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1 16:00:5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  )
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C.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D.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答案】C
【知识点】比喻;夸张
【解析】【分析】A:比喻;
B:夸张;
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D:比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引用、对偶等,答题时可从这几种修辞手法入手。
2.(2017·随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高新区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B.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删除“随着”或“让”;
B.正确;
C.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也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
D.动宾搭配不当,删除“的好成绩”;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gù) 坍塌( tān) 枯树( kū) 慷慨无私( kǎi)
B.流淌( tǎng) 应征( yīng) 浇灌( guàn) 刨根问底( páo)
C.鲜嫩( nèn) 缝隙(xī) 湿润( rùn) 沉默寡言(guǎ)
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 jiǎn) 毫无遮拦( zhē)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A、 干涸(gù) —— 干涸(hé) ;
B、 应征( yīng) —— 应征( yìng) ;
C、 缝隙(xī) —— 缝隙(xì) ;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4.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普罗旺斯地区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B.林伟光这个“沙漠地上的创业青年”在庙庙湖这片沙漠地上一待就是四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
C.贵州一个4岁的男孩被父母丢在幼儿园6天,他的冷血父母竟然刨根问底,相互推脱责任。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政和县,身为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带头扑下身子,工作在一线。
【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生机勃勃: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句中形容春天的普罗旺斯富有生命力,使用正确。
B.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句中形容原来的沙漠地带不长庄稼,使用正确。
C.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不符合语境,此处可用“不闻不问”。
D.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理解词语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xì,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5.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干涸   坍   塌 缝xì   
6.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7.文中加点的“生气”的意思是   ,“东倒西歪”的意思是   。
【答案】5.hé;tān;隙
6.拷焦;烤焦
7.活力生命力;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考点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3)本道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理解其引申义,也可考虑网络内涵,注意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5.干涸(gān hé):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
坍塌(tān tā):意思是 倒塌 。
缝隙(fèng xì):指接合处或裂开的缝处,也有比喻事物间的漏洞的含义。
故答案为:hé;tān;隙
6.“烤焦”指加热过头,被加热的物体碳化。因此应用“火”字旁的“烤”。
故答案为:拷焦;烤焦
7.生气:既有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的意思,也指活力、生命力、生机。结合语境“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理解,这里指“活力、生命力”。
东倒西歪:①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②形容物体杂乱地歪斜或倒下的样子。“风吹得人东倒西歪”意思是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故答案为:活力生命力;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8.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指的是哪些事?
9.“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这句话对表现牧羊人有什么作用?
10.“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案】8.将荒漠变为绿洲;重建废弃的村子,增加了人口,为村子注入活力;为人们带来幸福舒适健康的生活;30多年始终如一、默默的为大家做好植树这一件事。
9.示例一: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健康的状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赞美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示例二:运用对比,通过“又开始”一词,将此地过去的荒芜与现在的生机勃勃、人们的幸福舒适作对比,体现老人为这里带来的巨大改变,突出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10.运用比喻,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的挺拔和生机,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敬佩和赞美。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侧面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此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内容和结构。那么重要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一般作用有哪些呢?从内容角度答题时: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从结构角度答题时: 句子的作用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引出了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与上下文相呼(照)应、总结上文等角度考虑;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去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都是赏析文章中精妙的句子,一般可以从关键词语含义、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描写角度、结构作用等方面去理解,一般情况下,赏析句子,先找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描写角度或关键词语含义,然后说出其作用,最后说出表达情感。
