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乾安期中)西罗马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 ( )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A 正确;
选项B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法兰克王国的地位。
2.(2021九上·紫金期中)查理曼大帝的葛志铭上写道:“在这座坟墓之下,安息着伟大的信奉正统宗教的皇帝查理,他崇高地扩大了法兰克人的国家.隆盛地统治了四十七年。”这里的正统宗教是指(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查理曼的墓志铭写道:“在这座坟墓之下,安息着伟大的信奉正统宗教的皇帝查理,他崇高地扩大了法兰克人的国家,隆盛地统治了四十七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正统宗教是指基督教。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800年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自此,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曼帝国。故B符合题意,题干和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3.(2021九上·紫金期中)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
A.布帛 B.血缘 C.土地 D.金钱
【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封君封臣制”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所以题干中“链条”其实是土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2021九上·紫金期中)查理·马特改革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政治制度。国王是最高的
领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在这种体系下,各级领主依次从属,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欧政治制度是( )
A.雅典民主制 B.封建等级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查理·马特改革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西欧封建等级制。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国王——贵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农民。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在这种体系下,各级领主依次从属,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和雅典民主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5.(2021九上·紫金期中)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
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
个事例说明了(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惧怕教会的控制
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相互利用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答案】C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例说明了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利益关系,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相互利用,故C符合题意;题干不能说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惧怕教会的控制,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说明教会和统治者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并没有说明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教皇与教会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相互利用,在冲突的过程中又逐渐形成并立的局面,两种权力体系的并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地防止了极端的神权政治或绝对的君主专制的出现。
6.(2021九上·永吉期中)“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此情景出现于( )
A.古希腊的城邦 B.镰仓幕府的庄园
C.古罗马的城邦 D.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佃户”“领主”结合所学知识,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所以题干中的情景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7.(2021九上·蓬江期中)以下关于欧洲封建庄园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C.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
D.自由农民是领主的佃户,领主可随时将分给自由农民的“份地”收回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 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的开庭时间、开庭地点是不固定的,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领主不可随时将分给自由农民的“份地”收回。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8.(2021九上·蓬江期中)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各个庄园都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答案】D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的成员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故 A 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庄园法庭的处罚方式是罚金。故 B 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庄园法庭的法律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故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故 D 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9.(2021九上·新吴期中)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A. 是地方经济的中心,不符合题意;
B.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不符合题意;
C. 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九上·阳东期中)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城、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城、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特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不符合题意;
C. 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不符合题意;
D. 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2021九上·来宾期中)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许多教师私人办的大学,巴黎的教师们自发组织了教师行会,开创“教授治校”的先河,这一时期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欧城市复兴,工商业迅速发展
B.社会经济日益复杂,增强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C.封建统治者和教会对教育的支持
D.学校实行自治制度,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束缚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这一时期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学校实行自治制度,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束缚,所以D项符合题意;
选项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大学兴起的有关知识,旨在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重点掌握中世纪西欧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是答题的关键。
12.(2021九上·来宾期中)西欧城市兴起后,农奴大量逃入城市。他们按规定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后就可成为( )
A.市民 B.领主 C.佃户 D.资产阶级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居民身份的有关知识,旨在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准确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3.(2021九上·紫金期中)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庄园主 C.市民阶层 D.基督教会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结合所学知识,在中世纪,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故C符合题意;农民阶级、封建庄园主、基督教会在城市兴起前就已经存在,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14.(2021九上·紫金期中)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A. 依据题干的“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一些城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为市民称颂。”可以看出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这反映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社会,有利于社会进步,而非落后,故A不符合题意;
B.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14-15世纪,与题干中“11-12世纪”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 依据题干的“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一些城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为市民称颂。”可以看出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这反映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社会,有利于社会进步,这是一种积极进步的观念,而非消极,故C不符合题意;
