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我个人而言,我将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
B.钟扬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教书育人、因地制宜,培养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
C.“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钟扬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D.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之后戛然而止。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B项,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此处是说教书育人,应改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钟扬的母亲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B.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尽管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
C.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D.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以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项,“通过”滥用,去掉“通过”“的”。B项,关联词使用错误,把“尽管”改为“如果”。D项,介词误用,把“以”改为“根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3.下面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的颁奖词,横线上应填句子的顺序是( )
超越海拔六千米,________________。
①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②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③你热爱的藏波罗花
④倒下的时候
⑤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⑥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超越海拔六千米的结果应该是“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故第一句选②,“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与“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相对应,故接下来选①,紧接着写倒下的时候怎么样,故接着选④⑤,“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的是“藏波罗花”,故接着选③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味,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答案】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文段强调的是书法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塑造人的心境,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精神等。由此分析,C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认真阅读文段的每一句话,分析文段有几层意思,再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相对比较简单。
5.(2018高一下·天水开学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失陪”为谦辞,只可用于自己;C项“寒舍”只可用于谦称自己的居所简陋;D项“千金”为敬称,只可用于称别人家的女儿。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谦敬用词。主要谦词可用一副对联概括: “敝鄙卑小不愚拙,敢见家老晚舍寒”;横批是: “贫贱过后”
6.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
钟扬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做科研要立定心志,肯下功夫。我们要有像猎犬一样灵敏的嗅觉,把握前沿;像豹子一样迅猛,立即行动; , ; , 。
【答案】像蚂蚁一样团结;坚定信念;像黄牛一样勤劳;坚持不懈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本句的例句由两个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像……+四句短语”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
1、像蚂蚁一样团结
2、坚定信念
3、像黄牛一样勤劳
4、坚持不懈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整体阅读诗歌,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补写的诗句在內容上的地位、作用;然后,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比照,确定所写诗句的句式结构,分析并确定所写诗句的内容,要考虑手法修辞相同,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等;最后,检查所写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浩荡的长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从古奔腾至今。时至今日,国人已然认识到,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重大的保护价值。湖北作为“长江之腰”,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_____。
淡水资源被污染,江岸生态被破坏,这是长江的伤口,也是中华民族的重症。唯有_____,才能彻底治疗。《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应运而生,为湖北治理长江污染、发展长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近两年来,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了极力改进,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看,汉口江滩的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见了,_____的是芦花栈道的人潮涌动;有着“光灰城市”之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五小”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
猛药去疴,_____。整个黄金水道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只有这样,长江才能永葆生机,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责无旁贷、釜底抽薪、鹊巢鸠占、不分畛域
B.义不容辞、对症下药、鹊巢鸠占、不废江河
C.责无旁贷、对症下药、取而代之、不分畛域
D.义不容辞、釜底抽薪、取而代之、不废江河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B.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C.深入贯彻执行此《决定》,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D.湖北段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此《决定》因而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B.湖北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C.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
D.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
【答案】7.C
8.B
9.D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注意话题是否统一。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7.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指湖北有责任进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选用“责无旁贷”。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前文“伤口”“重症”等内容,选用“对症下药”。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本物而代替其位置。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別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文段中形容芦花栈道的人潮涌动代替了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选用“取而代之”。不废江河:不可废止的长江大河。多比喻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将永远流传后世。不分畛域:指不分界限,不分彼此。文段中说治理水道,用“不分畛域”恰当。故答案为:C。
8.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此《决定》深入贾彻执行”应改为“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加一个“得到”;二是“生态”与“极力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A项,两处语病都没有修改;B项修改正确;C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D项,因果倒置,故答案为:B。
9.本题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是原则,应置于句首;排除B、C两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具体做法,应紧跟其后;“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是结果,且衔接后文“面向未来应置于句尾,排除A项,答案为D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杨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三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他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他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杨,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杨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选自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植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收集的植物的种子占西藏植物的1/3以上。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含义丰富,既是指钟扬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也是指他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12.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答案】10.D
11.B
12.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他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⑶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
10.题干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收集的植物的种子占西藏植物的1/3以上 ”的说法错误。原文是“钟扬援藏16年来,收集的植物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而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
故答案为:D。
11.题干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三个事例“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
故答案为:B。
12.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时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等内容进行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3《 “探界者”钟扬》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我个人而言,我将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
B.钟扬教授在生命科学领域教书育人、因地制宜,培养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
