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 文言文对比阅读 9 木兰诗
翻译(木兰诗):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一、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题目。
【甲】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乙】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①。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②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注释】①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②抚:人名,周访之子周抚。
【丙】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
(节选自豫剧《花木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 (2)朔气传金柝:_________
(3)逾城突围夜出:_________ (4)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为”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
A.为人谋而不忠乎 B.可以为师矣
C.愿为市鞍马 D.为杜曾所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4.丙文豫剧《花木兰》改编自乐府民歌《木兰诗》,这段唱词同样脍炙人口。请比较分析甲、丙两则材料在语言方面的共同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甲】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
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丙】
王昭君(其二)
[唐]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5.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借鉴 解释
愿驰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__________
父祖皆行伍 课内迁移法:火伴皆惊忙 __________
于是意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__________(填序号)
腰腹为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__________
6.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8.下列是关于三篇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梁氏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选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了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表明女性亦可有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9.三篇选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______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扬;【丙】文李白侧重写昭君______的场景,并抒发了对王昭君的怜悯之意。
【甲】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自《木兰诗》)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
10.解释下列加点词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 课内迁移法: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①
戎伍肃然 字源推测法:戎,兵也。从戈,从甲。(《说文解字》) ②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 参考成语法:长袖善舞 ③
为远近所惮 查阅词典法:①怕,畏惧②劳苦,因劳成疾。(《古代汉语词典》) ④
11.请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贼平,良玉不言功。
13.阅读下面句子,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
14.“良玉至乃走”一句中的“乃”字,有以下解释:①第二人称,你,你的;②于是;③才;④竟然;⑤是。你觉得哪种解释更符合语境?请说出理由。
15.同是“巾帼英雄”,【甲】诗中的木兰和【乙】文中的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
【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编次、编入)当行(征发的队伍当中)。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2)当户理红妆_____________
(3)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
17.乙文中画线句“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所表达的主旨。《木兰诗》中与此句表达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文画线句是如何表现木兰这个人物形象的?
19.木兰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在有人认为她是女神,还有人认为她是女汉子,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小语和文文分别准备了女英雄木兰和抗金名将姚平仲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请帮助他们理解这两个故事。
【甲】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乙】
姚平仲小传(节选)
[宋]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①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②。宣抚使童贯③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④斫营⑤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
【注释】①父古:叔父姚古。②枝梧:抗拒。③童贯:北宋时期的宦官,性巧媚,权倾一时。④死士:敢死队。⑤斫营:攻入敌人的军营。
20.讲好故事首先要疏通文意。请结合相应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字 方法 相应内容 正确解释
①可汗问所欲 联系语境 木兰不用尚书郎 ①
②旦辞爷娘去 课内迁移 太丘舍去 ②
③及贼平 及鲁肃过寻阳 ③
④金人入寇 查字典 A.盗匪 B.敌人 C.侵略 ④
21.讲故事时要注意语气、动作、表情等。小语想要预先练讲,并完成了以下预讲设计。请你参照设计,结合句意,帮助文文完成【乙】文中划线句的讲演设计。
示例: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设计:这句话写的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前,内心强烈的心理斗争过程。父亲年老,木兰真希望能为父亲解忧,代父从军;可自己是女儿身,又怎么能上战场杀敌呢?讲的时候可以带着叹息、忧愁的语气,也可以设计她停下织布的工作,缓缓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双眉紧锁,脸色凝重,连连叹气的样子。
22.故事讲完后,小语认为木兰的故事比姚平仲的故事更适合这次故事会的主题,而文文的意见正相反。对此,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两文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节选)