D. 题干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这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城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15.(2021九上·紫金期中)在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这说明当时剑桥( )
A.获得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
C.加快工业化进程 D.建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可知,当时的剑桥市获得一定自治权,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世纪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16.(2021九上·安徽月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 )
A.其皇帝查士丁尼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查士丁尼法典》
B.该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该帝国因封闭保守导致文明衰亡
D.1453年,该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 其皇帝查士丁尼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查士丁尼法典》 ,不符合题意;
B. 该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上千年,但是最终因为封闭保守导致文明衰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1453年,该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拜占庭帝国,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相关知识回答。
17.(2021九上·麒麟月考)古代有一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B.法兰克王国,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延续了上千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2021九上·长春月考)“它融合了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欧的东正教(基督教的流派之一),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它”指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9.(2021九上·大埔期中)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A 题干没有涉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体系的介绍,故A错误。
B·依据题干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租马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故B符合题意。
C·.题干未提及《查士丁尼法典》重证据方面的史料,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题干未明确马主人奴隶主的身份,不能说明《查士丁尼法典》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做题时,紧扣题干内容,运用排除法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
20.(2021九上·大埔期中)拜占庭极大地影响了中世纪地中海沿岸各民族文化和西欧文化的发展,因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主要缘于拜占庭( )
A.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B.皇帝重视法律建设
C.对古典文化的兼收并蓄 D.传教士的积极传播
【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分别说的是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形成的因素之一,较片面,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兴亡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拜占庭文化的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秦都月考)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是《 》,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答案】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故答案为:
1、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制建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2.(2021九上·秦都月考)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 的地区。
【答案】庄园;行政自治权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故答案为:
1、庄园
2、行政自治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和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23.(2021九上·凤县期中)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 王国开始的。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答案】法兰克;庄园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 开始的。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庄园。
故答案为:法兰克;庄园。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欧国家的相关史实,重点在于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识记。
24.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国家 国家性质 重要事件
雅典 奴隶制国家 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将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罗马共和国 奴隶制国家 布匿战争为罗马控制地中海奠定了基础
法兰克王国 封建制度 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度,从而在西欧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对;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无。
(1)雅典推行的是奴隶制度时期的民主政治。 ( )
(2)梭伦改革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了顶。 ( )
(3)罗马共和国在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者是查理·马特。 ( )
(5)西欧封建制度由于教会的统治,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 ( )
【答案】对;错;无;对;无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城邦;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通过关键句:“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将民主政治推向顶峰”我们可以判断出,(1)雅典推行的是奴隶制度时期的民主政治,是正确的;(2)梭伦改 革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是错误的;(3)罗马共和国在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材料中没有涉及;通过关键句:“查理 马特推行采邑制度,从而在西欧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我们可以判断出:(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者是查理·马特,是正确的;(5)西欧封建制度由于教会的统治,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材料中没有涉及,所以答案是(1)√ (2)× (3)○ (4) √ (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三、材料分析题
25.(2021九上·沈丘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材料二: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国”指哪个国家?这种以“土地和兵役”为条件形成的封建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农村“庄园”的土地由哪两部分组成。庄园制度后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什么?
【答案】(1)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
(2)自营地、份地。租地农场。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1)据材料“8世纪前期,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王国指法兰克王国;以土地和兵役为条件形成的是封君封臣制。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核心。封君和封臣各自的义务分别是,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2)据材料“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庄园”的土地分为直领地、份地。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中主要是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
中的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叫租地农场;其主要的建立者是富裕农民。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故答案为:
(1)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
(2)直领地、份地;租地农场。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查理·马特改革、封建庄园,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
26.(2021九上·岳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内建有仓库、磨坊、油坊、酒坊等。庄园内的粮食、副食、蔬果和手工业都能自给,只有金属器物等少量的物品才需到庄园外采购。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6便士;佃户家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6便士……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西欧哪一封建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这一制度是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2)它与中国历史上哪一朝代的哪种制度有部分相似之处?
(3)材料二,西 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什么?里面生活着哪些居民?
(4)根据材料二,分析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庄园法庭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手段是什么?