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这句话是对上面内容归纳总结,第1、2段写将荒漠变为绿洲;第3、4段写30多年始终如一、默默的为大家做好植树这一件事;第5段写为人们带来幸福舒适健康的生活和重建废弃的村子,增加了人口,为村子注入活力两件事。
故答案为: 将荒漠变为绿洲;重建废弃的村子,增加了人口,为村子注入活力;为人们带来幸福舒适健康的生活;30多年始终如一、默默的为大家做好植树这一件事。
9.本题考查句子作用。这句话出现在段落中间,可以从内容角度去分析: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健康的状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赞美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健康的状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赞美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一般情况下,赏析句子,先找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描写角度或关键词语含义,然后说出其作用,最后说出表达情感,这里明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白桦树的“鲜嫩”好比“少年”,白桦树的“挺拔”好比少年的“笔直站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的挺拔和生机,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敬佩和赞美。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的挺拔和生机,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敬佩和赞美。
阅读下面绿色生态发展的一些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 布菲的老人。
(摘自语文统编教材七上《植树的牧羊人》一文)
【材料二】
巫山,走绿色发展之路
巫山脆李:巫山脆李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脆李预计产量8万吨,预计产值则将突破6亿元。近年来,他们已成功注册巫山脆李、巫山纽荷尔、巫山魔芋、巫山庙党四个地理标志商标。逐步形成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中低山区域发展脆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的高、中、低林业产业带布局。
巫山红叶:巫山的山山岭岭,到处可见红叶坡、红叶谷和红叶岭……巫山红叶品种多、色彩艳、周期长,品种达200余种,以黄栌、乌桕、枫树为主;形状有手掌形、五星形、羽毛形、针形等20多类;色彩以火红居多,还有酒红、铁红、玫瑰红等20多种颜色。每年11月上旬起,红叶逐渐变红,一直持续到12月底。
目前,巫山县红叶景观林已达10万多亩,“三峡红叶”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巫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依托三峡库周生态林建设工程,目前已着力引进红叶品种54个,加强红叶等生态景观林保护和补植,进一步打造全国知名红叶之乡。
巫山森林公园:众所周知,巫山有一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那就是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巫山小三峡风景区,它也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峡谷组成,这三段峡谷全长60公里,林木翠竹20000多亩。
事实上,巫山的森林公园并不止小三峡一处。梨子坪市级森林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峡谷、大昌湿地公园和森林人家、葱坪湿地公园……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境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
据巫山县林业局2015年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巫山县当时拥有林地322.66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72.8%,森林蓄积总量5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林业总产值达8.5亿元。而现在,这项统计的数值正在逐步攀升。
(摘自华龙网-重庆晨报,记者张旭,选文有删改)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摘自“百度”网)
【材料四】
杨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摘自“百度”网)
11.细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材料一中,“我”从1920年开始,每年都去看这位植树的老人,一直坚持到1945年,从而可以看出“我”对植树老人的敬佩之情。
B.材料二介绍了巫山红叶景观林的情况,目前巫山红叶景观林有10万多亩,红叶树有200多个品种,有20多种颜色,引进品种54个,持续红的时间近两个月,并在不断保护和补植,以进一步打造全国知名红叶之乡。
C.材料二说巫山在2015年就拥有林地322.66万亩,森林蓄积总量5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林业总产值达8.5亿元;拥有小三峡森林公园、梨子坪森林公园、大昌湿地公园等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些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
D.材料四介绍了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从担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开始就一直坚持义务植树造林,干了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
12.请从材料二中具体分析巫山县发展生态文明旅游的优势有哪些?
13.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三关于发展的主要理念。
14.结合《植树的牧羊人》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材料一中的艾力泽 布菲老人和材料四中的杨善洲这两人的哪些意识或品质?
