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08:55: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 文言文对比阅读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固不知子矣( )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3)我知之濠上也(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庄子曰:“请循其本。”
【乙】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③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④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垩(è):石灰。②慢:同“墁”,玷污。③斤(fǔ):同“斧”,斧头。④质:对手。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过惠子之墓/人恒过,然后能改
B.顾谓从者曰/隶而从者
C.使匠石斫之/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宋元君闻之/闻之于宋君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自 夫 子 之 死 也 吾 无 以 为 质 矣 吾 无 与 言 之 矣
5.从【甲】文看惠子似乎是庄子的对手,可是在【乙】文中庄子为什么要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
【乙】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安知鱼之乐( )
(2)请循其本( )
(3)吏二缚一人诣王( )
(4)叶徒相似(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货恶其弃于地也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橘生淮南则为橘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已而之细柳军
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9.甲、乙两文中庄子和晏子都在巧妙地回击对方,他们的方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③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①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③即:如果。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安知鱼之乐( )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3)终不肯受( ) (4)遂辞平原君而去 (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是鱼之乐也
A.子之不知鱼之乐 B.所贵于天下之士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渔人甚异之
1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13.庄子与惠子辩论,鲁仲连向平原君表达志趣,语言运用都很巧妙,请分别说说巧妙在哪里。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②不食,非醴泉③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鹓雏过之,鸱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①【鹓雏(yuān ch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②【练实】竹实,即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③【醴(lǐ)泉】甘美的泉水。④【鸱(chī)】古书上指鹞鹰或猫头鹰一类的鸟。⑤【呵(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14.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知鱼之乐 风雨不动安如山
B.惠子相梁 教学相长也
C.非梧桐不止 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D.非练实不食 食不饱,力不足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16.【乙】文中,庄子借鸱与鹓雏的故事对惠子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请尝试写出庄子的潜台词。
【小贴士】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
17.口语交际中有很多应对技巧,如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言此及彼等,【甲】文庄子在与惠子的论辩中,运用了哪种应对技巧?是怎样运用的?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以入。中射之士③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荆王:楚王。②谒者:接待宾客的近侍。③中射之士:诸侯宫里的侍卫近臣。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固不知子矣 (2)请循其本(3)谒者操以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鸟也(《北冥有鱼》)
B.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因夺而食之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D.王乃不杀 乃大惊(《桃花源记》)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C.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D.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2.甲、乙两文都赞扬了庄子与中射之士的______,他们都采用______的方法,其中甲文庄子抓住一个“______”字,乙文抓住一个“______”字。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乙】仲尼相鲁,景公患①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如阴②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③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①患:认为…是忧患。②阴:假意。③强谏:竭力规劝。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敌国之忧也
(4)故困于陈、蔡之间
2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
B.请循其本 其真无马邪(《马说》)
C.设以相齐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孔子困矣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
26.甲文通过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濠梁之辩”让我们认识了庄子和惠子,你最欣赏其中哪一个?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7.通过乙文,你了解到晏子哪方面的特点?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8.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C.子/固非鱼也 D.潭中/鱼可百许头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庄子曰: 请循其本 循:遵循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尤:格外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那样
30.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之: 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尔: 俶尔远逝 惟手熟尔
31.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的作者柳宗元都善于将主观的情意转移到外物上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B.甲文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乙文写人在观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侧重写景,寓情于景。
D.乙文以静衬动写鱼“似与游者相乐”,用意是借“鱼之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3.乙文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
34.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①之貌,天与之形,恶得②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③,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④?”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⑤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⑥!”
(节选自《庄子 德充符》)
[注]①与:赋予。②恶得:怎么能。③身:本性。④身:身体。⑤槁梧:几案。⑥鸣:自鸣得意。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集释》)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常 因 自 然 而 不 益 生 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
②既
③是
④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②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阅读【甲】文,请谈谈庄子所说的“无情”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有什么区别?