【答案】(1)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制度、法兰克王国土地的赐封。
(2)西周。分封制。
(3)西欧庄园。领主,佃户。
(4)习惯法或村法。罚金。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法兰克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形成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中国的西周的分封制有部分相识之处;
(3)依据材料二信息“ 西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庄园 ”,可以看出, 西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庄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里的居民主要有领主和佃户;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 习惯法或村法 ;依据材料二信息“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6便士;佃户家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6便士”,可以看出, 庄园法庭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手段是处以罚金;
故答案为:(1) 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制度、法兰克王国土地的赐封 ;
(2)西周,分封制;
(3) 西欧庄园。领主,佃户。
(4) 习惯法或村法。罚金。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后面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7.(2021九上·安徽月考)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城市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闻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农产品有了剩余,可以养活专门的手工业者,另一方面,手工业技术日趋复杂,农民无法继续经营,需要专门的手工业者从事。这样,专业手工业者的出现,既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手工业者需要和农村居民交换产品,商业交换便因此发展起来,并促使作为交换中介的商人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第10册
材料三:城市兴起对中 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
(1)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欧洲新兴起城市在地城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行业以及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答案】(1)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从地域上看,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原先西罗马帝国境内的区域。
(2)行业:手工业和商业。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经济上,推动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的新政治力量,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推动了早期大学和世俗文学等城市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欧洲新兴起城市在地城分布上的特点有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从地域上看,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原先西罗马帝国境内的区域;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行业是手工业和商业;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出现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城市的兴起, 经济上,推动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的新政治力量,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推动了早期大学和世俗文学等城市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1)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从地域上看,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原先西罗马帝国境内的区域。
(2) 行业:手工业和商业。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 经济上,推动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的新政治力量,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推动了早期大学和世俗文学等城市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点评】(1)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归纳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乾安期中)西罗马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 ( )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2021九上·紫金期中)查理曼大帝的葛志铭上写道:“在这座坟墓之下,安息着伟大的信奉正统宗教的皇帝查理,他崇高地扩大了法兰克人的国家.隆盛地统治了四十七年。”这里的正统宗教是指(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2021九上·紫金期中)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
A.布帛 B.血缘 C.土地 D.金钱
4.(2021九上·紫金期中)查理·马特改革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政治制度。国王是最高的
领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在这种体系下,各级领主依次从属,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欧政治制度是( )
A.雅典民主制 B.封建等级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5.(2021九上·紫金期中)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
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
个事例说明了(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惧怕教会的控制
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相互利用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6.(2021九上·永吉期中)“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此情景出现于( )
A.古希腊的城邦 B.镰仓幕府的庄园
C.古罗马的城邦 D.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7.(2021九上·蓬江期中)以下关于欧洲封建庄园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C.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
D.自由农民是领主的佃户,领主可随时将分给自由农民的“份地”收回
8.(2021九上·蓬江期中)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各个庄园都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9.(2021九上·新吴期中)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10.(2021九上·阳东期中)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城、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1.(2021九上·来宾期中)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许多教师私人办的大学,巴黎的教师们自发组织了教师行会,开创“教授治校”的先河,这一时期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欧城市复兴,工商业迅速发展
B.社会经济日益复杂,增强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C.封建统治者和教会对教育的支持
D.学校实行自治制度,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束缚
12.(2021九上·来宾期中)西欧城市兴起后,农奴大量逃入城市。他们按规定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后就可成为( )
A.市民 B.领主 C.佃户 D.资产阶级
13.(2021九上·紫金期中)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庄园主 C.市民阶层 D.基督教会
14.(2021九上·紫金期中)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5.(2021九上·紫金期中)在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这说明当时剑桥( )
A.获得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
C.加快工业化进程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6.(2021九上·安徽月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 )
A.其皇帝查士丁尼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查士丁尼法典》
B.该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该帝国因封闭保守导致文明衰亡
D.1453年,该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17.(2021九上·麒麟月考)古代有一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8.(2021九上·长春月考)“它融合了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欧的东正教(基督教的流派之一),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它”指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19.(2021九上·大埔期中)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20.(2021九上·大埔期中)拜占庭极大地影响了中世纪地中海沿岸各民族文化和西欧文化的发展,因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主要缘于拜占庭( )
A.地跨亚、非、欧三大洲 B.皇帝重视法律建设
C.对古典文化的兼收并蓄 D.传教士的积极传播
二、填空题
21.(2021九上·秦都月考)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是《 》,它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2.(2021九上·秦都月考)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 的地区。
23.(2021九上·凤县期中)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 王国开始的。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
24.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国家 国家性质 重要事件
雅典 奴隶制国家 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将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罗马共和国 奴隶制国家 布匿战争为罗马控制地中海奠定了基础
法兰克王国 封建制度 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度,从而在西欧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对;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无。
(1)雅典推行的是奴隶制度时期的民主政治。 ( )
(2)梭伦改革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了顶。 ( )
(3)罗马共和国在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
(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者是查理·马特。 ( )
(5)西欧封建制度由于教会的统治,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 ( )
三、材料分析题
25.(2021九上·沈丘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材料二: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国”指哪个国家?这种以“土地和兵役”为条件形成的封建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农村“庄园”的土地由哪两部分组成。庄园制度后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什么?