1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就巫山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几点合理建议。(至少两条)
【答案】11.B
12.A.巫山红叶是一张靓丽的名片,红叶面积广、品种全、颜色多、周期长,能有效促进全县旅游事业发展。B.巫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多而广,达161.84万亩;且层级高,有国家五A级风景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市级森林公园等,森林蓄积总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很适合发展生态文明旅游。
13.材料三同时体现“生态文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这三个发展理念的要义
14.A.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品质;B.应该学习他们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C.应该学习他们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品质;D.应该学习他们执着坚守、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答对两点)
15.A.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总产值;B.进一步发展农林产业,如低山地区的脆李、纽荷尔、柑橘等,高山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以及发展魔芋、党参等农产品和中药材产品;C.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加强森林保护、河流清漂、垃圾合理处理等环保工作;D.进一步打造红叶旅游、森林公园旅游、天然自然景观及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如黄岩景区旅游、神女景区旅游、当阳大峡谷旅游、大溪文化旅游、大昌古镇旅游等。(答对两点)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新闻、材料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正确把握。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方位词、旁观者、数量词等不要出现内容放大或缩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情况。
(2)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理解。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关键句再进一步简要概况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最基本的要求是:整体把握全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本题考查结合实际谈体会。首先要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应该与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基本观点;其次要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定要真情实切;再次要针对某种和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现象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懂文章主要内容和弄清作者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我们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要围绕中心,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正确把握。A根据【材料一】的“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 ”可知,“ 几乎每年 ”的意思不是一直每年,偶尔也有没去的时候,所以与原文意思不符合;B根据【材料二】的“ 品种达200余种 ”“ 色彩以火红居多,还有酒红、铁红、玫瑰红等20多种颜色 ”“ 每年11月上旬起,红叶逐渐变红,一直持续到12月底。 ”“ 目前,巫山县红叶景观林已达10万多亩, “ 目前已着力引进红叶品种54个,加强红叶等生态景观林保护和补植,进一步打造全国知名红叶之乡。 ”这些地方可知意思与原文相符合;C根据【材料二】的“ 据巫山县林业局2015年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巫山县当时拥有林地322.66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72.8%,森林蓄积总量5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林业总产值达8.5亿元。 ”是“截止到2015年”而不是“2015年一年”,根据“ 巫山的森林公园并不止小三峡一处。梨子坪市级森林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峡谷、大昌湿地公园和森林人家、葱坪湿地公园……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境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 ”可知有些公园不是国家级的,比如梨子坪森林公园是市级,所以意思不符合;D根据【材料四】的“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可知杨善洲是从退休开始坚持义务植树造林而不是从担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开始,所以意思不符合。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材料二】的“巫山县红叶景观林已达10万多亩,“三峡红叶”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巫山的森林公园并不止小三峡一处。梨子坪市级森林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峡谷、大昌湿地公园和森林人家、葱坪湿地公园……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境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可知优势有三个方面:巫山红叶是一张靓丽的名片,红叶面积广、品种全、颜色多、周期长,能有效促进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巫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多而广,达161.84万亩;且层级高,有国家五A级风景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市级森林公园等,森林蓄积总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很适合发展生态文明旅游。
故答案为:巫山红叶是一张靓丽的名片,红叶面积广、品种全、颜色多、周期长,能有效促进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巫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多而广,达161.84万亩;且层级高,有国家五A级风景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市级森林公园等,森林蓄积总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很适合发展生态文明旅游。
1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这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讲“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讲“节约资源”“环境保护”。
故答案为:材料三同时体现“生态文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这三个发展理念的要义
1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植树的牧羊人》这篇小说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芜的草原上默默种树的故事。赞美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勤劳之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材料四】“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表现杨善洲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美好家园、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力量 、 执着坚守、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 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 ”表现杨善洲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应该学习他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品质;应该学习他们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应该学习他们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品质;应该学习他们执着坚守、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答对两点)