(5)庄子与惠子论辩巧妙,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巧妙在哪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固然 完全,完备 知道 2.(1)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2)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 3.B 4.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5.惠子和庄子似乎是对手,但在庄子的心中,惠子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逻辑推理的辩论好对手,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辩论的人了,庄子说这话流露出他对惠子纯厚真挚的怀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固然不知道你。固:固然;
(2)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全:完全,完备;
(3)句意: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知:知道;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子:你;安:怎么;
(2)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经过/犯错误;
B.都是“跟随”的意思;
C.让/使者;
D.听到/使……听到;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自从先生去世,我再也没有对手了,我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象了!
故断句为: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答此类题目,需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分析即可。
【乙】文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讲的一则寓言。在这则寓言里,表达了庄子对惠施的怀念。郢都人信赖石匠,才能让石匠削去自己鼻子尖上的污渍,并且在石匠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庄子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人们“我”和惠子之间也有这样的信任,所以本文表现了二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乙】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说道:“郢都有一个人,不小心让一星点白灰粘在鼾上,这点白灰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让石匠替他削掉。石匠挥起斧子,随斧而起的风呼呼作响,任凭斧子向鼻端挥去,泥点尽除而鼻子安然不伤,郢都人站立不动,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此事后,把石匠召去,说道:‘试着替我再做一遍。’石匠说道:‘臣下确实曾经削掉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现在我的对手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先生去世,我再也没有对手了,我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象了!”
6. 怎么。 追溯。 拜见。 只是,仅仅。 7.A 8.(1)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2)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9.庄子主要是循本,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对方的理论不攻自破。晏子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以浅显的比喻论述深刻的道理,委婉含蓄,不伤和气地批评对方。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安,怎么。
(2)句意:请追溯话题本源。寻,追溯。
(3)句意: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诣,拜见。
(4)句意:仅仅是叶了相似。徒,只是,仅仅。
7.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在\介词,在;
B.表转折,却\表并列,不译;
C.动词,成为\介词,对,向;
D.助词,的\动词,去,到;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非,不是。固,本来。之,主谓之间,不译。全,完全,完备。
(2)所以,……的原因。然,这样。何,什么。异,不同。
9.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中的“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意为: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由此可知,庄子运用的方法是追溯话题的本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对方的理论不攻自破。
乙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为: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由此可知,晏子主要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比喻深刻的道理,委婉含蓄,不伤和气地批评对方。也可以理解为运用的类比论证的方法,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类比“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乙】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0. 如何,怎么。 完全,完备。 接受。 离开。 11.B 12.(1)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2)当酒兴正浓时,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为鲁仲连贺寿。 13.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化被动为主动;偷换概念,用“我知之濠上也”加以应对,从而巧妙地回答了惠子的问题。鲁仲连先陈述“士”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也不获取报酬的重义轻利的品质,接着将之与商贾之人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意近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安:怎么。
(2)句意为: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是完全肯定的。全:完全,完备。
(3)句意为:最终也不肯接受。受:接受。
(4)句意为: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了。去:离开。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是鱼之乐也。结构助词,的。
A.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结构助词,的;
C.代词,代千里马;
D.代词:代词,代见到的景象;
故选B。
1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既:既然;吾:我;
(2)酒酣:喝酒喝得尽兴,畅快;前:向前;寿:祝寿。
13.本题考查语言艺术。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用“我知之濠上也”,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
鲁仲连把“士”为人排忧解难而不获取报酬的重义轻利的高贵品质和“商贾”重利轻义的品性做对比,突出自己重义轻利的品质,并以此达到拒绝平原君的封赏目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优哉游哉地游了出来,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是完全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刚才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儿的快乐才来问我的,(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了这种快乐的啊。”
