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字词积累
作者简介
文章分析
概括主题
读有所悟
重难探究
层次梳理
亥:hài ㄏㄞˋ。《说文解字》:“亥,荄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微阳从地中起接盛阴犹怀子欲生时是亥之范式。
本义:地支的末一位,属猪。(猪大肚多产能生)衍义:引申指“用于计时”。如:亥时(晚九点至十一点)。
衍义:又用作姓。是中文一级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恃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hì,有依赖、依靠或矜持的意思,常用词组为:恃才矜己、恃才放旷、恃才傲物、恃强凌弱。
哀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āi ˉ。《说文解字》:“哀,闵也。从口、衣声
。”。口、衣两范式叠加。心怀伤念以衣揜口是哀之范式。本义:悲痛,惨苦,可怜。
如: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恻动人而华丽)。
衍义:引申指“悼念”
。如:哀悼、默哀。
衍义:引申指“旧时称死去母亲”
如:哀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衍义:又用作姓
拘,汉语汉字,拼音是jū,gōu,ㄐㄩˉ,ㄍㄡˉ。《说文解字》:“拘,止也。从句、从手,句亦声 [1] 。”。从口从丩即口语相纠缭表达曲折意象是“句”之范式。“句”在古代又用作“勾”。植物的枝蔓扭曲相纠缭是“勾”之范式。句、手两范式叠加。用手扭曲相纠缭是拘之范式。
拘:jū ㄐㄩˉ。
本义:逮捕或扣押。如: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衍义:引申指“限,限制”。如:拘束、拘谨、不拘小节。
衍义:引申指“固执,不变通”。如:拘泥、拘礼、拘迂。
拘:gōu ㄍㄡˉ。
衍义:引申指“遮蔽”。如:“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衍义:又用作姓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清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为“已亥杂诗”。组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这首
诗是其中的第125首。
背景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己亥杂诗》简要描述了当时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状况,揭示了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生机勃勃,呼吁朝廷破格录用人才,拯救中国。
恃风雷——依靠风雷激荡的改革
万马齐喑——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
重抖擞——期待改革大势形成
降人材——优秀杰出人物涌现
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
憧憬未来
充满理想
[读有所悟]
三首诗歌,虽创作时代不同,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却是相通的。不论是临终犹盼祖国统一的陆游,讽刺当政者偏安一渴的林升,还是呼吁国家变革振兴的龚自珍,都在诗中展示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深关切,其强烈的爱国之惊力透纸背,振聋发聩,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动容。
从师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己亥杂诗一诗的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写作时间。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这两句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竟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苟且偷安的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热烈的希望: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的急风惊雷,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迟滞,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