15. 本题考查结合实际谈体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其次,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系统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再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资源浪费导致资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我们知道要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总产值;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要进一步发展农林产业,如低山地区的脆李、纽荷尔、柑橘等,高山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以及发展魔芋、党参等农产品和中药材产品;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进一步打造红叶旅游、森林公园旅游、天然自然景观及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如黄岩景区旅游、神女景区旅游、当阳大峡谷旅游、大溪文化旅游、大昌古镇旅游等;根据【材料三】我们可知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加强森林保护、河流清漂、垃圾合理处理等环保工作。
故答案为: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总产值;进一步发展农林产业,如低山地区的脆李、纽荷尔、柑橘等,高山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以及发展魔芋、党参等农产品和中药材产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加强森林保护、河流清漂、垃圾合理处理等环保工作;进一步打造红叶旅游、森林公园旅游、天然自然景观及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如黄岩景区旅游、神女景区旅游、当阳大峡谷旅游、大溪文化旅游、大昌古镇旅游等。(答对两点)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开展“趣话‘叶’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6.[积累知识]请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
17.[才艺展示]根据“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的意境描绘一个画面。
18.[探究感悟]古人咏叶常以“木叶”替代“树叶”,以此来传达更加沉郁的情感,如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大意是:秋风裘袅,洞庭湖水生波澜啊叶飘落),请你试着从以下角度辨析下面两组词语,体会它们之间微妙的区别。
词语 角度 树叶 木叶
颜色 (  ) (  )
触感 (  ) (  )
疏密 (  ) (  )
19.[实践运用]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答案】16.叶落归根;叶公好龙
17.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
18.绿(或“红”);黄(或“褐”);柔软(或“湿润”);硬(或“脆”,或“干燥”);绵密;疏朗
19.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语言生动;成语典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好词好句的积累。就要做到边思考边摘抄, 学会欣赏摘抄的第一步是能够从书中找到精彩的地方,哪些才是值得我们摘抄的精彩之处,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去思考: 用了成语、俗语、谚语的句子,积累这些语句要理解它的意思和用法,这样才能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用上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地方,这些地方能让人耳目一新,增加文章的文采,也值得我们学一学;打动人心的真情流露的词句;分类摘抄当我们能够找出那些精彩之处,就可以把它们摘抄下来了,但是摘抄时最好能进行分类,比如根据写景、写人、叙事、状物等文体来分;也可以根据成语、修辞、哲理等特点来分;最后熟读成诵,经常拿出来读一读,最好能够背下来,这样写作文、仿写、改写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诗词画面描写。首先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然后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写出其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特征)的画面,最后归纳写出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的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4)本题考查对比表达效果。先要分析是把哪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看看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什么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什么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情感的表达等)。
16.本题考查好词好句的积累。题目要求是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只有成语中有“叶”字就可以,初中生学过的带“叶”字的成语有:叶公好龙、一叶知秋、落叶归根、杨穿三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落叶知秋、一叶障目、青枝绿叶、青枝绿叶、根深叶茂、粗枝大叶、枝繁叶茂、叶落归根、西风落叶、一叶落知天下秋、枯枝败叶、绿叶成荫、金枝玉叶、一叶报秋、一叶迷山、枝叶扶苏、红叶题诗、疾风扫秋叶、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等。
故答案为:叶落归根;叶公好龙
17.本题考查诗词画面描写。这类题首先找出诗句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然后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写出其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特征)的画面,最后归纳写出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句诗的意象有:槲叶 、 山路 、 枳花 、 驿墙 ,适当的用修饰词描绘这些意象,然后连贯起来。
故答案为: 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落叶的颜色一般是黄(或“褐”)色,给人的感觉是硬(或“脆”,或“干燥”),疏密程度是疏朗;树叶是现代汉语词语,指树木的叶子,通常为绿色,也有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柔软(或“湿润”),疏密程度是密 。
故答案为:绿(或“红”);黄(或“褐”);柔软(或“湿润”);硬(或“脆”,或“干燥”);绵密;疏朗
19.本题考查对比表达效果。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要分析它的作用,先要分析是把哪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看看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什么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什么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情感的表达等),常见的颜色对比有黑与白、红与绿、红与黄,黄与绿等,比如红与绿,红绿色对比强烈,容易引起注意,可用于强调重点信息、营造视觉冲击、表达情感共鸣,红绿色互补,相互衬托,形成美妙视觉效果,可用于营造温馨舒适氛围、家居设计、婚礼布置等,红绿色具有情感色彩,可表达热情、喜悦、感恩、爱情、友情、亲情等深刻情感,适用于表达情感的场合。鲜艳的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比如“好花还需绿叶衬”等,说的就是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
故答案为: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  )
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C.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D.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2017·随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高新区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B.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gù) 坍塌( tān) 枯树( kū) 慷慨无私( kǎi)
B.流淌( tǎng) 应征( yīng) 浇灌( guàn) 刨根问底( páo)
C.鲜嫩( nèn) 缝隙(xī) 湿润( rùn) 沉默寡言(guǎ)
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 jiǎn) 毫无遮拦( zhē)
4.下面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普罗旺斯地区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B.林伟光这个“沙漠地上的创业青年”在庙庙湖这片沙漠地上一待就是四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
C.贵州一个4岁的男孩被父母丢在幼儿园6天,他的冷血父母竟然刨根问底,相互推脱责任。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政和县,身为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带头扑下身子,工作在一线。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xì,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5.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干涸   坍   塌 缝xì   
6.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7.文中加点的“生气”的意思是   ,“东倒西歪”的意思是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8.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指的是哪些事?