【乙】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了,终身不再相见。
14.D 15.(1)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2)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是想要取代你做宰相。” 16.我根本不稀罕做梁国的宰相,你害怕自己宰相的地位受到威吓的样子,像极了庸俗的鸱。(言之有理、意对即可) 17.示例:【甲】文中庄子与惠子论辩时运用了巧换概念的应对技巧,庄子把惠子问他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偷换成了“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巧妙进行应对。
【解析】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怎么/安稳;
B.做国相/互相;
C.停止、栖息/阻止;
D.吃/吃;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固:本来;子:你;全:完全;
(2)或:有人;谓……曰:对……说;欲:想要;代:取代。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乙文“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鸱仰而视之曰:‘吓!’”,写鹓雏志向高洁,只吃竹子的果子,只和甘甜的泉水,而鸱“不择食”,连腐鼠也吃;根据“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可知,庄子自比鹓雏,将惠子比作鸱,将腐鼠比作相位,鹓雏不屑腐鼠,喻指庄子不屑相位,可见“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的言外之意是庄子不屑做梁国宰相,你担心相位不保的样子像庸俗的鸱。
17.本题考查应对技巧及内容理解。
甲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写庄子认为水中的自由自在游动的鲦鱼是快乐的;于是惠子询问“安知鱼之乐”,询问庄子如何知道鱼是快乐的,在惠子的追问下,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回答惠子从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事的,可见其的回答是针对“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的回答,将“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偷换成了“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辩论时运用了巧换概念的应对技巧。
【点睛】【甲】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乙】参考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于是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喝!’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18.(1)本来(2)本源(3)而 19.C 20.C 21.(1)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2)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22. 机智善辩 偷换概念(或钻词语多义的空子) 安 可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固然不知道你;固,固然;
②句意: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本,本源;
③句意: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以,而。
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
A .是:这;
B .安:怎么,哪里;
C .因:于是/就着;
D .乃:于是,就;
故选C 。
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为: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这句话的句式是判断句。根据意思可断句为: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斤王杀臣/是死药也。
故选C 。
2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固,本来。全,完全,完备。
(2)之,的。明,证明。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意具体分析。由文章的内容可知庄子与惠子进行争辩这是表现的是庄子的聪慧,乙文中的中射之士和王的对话,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机智,为自己脱罪。所以,庄子与中射之士都是能言善辩的人士。庄子抓住对方话语中的“安”字巧做文章,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惠子无话可说。中射之士抓住一个“可”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推卸罪责不在自己。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译文:
甲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乙文: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劝说楚王:”“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是那个送药来的人有罪,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于是没有杀他。
23.(1)悠闲自得(2)完全,完备(3)忧患(4)因此(所以) 24.A 25.(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26.示例一:欣赏庄子,他不仅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事物,更机智善辩。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他“循其本”,回归争论开始,避重就轻,将惠子发难化解。
示例二:欣赏惠子,他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他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把庄子推到无言以对的处境中。 27.示例:了解到晏子足智多谋的一面。他冷静分析鲁国的形势,告诉齐景公对孔子采取既拉拢又不收留的办法,最后瓦解了鲁国的政治力量。
【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从容:悠闲自得;(2)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完全,完备;(3)句意:这就是敌对国家的忧患。忧:忧患;(4)句意:因此(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故:因此(所以)。
24.A.都是代词,这;B.代词,指话题/难道,表反问语气;C.介词,用、拿/介词,因为;D.动词,窘迫/形容词,理解不清;故选A。
2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子:你。非:不是。安:怎么。(2)居:过、过了。期年:一年。去:离开。
