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0苏武传 课后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围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让行
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
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为之于未有
B.人而不仁,如乐何/惶恐饮药而死
C.举贤以自佐/赐钱二百万以葬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B.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C.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D.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李陵的动之以情,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B.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C.李陵以老朋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威逼利诱,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5.下列句子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③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6.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答案】1.A
2.C
3.A
4.C
5.D
6.①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②(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意思。首先,根据选项找出加点字词所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画,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翻译句子大意,重点体会加点字词的含义
(2)本题考查句中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很多没有实质意义,但是掌握着句中关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随时积累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虚词的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以及词语成分,如宾语、主语等成分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发。首先,筛选选项中重要信息,然后根据重要信息回归文本,去文中找关于此类信息的句子,简单分析,最后与选项做对比,找出不同。
(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不可脱离文本内容,结合题目给的信息,结合文中内容总结概括。
(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方法一般是直译、组词、替换,也要注重平常学习文言文时虚词实词的积累。翻译句子还要注意常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屈原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让:让行"错误,“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的意思是 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所以“让”的意思是“责备”。
故答案为:A
2.A项,介词,到;介词,在。句意:我李陵与 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B项,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因害怕而服毒自杀,C项,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句意: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D项,连词,于是;介词,凭借。句意: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
故答案为:C
3.句意: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教使者谓单于主语省略,“谓"是动词,“单于”作宾语,结构和语意均完熬,“单于后断开,排除选项CD;“足"是名词作主语,与有系帛书〝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项。
故答案为:A
4.“在饮酒叙谈之中威通利诱"错误,李陵是以老朋友叙1日的方式进行的,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
故答案为:C
5.本题要求选出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③是李陵劝说苏武之言,⑤是李陵自愧之言。排除③⑤。
故答案为:D
6.①“素”,一向;“使”,派;“说”,劝说。
②“博闻强志”,省略句,省略主语,(他),,补全为“(他)博闻强志”:“博间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娴”擅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汉朝皇帝游玩射猎的园林。
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D.坐死:连带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跟着治罪,叫做连坐,或相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②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答案】7.B
8.D
9.A
10.①使者很高兴,按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单于看着左右的人,很吃惊,向汉的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②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
【知识点】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以及词语成分,如宾语、主语等成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官职、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科举、姓名、宗法等,考查内容一般在文中出现,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学生还是要注重平常的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发。首先,筛选选项中重要信息,然后根据重要信息回归文本,去文中找关于此类信息的句子,简单分析,最后与选项做对比,找出不同。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方法一般是直译、组词、替换,也要注重平常学习文言文时虚词实词的积累。翻译句子还要注意常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参考译文】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节选自《苏武传》
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封地。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觐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待、尊宠他。
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身边的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逝。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
7.“桀"指的是上官桀,“安”指的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以“桀”和“安”之问应断开,由此排除C、D;“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和“令上书告之”为两件不同的事,其主语都是上官桀和上官安,两句之间断开〝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之间不能断开。“不降”的主语是“苏武”,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句子翻译为: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
故答案为:B
8.“坐死:连带治罪”错,“坐死”意思是"犯罪被处死”。“连坐”的意思才是“连带治罪”。
故答案为:D
9.“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可见只是“奏请”逮捕苏武,而霍光压下了奏章并没有说苏武被捕。
故答案为:A
10.①如:按照;让:责问;谢:道歉,向…道歉;实在:确实还活着。
②适:正好,恰好;因:通过;致:送,送给。
二、选择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会论虞常 论:判罪
B.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怨恨
C.自分已死久矣 分:职责 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无误。B项,恨:遗憾。C项,分:动词,料想、断定。D项,当:判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意思。首先,根据选项找出加点字词所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画,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翻译句子大意,重点体会加点字词的含义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夫人已不幸 B.且陛下春秋高
C.单于视左右而惊 D.扬名于匈奴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项,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B项,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C项左右,古义,侍卫人员;今义,大致范围或控制。D项" 扬名”,古今同义,均为“出名,传播名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首先,明确文言文中的古义,然后结合现代词语的意思,与古义进行对比,古义与今义是否相同。
13.(2023高二下·杭州月考)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D.信义安所见乎
【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项,“畔”同“叛”,背叛。B项,“亡”同“无”,没有。C项,没有通假字。句意: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D项,“见”同“现”,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欲因此时降武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 介词,因为/介词,把。B项,两个“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C项,介词,凭借/介词,通过。D项,副词,才/连词,于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中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很多没有实质意义,但是掌握着句中关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随时积累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虚词的用法。
15.(2023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
C.“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表示尊敬对方。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C项,“黄门逐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黄门,官名,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由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宣官为黄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官职、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科举、姓名、宗法等,考查内容一般在文中出现,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学生还是要注重平常的积累。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欲因此时降武
B.始以强壮出 空以身膏草野
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于是赵王乃戒五日
【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介词,经由、通过;介词,趁,趁机。B项,介词,在...的时候;介词,用。C项,介词,在;介词,到。D项,副词,于是,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中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很多没有实质意义,但是掌握着句中关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随时积累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虚词的用法。