9.“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这句话对表现牧羊人有什么作用?
10.“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阅读下面绿色生态发展的一些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 布菲的老人。
(摘自语文统编教材七上《植树的牧羊人》一文)
【材料二】
巫山,走绿色发展之路
巫山脆李:巫山脆李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脆李预计产量8万吨,预计产值则将突破6亿元。近年来,他们已成功注册巫山脆李、巫山纽荷尔、巫山魔芋、巫山庙党四个地理标志商标。逐步形成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中低山区域发展脆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的高、中、低林业产业带布局。
巫山红叶:巫山的山山岭岭,到处可见红叶坡、红叶谷和红叶岭……巫山红叶品种多、色彩艳、周期长,品种达200余种,以黄栌、乌桕、枫树为主;形状有手掌形、五星形、羽毛形、针形等20多类;色彩以火红居多,还有酒红、铁红、玫瑰红等20多种颜色。每年11月上旬起,红叶逐渐变红,一直持续到12月底。
目前,巫山县红叶景观林已达10万多亩,“三峡红叶”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
巫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依托三峡库周生态林建设工程,目前已着力引进红叶品种54个,加强红叶等生态景观林保护和补植,进一步打造全国知名红叶之乡。
巫山森林公园:众所周知,巫山有一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那就是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巫山小三峡风景区,它也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峡谷组成,这三段峡谷全长60公里,林木翠竹20000多亩。
事实上,巫山的森林公园并不止小三峡一处。梨子坪市级森林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峡谷、大昌湿地公园和森林人家、葱坪湿地公园……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境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
据巫山县林业局2015年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巫山县当时拥有林地322.66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72.8%,森林蓄积总量5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林业总产值达8.5亿元。而现在,这项统计的数值正在逐步攀升。
(摘自华龙网-重庆晨报,记者张旭,选文有删改)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摘自“百度”网)
【材料四】
杨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
(摘自“百度”网)
11.细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材料一中,“我”从1920年开始,每年都去看这位植树的老人,一直坚持到1945年,从而可以看出“我”对植树老人的敬佩之情。
B.材料二介绍了巫山红叶景观林的情况,目前巫山红叶景观林有10万多亩,红叶树有200多个品种,有20多种颜色,引进品种54个,持续红的时间近两个月,并在不断保护和补植,以进一步打造全国知名红叶之乡。
C.材料二说巫山在2015年就拥有林地322.66万亩,森林蓄积总量5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林业总产值达8.5亿元;拥有小三峡森林公园、梨子坪森林公园、大昌湿地公园等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些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
D.材料四介绍了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从担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开始就一直坚持义务植树造林,干了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
12.请从材料二中具体分析巫山县发展生态文明旅游的优势有哪些?
13.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三关于发展的主要理念。
14.结合《植树的牧羊人》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材料一中的艾力泽 布菲老人和材料四中的杨善洲这两人的哪些意识或品质?
