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于2018年5月13日开始海试,引发国内外极大关注。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是( )
A.北海舰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2.(2022八下·深圳月考)右图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时导弹部队在接受检阅。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3.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4.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自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新时期取得的又一外交成就我国上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
C.尼克松访华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2018·临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尼赫鲁 D.吴努
6.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7.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 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图片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8. 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见下图)。在这次会议上(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9.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 )
A.海军 B.陆军
C.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
10.(2022·宿城一模)《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11.下图再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其中①处是( )
A.出席万隆会议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2019·靖江模拟)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3. 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
C.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 D.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14.(2018·呼和浩特)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 )
A.与西方的紧张期 B.与苏联的蜜月期
C.与美国的改善期 D.与日本的建交期
15.(2018·赤峰)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国加入联合国
C.“一个中国”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6.下图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 3月13日英国 5月18日荷兰 6月05日希腊 9月29日日本 10月23日联邦德国 11月26日卢森堡 12月21日澳大利亚 12月22日新西兰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7.下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左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8.建国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以下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建交 ②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19.(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应当是( )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20. 2018年5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副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内容?(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北海、南海和东海舰队。
22.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3.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2016八下·相城期末)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25.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6.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是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现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8.(2018八下·苏州月考)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9.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 ”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1992年,邓小平发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外交之耻】
材料一:1919年l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外交之兴】
材料二:
图1 1954年6月周恩来与 图2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 图3 中英关于香港政
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大厦前飘扬 权交接仪式
【外交之盛】
材抖三: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结合图1相关知识,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图3 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的首次成功实践?
(3)材料三中,习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31.当今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图一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图二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图三 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1)结合材料及图一指出周恩来所得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这一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和图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图三以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材料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堆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摘编自部编教材八年极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国际会议名称及中国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对应事情件的历史意义。分析导致新旧中国外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4)结合所学知识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提供佐证材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D项正确;
北海舰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战略导弹部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南海舰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需要准确识记华东军区海军的地位。
2.【答案】B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导弹部队”,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导弹部队名叫第二炮兵部队,组建于1966年,是20世纪60年代,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防建设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时间转化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记住导弹部队组建于1966年,然后把1966年转化为世纪年代即可。
3.【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BC两个选项,而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于1949年11月建立起来的。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华东军区海军、人民空军建立的时间。
4.【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项正确;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日正式建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尼克松访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并识记亚非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原则的提出人,是考试的重点。
6.【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才有题干中的情景出现。ABD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时的情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A项正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是越南胡志明写给周恩来的一句诗,排除C项;
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是周恩来出访亚非欧14国时的发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8.【答案】B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信息“1955年”和图片文字“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可知这是指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的万隆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正确;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答案】D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立战略导弹部队,被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火箭军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队。
10.【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反映了我国的对外政策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向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也是我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但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一国两制”构想是为了解题祖国统一的问题,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能够在给定信息中判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合图示可知,①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
出席万隆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及分析理解能力。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12.【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71年10月28、‘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题关键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的掌握。
13.【答案】A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显示1950年至1970年期间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国家越来越多,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A项正确;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与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关系。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与美国的改善期,因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改善,选项C符合题意;
而选项A与西方的紧张期是新中国建立时期;
选项B中国与苏联的蜜月期是20世纪50年代;
选项D与日本的建交期是1972年;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逐项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15.【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尼克松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此可知,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故C符合题意;
《朝鲜停战协定》是1953年签订,和尼克松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在1945年,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适合。
16.【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的握手被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A项正确;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掌握我国的外交关系的发展。
17.【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依据题文信息,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中国人来了,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18.【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6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③④①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美建交、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万隆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不符合题意;
B. 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显示的是周恩参加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交往,属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其包含的重大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20.【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特朗普的行为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平等互利这一内容,B项正确;
互不侵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互不干涉内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组建了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 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答案】(1)正确
【知识点】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答案】(1)错误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学生要注意此题的关键是“正式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表示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变化的相关史实。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识记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26.【答案】(1)正确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总管、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我国的军队建设和古田会议的相关知识。
27.【答案】苏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答案为:苏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外交事业的内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我国不同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28.【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答案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外交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都是需要学生记忆并理解的。
29.【答案】求同存异;南方谈话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等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求同存异:南方谈话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南方谈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准确识记万隆会议、南方谈话的内容及其影响。
30.【答案】(1)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的原因是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不强,政府腐败无能。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的五四运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一国两制”。
(3)世界贸易组织(WTO)。
(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的类型人才(言之成理)。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世界贸易组织;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的原因是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不强,政府腐败无能。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的五四运动。
(2)结合图1相关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3是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香港回归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根据所学知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的类型人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相关史实。
31.【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等;(任答两件即可)
(3)起着重要建设性作用;是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努力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等。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1)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图一可知,周恩来所得导的外交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和图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3)结合材料和图三可知,2001年我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说明了我们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努力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等。
【点评】本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2.【答案】(1)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被拒绝。
(2)会议名称:万隆会议。外交方针:求同存异
(3)历史意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综合国力、国际威望的察觉,外交上是否能够独立自主。
(4)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等。
【知识点】“一带一路”;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1)1919,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2)由“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72年尼克松访华外交的成功,说明导致新旧中国外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国力。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16年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2018年,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点评】本题以巴黎和会、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新中国外交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于2018年5月13日开始海试,引发国内外极大关注。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是( )
