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混合物,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
A.石灰水和氯化钠 B.硫酸和氧气
C.铁粉和氢氧化钠 D.红磷和干冰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 石灰水为混合物,氯化钠为化合物,符合题意;
B、硫酸为纯净物,氧气为单质,不符合题意;
C、铁粉为纯净物,氢氧化钠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红磷为纯净物,干冰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在进行物质分类时,下列各组物质中,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的一组是( )。
A.混合物和化合物 B.含氧酸和酸
C.化合物和盐 D.可溶性碱和碱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酸、碱、盐,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碱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分析。
【解答】A、混合物和化合物为并列关系 ,不符合题意;
B、酸包含着含氧酸属 ,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包含盐类,符合题意;
D、碱包含可溶性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 。
A.擦拭保洁 B.链条上油 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涂漆等都属于表面覆盖保持膜,表面洁净干燥不属于覆盖保持膜分析。
【解答】A、擦拭保洁是保持金属制品纯净干燥防锈 ,符合题意;
B、链条上油属于覆盖保护膜 ,不符合题意;
C、轮圈镀铬属于覆盖保护膜 ,不符合题意;
D、车架喷漆属于覆盖保护膜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生石灰 D.氯化氢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遇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符合题意;
D、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 ,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物质的分子种类及分子中原子的构成结合氧化物定义分析。
【解答】A、图示中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为氧原子,则为氧化物,符合题意;
C、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某同学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
A.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B.铁与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能否与盐反应是利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
【解答】铝的活动性大于锌和铁,能与氯化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反应,铁的活动性小于锌,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所以题中设计依据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故选D。
7.下列制备物质的方案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铜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用铁和盐酸制备氯化铁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D.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铜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硫酸钙的微溶性及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分析。
【解答】A、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不符合题意;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因生成物微溶,不能持续反应,所以不能制取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
D、 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铜 ,符合题意;
故选D。
8.读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液验证
【答案】C
【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结合反应类型的特点及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解答。
【解答】A、“C→CO” 中碳发生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CO→CO2”的反应若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若是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因反应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C、“CO2→CaCO3"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D、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 “CO2 H2CO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液验证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是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下列评价错误的是( )。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C.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拉起铜丝可使反应中止
D.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
【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该实验所用材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气体的装置要求分析。
【解答】A、所做实验材料可来自于家庭废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题意;
B、碱石灰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C、拉起铜丝可使药品分离,使反应停止,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要保证装置不漏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各选项中,括号内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适量),其中错误的是( )。
A.硫酸铜中混有氯化钠(AgNO3)
B.铜粉中混有铁粉(HCI)
C.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NaOH)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Fe)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A、利用硝酸银除硫酸铜的氯化钠,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钠,符合题意;
B、铜不与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利用盐酸可以除去杂质 ,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下列各图表示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金属等质量与酸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分析。