1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就巫山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提几点合理建议。(至少两条)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班级要开展“趣话‘叶’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6.[积累知识]请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
17.[才艺展示]根据“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的意境描绘一个画面。
18.[探究感悟]古人咏叶常以“木叶”替代“树叶”,以此来传达更加沉郁的情感,如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大意是:秋风裘袅,洞庭湖水生波澜啊叶飘落),请你试着从以下角度辨析下面两组词语,体会它们之间微妙的区别。
词语 角度 树叶 木叶
颜色 (  ) (  )
触感 (  ) (  )
疏密 (  ) (  )
19.[实践运用]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比喻;夸张
【解析】【分析】A:比喻;
B:夸张;
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D:比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引用、对偶等,答题时可从这几种修辞手法入手。
2.【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缺少主语,删除“随着”或“让”;
B.正确;
C.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也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
D.动宾搭配不当,删除“的好成绩”;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A、 干涸(gù) —— 干涸(hé) ;
B、 应征( yīng) —— 应征( yìng) ;
C、 缝隙(xī) —— 缝隙(xì) ;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4.【答案】C
【知识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生机勃勃: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句中形容春天的普罗旺斯富有生命力,使用正确。
B.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句中形容原来的沙漠地带不长庄稼,使用正确。
C.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不符合语境,此处可用“不闻不问”。
D.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理解词语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答案】5.hé;tān;隙
6.拷焦;烤焦
7.活力生命力;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的能力。辨析的字词考点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3)本道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理解其引申义,也可考虑网络内涵,注意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5.干涸(gān hé):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
坍塌(tān tā):意思是 倒塌 。
缝隙(fèng xì):指接合处或裂开的缝处,也有比喻事物间的漏洞的含义。
故答案为:hé;tān;隙
6.“烤焦”指加热过头,被加热的物体碳化。因此应用“火”字旁的“烤”。
故答案为:拷焦;烤焦
7.生气:既有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的意思,也指活力、生命力、生机。结合语境“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理解,这里指“活力、生命力”。
东倒西歪:①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②形容物体杂乱地歪斜或倒下的样子。“风吹得人东倒西歪”意思是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故答案为:活力生命力;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答案】8.将荒漠变为绿洲;重建废弃的村子,增加了人口,为村子注入活力;为人们带来幸福舒适健康的生活;30多年始终如一、默默的为大家做好植树这一件事。
9.示例一: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健康的状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赞美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示例二:运用对比,通过“又开始”一词,将此地过去的荒芜与现在的生机勃勃、人们的幸福舒适作对比,体现老人为这里带来的巨大改变,突出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10.运用比喻,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的挺拔和生机,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敬佩和赞美。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侧面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此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内容和结构。那么重要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一般作用有哪些呢?从内容角度答题时: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从结构角度答题时: 句子的作用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引出了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与上下文相呼(照)应、总结上文等角度考虑;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去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都是赏析文章中精妙的句子,一般可以从关键词语含义、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描写角度、结构作用等方面去理解,一般情况下,赏析句子,先找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描写角度或关键词语含义,然后说出其作用,最后说出表达情感。
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这句话是对上面内容归纳总结,第1、2段写将荒漠变为绿洲;第3、4段写30多年始终如一、默默的为大家做好植树这一件事;第5段写为人们带来幸福舒适健康的生活和重建废弃的村子,增加了人口,为村子注入活力两件事。
故答案为: 将荒漠变为绿洲;重建废弃的村子,增加了人口,为村子注入活力;为人们带来幸福舒适健康的生活;30多年始终如一、默默的为大家做好植树这一件事。
9.本题考查句子作用。这句话出现在段落中间,可以从内容角度去分析: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健康的状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赞美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人们健康的状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表现了人们生活的幸福舒适,赞美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伟大和老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敬佩之情。
10.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一般情况下,赏析句子,先找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描写角度或关键词语含义,然后说出其作用,最后说出表达情感,这里明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白桦树的“鲜嫩”好比“少年”,白桦树的“挺拔”好比少年的“笔直站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的挺拔和生机,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敬佩和赞美。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将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树的挺拔和生机,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敬佩和赞美。