26.(2021九上·岳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内建有仓库、磨坊、油坊、酒坊等。庄园内的粮食、副食、蔬果和手工业都能自给,只有金属器物等少量的物品才需到庄园外采购。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6便士;佃户家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6便士……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西欧哪一封建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这一制度是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2)它与中国历史上哪一朝代的哪种制度有部分相似之处?
(3)材料二,西 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什么?里面生活着哪些居民?
(4)根据材料二,分析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庄园法庭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手段是什么?
27.(2021九上·安徽月考)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城市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闻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农产品有了剩余,可以养活专门的手工业者,另一方面,手工业技术日趋复杂,农民无法继续经营,需要专门的手工业者从事。这样,专业手工业者的出现,既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手工业者需要和农村居民交换产品,商业交换便因此发展起来,并促使作为交换中介的商人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第10册
材料三:城市兴起对中 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市民阶级的产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
(1)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欧洲新兴起城市在地城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行业以及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城市的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A 正确;
选项B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法兰克王国的地位。
2.【答案】B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查理曼的墓志铭写道:“在这座坟墓之下,安息着伟大的信奉正统宗教的皇帝查理,他崇高地扩大了法兰克人的国家,隆盛地统治了四十七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正统宗教是指基督教。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800年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加冕,自此,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曼帝国。故B符合题意,题干和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3.【答案】C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封君封臣制”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所以题干中“链条”其实是土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封君封臣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查理·马特改革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西欧封建等级制。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国王——贵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农民。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在这种体系下,各级领主依次从属,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和雅典民主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5.【答案】C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例说明了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利益关系,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相互利用,故C符合题意;题干不能说明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惧怕教会的控制,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说明教会和统治者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并没有说明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教皇与教会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的相互利用,在冲突的过程中又逐渐形成并立的局面,两种权力体系的并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地防止了极端的神权政治或绝对的君主专制的出现。
6.【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佃户”“领主”结合所学知识,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所以题干中的情景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7.【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 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的开庭时间、开庭地点是不固定的,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领主不可随时将分给自由农民的“份地”收回。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的成员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故 A 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庄园法庭的处罚方式是罚金。故 B 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庄园法庭的法律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故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故 D 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9.【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A. 是地方经济的中心,不符合题意;
B.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不符合题意;
C. 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城、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特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不符合题意;
C. 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不符合题意;
D. 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西欧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这一时期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学校实行自治制度,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束缚,所以D项符合题意;
选项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大学兴起的有关知识,旨在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重点掌握中世纪西欧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是答题的关键。
12.【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当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城市居民身份的有关知识,旨在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准确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13.【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结合所学知识,在中世纪,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故C符合题意;农民阶级、封建庄园主、基督教会在城市兴起前就已经存在,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14.【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A. 依据题干的“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一些城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为市民称颂。”可以看出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这反映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社会,有利于社会进步,而非落后,故A不符合题意;
B.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14-15世纪,与题干中“11-12世纪”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 依据题干的“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一些城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为市民称颂。”可以看出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这反映出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社会,有利于社会进步,这是一种积极进步的观念,而非消极,故C不符合题意;
D. 题干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这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城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15.【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可知,当时的剑桥市获得一定自治权,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世纪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16.【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 其皇帝查士丁尼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查士丁尼法典》 ,不符合题意;