【解答】三种金属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镁<铁<锌,则金属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镁>铁>锌,若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时则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或者消耗酸多的镁和铁将酸完全消耗,与锌反应的酸有剩余,即产生氢气质量镁=铁>锌,不可能出现镁产生氢气质量最多,而铁和锌质量相等的情况;
故选C。
12.如图所示,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甲中加入植物油,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相平),塞上橡皮塞后,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甲试管中铁片比乙试管中铁片不易生锈
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根据甲中铁不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乙中铁生锈时会使压强减小分析。
【解答】A、植物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 ,不符合题意;
B、甲试管中铁片不与水和氧气接触,比乙试管中铁片不易生锈 ,不符合题意;
C、甲试管中铁比乙试管中不易生锈,当乙试管中铁生锈时装置内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符合题意;
D、 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简答题
13.下列物质:①石墨;②食盐;③甲烷;④千冰;⑤空气;⑥熟石灰;⑦高锰酸钾;⑧水银,指出其类别,并将物质的序号填写在各类别的横线上。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有机物: ;碱: 。
【答案】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为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氧化物为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为含碳元素化合物、碱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化合物分析。
【解答】 ①石墨属于单质;②食盐属于氯化钠,属于盐;③甲烷属于有机物;④千冰为非金属氧化物;⑤空气为混合物;⑥熟石灰属于碱;⑦高锰酸钾属于盐;⑧水银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14.某化工厂在三废处理中采取以下措施,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氢氧化钠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尾气: 。
(2)用铁屑处理含汞盐( HgSO4)的废水: 。
【答案】(1)2NaOH+SO2=Na2SO3+H2O
(2)Fe+ HgSO4=Hg+FeSO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
(2)铁与硫酸汞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汞,方程式为 Fe+ HgSO4=Hg+FeSO4 ;
故答案为:(1)2NaOH+SO2=Na2SO3+H2O ;(2)Fe+ HgSO4=Hg+FeSO4 。
15.填写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名称,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应的过程。
物质 杂质 试剂 化学方程式
① KCl FeCl3
② HCl H2SO4
③ Cu(NO3)2 Hg(NO3)2
【答案】氢氧化钾;FeCl3+3KOH=Fe(OH)3↓+3KCl;氯化钡;H2SO4+BaCl2=BaSO4↓+2HCl;铜;Cu+Hg(NO3)2=Hg+Cu(NO3)2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氯化钾中含有氯化铁,可利用氢氧化钾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除去,方程式为FeCl3+3KOH=Fe(OH)3↓+3KCl ;盐酸中含有硫酸,可利用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除去,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硝酸铜中含有硝酸汞,可利用铜与硝酸汞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汞除去,方程式为 Cu+Hg(NO3)2=Hg+Cu(NO3)2 ;
故答案为:氢氧化钾; FeCl3+3KOH=Fe(OH)3↓+3KCl ;氯化钡;H2SO4+BaCl2=BaSO4↓+2HCl ;铜; Cu+Hg(NO3)2=Hg+Cu(NO3)2 。
16.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某同学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右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像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镁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及反应中物质的用量情况分析。
【解答】 硫酸镁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图像中AB段为二者反应时溶液增重质量,BC段为硝酸钡反应完全,硫酸镁过量时因向溶液中继续加入硫酸镁溶液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所以AB段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C点溶液中溶质为Mg(NO3)2和MgSO4;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
17.现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如图表示无明显现象的是A、B、C的溶液两两反应的实验现象。
请根据有关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为 ,D物质为 。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溶液与洁净的铁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uCl2;BaSO4
(2)Ba(OH)2+Na2SO4=2NaOH+BaSO4↓
(3)CuCl2+Fe=Cu+FeCl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先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及各物质反应的现象推导出相关物质来,然后结合方程式书写原则进行解答。
【解答】 A为一种氯化物,C为一种碱,A和C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则A为氯化铜, B为一种钠盐,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D,则C为氢氧化钡,B为硫酸钠;
(1)A物质为CuCl2;D为BaSO4;
(2) B和C反应为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 Ba(OH)2+Na2SO4=2NaOH+BaSO4↓ ;
(3)A为氯化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方程式为 CuCl2+Fe=Cu+FeCl2 ;
故答案为:(1)CuCl2;BaSO4;(2) Ba(OH)2+Na2SO4=2NaOH+BaSO4↓ ;(3) CuCl2+Fe=Cu+FeCl2 。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将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秒内产生的氢气泡的多少,记录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属 甲 乙 丙 丁
氢气泡的多少 ++ ++++ +++ +
(1)从实验结果可看出,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2)要获得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外,4种金属的 也必须相同。
【答案】(1)乙>丙>甲>丁
(2)表面积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多少决定反应快慢及物质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分析。