【乙】
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归田录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2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城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内城叫“城”,外城叫“廓”(亦称“郭”)。城廓之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形制。
B.“云鬓”是古代女子的发型,“髫”“总角”是儿童发式,女孩子长成少年,就要把头发挽起用簪子(笄)插起来,所以称年满十五岁的女子为“及笄之年”。
C.“乐府”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的一个官署。“乐府诗”是由“乐府”中的官员创作结集而成的一种新诗体。
D.“卷”指书的卷轴,后统称书籍。古时书籍写在帛或纸上,卷起来收藏,一部书可分成若干部分,每单独的部分可以分为卷一、卷二等。
26.品读文中划线句子,结合内容分析【甲】【乙】两文语言特点。
古诗文阅读
【甲】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
【乙】
投笔从戎
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汉书·班超传》)
【丙】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7.按照要求,寻词问义。
【材料一】
汉字“戎”的演变。
“戎”是象形字。甲骨文中间左边为十,表示盾牌;右边为戈。金文大体相同。小篆将“十”讹变为“甲”。隶变后楷书写作“戎”。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材料二】
《说文戈部》:戎,兵也。从戈,从甲。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推测出“戎”的本义是_______,引申义是_________________,如【甲】文中的“戎”。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愿为市鞍马
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③尝为官佣书以供养
④尝辍业
29.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30.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凭 君 传 语 报 平 安
31.诗文语言凝练,需要仔细揣摩。请从【甲】【丙】两文中,任选一个加点词仿照示例进行赏析。
示例:我选【乙】文中“投”。“投”指扔掉,形象地描绘写出了班超决定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为。
32.三篇古诗文都涉及相同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至少答两点启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1)越过 (2)北方 (3)越过 (4)写信 2.A 3.(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争战数载胜利归来。
(2)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 4.两则语言材料都呈现出明显的口语化特点,朴素平实,亲切自然。还运用了对偶修辞,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
【解析】1.本题考查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为:像飞一样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
(2)句意为:北方传来打更的声音。朔:北方。
(3)句意为:越过城墙,趁夜晚冲出重围。逾:越过。
(4)句意为:又替荀崧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书:写信。
2.本题考查“为”的意义和用法。例句“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意思为:又替荀崧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据此分析可知,“为”是“替”的意思。
A.句意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为:替;
B.句意为:可以成为老师了。为:成为;
C.句意:愿意为此去买马和马鞍。为:为此;
D.句意为:被杜曾围攻。为:被;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要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替、换”,在翻译句子时也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掌握了这些要点以后,翻译时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再根据“抓关键词连整句”的方法去翻译整个句子。注意重点词句:
(1)百战:形容战争很多;十年:形容打仗时间之久。
(2)闻:听说;至:到;走:逃跑;力:功劳。
4.本题考查语言对比分析。
结合甲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和丙文“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可知,两则语言材料呈现出了口语话的特点。结合甲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知,甲文用了对偶的修辞,而结合丙文“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可知,丙文也用了对偶的修辞,据此分析可知,甲丙两文都运用了对偶修辞,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
【点睛】翻译:
【甲】迢迢万里奔赶战地,千山万水行军如飞。北方传来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我的铁甲战衣。将军将士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高坐在明堂之上。授予木兰极高的军功爵位,又给她以千百计的金钱赐赏。
【乙】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非凡的节操。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吃光,想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却)没有办法(冲出包围)。荀灌当时十三岁,就率领几十名勇士,越过城墙,趁夜晚冲出重围。敌人追得很急,荀灌勉励战士,一边战斗,一边向前冲,得以进入鲁阳山,没有被敌人追上。她亲自拜访石览,请求派兵救援,又替荀崧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并使荀崧和周访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在石览会合一同救援荀崧。敌人听说救兵来到,随即分散逃跑,这是苛灌的功劳啊。
5. 赶马快跑 全、都 ② 被 6.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7.(1)将士们身经百战后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后胜利归来。(2)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气力衰竭落马而死。 8.B 9. 向往和平生活,厌恶战争 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国捐躯 离开大汉时啼哭愁苦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②句意:父祖皆行伍:父亲与祖父都出自军队。火伴皆惊忙:伙伴们都很吃惊。皆:都;
③句意: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意:心情。故选②;
④句意: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为:被。