B. 该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上千年,但是最终因为封闭保守导致文明衰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1453年,该帝国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拜占庭帝国,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相关知识回答。
17.【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B.法兰克王国,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延续了上千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8.【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9.【答案】B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A 题干没有涉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体系的介绍,故A错误。
B·依据题干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租马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故B符合题意。
C·.题干未提及《查士丁尼法典》重证据方面的史料,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题干未明确马主人奴隶主的身份,不能说明《查士丁尼法典》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做题时,紧扣题干内容,运用排除法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排除说法错误、片面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即可。
20.【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分别说的是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形成的因素之一,较片面,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兴亡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拜占庭文化的相关知识。
21.【答案】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故答案为:
1、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制建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2.【答案】庄园;行政自治权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故答案为:
1、庄园
2、行政自治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和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是中世纪西欧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23.【答案】法兰克;庄园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 开始的。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庄园。
故答案为:法兰克;庄园。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欧国家的相关史实,重点在于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识记。
24.【答案】对;错;无;对;无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城邦;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通过关键句:“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将民主政治推向顶峰”我们可以判断出,(1)雅典推行的是奴隶制度时期的民主政治,是正确的;(2)梭伦改 革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是错误的;(3)罗马共和国在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材料中没有涉及;通过关键句:“查理 马特推行采邑制度,从而在西欧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我们可以判断出:(4)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者是查理·马特,是正确的;(5)西欧封建制度由于教会的统治,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材料中没有涉及,所以答案是(1)√ (2)× (3)○ (4) √ (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5.【答案】(1)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
(2)自营地、份地。租地农场。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1)据材料“8世纪前期,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王国指法兰克王国;以土地和兵役为条件形成的是封君封臣制。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以封君封臣制为核心。封君和封臣各自的义务分别是,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2)据材料“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欧洲农村“庄园”的土地分为直领地、份地。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中主要是领主和佃户;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
中的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叫租地农场;其主要的建立者是富裕农民。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故答案为:
(1)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
(2)直领地、份地;租地农场。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查理·马特改革、封建庄园,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
26.【答案】(1)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制度、法兰克王国土地的赐封。
(2)西周。分封制。
(3)西欧庄园。领主,佃户。
(4)习惯法或村法。罚金。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法兰克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形成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中国的西周的分封制有部分相识之处;
(3)依据材料二信息“ 西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庄园 ”,可以看出, 西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是庄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里的居民主要有领主和佃户;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 习惯法或村法 ;依据材料二信息“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6便士;佃户家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6便士”,可以看出, 庄园法庭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手段是处以罚金;
故答案为:(1) 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制度、法兰克王国土地的赐封 ;
(2)西周,分封制;
(3) 西欧庄园。领主,佃户。
(4) 习惯法或村法。罚金。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后面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7.【答案】(1)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从地域上看,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原先西罗马帝国境内的区域。
(2)行业:手工业和商业。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经济上,推动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的新政治力量,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推动了早期大学和世俗文学等城市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世纪欧洲新兴起城市在地城分布上的特点有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从地域上看,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原先西罗马帝国境内的区域;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行业是手工业和商业;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出现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城市的兴起, 经济上,推动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的新政治力量,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推动了早期大学和世俗文学等城市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1)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从地域上看,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意大利和法兰西南部原先西罗马帝国境内的区域。
(2) 行业:手工业和商业。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 经济上,推动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在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的新政治力量,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加速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上,推动了早期大学和世俗文学等城市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为日后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点评】(1)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归纳回答;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