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大气层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大气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30 17:02:1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大气层
一、基础与巩固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阅读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序号所示的大气层名称:
①   , ②   ,③   ,④   。
(2)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3.为探究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甲同学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乙同学进行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甲同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可多选)。
A.管内的水将按顺时针流动 B.管内的水将按逆时针流动
C.该实验能证明空气的对流 D.该实验能类比空气的对流
(2)乙同学实验时将观察到线香的烟   。
(3)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结果,请在图丙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方向。
4.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主要是(  )
A.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C.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5.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叙述: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6.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现有一架在12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若飞行高度不变,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一直飞行在对流层内 B.一直飞行在平流层内
C.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
7.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  )。
A.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8.在夏天,如果用冰块来保存新鲜牛奶,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和下面,哪种效果更好?   。理由是    。
二、拓展与提高
9.下表显示1月份某一天在某地测得的不同海拔处温度的变化情况,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千米 0 1.6 3.2 4.8 6.4 7.2
温度/℃ 0 -9.6 -19.2 -28.8 -38.8 -43.2
(1)以温度为横轴,海拔为纵轴,用表中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2)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   千米处温度为- 15℃。
(3)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2.4千米的高空温度大约是   ℃。
10.如图甲所示,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将熄灭;若将一张纸插人杯中,如图乙所示,则发现蜡烛将一直燃烧下
去。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000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故答案为:1000
2.【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2)①③;②④
(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②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
暖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公里高度为暖层。这一层大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质量的0.5%。
【解答】(1)大气层名称:①对流层, 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
(2)序号①对流层、③中间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②平流层、④暖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②平流层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2)①③;②④(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4)②
3.【答案】(1)B;D
(2)先上升,然后沿杯壁下沉
(3)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对流相关知识。
【解答】(1)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是指液体(或气体)吸热时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温度低的液体(或气体)由于密度大而下降过来补充,以实现热量的传递。该实验中管内的水按逆时针流动;空气看不见,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但不能证明空气对流。
(2)离线香近的地方比较热,离它越远温度越低,所以烧杯中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这种对流的现象,由于烧杯扣上烟气不能跑出,因此烧杯顶的烟气会先上升,然后沿杯壁下沉。
(3)空气对流运动图为:
故答案为:(1)BD(2)先上升,然后沿杯壁下沉
(3)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解答】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来分层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的特点。
【解答】对流层特点有: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从对流层和平流层距离地面的高度切入解答。
【解答】A、12千米在南北两极已经在平流层,A不符合题意;
B、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可到17~18千米,12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赤道地区还在对流层内,B不符合题意;
C、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赤道处是对流层北极处是平流层,C符合题意;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层维护水圈的循环、对太阳热辐射起盾牌作用,大气层保护地球。
【解答】A、下雨等复杂天气状况发生在对流层,因此没有大气层将不会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声音需要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没有大气层将不会听到讲话的声音,B不符合题意;
C、正因为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地球表面才没有像月球一样有陨石坑,因此没有大气层地球将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C符合题意;
D、白天和黑夜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会比较昏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效果好;根据对流的原理,加热时应该从物体的下面加热,冷却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使得流体形成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有利于形成对流。
【解答】在夏天,如果用冰块来保存新鲜牛奶,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效果好,因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有利于形成对流。因此,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上面是冷空气,下面是热空气;据此可知,若想较快地冷却一盒牛奶,应将冰块放在牛奶的上方。
故答案为: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效果好;根据对流的原理,加热时应该从物体的下面加热,冷却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使得流体形成对流
9.【答案】(1)
(2)2.5
(3)-14.4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海拔的气温的相关知识。
【解答】(1)不同海拔出温度变化图如下:
(2)由表格信息可知,海拔每升高1.6千米,温度下降9.6℃,海拔升高0.8千米,温度下降4.8℃,海拔每升高0.1千米,温度下降0.6℃,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2.5千米处温度为- 15℃。
(3)由表格信息可知,海拔每升高1.6千米,温度下降9.6℃,海拔升高0.8千米,温度下降4.8℃,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2.4千米处温度为(- 9.6℃)+(-4.8℃)=-14.4℃。
故答案为:(1)(2)- 15℃(3)-14.4
10.【答案】图乙杯中的空气会对流,杯内一直具有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有水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烧杯周围弥漫二氧化碳,导致氧气不足,甲装置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最终熄灭,乙烧杯纸的底部有蜡烛燃烧,纸片底端温度高,而纸片上端接触空气,温度低,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使氧气充足,因此蜡烛便可燃烧。