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注意结合句子翻译及语法成分分析。句意:梁氏力气很大,能挽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射中目标的。梁氏为主语,“多力”“通技击”为并列关系,属于梁氏的两个特点,故在“技击”后断句;“能开强弓”属于动宾短语,“强弓”是宾语,故在其后断句;因此可断句为: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实词的翻译及特殊句式。注意:
①百战:身经百战;归:归来;手法:互文;
②甲:铠甲;入:冲入;复:又。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有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指的是今天是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这里“今日”“明朝”“汉宫人”“胡地妾”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王昭君的怜悯之心;
故选B。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木兰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括,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作者塑造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的人物形象,同时木兰辞官回乡恢复女儿装束也表达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对于战争的厌恶。
【乙】文“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裏腹”以及“今日报国”的话语,表现出梁氏不怕牺牲、英勇善战、以身报国的人物形象。
【丙】“拂玉鞍”“啼红颊”是对木兰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出木兰不舍离开大汉痛哭流涕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的怜悯。
【点睛】参考译文:
【乙】英烈夫人梁氏,是韩蕲王的妾。梁氏的祖籍在池州,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挽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因为父亲犯罪而连带受罚被没收入教坊,梁氏说:“遗憾的是自己不是男儿,才到如此下场。”梁氏沦落京口成为歌舞仗,有侠气,凭借角抵这项技艺闻名。
梁氏在山阳、宿迁与金军多次交战,都获得了胜利,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八月丁卯日,梁氏率领轻骑兵袭击金国人的粮道,遭遇对方的伏击。金国派出十倍人数的精兵“铁浮图”将梁氏包围。梁氏身受多处创伤,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肠子流出了三尺长,她忍着疼痛把肠子装了回去,然后用腰带裹住腹部。梁氏知道自己此次不免一死,就对身边的人说:“今天我将以死报国。”说完再次冲向敌阵。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密集,射在梁氏的铠甲上就像刺猬一样。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最终气力衰竭,落马而死。金人竞相践踏、夺取她的首级,分裂她的五肢,后来,得到她首级的人晋升两级,得到她四肢的人晋升一级。
10.①跟随 ;②士兵;③擅长;④畏惧 11.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12.(1)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2)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
13.加点词语突出了秦良玉杀敌时的英勇无畏。 14.③才,写出了当时形势危急“贼陷夔州,围太平”,也写出了秦良玉“为远近所惮”,体现了她的威望。 15.相同之处:①两人都坚毅勇敢、英勇善战:如木兰征战沙场多年,立下战功无数;良玉和丈夫打败敌军的偷袭,追击到贼军老巢。
②两人都爱国,不慕名利:秦良玉“不言功”,木兰“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同之处:木兰孝顺深明大义,在父亲年老兄弟还小的情况下,她毅然代父从军;良玉善骑射,治军严明,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句意为:一只狼得到了骨头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从:跟从。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中“从”解释为:跟从;
②“戎,兵也。从戈,从甲”根据字源推测法可知,“戎伍肃然”中“戎”解释为:士兵;
③长袖善舞:指袖子长,善于舞蹈。善:善于,擅长。根据参考成语法可知,“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中“善”解释为:善于,擅长;
④惮:①怕,畏惧②劳苦,因劳成疾。(《古代汉语词典》),根据查阅词典法可知,“为远近所惮”解释为:怕,畏惧。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翻译出来,然后根据句意断句。
句意为: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根据句意可知,本句的断句为: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重点词语:(1)百战:指多次战争。(2)平:被平息;功:功劳。
1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
“连破”意为:连续攻破。写秦良玉率军深入贼境,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连续攻破七座寨子,突出了秦良玉英勇无畏,骁勇善战。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乃”解释为“才”更符合语境,“贼陷夔州,围太平”写出当时敌人进攻势头正猛,表现形势危急;“良玉至乃走”写出秦良玉“为远近所惮”,秦良玉率领的军队到了,敌人才撤退了,体现出秦良玉的威望之高。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相同点:①她们都是英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巾帼英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花木兰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最终胜利归来,表现了花木兰的英勇善战,“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侧面表现了花木兰战功赫赫;“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表现了秦良玉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②两人都热爱国家,淡泊名利。两人在国家有难之时都能挺身而出表现了她们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淡泊名利,“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但秦良玉却“不言功”表现了她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不同点:花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她在父亲年老兄弟还小的情况下,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由“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可知,秦良玉是个治军严明、文武双全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乙】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才撤围了。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