18.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其)战
B.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
C.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他)俱(去见汉使者)
D.(卫律)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项,句意是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补充准确。B项,句意是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补充准确。C项,句意是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了汉使),补充准确。D项,句意是(李陵)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主语补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省略成分。首先疏通句意,缺少成分补充完整,然后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19.(2021高二上·青铜峡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第一句中的“以”,介词,因为;第二句中的“以”,介词,把。
B.第一句中的“乃”连词,于是,就……;第二句中的“乃”,副词,才。
C.第一句中的“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第二句中的“之”,代词,他们。
D.两句中的“虽”均为连词,即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讨论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D项,“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中“论”如果翻译成“讨论”的话,此句句意就不通了,依据语境,“论的意思是“审处,判罪”;此句句意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南处虞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意思。首先,根据选项找出加点字词所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画,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翻译句子大意,重点体会加点字词的含义。
三、小阅读-课内
21.难点②: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本文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请体会卫律和李陵极具个性的语言,说说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答案】①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吓”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多儆猴”,结果却只是吓倒了张胜。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企图迫使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不畏惧。卫律见“威吓”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②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小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仍有愧意,但他的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他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他懦弱且意志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为自己背叛祖国的行为而自责,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在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可惜,他由于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苏武持节不屈的坚贞让李陵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和卑劣,其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文章内容、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个性即可。
①卫律先是“威吓”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多儆猴”,结果却只是吓倒了张胜。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企图迫使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不畏惧。卫律见“威吓”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②李陵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他懦弱且意志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为自己背叛祖国的行为而自责,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在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可惜,他由于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苏武持节不屈的坚贞让李陵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和卑劣,其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不可脱离文本内容,结合题目给的信息,结合文中内容总结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0苏武传 课后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围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让行
B.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
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为之于未有
B.人而不仁,如乐何/惶恐饮药而死
C.举贤以自佐/赐钱二百万以葬
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B.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C.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D.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李陵的动之以情,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B.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C.李陵以老朋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威逼利诱,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5.下列句子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③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⑤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6.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苏武传》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汉朝皇帝游玩射猎的园林。
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D.坐死:连带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跟着治罪,叫做连坐,或相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②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二、选择题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会论虞常 论:判罪
B.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怨恨
C.自分已死久矣 分:职责 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夫人已不幸 B.且陛下春秋高
C.单于视左右而惊 D.扬名于匈奴
13.(2023高二下·杭州月考)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D.信义安所见乎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①子为父死,亡所恨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D.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欲因此时降武
15.(2023高二下·肇州月考)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
C.“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表示尊敬对方。
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
D.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欲因此时降武
B.始以强壮出 空以身膏草野
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于是赵王乃戒五日
18.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其)战
B.且单于信汝,使(汝)决人死生
C.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他)俱(去见汉使者)
D.(卫律)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9.(2021高二上·青铜峡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宜皆降之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C.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讨论
三、小阅读-课内
21.难点②: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本文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请体会卫律和李陵极具个性的语言,说说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A
4.C
5.D
6.①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
②(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意思。首先,根据选项找出加点字词所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画,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翻译句子大意,重点体会加点字词的含义
(2)本题考查句中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很多没有实质意义,但是掌握着句中关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随时积累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虚词的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以及词语成分,如宾语、主语等成分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发。首先,筛选选项中重要信息,然后根据重要信息回归文本,去文中找关于此类信息的句子,简单分析,最后与选项做对比,找出不同。
(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不可脱离文本内容,结合题目给的信息,结合文中内容总结概括。
(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方法一般是直译、组词、替换,也要注重平常学习文言文时虚词实词的积累。翻译句子还要注意常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参考译文】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屈原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让:让行"错误,“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的意思是 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所以“让”的意思是“责备”。
故答案为:A
2.A项,介词,到;介词,在。句意:我李陵与 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B项,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因害怕而服毒自杀,C项,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句意: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D项,连词,于是;介词,凭借。句意: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