C.“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钟扬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D.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之后戛然而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钟扬的母亲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B.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尽管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
C.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D.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以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3.下面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的颁奖词,横线上应填句子的顺序是( )
超越海拔六千米,________________。
①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②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③你热爱的藏波罗花
④倒下的时候
⑤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⑥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味,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5.(2018高一下·天水开学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6.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
钟扬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做科研要立定心志,肯下功夫。我们要有像猎犬一样灵敏的嗅觉,把握前沿;像豹子一样迅猛,立即行动; ,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浩荡的长江奔流而下,由巴蜀至荆楚,再从吴越奔流入海,一条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的黄金水道,从古奔腾至今。时至今日,国人已然认识到,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重大的保护价值。湖北作为“长江之腰”,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_____。
淡水资源被污染,江岸生态被破坏,这是长江的伤口,也是中华民族的重症。唯有_____,才能彻底治疗。《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应运而生,为湖北治理长江污染、发展长江经济提供了尚方宝剑。近两年来,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了极力改进,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看,汉口江滩的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不见了,_____的是芦花栈道的人潮涌动;有着“光灰城市”之称的黄石也果断关闭“五小”企业、拆除非法码头,形成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摘掉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
猛药去疴,_____。整个黄金水道绿意盎然。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须穿“新鞋”,走“绿道”,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只有这样,长江才能永葆生机,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责无旁贷、釜底抽薪、鹊巢鸠占、不分畛域
B.义不容辞、对症下药、鹊巢鸠占、不废江河
C.责无旁贷、对症下药、取而代之、不分畛域
D.义不容辞、釜底抽薪、取而代之、不废江河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决定》深入贯彻执行,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B.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湖北段长江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C.深入贯彻执行此《决定》,极力改进了湖北段长江生态,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D.湖北段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改善,此《决定》因而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广阔的荆楚大地旧貌换新颜。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B.湖北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C.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
D.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杨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三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他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他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杨,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杨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选自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植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诺亚方舟”。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是他一生品格的写照。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收集的植物的种子占西藏植物的1/3以上。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含义丰富,既是指钟扬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也是指他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溢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12.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B项,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此处是说教书育人,应改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2.【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项,“通过”滥用,去掉“通过”“的”。B项,关联词使用错误,把“尽管”改为“如果”。D项,介词误用,把“以”改为“根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3.【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超越海拔六千米的结果应该是“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故第一句选②,“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与“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相对应,故接下来选①,紧接着写倒下的时候怎么样,故接着选④⑤,“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的是“藏波罗花”,故接着选③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4.【答案】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文段强调的是书法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塑造人的心境,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精神等。由此分析,C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认真阅读文段的每一句话,分析文段有几层意思,再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相对比较简单。
5.【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失陪”为谦辞,只可用于自己;C项“寒舍”只可用于谦称自己的居所简陋;D项“千金”为敬称,只可用于称别人家的女儿。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谦敬用词。主要谦词可用一副对联概括: “敝鄙卑小不愚拙,敢见家老晚舍寒”;横批是: “贫贱过后”
6.【答案】像蚂蚁一样团结;坚定信念;像黄牛一样勤劳;坚持不懈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本句的例句由两个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像……+四句短语”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
1、像蚂蚁一样团结
2、坚定信念
3、像黄牛一样勤劳
4、坚持不懈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整体阅读诗歌,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补写的诗句在內容上的地位、作用;然后,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比照,确定所写诗句的句式结构,分析并确定所写诗句的内容,要考虑手法修辞相同,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等;最后,检查所写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答案】7.C
8.B
9.D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注意话题是否统一。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7.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指湖北有责任进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选用“责无旁贷”。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前文“伤口”“重症”等内容,选用“对症下药”。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本物而代替其位置。鹊巢鸠占:比喻强占別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文段中形容芦花栈道的人潮涌动代替了沙场、仓库等杂乱无章的现象,选用“取而代之”。不废江河:不可废止的长江大河。多比喻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将永远流传后世。不分畛域:指不分界限,不分彼此。文段中说治理水道,用“不分畛域”恰当。故答案为:C。
8.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此《决定》深入贾彻执行”应改为“此《决定》得到深入贯彻执行”,加一个“得到”;二是“生态”与“极力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生态因而得到极大改善”。A项,两处语病都没有修改;B项修改正确;C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D项,因果倒置,故答案为:B。
9.本题中,“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是原则,应置于句首;排除B、C两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具体做法,应紧跟其后;“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绿色空间”是结果,且衔接后文“面向未来应置于句尾,排除A项,答案为D项。
【答案】10.D
11.B
12.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他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⑶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
10.题干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收集的植物的种子占西藏植物的1/3以上 ”的说法错误。原文是“钟扬援藏16年来,收集的植物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而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
故答案为:D。
11.题干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三个事例“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
故答案为:B。
12.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时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等内容进行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