【解答】(1)由所给现象可知,金属与酸反应时乙产生气泡最多,其次是丙,其次是甲,丁产生气泡最少,所以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乙>丙>甲>丁;
(2)对比实验要求变量唯一,该实验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外,4种金属的表面积也必须相同。
故答案为:(1) 乙>丙>甲>丁;(2)表面积。
19.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用合金废料(含Fe、Cu)制取FeSO4和Cu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下(部分生成物省略):
(1)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Cu制取CuSO4溶液有以下两种途径:
Ⅰ.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Ⅱ.2Cu+O2 2CuO CuO+H2SO4=CuSO4+H2O
从两种途径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不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改变 和 后,也可以发生反应。相对于第二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 , (写两点)。
【答案】(1)混合物
(2)温度;浓度;产生有害气体SO2;硫酸利用率低( 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由多种物质组成分析;
(2)根据溶液浓度、温度影响化学反应及二氧化硫的毒性、反应中物质的利用率等分析。
【解答】(1)合金属于混合物;
(2)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而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以改变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可使不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第一种方法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且硫酸利用率与较低,所以存在不足。
故答案为:(1)混合物;(2)温度;浓度;产生有害气体SO2;硫酸利用率低( 合理即可)。
20.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由Ca(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反应流程如图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图中的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操作1”的名称是 ,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 (填字母)。
(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答案】(1)过滤;BDE
(2)13.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从而计算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过滤需要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等仪器;
(2) 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质量为53g×20%=10.6g
设所得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质量为y
Na2CO3+Ca(OH)2=2NaOH+CaCO3↓
106 80 100
10.6g x y
106:80=10.6g:x 106:100=10.6g:y
x=8g y=10g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3%
故答案为:(1)过滤;BDE;(2)13.3%。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混合物,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
A.石灰水和氯化钠 B.硫酸和氧气
C.铁粉和氢氧化钠 D.红磷和干冰
2.在进行物质分类时,下列各组物质中,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的一组是( )。
A.混合物和化合物 B.含氧酸和酸
C.化合物和盐 D.可溶性碱和碱
3.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 。
A.擦拭保洁 B.链条上油 C.轮圈镀铬 D.车架喷漆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生石灰 D.氯化氢
5.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 ,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6.某同学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
A.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B.铁与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下列制备物质的方案切实可行的是( )。
A.用铜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B.用铁和盐酸制备氯化铁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D.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铜
8.读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液验证
9.如图是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下列评价错误的是( )。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C.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拉起铜丝可使反应中止
D.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
10.下列各选项中,括号内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适量),其中错误的是( )。
A.硫酸铜中混有氯化钠(AgNO3)
B.铜粉中混有铁粉(HCI)
C.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NaOH)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Fe)
11.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下列各图表示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甲中加入植物油,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相平),塞上橡皮塞后,放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甲试管中铁片比乙试管中铁片不易生锈
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二、简答题
13.下列物质:①石墨;②食盐;③甲烷;④千冰;⑤空气;⑥熟石灰;⑦高锰酸钾;⑧水银,指出其类别,并将物质的序号填写在各类别的横线上。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有机物: ;碱: 。
14.某化工厂在三废处理中采取以下措施,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氢氧化钠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尾气: 。
(2)用铁屑处理含汞盐( HgSO4)的废水: 。
15.填写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名称,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应的过程。
物质 杂质 试剂 化学方程式
① KCl FeCl3
② HCl H2SO4
③ Cu(NO3)2 Hg(NO3)2
16.硫酸钡不容易被X射线透过,在医疗上可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某同学将硫酸镁溶液滴入硝酸钡[Ba(NO3)2]溶液中得到硫酸钡,右图表示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硫酸镁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图像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 。
