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 1.1冷热和温度 说课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 1.1冷热和温度 说课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8 11:0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冷热与温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法分析
教学流程分析
评价任务设计分析
——说课环节——
1
2
3
4
5
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学情评价分析
6
7
板书设计
8
《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具体内容有:1.初步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2.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3.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4.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一样。5.了解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冷热与温度》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1.认识温度计的作用。2.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课标对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2.能描述测量物体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冷热与温度》这节课是这一单元知识逐步深入学习的基础,同时通过形成的温度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又是整个单元后续进一步探究的基础。学生通过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生活现象也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以及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解释的能力还需要加强提高。冷热现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这种认识较多地停留在感觉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只是凭自己的感知说出特别热、特别冷,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就不能作出相关知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学习、想解开谜团的欲望就会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手指感知实验,明确准确测量温度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实验操作,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经历“热水降温规律”的探究过程,对科学探究要素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难点:经历“热水降温规律”探究过程。
烧 杯 热水壶
温度计 三脚架
石棉网 记录表 秒表
教学准备
三、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
学的方法
从教的方式,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预测、验证,学会测量物体的温度。为了让本节课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同时还运用了多媒体、激趣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从学的方面,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思维分析,动手实践,有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学生定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进行猜一猜,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活动(一):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活动(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活动(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五、评价任务设计分析
通过活动一,完成了教学目标1:明确准确测量的必要性。
通过活动二,完成了教学目标2:能够正确测量水温。
通过活动三,完成了教学目标3:经历“热水降温规律”的探究过程,对科学探究要素有一个初步认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活动(一):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活动(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活动(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冷水
温水
热水
桌上一杯冷水、一杯温水、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创设问题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活动一: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冷 热 与 温 度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会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想一想: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的判断物体的温度吗?
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设计目的:利用实验,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两个手指产生的错觉,让学生认识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导入课题的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1、认识温度计:
(1)、温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2)、温度计上的每格表示多少度?
(3)、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表示?
活动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温馨提示:温度计是玻璃制品,观察时要轻拿轻放
玻璃泡
刻度
内径很细的玻璃管
液柱
(1)温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等分100份
1份为1摄
氏度
0
30
20
10
40
50
60
70
80
100
90
温度单位:读作摄氏度 记作(℃)
(2)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表示?
(3)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设计目的: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探究,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很快地实现对温度计构成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这样使用温度计对吗?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
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
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冷水(℃) 热水(℃) 温水(℃)
小组合作:使用温度计测出桌上的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凭感觉去发现谁的操作是错误的,可以让全班学生及时纠正,能够让学生练习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你认为热水的温度下降有规律吗?

(1)没有规律
(2)有规律,先快后慢
(3)有规律,先慢后快
(4)有规律,均匀下降
活动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温馨提示:需要什么器材
需要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
怎样记录
隔多长时间记录
思考:怎样探究这个问题呢?
一杯热水变凉的记录:
(1)我的预测: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的速度是 。
A.没有规律 B.有规律,先快后慢
C.有规律,先慢后快 D.有规律,均匀下降
(2)实际测得的结果: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3)我的结论: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 。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是一个探究过程,从提出问题,学生猜测,做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是培养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解释多项综合科学能力的重要过程。根据四年级的科学探究学段目标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制定了实验计划,通过实验和所记录的数据,发现了热水降温的规律,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热水变凉,为什么是先快后慢的规律呢?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么变化?
拓展:
1.能够按照实验要求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2.能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3.能够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 对实验材料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实验速度慢,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七、学情评价
冷热与温度
一、温度及温度计
2.温度计
八、板书设计
构成
单位
正确使用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