儒rú 蝉蜕chán tuì 窦dòu 厥士jué 秕谷bǐ 金叵罗pǒ 盔甲kuī 绣像xiù 锡箔xī bó
四、教师精讲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b)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第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第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第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第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第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第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第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第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对鲁迅的这篇散文做了整体把握,我们在上节课布置了两个作业题,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一题,请大家踊跃参与。  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怎样理解这一句子   “似乎”表示不肯定的语气,因为“距离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似乎”;“确凿”是确实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语气,因为“我”对儿时在百草园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  勾划出景色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段落。  2、学生赏读第二段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 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 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③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  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④提问: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于略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于详写。  ⑤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⑥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 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排比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⑦除此之外,你还有何感悟   善于运用联想。  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3、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 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作者回忆了“三味书屋”的哪些有趣的生活   提问“怪哉”;溜到后园去玩;师生读书的情景;作戏、画画。  (7)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8)写这段是想表现什么   表现同学们对那些难懂的书并不感兴趣,趁老师读书入神干各自喜爱的事,表现他们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这段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私塾生活的情景。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五、目标达成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六、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认识了鲁迅儿时的乐园和他的童年生活,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的趣味,请大家回去也写一篇小作文分享大家的童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
填表培训: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加。
2、文、理科“六步法”可适当调整。
3、课型可填: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学科根据情况科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