17.现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如图表示无明显现象的是A、B、C的溶液两两反应的实验现象。
请根据有关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为 ,D物质为 。
(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溶液与洁净的铁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18.某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将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秒内产生的氢气泡的多少,记录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属 甲 乙 丙 丁
氢气泡的多少 ++ ++++ +++ +
(1)从实验结果可看出,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2)要获得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外,4种金属的 也必须相同。
19.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用合金废料(含Fe、Cu)制取FeSO4和CusO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下(部分生成物省略):
(1)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Cu制取CuSO4溶液有以下两种途径:
Ⅰ.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Ⅱ.2Cu+O2 2CuO CuO+H2SO4=CuSO4+H2O
从两种途径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不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改变 和 后,也可以发生反应。相对于第二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 , (写两点)。
20.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由Ca(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反应流程如图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图中的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操作1”的名称是 ,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 (填字母)。
(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根据单质、化合物定义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 石灰水为混合物,氯化钠为化合物,符合题意;
B、硫酸为纯净物,氧气为单质,不符合题意;
C、铁粉为纯净物,氢氧化钠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红磷为纯净物,干冰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酸、碱、盐,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碱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分析。
【解答】A、混合物和化合物为并列关系 ,不符合题意;
B、酸包含着含氧酸属 ,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包含盐类,符合题意;
D、碱包含可溶性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涂漆等都属于表面覆盖保持膜,表面洁净干燥不属于覆盖保持膜分析。
【解答】A、擦拭保洁是保持金属制品纯净干燥防锈 ,符合题意;
B、链条上油属于覆盖保护膜 ,不符合题意;
C、轮圈镀铬属于覆盖保护膜 ,不符合题意;
D、车架喷漆属于覆盖保护膜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遇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不符合题意;
D、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物质的分子种类及分子中原子的构成结合氧化物定义分析。
【解答】A、图示中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为氧原子,则为氧化物,符合题意;
C、图示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中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能否与盐反应是利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
【解答】铝的活动性大于锌和铁,能与氯化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反应,铁的活动性小于锌,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所以题中设计依据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不能与酸反应、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硫酸钙的微溶性及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分析。
【解答】A、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不符合题意;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因生成物微溶,不能持续反应,所以不能制取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
D、 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铜 ,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或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结合反应类型的特点及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解答。
【解答】A、“C→CO” 中碳发生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CO→CO2”的反应若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若是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因反应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C、“CO2→CaCO3"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D、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 “CO2 H2CO3”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液验证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该实验所用材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气体的装置要求分析。
【解答】A、所做实验材料可来自于家庭废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题意;
B、碱石灰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C、拉起铜丝可使药品分离,使反应停止,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要保证装置不漏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A、利用硝酸银除硫酸铜的氯化钠,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钠,符合题意;
B、铜不与盐酸反应,铁能与盐酸反应,利用盐酸可以除去杂质 ,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的金属等质量与酸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分析。