故答案为:C
3.句意: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教使者谓单于主语省略,“谓"是动词,“单于”作宾语,结构和语意均完熬,“单于后断开,排除选项CD;“足"是名词作主语,与有系帛书〝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项。
故答案为:A
4.“在饮酒叙谈之中威通利诱"错误,李陵是以老朋友叙1日的方式进行的,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
故答案为:C
5.本题要求选出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组。③是李陵劝说苏武之言,⑤是李陵自愧之言。排除③⑤。
故答案为:D
6.①“素”,一向;“使”,派;“说”,劝说。
②“博闻强志”,省略句,省略主语,(他),,补全为“(他)博闻强志”:“博间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娴”擅长
【答案】7.B
8.D
9.A
10.①使者很高兴,按照常惠的话来责问单于,单于看着左右的人,很吃惊,向汉的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②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
【知识点】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可以根据句中的人名、地名以及词语成分,如宾语、主语等成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官职、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科举、姓名、宗法等,考查内容一般在文中出现,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学生还是要注重平常的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启发。首先,筛选选项中重要信息,然后根据重要信息回归文本,去文中找关于此类信息的句子,简单分析,最后与选项做对比,找出不同。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虚词的翻译,翻译方法一般是直译、组词、替换,也要注重平常学习文言文时虚词实词的积累。翻译句子还要注意常用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
【参考译文】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节选自《苏武传》
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被燕王向皇帝申诉,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封地。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苏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觐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待、尊宠他。
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身边的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逝。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
7.“桀"指的是上官桀,“安”指的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所以“桀”和“安”之问应断开,由此排除C、D;“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和“令上书告之”为两件不同的事,其主语都是上官桀和上官安,两句之间断开〝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之间不能断开。“不降”的主语是“苏武”,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句子翻译为: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
故答案为:B
8.“坐死:连带治罪”错,“坐死”意思是"犯罪被处死”。“连坐”的意思才是“连带治罪”。
故答案为:D
9.“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可见只是“奏请”逮捕苏武,而霍光压下了奏章并没有说苏武被捕。
故答案为:A
10.①如:按照;让:责问;谢:道歉,向…道歉;实在:确实还活着。
②适:正好,恰好;因:通过;致:送,送给。
11.【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无误。B项,恨:遗憾。C项,分:动词,料想、断定。D项,当:判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意思。首先,根据选项找出加点字词所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画,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翻译句子大意,重点体会加点字词的含义
12.【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项,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B项,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C项左右,古义,侍卫人员;今义,大致范围或控制。D项" 扬名”,古今同义,均为“出名,传播名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首先,明确文言文中的古义,然后结合现代词语的意思,与古义进行对比,古义与今义是否相同。
13.【答案】C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项,“畔”同“叛”,背叛。B项,“亡”同“无”,没有。C项,没有通假字。句意: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D项,“见”同“现”,体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14.【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 介词,因为/介词,把。B项,两个“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C项,介词,凭借/介词,通过。D项,副词,才/连词,于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句中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很多没有实质意义,但是掌握着句中关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随时积累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虚词的用法。
15.【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错误,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侯、伯、子、男,没有“王”。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6.【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C项,“黄门逐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黄门,官名,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由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宣官为黄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官职、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科举、姓名、宗法等,考查内容一般在文中出现,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学生还是要注重平常的积累。
17.【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项,介词,经由、通过;介词,趁,趁机。B项,介词,在...的时候;介词,用。C项,介词,在;介词,到。D项,副词,于是,就。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中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很多没有实质意义,但是掌握着句中关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随时积累虚词在句中的用法,然后根据句意判断虚词的用法。
18.【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A项,句意是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补充准确。B项,句意是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补充准确。C项,句意是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见了汉使),补充准确。D项,句意是(李陵)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主语补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省略成分。首先疏通句意,缺少成分补充完整,然后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19.【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A.第一句中的“以”,介词,因为;第二句中的“以”,介词,把。
B.第一句中的“乃”连词,于是,就……;第二句中的“乃”,副词,才。
C.第一句中的“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第二句中的“之”,代词,他们。
D.两句中的“虽”均为连词,即使。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20.【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D项,“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中“论”如果翻译成“讨论”的话,此句句意就不通了,依据语境,“论的意思是“审处,判罪”;此句句意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南处虞常”。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加点字词的意思。首先,根据选项找出加点字词所在的句子并在文中标画,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翻译句子大意,重点体会加点字词的含义。
21.【答案】①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吓”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多儆猴”,结果却只是吓倒了张胜。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企图迫使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不畏惧。卫律见“威吓”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②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小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仍有愧意,但他的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他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他懦弱且意志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为自己背叛祖国的行为而自责,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在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可惜,他由于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苏武持节不屈的坚贞让李陵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和卑劣,其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文章内容、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个性即可。
①卫律先是“威吓”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多儆猴”,结果却只是吓倒了张胜。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企图迫使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不畏惧。卫律见“威吓”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②李陵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他懦弱且意志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为自己背叛祖国的行为而自责,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在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可惜,他由于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苏武持节不屈的坚贞让李陵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和卑劣,其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不可脱离文本内容,结合题目给的信息,结合文中内容总结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