【答案】11.B
12.A.巫山红叶是一张靓丽的名片,红叶面积广、品种全、颜色多、周期长,能有效促进全县旅游事业发展。B.巫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多而广,达161.84万亩;且层级高,有国家五A级风景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市级森林公园等,森林蓄积总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很适合发展生态文明旅游。
13.材料三同时体现“生态文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这三个发展理念的要义
14.A.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品质;B.应该学习他们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C.应该学习他们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品质;D.应该学习他们执着坚守、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答对两点)
15.A.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总产值;B.进一步发展农林产业,如低山地区的脆李、纽荷尔、柑橘等,高山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以及发展魔芋、党参等农产品和中药材产品;C.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加强森林保护、河流清漂、垃圾合理处理等环保工作;D.进一步打造红叶旅游、森林公园旅游、天然自然景观及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如黄岩景区旅游、神女景区旅游、当阳大峡谷旅游、大溪文化旅游、大昌古镇旅游等。(答对两点)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新闻、材料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正确把握。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方位词、旁观者、数量词等不要出现内容放大或缩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情况。
(2)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理解。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关键句再进一步简要概况即可。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最基本的要求是:整体把握全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 本题考查结合实际谈体会。首先要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应该与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基本观点;其次要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定要真情实切;再次要针对某种和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现象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读懂文章主要内容和弄清作者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我们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要围绕中心,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正确把握。A根据【材料一】的“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 ”可知,“ 几乎每年 ”的意思不是一直每年,偶尔也有没去的时候,所以与原文意思不符合;B根据【材料二】的“ 品种达200余种 ”“ 色彩以火红居多,还有酒红、铁红、玫瑰红等20多种颜色 ”“ 每年11月上旬起,红叶逐渐变红,一直持续到12月底。 ”“ 目前,巫山县红叶景观林已达10万多亩, “ 目前已着力引进红叶品种54个,加强红叶等生态景观林保护和补植,进一步打造全国知名红叶之乡。 ”这些地方可知意思与原文相符合;C根据【材料二】的“ 据巫山县林业局2015年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巫山县当时拥有林地322.66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72.8%,森林蓄积总量5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林业总产值达8.5亿元。 ”是“截止到2015年”而不是“2015年一年”,根据“ 巫山的森林公园并不止小三峡一处。梨子坪市级森林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峡谷、大昌湿地公园和森林人家、葱坪湿地公园……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境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 ”可知有些公园不是国家级的,比如梨子坪森林公园是市级,所以意思不符合;D根据【材料四】的“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可知杨善洲是从退休开始坚持义务植树造林而不是从担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开始,所以意思不符合。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材料二】的“巫山县红叶景观林已达10万多亩,“三峡红叶”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巫山的森林公园并不止小三峡一处。梨子坪市级森林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峡谷、大昌湿地公园和森林人家、葱坪湿地公园……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巫山境内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达161.84万亩。”可知优势有三个方面:巫山红叶是一张靓丽的名片,红叶面积广、品种全、颜色多、周期长,能有效促进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巫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多而广,达161.84万亩;且层级高,有国家五A级风景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市级森林公园等,森林蓄积总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很适合发展生态文明旅游。
故答案为:巫山红叶是一张靓丽的名片,红叶面积广、品种全、颜色多、周期长,能有效促进全县旅游事业发展;巫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多而广,达161.84万亩;且层级高,有国家五A级风景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市级森林公园等,森林蓄积总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很适合发展生态文明旅游。
1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这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讲“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讲“节约资源”“环境保护”。
故答案为:材料三同时体现“生态文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这三个发展理念的要义