故答案为:图乙杯中的空气会对流,杯内一直具有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大气层
一、基础与巩固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答案】1000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故答案为:1000
2.阅读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序号所示的大气层名称:
①   , ②   ,③   ,④   。
(2)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2)①③;②④
(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②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
暖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公里高度为暖层。这一层大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质量的0.5%。
【解答】(1)大气层名称:①对流层, 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
(2)序号①对流层、③中间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②平流层、④暖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②平流层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2)①③;②④(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4)②
3.为探究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甲同学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乙同学进行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甲同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可多选)。
A.管内的水将按顺时针流动 B.管内的水将按逆时针流动
C.该实验能证明空气的对流 D.该实验能类比空气的对流
(2)乙同学实验时将观察到线香的烟   。
(3)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结果,请在图丙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方向。
【答案】(1)B;D
(2)先上升,然后沿杯壁下沉
(3)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气对流相关知识。
【解答】(1)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是指液体(或气体)吸热时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温度低的液体(或气体)由于密度大而下降过来补充,以实现热量的传递。该实验中管内的水按逆时针流动;空气看不见,该实验可类比空气的对流,但不能证明空气对流。
(2)离线香近的地方比较热,离它越远温度越低,所以烧杯中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这种对流的现象,由于烧杯扣上烟气不能跑出,因此烧杯顶的烟气会先上升,然后沿杯壁下沉。
(3)空气对流运动图为:
故答案为:(1)BD(2)先上升,然后沿杯壁下沉
(3)
4.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主要是(  )
A.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C.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可以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它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解答】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来分层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叙述: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的特点。
【解答】对流层特点有: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现有一架在12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从赤道上空飞往北极上空。若飞行高度不变,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一直飞行在对流层内 B.一直飞行在平流层内
C.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从对流层和平流层距离地面的高度切入解答。
【解答】A、12千米在南北两极已经在平流层,A不符合题意;
B、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可到17~18千米,12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赤道地区还在对流层内,B不符合题意;
C、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赤道处是对流层北极处是平流层,C符合题意;
D、从平流层飞至对流层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  )。
A.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没有白天和黑夜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层维护水圈的循环、对太阳热辐射起盾牌作用,大气层保护地球。
【解答】A、下雨等复杂天气状况发生在对流层,因此没有大气层将不会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声音需要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没有大气层将不会听到讲话的声音,B不符合题意;
C、正因为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地球表面才没有像月球一样有陨石坑,因此没有大气层地球将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C符合题意;
D、白天和黑夜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会比较昏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在夏天,如果用冰块来保存新鲜牛奶,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和下面,哪种效果更好?   。理由是    。
【答案】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效果好;根据对流的原理,加热时应该从物体的下面加热,冷却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使得流体形成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有利于形成对流。
【解答】在夏天,如果用冰块来保存新鲜牛奶,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效果好,因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密度低,向上运动;而上方空气温度低(就是冷空气),密度高下沉,有利于形成对流。因此,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上面是冷空气,下面是热空气;据此可知,若想较快地冷却一盒牛奶,应将冰块放在牛奶的上方。
故答案为:冰块放在牛奶盒上面效果好;根据对流的原理,加热时应该从物体的下面加热,冷却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使得流体形成对流
二、拓展与提高
9.下表显示1月份某一天在某地测得的不同海拔处温度的变化情况,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千米 0 1.6 3.2 4.8 6.4 7.2
温度/℃ 0 -9.6 -19.2 -28.8 -38.8 -43.2
(1)以温度为横轴,海拔为纵轴,用表中的数据描出相应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2)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   千米处温度为- 15℃。
(3)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2.4千米的高空温度大约是   ℃。
【答案】(1)
(2)2.5
(3)-14.4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海拔的气温的相关知识。
【解答】(1)不同海拔出温度变化图如下:
(2)由表格信息可知,海拔每升高1.6千米,温度下降9.6℃,海拔升高0.8千米,温度下降4.8℃,海拔每升高0.1千米,温度下降0.6℃,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2.5千米处温度为- 15℃。
(3)由表格信息可知,海拔每升高1.6千米,温度下降9.6℃,海拔升高0.8千米,温度下降4.8℃,因此根据曲线图,估算海拔大约2.4千米处温度为(- 9.6℃)+(-4.8℃)=-14.4℃。
故答案为:(1)(2)- 15℃(3)-14.4
10.如图甲所示,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将熄灭;若将一张纸插人杯中,如图乙所示,则发现蜡烛将一直燃烧下
去。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图乙杯中的空气会对流,杯内一直具有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氧气的性质和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有水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烧杯周围弥漫二氧化碳,导致氧气不足,甲装置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最终熄灭,乙烧杯纸的底部有蜡烛燃烧,纸片底端温度高,而纸片上端接触空气,温度低,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使氧气充足,因此蜡烛便可燃烧。
故答案为:图乙杯中的空气会对流,杯内一直具有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