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政策的提出
(一)原因
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
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二)提出
1、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第一枪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二、美苏展开冷战
(一)美国“冷战”政策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冷战”政策的表现
(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出台
①背景:英国无力承担对土耳其、希腊的援助,希望美国接管。
②内容:
③影响:美国发动冷战的标志。
阅读并回答:
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咨文(节选)
问题一: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么?
两种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
问题二:材料三当中“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转折”?
转折:美国外交政策从原来的孤立主义,转变为称霸世界的外交战略。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及战后美国面临的经济转型的问题。
问题三:杜鲁门咨文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何影响?
目的:宣告美国在全世界的扩张,目的把苏联势力遏制在其本土和东欧范围,不准苏联干涉其他地区的事务,干涉美国的扩张行动。
影响: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2)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背景:①西欧各国的经济困难;②无产阶级革命威胁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2)内容:P71
(3)影响:P71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了会议。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实际上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3)军事方面:北约组织的建立(冷战政策的支柱)
(1)背景:
①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挥之不去和“恐苏症”而寻求美国的支持
②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2)内容:
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任何一个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以“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3)影响:p72
(二)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建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反击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2.经济:建立经互会
建立目的:反击马歇尔计划,发展经济,巩固东欧。
建立概况: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1949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建立作用:对促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但苏联的一些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3、军事: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
(三)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三、冷战政策特点:
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对峙和竞争,这种对峙和竞争不是直接的武力对抗,而是除此之外的一切方式。
四、冷战局面的评价
(一)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二)美国发起冷战和苏联的回应使之不断升级,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
(三)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四)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课件57张PPT。苏联美国第15课 “冷战”的形成【学习目标】: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二、两极格局(两大阵营)的形成
1、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冷战”
阅读课本,探究问题:
A、资本主义阵营为什么以美国为首?
B、美国为什么用“冷战”手段遏制苏联?
C、冷战的酝酿:“凯南电文”、“铁幕演说”
D、冷战的实施: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组织的形成
E、冷战的后果
F、冷战的实质
G、冷战的特征一、遏制理论的提出1、“冷战”一词的由来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思考:伯纳德为什么把苏联说成是美国的最大敌人?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障碍一、遏制理论的提出2、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报——“遏制”理论的出台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发回电报,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等方式来遏制苏联。由此遏制理论出台。——理论基础阅读P68凯南电报的部分内容,思考:凯南认为美苏之间存在什么问题?美国应该如何解决?凯南电文节选:
······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期望的东西。······
探究: “我们所期望的东西”是什么?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到哪
些信息?美国期望的东西是:
一是社会制度上,资本主义制度在苏东地区的扩张。二是国家利益上,苏联不能影响美国霸权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可以称霸世界。信息:
1、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在苏联基本上没有利益受损。
2、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
3、美国政府要遏制苏联。
一、遏制理论的提出3、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冷战”第一枪丘吉尔“铁幕”演说节选: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 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话。······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东欧和中欧的古国都城·····
探究:结合书本,分析丘吉尔的演说反映哪些历史信息?1、丘吉尔对苏联的恐惧和反感。
2、呼吁美国在新形势下必须有所作为,遏制苏联。
3、英国实力的衰退无力抵制苏联影响在欧洲的发展。
4、对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领袖地位的
承认。
5、意识形态的对立是盟国分裂的根源。
“冷战”的含义: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一般认为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是“冷战”的第一枪。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1947年3月,杜鲁门在咨文中要求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并指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杜鲁门主义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全面的开始。杜鲁门主义节选:
······美国的政策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之企图。我们必须协助自由民族依照其自已的方式 ,造成其本身之命运。
世界其它国家的人民期待美国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伟大的责任已降临到美国的头上······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结合课文探究: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杜鲁门宣扬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这段演说表明了是什么?1、希腊、土耳其的本国共产主义力量。苏联。
2、帮助自由国家的人民捍卫自由、独立。
3、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
4、一是表明美国要在世界范内扩张。二是开始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反应强烈,并于1947年9月成立多个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情报局,协调各国共产党的行动。3、苏联的反应三、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1、马歇尔计划的含义及内容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即美国援助西欧各国帮助其恢复发展经济。英国80高龄的王太后住在寒气逼人的房间说明了什么问题?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节选:
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储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取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结合课本探究:
1、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什么关系? 具体实施2、归纳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A、美国必须要经济援助其他国家
B、经济上恢复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克服饥饿和贫穷。
C、政治上维护自由制度即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克服混乱。3、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美国无偿在援助欧洲国家的原因。A、从意识形态上讲:西欧经济严重困难,工人运动高涨,共产党的力量增强。经济 援助欧洲可以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B、从美国的国家利益上讲:
经济上,二战后美国而临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需要欧洲
这一海外市 场。从政治上讲,美国的霸权政策,不仅要遏制苏联,也要控制欧洲,而马歇尔计划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思考:P95漫画和《资料回放》说明什么?4、马歇尔计划的影响A、对欧洲:经济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