16. 赶马快跑 门 记功 靠近,临近 1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8.①运用动作描写,充分表现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描摹出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②运用铺排的手法,表现出木兰回到家后的喜悦心情,突出刻画了木兰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 19.(有观点,有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希望能骑着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2)句意为: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户:门;
(3)句意为: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策勋:记功;
(4)句意为: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傍:靠近,临近。
17.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的意思是“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根据句意可知与《木兰诗》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相类似,该句意思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此句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
1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意思是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采用动作描写,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同时,运用铺排的手法,表现出木兰回到家后的喜悦心情,突出刻画了木兰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形象特点。
19.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答女神、女汉子均可,关键是要言之成理。若答木兰是女神,应结合甲文中“木兰是女郎”来回答。若答木兰是女汉子,应围绕乙文中表现木兰勇武刚强、屡立战功等方面的内容来组织语言。
示例:木兰是女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作为女子应有的爱美的情状。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乙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更加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就改换男装,在集市给马买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20.①想,想要 ②离开 ③等到 ④C 21.示例:这句话写的是童贯召见平仲,和他说话,平仲却一身傲骨,一点也不屈从童贯。讲的时候语气可以带点轻蔑,也可以设想他面对童贯时傲然的神态,以及挺身而立,不愿屈从的样子。 22.示例一:我赞同小语的观点。《木兰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战场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文中写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木兰为国舍生忘死的写照,“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更见木兰杀敌立功不为个人功名,只为保家安民,回归故乡;而姚平仲虽然也抗金,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和个人功名利禄。如文中写到他向童贯要求见皇帝,是为了能让皇帝赏识自己;后来,皇帝赏赐他丰厚的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他,他才派敢死队攻营。所以木兰的爱国是纯粹的,姚仲平抗金实为个人利益。
示例二:我赞同文文的观点。姚平仲是个爱国少年英雄。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十八岁就大败西夏军队,他一身傲骨,从不屈从童贯,但他顾全大局,愿意听从童贯调遣,金国入侵时,他派敢死队攻入敌军大营;而木兰更侧重于孝顺父母的女儿情怀。如她决定代父从军前的忧愁,离开父母时的恋恋不舍,得胜归来后急于回归故乡,恢复女儿身的喜悦,无不刻画了木兰可爱美好的女孩子形象。
【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木兰不用尚书郎”意为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根据此句内容理解,可知“可汗问所欲”是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所以“欲”意为“想,想要”;
②“太丘舍去”意为:陈太丘抛下友人离开了。去:离开;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旦辞爷娘去”意为早上辞别父母离开家乡,“去”意为“离开”;
③“及鲁肃过寻阳”意为: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及:等到;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及贼平”意为等到贼寇被平定,“及”意为“等到”;
④“金人入寇”意为:金国人侵犯宋朝。运用查字典法可知,“寇”在字典中有三个意思,分别为:A.盗匪 B.敌人 C.侵略,根据句意可知,这里应理解为“侵略”,故选C。
2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平仲负气不少屈意为:姚平仲自恃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这句话是童贯召见姚平仲的时候,姚平仲的表现。姚平仲凭着自己的家世“世为西陲大将”,再加上自己和西夏军队交战过程中英勇杀敌,最后击退敌人,有一点点居功自傲,不愿意屈从童贯。讲述的时候可以带上一种自命不凡的傲慢之态,身体站得直直的,头抬得高高的,眼神里满是轻蔑。
2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赞同小语的观点。故事会的主题是“爱国志士故事会”,甲文讲述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越过一道道难关,奋勇杀敌,数十年如一日,保卫自己的祖国,在得胜归来的时候,也不要君主的赏赐,只想回到自己的故乡;花木兰的爱国是一种纯粹的爱国,不掺杂任何个人私利的爱国;乙文“与西夏人战,贼莫能枝梧”“及贼平,平仲功冠三军”“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等,主要讲述了姚平仲在与西夏人交战的时候,敌人无法抗拒,平定贼寇姚平仲的功劳最大,国都比包围的时候,姚平仲带敢死队捉拿贼人头领,这些事迹主要表现了姚平仲的作战勇猛和“负气不少屈”的刚烈性格,爱国情感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木兰的故事比姚平仲的故事更适合这次故事会的主题。
【点睛】参考译文:
【甲】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各地集市买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乙】姚平仲,字希晏,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抗拒。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和他谈话,姚平仲自恃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豪杰都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而同行。等到贼寇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希望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包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能够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对策,(宋钦宗) 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他。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而献给宋钦宗。等到出击后,他接连攻破(敌人的)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在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
