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短诗五首同步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短诗五首同步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5 22:00: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课 短诗五首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楹联(yíng) 追溯(shuò) 簇新(cù) 扣人心弦(xián)
B.婆娑(suō) 惩戒(chěng) 戳穿(chuō) 凛然生畏(lǐng)
C.嗔怒(chēn) 惬意(qiè) 瑰宝(guī) 孜孜不倦(zī)
D.召唤(zhāo) 山峦(luán) 刹那(shà) 侃侃而谈(kǎn)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溯sù。B项,惩chéng,凛lǐn。D项,召zhào,刹ch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读准字音,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装饰(shì) 倾诉 不妨
B.舵手(tuó) 吟诵 蕴含
C.氛围(fèn) 愉悦 寂寞
D.芦荻(dí) 曼长 慰劳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B项,舵duò。C项,氛fēn。D项,曼一漫。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3.(2019·广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贸然 春寒料峭 雾霭 雕粱画栋
B.困厄 神采奕奕 推崇 和言悦色
C.褴褛 饥肠漉漉 斡旋 自圆其说
D.告罄 摧枯拉朽 藻饰 人情世故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粱”应为“梁”;
B“言”应为“颜”;
C“漉”应为“辘”;
D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准确掌握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父亲诗兴大发,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B.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军明坐在车厢中观望另一列火车。
C.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修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
D.教师出示鼓、锣、笛子等乐器,请同学即兴表演。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装修”应改为“装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词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词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语的“含义”:①字面义;②整体义;③比喻义;④褒贬义;⑤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 成分残缺,在“随时”前加“市民";
B.“约”“左右”重复,删掉其一;
C.语序不当,“增长”和“复苏”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沈尹默,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B.戴望舒,现代诗人,他的诗作《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其诗集还有《望舒诗稿》《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C.芦荻,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D.聂鲁达,黎巴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答案】D
【知识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聂鲁达是智利诗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7.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静美,望____________、揽____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__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 ②繁星排空 ③远山迷蒙 ④夜风入怀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根据“在月下”,可推断出“望”与“繁星排空”搭配,“揽”与“夜风入怀”搭配;根据“在雨中”,可推断岀“眺”与“远山迷蒙”搭配,“闻”与“空中响雷”搭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回答以下问题。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才会有灵气、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却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共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中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但“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9.下面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与物、事与物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答案】8.B
9.A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2)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8.B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观看。当“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别人带来愉悦。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而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
故答案为:B
9.A《断章》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故答案为:A
三、问答题
10.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答案】(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 材料一的关键句是: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的关键句是: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材料三的关键句是: “我们大声朗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2)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故答案为:(1)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 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填空题
1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芦荻(   ) 舵手(   ) 一束(   )
【答案】dí;duò;shù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 芦荻(dí) : 芦与荻。舵(duò)手: .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一束(shù):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
注意“舵”不要读作“tuó”,“荻”不要读作“huò”等。
故答案为:dí;duò;shù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积累,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课 短诗五首同步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楹联(yíng) 追溯(shuò) 簇新(cù) 扣人心弦(xián)
B.婆娑(suō) 惩戒(chěng) 戳穿(chuō) 凛然生畏(lǐng)
C.嗔怒(chēn) 惬意(qiè) 瑰宝(guī) 孜孜不倦(zī)
D.召唤(zhāo) 山峦(luán) 刹那(shà) 侃侃而谈(k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和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装饰(shì) 倾诉 不妨
B.舵手(tuó) 吟诵 蕴含
C.氛围(fèn) 愉悦 寂寞
D.芦荻(dí) 曼长 慰劳
3.(2019·广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贸然 春寒料峭 雾霭 雕粱画栋
B.困厄 神采奕奕 推崇 和言悦色
C.褴褛 饥肠漉漉 斡旋 自圆其说
D.告罄 摧枯拉朽 藻饰 人情世故
4.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父亲诗兴大发,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B.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军明坐在车厢中观望另一列火车。
C.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修性图案附加在瓷器画面上。
D.教师出示鼓、锣、笛子等乐器,请同学即兴表演。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沈尹默,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B.戴望舒,现代诗人,他的诗作《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其诗集还有《望舒诗稿》《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C.芦荻,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D.聂鲁达,黎巴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7.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静美,望____________、揽____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____________、闻____________、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 ②繁星排空 ③远山迷蒙 ④夜风入怀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回答以下问题。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才会有灵气、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却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共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中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但“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9.下面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与物、事与物之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问答题
10.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四、填空题
1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芦荻(   ) 舵手(   ) 一束(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溯sù。B项,惩chéng,凛lǐn。D项,召zhào,刹ch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读准字音,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2.【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B项,舵duò。C项,氛fēn。D项,曼一漫。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判断字形,根据字形和字义判断字音。
3.【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粱”应为“梁”;
B“言”应为“颜”;
C“漉”应为“辘”;
D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准确掌握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4.【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C项,“装修”应改为“装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正确使用词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词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词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词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词语的“含义”:①字面义;②整体义;③比喻义;④褒贬义;⑤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5.【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 成分残缺,在“随时”前加“市民";
B.“约”“左右”重复,删掉其一;
C.语序不当,“增长”和“复苏”互换位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聂鲁达是智利诗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解析】【分析】根据“在月下”,可推断出“望”与“繁星排空”搭配,“揽”与“夜风入怀”搭配;根据“在雨中”,可推断岀“眺”与“远山迷蒙”搭配,“闻”与“空中响雷”搭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按如下步骤: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答案】8.B
9.A
【知识点】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的特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2)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8.B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观看。当“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别人带来愉悦。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而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
故答案为:B
9.A《断章》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故答案为:A
10.【答案】(1)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 材料一的关键句是: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的关键句是: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材料三的关键句是: “我们大声朗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2)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故答案为:(1)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 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积极向上,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一般可就该事件或现象表现出的积极的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提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11.【答案】dí;duò;shù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 芦荻(dí) : 芦与荻。舵(duò)手: .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一束(shù):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
注意“舵”不要读作“tuó”,“荻”不要读作“huò”等。
故答案为:dí;duò;shù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积累,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