A.北海舰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答案】D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D项正确;
北海舰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战略导弹部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南海舰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需要准确识记华东军区海军的地位。
2.(2022八下·深圳月考)右图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时导弹部队在接受检阅。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B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导弹部队”,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导弹部队名叫第二炮兵部队,组建于1966年,是20世纪60年代,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防建设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时间转化能力,难度适中。在学习中记住导弹部队组建于1966年,然后把1966年转化为世纪年代即可。
3.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不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BC两个选项,而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符合题意据此可排除A.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于1949年11月建立起来的。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华东军区海军、人民空军建立的时间。
4. 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组织自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新时期取得的又一外交成就我国上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
C.尼克松访华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项正确;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日正式建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尼克松访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并识记亚非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5.(2018·临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五项原则”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尼赫鲁 D.吴努
【答案】B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原则的提出人,是考试的重点。
6.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以才有题干中的情景出现。ABD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 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与图片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答案】A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时的情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国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A项正确;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是越南胡志明写给周恩来的一句诗,排除C项;
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是周恩来出访亚非欧14国时的发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8. 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的消息(见下图)。在这次会议上(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答案】B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关键信息“1955年”和图片文字“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亚非会议”可知这是指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的万隆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项正确;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 )
A.海军 B.陆军
C.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
【答案】D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立战略导弹部队,被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火箭军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队。
10.(2022·宿城一模)《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反映了我国的对外政策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向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并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也是我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但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一国两制”构想是为了解题祖国统一的问题,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能够在给定信息中判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下图再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其中①处是( )
A.出席万隆会议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合图示可知,①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
出席万隆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及分析理解能力。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12.(2019·靖江模拟)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71年10月28、‘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题关键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的掌握。
13. 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
C.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 D.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显示1950年至1970年期间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国家越来越多,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A项正确;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与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关系。
14.(2018·呼和浩特)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 )
A.与西方的紧张期 B.与苏联的蜜月期
C.与美国的改善期 D.与日本的建交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与美国的改善期,因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改善,选项C符合题意;
而选项A与西方的紧张期是新中国建立时期;
选项B中国与苏联的蜜月期是20世纪50年代;
选项D与日本的建交期是1972年;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逐项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15.(2018·赤峰)有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这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的最小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国加入联合国
C.“一个中国”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C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尼克松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此可知,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故C符合题意;
《朝鲜停战协定》是1953年签订,和尼克松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联合国是在1945年,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适合。
16.下图显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 3月13日英国 5月18日荷兰 6月05日希腊 9月29日日本 10月23日联邦德国 11月26日卢森堡 12月21日澳大利亚 12月22日新西兰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的握手被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进入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A项正确;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掌握我国的外交关系的发展。
17.下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左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依据题文信息,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中国人来了,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18.建国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以下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建交 ②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6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③④①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美建交、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万隆会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
19.(2020九上·大洼开学考)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应当是( )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A.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不符合题意;
B. 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显示的是周恩参加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外交往,属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其包含的重大事件,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主题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
20. 2018年5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副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内容?(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互不干涉内政
【答案】B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特朗普的行为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平等互利这一内容,B项正确;
互不侵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互不干涉内政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二、判断题 (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北海、南海和东海舰队。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组建了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 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22.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1)正确
【知识点】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2016八下·相城期末)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学生要注意此题的关键是“正式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表示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变化的相关史实。
25.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识记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26.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总管、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我国的军队建设和古田会议的相关知识。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7.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是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现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案】苏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答案为:苏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外交事业的内容,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我国不同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28.(2018八下·苏州月考)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故答案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外交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都是需要学生记忆并理解的。
29.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 ”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1992年,邓小平发表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求同存异;南方谈话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等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答案为:求同存异:南方谈话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南方谈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准确识记万隆会议、南方谈话的内容及其影响。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外交之耻】
材料一:1919年l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外交之兴】
材料二:
图1 1954年6月周恩来与 图2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 图3 中英关于香港政
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大厦前飘扬 权交接仪式
【外交之盛】
材抖三: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结合图1相关知识,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图3 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国策的首次成功实践?
(3)材料三中,习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4)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答案】(1)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的原因是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不强,政府腐败无能。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的五四运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一国两制”。
(3)世界贸易组织(WTO)。
(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的类型人才(言之成理)。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一国两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世界贸易组织;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的原因是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不强,政府腐败无能。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的五四运动。
(2)结合图1相关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3是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香港回归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根据所学知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的类型人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相关史实。
31.当今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图一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图二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图三 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前
(1)结合材料及图一指出周恩来所得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这一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和图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图三以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等;(任答两件即可)
(3)起着重要建设性作用;是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努力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等。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1)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图一可知,周恩来所得导的外交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和图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3)结合材料和图三可知,2001年我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说明了我们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努力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等。
【点评】本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材料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堆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摘编自部编教材八年极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国际会议名称及中国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对应事情件的历史意义。分析导致新旧中国外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4)结合所学知识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提供佐证材料.
【答案】(1)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被拒绝。
(2)会议名称:万隆会议。外交方针:求同存异
(3)历史意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综合国力、国际威望的察觉,外交上是否能够独立自主。
(4)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等。
【知识点】“一带一路”;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美建交;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1)1919,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将原来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2)由“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72年尼克松访华外交的成功,说明导致新旧中国外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国力。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16年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2018年,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点评】本题以巴黎和会、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新中国外交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