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8 14:5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和同盟会的成立以及三民主义,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通过孙中山等人的革命事迹,体会革命党人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四课内容,分别讲述了孙中山先生早期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创建民国以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本课是单元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先生从“弃医从政”、上书李鸿章、建立兴中会、第一次广州起义,到进入20世纪后国内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各个革命团体联合构成统一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整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历史学习,已初步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在日常新闻与电影电视观看当中已对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产生了初步了解。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新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2、核心素养:学生应拥有正确的历史观,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通过解读史料素材,提炼有关信息,掌握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看地图和视频,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中国近代史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断奋斗的历程学习,产生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教学难点同盟会的建立及“三民主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历史视频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来自人民日报一则社会资讯——钟南山等科学家走进高校、校园秒变“追星”现场的视频,联系到近代一位“政治偶像”——孙中山,导入本课。 贴近生活,让学生联系当前社会资讯,对本课所学产生初步的兴趣。
一、追崇伟人,寻觅足迹:两次转变一个决定 打卡点一:香山县,今中山市1.观看视频,了解青年孙中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心境过程,并思考问题:为什么孙中山要弃医从政?得出孙中山从政为了救国,解救民族的灵魂。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孙中山的救国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得出孙先生思想从改良革新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追崇伟人,寻觅足迹:两个组织一个思想 打卡点二:日本东京1、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说明兴中会成立的发起人、时间、地点、宗旨、口号等,使学生了解兴中会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孙中山先生等人因策划反清起义而遭到清政府的追捕,在流亡海外的时候依然宣传革命,为继续革命而筹集军费,坚定革命信念,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先烈之不易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打卡点三:檀香山,在今美国夏威夷3、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说明同盟会成立的发起人、时间、地点、以及构成部分。并根据材料思考同盟会成立的条件。(1)材料一:展示图片,联系此前所学,使学生了解1840年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革命情绪日趋高涨。(2)材料二:展示文字材料,使学生了解到在帝国主义不断侵略扩张、中国人探寻救国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材料三:通过图片和文字,列举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思想家及其著作,说明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4)材料四:展示地图和文字表格,说明此时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根据课本内容介绍影响力比较大的两个组织,黄兴、宋教仁等创立的华兴会与蔡元培、徐锡麟等创立的光复会,尤其说明各个组织此时力量还比较弱小的特点,为同盟会的成立说明奠定组织基础。(5)材料五:通过分析材料,说明孙中山先生逐渐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请学生根据课本“材料研读”,思考他成为革命领袖的具体原因(与本课题目相联系)。得出:孙中山最早进行反清革命,其主张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定革命指导思想,让他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公认领袖。4、列举图片与材料,带领学生继续梳理同盟会确定的政治纲领、总理与领导机构以及《民报》等。5、讲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与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阅读课本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对孙中山先生“民族”“民权”“民生”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深刻认知,使学生了解到“三民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6、在理清思路和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切实认识到同盟会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追崇伟人,寻觅足迹:同行毕集矢志革命 播放视频片段,引起兴趣,使学生对孙中山先生“革命先行者”的历史地位更有准确认知吗,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华耗尽毕生的精力,其百折不饶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也也吸引了许多同行者。1、第一次广州起义的失败,陆皓东的牺牲;来自惠州的郑士良、邓子瑜的矢志追随,积极投身革命,发动或参与两次惠州起义。早期的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唤醒了沉睡的国人,打击了满清王朝,是辛亥革命的前奏。让学生感受到革命人士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2、展示惠州北门直街内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让学生了解到孙中与惠州革命情谊。在孙中山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先后多次到惠州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并与惠州名人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也造就了惠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东征文化”。 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2、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四、课堂小活动:“你说我听” 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史人物不陌生,他们就在前方指引我们。在生活里,又有哪些人为我们点亮了前方的灯,同学们也来分享你们的“追星”人物吧。 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立人生目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习题演练 历史练习册和学习报:第八课的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法,设置合作探究问题和课堂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历史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在师生互动、课堂组织和课堂气氛方面都完成的较好并尽力落实。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1、课堂上的语言评价缺少点激情,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反应较慢,不太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言,教师在言语激励学生方面要加强;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级学生和特点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个性具体进行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