1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植树的牧羊人》这篇小说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芜的草原上默默种树的故事。赞美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勤劳之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材料四】“自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表现杨善洲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美好家园、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力量 、 执着坚守、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 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捐赠给国家 ”表现杨善洲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应该学习他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品质;应该学习他们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应该学习他们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品质;应该学习他们执着坚守、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答对两点)
15. 本题考查结合实际谈体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其次,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系统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再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资源浪费导致资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我们知道要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总产值;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要进一步发展农林产业,如低山地区的脆李、纽荷尔、柑橘等,高山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以及发展魔芋、党参等农产品和中药材产品;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进一步打造红叶旅游、森林公园旅游、天然自然景观及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如黄岩景区旅游、神女景区旅游、当阳大峡谷旅游、大溪文化旅游、大昌古镇旅游等;根据【材料三】我们可知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加强森林保护、河流清漂、垃圾合理处理等环保工作。
故答案为:加强植树造林,进一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总产值;进一步发展农林产业,如低山地区的脆李、纽荷尔、柑橘等,高山发展核桃、板栗等干果,以及发展魔芋、党参等农产品和中药材产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加强森林保护、河流清漂、垃圾合理处理等环保工作;进一步打造红叶旅游、森林公园旅游、天然自然景观及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如黄岩景区旅游、神女景区旅游、当阳大峡谷旅游、大溪文化旅游、大昌古镇旅游等。(答对两点)
【答案】16.叶落归根;叶公好龙
17.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
18.绿(或“红”);黄(或“褐”);柔软(或“湿润”);硬(或“脆”,或“干燥”);绵密;疏朗
19.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
【知识点】近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语言生动;成语典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好词好句的积累。就要做到边思考边摘抄, 学会欣赏摘抄的第一步是能够从书中找到精彩的地方,哪些才是值得我们摘抄的精彩之处,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去思考: 用了成语、俗语、谚语的句子,积累这些语句要理解它的意思和用法,这样才能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用上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地方,这些地方能让人耳目一新,增加文章的文采,也值得我们学一学;打动人心的真情流露的词句;分类摘抄当我们能够找出那些精彩之处,就可以把它们摘抄下来了,但是摘抄时最好能进行分类,比如根据写景、写人、叙事、状物等文体来分;也可以根据成语、修辞、哲理等特点来分;最后熟读成诵,经常拿出来读一读,最好能够背下来,这样写作文、仿写、改写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诗词画面描写。首先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然后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写出其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特征)的画面,最后归纳写出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的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4)本题考查对比表达效果。先要分析是把哪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看看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什么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什么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情感的表达等)。
16.本题考查好词好句的积累。题目要求是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只有成语中有“叶”字就可以,初中生学过的带“叶”字的成语有:叶公好龙、一叶知秋、落叶归根、杨穿三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落叶知秋、一叶障目、青枝绿叶、青枝绿叶、根深叶茂、粗枝大叶、枝繁叶茂、叶落归根、西风落叶、一叶落知天下秋、枯枝败叶、绿叶成荫、金枝玉叶、一叶报秋、一叶迷山、枝叶扶苏、红叶题诗、疾风扫秋叶、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等。
故答案为:叶落归根;叶公好龙
17.本题考查诗词画面描写。这类题首先找出诗句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然后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写出其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特征)的画面,最后归纳写出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句诗的意象有:槲叶 、 山路 、 枳花 、 驿墙 ,适当的用修饰词描绘这些意象,然后连贯起来。
故答案为: 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木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最早出现在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有暗示意义,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凄清的艺术格调,落叶的颜色一般是黄(或“褐”)色,给人的感觉是硬(或“脆”,或“干燥”),疏密程度是疏朗;树叶是现代汉语词语,指树木的叶子,通常为绿色,也有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柔软(或“湿润”),疏密程度是密 。
故答案为:绿(或“红”);黄(或“褐”);柔软(或“湿润”);硬(或“脆”,或“干燥”);绵密;疏朗
19.本题考查对比表达效果。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要分析它的作用,先要分析是把哪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看看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什么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什么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情感的表达等),常见的颜色对比有黑与白、红与绿、红与黄,黄与绿等,比如红与绿,红绿色对比强烈,容易引起注意,可用于强调重点信息、营造视觉冲击、表达情感共鸣,红绿色互补,相互衬托,形成美妙视觉效果,可用于营造温馨舒适氛围、家居设计、婚礼布置等,红绿色具有情感色彩,可表达热情、喜悦、感恩、爱情、友情、亲情等深刻情感,适用于表达情感的场合。鲜艳的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比如“好花还需绿叶衬”等,说的就是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
故答案为: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