政治上:一方面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另一方面也使西欧在政治上受美国的控制。B、对美国: 经济上:西欧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
政治上:一是控制了西欧;二是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阵营;三
是遏制了苏联的向西扩张。这一切均有利于美国实现其霸权政策。C、对苏联: 引起苏联的抵抗,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D、对世界局势: 加速成了冷战局面的形成有人说,马歇尔计划是以复兴欧洲为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你是否认同?从1948年年到1950,共有16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材料1:马歇尔计划包含着美国鲜明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要“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这笔钱是要在我国国内花掉的。它将用来购买我国农民和工人生产的东西” 。法案规定,接受援助的国家,其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撤消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材料2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
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
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
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
了会议。 美国国务
卿马歇尔马歇尔计划讨论思考:美国援助欧洲的原因和意图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对于美国的援助,法国人为何会有那样的反应?1、战后欧洲经济凋敝美国援助欧洲的原因和意图是什么?2、美国为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扶植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对抗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势力3、自身产品的相对过剩,急需扩大世界市场4、通过经济援助和渗透,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控制。1、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马歇尔计划发挥了怎样的影响和作用?2、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西欧对美国的依赖。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以下是一组由苏联漫画家创作的漫画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用膏药援救死者》 《他正在敲诈》《用膏药援救死者》 ⒈画面上的“医生”是指谁?病床上的“死者”又指代什么?⒉医生所用的“膏药”比喻什么?⒊该画讽刺什么事件?杜鲁门
指代二战后的西欧比喻美国的经济援助讽刺美国政府实施马歇尔计划。 《他正在敲诈》⒋马歇尔计划是一项“复兴欧洲”计划,为什么说它是在敲诈呢?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实际上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如何理解这句?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分别是什么?讨 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 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手段三、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2、经互会的成立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1949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经互会的作用对促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但苏联的一些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1、柏林危机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柏林危机”时的空运。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1949年10月在苏联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成立。德国的分裂柏林墙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物。二战后,德国
作为战败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
也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1961
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对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
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并开始在分界线上修建
水泥板墙、水泥墙、铁丝网、碉堡、壕沟、铁栅栏
等隔离措施,总长达169.5千米,通称“柏林墙”。
1964年,柏林墙建成,柏林被一分为二。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北约组织的成立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签订《北大西洋公约》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北约标志思考:北约组织的成立有何意义?翻阅地图册,看一看今天的北约组织包括哪些国家?有何特点?1、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2、北约是美国组织的最大的军事同盟,是其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3、华约组织的成立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签订《华沙条约》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北约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知识链接:北约东扩自学探究: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
A、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其一、以苏联为核心的原因(政治、军事上分析)
其二、东欧八国成为社会义义国家
其三、中国等亚洲三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B、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应对美国的 “冷战” 其一、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其二、经济上:成立“经互会”
其三、军事上:成立“华沙条约组织C、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评价其一、积极一面: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推动战后民族解运动。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其二:消极一面: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损害其他国家的发民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大多照搬苏联高度集中和政治经济模式,影响了本国的发展,并对后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极大的隐患。归纳冷战政策特点:
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对峙和竞争,这种对峙和竞争不是直接的武力对抗,而是除此之外的一切方式。冷战局面的评价
㈠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㈡美国发起冷战和苏联的回应使之不断升级,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㈢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㈣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美苏按照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C.打破了大国操纵世界的局面
D.重建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B2.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
A.都是以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为基础
B.都是大国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定
C.都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D.都因为内部矛盾激化而解体
D3.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国情咨文里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
B.“人民”实际指各国反动派
C.“少数武装分子”指共产党武装
D.“外来压力”指德日法西斯
D4.【2000年·广东】“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②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C5.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得以恢复的外因主要是( )
A.和平的国际环境 B.马歇尔计划援助
C.政府的宏观管理 D.科技革命成果推广
B6.1950年,美国参议员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指责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其影响是( )
A.对苏冷战局面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C.出现世界反共高潮 D.美国政府法西斯化
C冷战的后果(分析时要注意确认冷战所作用的对象)A、对欧洲: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归纳
B、对美国:政治、经济、 军事三方面归纳
C、对苏联:
D、对世界局势: 冷战的实质:
美国在意识形态掩盖下的霸权政策冷战的特征:A、从概念上归纳:时间、主体、地理范围、手段
B、美国的真实用意上归纳(实质上归纳)
C、冷战双方的态势、地位上归纳
D、从世界局势上归纳资本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原因:
A、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
(美国为什充有这种经济实力?)
B、美国的军事实力
C、美国政治影响力
(其政治影响力表现在哪些地方)
美国为什么用冷战手段遏制苏联?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其一、从意识形态上分析:
其二、从国家利益上分析:
其三、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的期望上分析: 必要性可能性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军事手段的)其一、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
其二、苏联的强大,美国不能用战争手段。
(苏联的力量来自于哪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