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6物质的分离(一)
一、基础与巩固
1.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一般有两种方法 :像食盐等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使其结晶,而像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使之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两种方法综合使用。
【答案】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利用蒸发结晶,受温度影响大的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分析。
【解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而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则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
2.把某温度下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有蓝色晶体析出 B.有白色沉淀析出
C.溶液变为无色 D.有水蒸气逸出.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硫酸铜晶体析出分析。
【解答】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硫酸铜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晶体析出,溶液仍呈蓝色;
故选A。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将500克5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溶解度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热饱和溶液降温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都会改变,溶剂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A、将500克5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析出晶体溶质减少,不符合题意;
C、析出晶体,溶剂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温度改变,溶解度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能够表示加入的晶体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在原不饱和溶液的基础上增加至饱为止分析。
【解答】 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
故选B。
5.在室温下,饱和的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段时间后有少量的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的质量减少了 D.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食盐水因溶剂减少而析出晶体,析出晶体后仍是饱和溶液分析。
【解答】A、饱和的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段时间后有少量的固体析出,因温度未变,溶解度不变 ,不符合题意;
B、室温下饱和食盐水析出晶体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室温下饱和食盐水析出晶体,是因为溶剂减少,溶质析出,符合题意;
D、溶液仍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中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小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拓展与提高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分析。
【解答】 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析出的晶体中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
故选C。
7.下列有关溶液结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升高某饱和溶液的温度,可能会有晶体析出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此时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降低某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D.恒温下蒸发少量某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判断溶液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A、若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升高该饱和溶液的温度,会有晶体析出 ,不符合题意;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此时一定是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低某饱和溶液的温度,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不符合题意;
D、 恒温下蒸发少量某溶液中的溶剂,若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20℃时将某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a克 ;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6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a=b B.2a≤b C.2a≥b D.2a【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蒸发溶剂要先达到饱和然后再析出晶体分析。
【解答】若20℃时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则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相等,2a=b,若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2a故选B。
9.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已知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 43.9
(1)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试判断这种晶体为 ,其理由是 。
(2)若人们想从湖中捞到氯化钠晶体,最好选在 (选填“冬季”或“夏季"),其理由是 。
【答案】(1)纯碱;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冬天温度低,它从湖水中大量析出
(2)夏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宜用降温结晶,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分析。
【解答】(1)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说明该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会析出晶体, 由表中数据可知,这种晶体为纯碱;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所以要得到氯化钠晶体,最好选在夏季;
故答案为:(1)纯碱;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冬天温度低,它从湖水中大量析出;(2)夏季;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1.6物质的分离(一)
一、基础与巩固
1.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一般有两种方法 :像食盐等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使其结晶,而像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使之结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两种方法综合使用。
2.把某温度下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有蓝色晶体析出 B.有白色沉淀析出
C.溶液变为无色 D.有水蒸气逸出.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将500克5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溶解度
4.一定的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能够表示加入的晶体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5.在室温下,饱和的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段时间后有少量的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的质量减少了 D.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6.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中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小
B.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拓展与提高
7.下列有关溶液结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升高某饱和溶液的温度,可能会有晶体析出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此时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降低某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D.恒温下蒸发少量某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8.20℃时将某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a克 ;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6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a=b B.2a≤b C.2a≥b D.2a9.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已知氯化钠、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克) 35.7 35.8 36 36.6 37.3 38.4 39.8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 43.9
(1)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试判断这种晶体为 ,其理由是 。
(2)若人们想从湖中捞到氯化钠晶体,最好选在 (选填“冬季”或“夏季"),其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利用蒸发结晶,受温度影响大的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分析。
【解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而碳酸钠等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则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 。
2.【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硫酸铜晶体析出分析。
【解答】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会有硫酸铜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晶体析出,溶液仍呈蓝色;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热饱和溶液降温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都会改变,溶剂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A、将500克5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会析出硝酸钾晶体,溶液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析出晶体溶质减少,不符合题意;
C、析出晶体,溶剂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温度改变,溶解度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在原不饱和溶液的基础上增加至饱为止分析。
【解答】 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食盐水因溶剂减少而析出晶体,析出晶体后仍是饱和溶液分析。
【解答】A、饱和的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段时间后有少量的固体析出,因温度未变,溶解度不变 ,不符合题意;
B、室温下饱和食盐水析出晶体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室温下饱和食盐水析出晶体,是因为溶剂减少,溶质析出,符合题意;
D、溶液仍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分析。
【解答】 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析出的晶体中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判断溶液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A、若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升高该饱和溶液的温度,会有晶体析出 ,不符合题意;
B、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此时一定是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低某饱和溶液的温度,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不符合题意;
D、 恒温下蒸发少量某溶液中的溶剂,若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蒸发溶剂要先达到饱和然后再析出晶体分析。
【解答】若20℃时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则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相等,2a=b,若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2a故选B。
9.【答案】(1)纯碱;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冬天温度低,它从湖水中大量析出
(2)夏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适宜用降温结晶,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分析。
【解答】(1)冬天常有大量某种晶体在湖底析出,夏天则几乎没有该晶体出现,说明该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会析出晶体, 由表中数据可知,这种晶体为纯碱;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所以要得到氯化钠晶体,最好选在夏季;
故答案为:(1)纯碱;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冬天温度低,它从湖水中大量析出;(2)夏季;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夏季水分蒸发剧烈,它会从溶液中析出。而夏季温度高,纯碱在温度高时溶解度较大,析出较少。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