23.(1)有余;
(2)穿。 24.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凄寒的月光照耀着将士的铠甲。 25.C 26.示例:【甲】文用口语化语言详细地写出换装的过程,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生动形象。
【乙】文语言简洁、凝练、准确,用六个字把换装的过程叙述得清楚明了。
【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强:有余;
(2)句意为: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著:穿。
2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铁衣:铠甲。
2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C.有误。乐府,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的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乐府。而非“官员创作结集而成的一种新诗体”。故选C。
2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画线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知,语言上近似口语,明白如话;内容上,详细地交代了木兰换装的过程;手法上,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生动形象。
根据【乙】文画线句“释戎服,复闺装”用六个字把木兰换装的过程叙述得清楚明了,可见,语言简洁、凝练、准确。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乙】
有个姓魏的将军,本来是个女子,叫木兰。多年记录记载,交战十八次,给她记了很大的功勋。进朝觐见,皇上喜欢她的功勋和忠勇,授给尚书官职。她没有接受,恳切地奏请回家省亲。带兵回乡后,先拜见父亲,然后换下军装,穿上女装,大家全都很吃惊。都说自从有人民以来还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卫兵带领军队回朝以后,把这件奇异的事情告诉了皇上。皇上有下诏书请她回朝,想招纳为妃嫔,魏将军说:我不懂得伺候君王的礼节。以死来拒绝。皇上用势力逼迫,于是自杀了。因此,追赠“孝烈将军”的谥号。
27. 兵器 战事/战场/战争 28.买;只;给/替/帮;曾经 29.①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②怎么能长久和笔砚打交道呢? 30.凭 君 / 传 语 / 报 平 安 31.示例1:我选【甲】文中“唯”。“唯”即只,与“不闻”形成对比,写出了木兰的不同寻常,忧思之深,表现了木兰的纯纯孝心。
示例2:我选【丙】文中的“龙钟”,“龙钟”指沾湿的样子,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开长安时涕泪淋漓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之情。 32.示例:【甲】文中木兰替父从军,告诉我们国家危难,形势所迫之时,要敢于挺身而出。【乙】文中班超弃文从武,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告诉我们要有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丙】文中岑参在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之时,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告诉我们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要以国事为主。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
依据“戎”的“左边为十,表示盾牌;右边为戈”可知其本义为“兵器”。依据甲文“万里赴戎机”可以推知引申义为“战场”;
故答案为:兵器战事/战场/战争
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翻译能力。
(1)句意为:愿意为他买鞍马。市,买。
(2)句意为:只听见黄河流水发出的哗哗的水声。但,只。
(3)句意为:曾经给官府做佣书来供养。为,给/替/帮。
(4)句意为:曾经辍学停业。尝,曾经。
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句中重要的词语为:归,归来;安,怎么能;事,从事。
3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句意:凭借你的传话来给家人报平安。
一般七言诗文,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进行划分。
故答案为: 凭 君 / 传 语 / 报 平 安
31.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结构上,先指出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句的内容具体分析词语在这句中的效果或表达的情感即可。
例如甲文中“唯”。首先指出“唯”的含义,即“只”,然后分析其表达内容及效果: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只能听见叹息,“唯”与“不闻”形成对比,木兰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因此才会叹息忧思,表现了木兰的纯纯孝心。
再如丙文中的“龙钟”,首先指出“龙钟”的含义,指沾湿的样子,然后分析其表达内容、效果、情感: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涕泪淋漓的形象,表现思念长安亲人之情。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做好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的语句,从文章所的不同对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可知三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依据甲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知,文中木兰替父从军,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写出了艰难战事中木兰的英勇善战。通过木兰的事例告诉我们国家危难、形势所迫之时,要敢于挺身而出。
依据乙文“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可知,班超扔掉笔去参军,要驰骋疆场、报效国家。这告诉我们要胸怀抱负,树立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丙文这首诗是岑参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颠沛流离,思乡肝肠寸断,作者却依据怀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通过诗人的胸怀启迪我们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要以国事为主。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各地集市买骏马,马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乙】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怎么可以现在一样碌碌无为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