【解答】三种金属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相同,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镁<铁<锌,则金属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镁>铁>锌,若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时则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或者消耗酸多的镁和铁将酸完全消耗,与锌反应的酸有剩余,即产生氢气质量镁=铁>锌,不可能出现镁产生氢气质量最多,而铁和锌质量相等的情况;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根据甲中铁不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乙中铁生锈时会使压强减小分析。
【解答】A、植物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 ,不符合题意;
B、甲试管中铁片不与水和氧气接触,比乙试管中铁片不易生锈 ,不符合题意;
C、甲试管中铁比乙试管中不易生锈,当乙试管中铁生锈时装置内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符合题意;
D、 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混合物为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单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氧化物为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为含碳元素化合物、碱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化合物分析。
【解答】 ①石墨属于单质;②食盐属于氯化钠,属于盐;③甲烷属于有机物;④千冰为非金属氧化物;⑤空气为混合物;⑥熟石灰属于碱;⑦高锰酸钾属于盐;⑧水银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②⑤;①⑧;④;②⑦;③;⑥。
14.【答案】(1)2NaOH+SO2=Na2SO3+H2O
(2)Fe+ HgSO4=Hg+FeSO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
(2)铁与硫酸汞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汞,方程式为 Fe+ HgSO4=Hg+FeSO4 ;
故答案为:(1)2NaOH+SO2=Na2SO3+H2O ;(2)Fe+ HgSO4=Hg+FeSO4 。
15.【答案】氢氧化钾;FeCl3+3KOH=Fe(OH)3↓+3KCl;氯化钡;H2SO4+BaCl2=BaSO4↓+2HCl;铜;Cu+Hg(NO3)2=Hg+Cu(NO3)2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氯化钾中含有氯化铁,可利用氢氧化钾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除去,方程式为FeCl3+3KOH=Fe(OH)3↓+3KCl ;盐酸中含有硫酸,可利用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除去,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 ;硝酸铜中含有硝酸汞,可利用铜与硝酸汞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汞除去,方程式为 Cu+Hg(NO3)2=Hg+Cu(NO3)2 ;
故答案为:氢氧化钾; FeCl3+3KOH=Fe(OH)3↓+3KCl ;氯化钡;H2SO4+BaCl2=BaSO4↓+2HCl ;铜; Cu+Hg(NO3)2=Hg+Cu(NO3)2 。
16.【答案】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镁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及反应中物质的用量情况分析。
【解答】 硫酸镁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图像中AB段为二者反应时溶液增重质量,BC段为硝酸钡反应完全,硫酸镁过量时因向溶液中继续加入硫酸镁溶液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所以AB段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C点溶液中溶质为Mg(NO3)2和MgSO4;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Mg(NO3)2和MgSO4。
17.【答案】(1)CuCl2;BaSO4
(2)Ba(OH)2+Na2SO4=2NaOH+BaSO4↓
(3)CuCl2+Fe=Cu+FeCl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先根据题中所给提示及各物质反应的现象推导出相关物质来,然后结合方程式书写原则进行解答。
【解答】 A为一种氯化物,C为一种碱,A和C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则A为氯化铜, B为一种钠盐,与C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D,则C为氢氧化钡,B为硫酸钠;
(1)A物质为CuCl2;D为BaSO4;
(2) B和C反应为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 Ba(OH)2+Na2SO4=2NaOH+BaSO4↓ ;
(3)A为氯化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方程式为 CuCl2+Fe=Cu+FeCl2 ;
故答案为:(1)CuCl2;BaSO4;(2) Ba(OH)2+Na2SO4=2NaOH+BaSO4↓ ;(3) CuCl2+Fe=Cu+FeCl2 。
18.【答案】(1)乙>丙>甲>丁
(2)表面积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多少决定反应快慢及物质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分析。
【解答】(1)由所给现象可知,金属与酸反应时乙产生气泡最多,其次是丙,其次是甲,丁产生气泡最少,所以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乙>丙>甲>丁;
(2)对比实验要求变量唯一,该实验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外,4种金属的表面积也必须相同。
故答案为:(1) 乙>丙>甲>丁;(2)表面积。
19.【答案】(1)混合物
(2)温度;浓度;产生有害气体SO2;硫酸利用率低( 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解析】【分析】(1)根据合金由多种物质组成分析;
(2)根据溶液浓度、温度影响化学反应及二氧化硫的毒性、反应中物质的利用率等分析。
【解答】(1)合金属于混合物;
(2)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而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以改变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可使不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第一种方法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且硫酸利用率与较低,所以存在不足。
故答案为:(1)混合物;(2)温度;浓度;产生有害气体SO2;硫酸利用率低( 合理即可)。
20.【答案】(1)过滤;BDE
(2)13.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及所需仪器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从而计算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过滤需要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等仪器;
(2) 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质量为53g×20%=10.6g
设所得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质量为y
Na2CO3+Ca(OH)2=2NaOH+CaCO3↓
106 80 100
10.6g x y
106:80=10.6g:x 106:100=10.6g:y
x=8g y=10g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3%
故答案为:(1)过滤;BDE;(2)13.3%。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