2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作答时先要明确自己欣赏谁,然后阐述其理由,理由要充分合理。可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认为游鱼快乐是他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是自己愉悦心境的外化;面对惠子的发难,庄子把惠子所说的“安知”(怎么知道)解释成“哪里知道”,巧妙应对,说明他机智善辩。也可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进行反驳,逻辑严密。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的思想。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2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乙文晏子的话“若(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分析,晏子对于景公的忧虑,他能够理性地进行分析,并且告诉齐景公对孔子采取既拉拢又不收留的办法,最后瓦解了鲁国的政治力量。可见晏子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乙】孔子到鲁国做宰相,齐景公认为孔子到鲁国做宰相这件事是齐国的忧患,对晏子说:“边邻国家有圣人,这就是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孔子当了鲁国的宰相怎么办 ”晏子回答说:“君主你用不着忧愁。鲁国的国君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众的宰相。国君你不如暗地里表示钦慕孔子的才能,假说许他做鲁国的宰相。孔子努力劝谏而鲁君不听从,孔子一定会认为鲁君骄横而来到齐国。国君你不要接纳他。这样,他将自绝于鲁国,又不能任用于齐国。孔子就窘迫了。”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去,齐景公也不接纳他,因此(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
28.D 29.A 30.B 31.D 32.(1)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
(2)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33.特点:清、澄。写法: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解析】28.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D.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潭中鱼”为主语,不能断开,故正确划分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故选D。
29.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可以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A.句意: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故选A。
30.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
A.动词,成为/动词,雕刻;
B.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致/代词,代指这件事;
C.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D.助词,词语的后缀/助词,同“耳”,罢了;
故选B。
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乙】文动静结合写鱼“似与游者相乐”,用意是借“鱼之乐”来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
故选D。
32.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语:子:你。固:本来。全:完全,完备。
(2)重点词语:其:那。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交错不齐。
33.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本段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所以这是侧面描写。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乙】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34.(1)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2)①本来;②既然;③代词,指惠子说的情欲;④追溯。
(3)①道赋予他容貌,天赋予他形体,不要用喜好和厌恶从内部伤害自己的身体。
②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4)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指没有感情或不留情,而庄子所说的无情是指人不因好恶而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其自然而不是人为地去增益生命。
(5)【甲】文中的“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和【乙】文中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可知,庄子在逻辑上偷换概念,这是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解析】(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句子意思和文言虚词“而”来断句。
句子的大意是:一切顺乎自然却不要人为地去补充活力。“而”是连词,在“而”前应停顿,据此断句为: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2)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人本来没有情欲吗?故:本来。
②句意为:既然叫他做人,那哪能没有情欲呢?既:既然。
③句意为:你所说的情欲不是我所说的情欲。是:代词,指惠子说的情欲。
④句意为:请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3)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貌:容貌;形:形体;无以:不要用;好:喜好;恶:厌恶。
②中重点词语有:子:你;安:怎么。
(4)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时,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词语的含义。
原文为“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意思是: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其自然而不是人为地去补充活力。由此可知,庄子所说的“无情”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无情”指没有感情或不留情。
(5)
本题考查写法分析。所谓偷换概念,就是把一件事物的本来意义用狡辩的手法换成另外一种看起来也能成立的解释,混淆是非把假的搞成了真的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以达到某种目的。
【甲】文中惠子和庄子辩论的是“人有无情”的问题,惠子认为人“有情”,“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却认为人“无情”,并且把“无情”解释为“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表明庄子认为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其自然而不是人为地去补充活力。庄子这里偷换了对“无情”的理解。
【乙】文中结合惠子的话“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可知,惠子抓住庄子说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肯定庄子不是鱼,因此不知道鱼的快乐;但是庄子却说“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可知,庄子认为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这里的庄子都是在逻辑上偷换概念,这是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点睛】参考译文:
【甲】惠子问庄子:“人本来没有情欲吗?”庄子说:“是这样的。”惠子又问:“人如果没有情欲,又怎么能叫做人呢?”庄子说:“道赋予他容貌,天赋予他形体,怎么能不叫做人呢?”惠施说:“既然叫他做人,那哪能没有情欲呢?”庄子说:“你所说的情欲不是我所说的情欲。我所说的情欲,是说人不要用喜好和厌恶从内部伤害自己的身体,一切顺乎自然却不要人为地去补充活力。”惠施说:“不增加活力,怎么能够保有自己的身体呢?”庄子说:“道赋予他容貌,天赋予他形体,不要用喜好和厌恶从内部伤害自己的身体。现在您外耗您的神智,劳累你的精力。靠在树木吟咏,伏在干枯的梧桐上睡觉。上天选择了你这个形体,你就用坚白论来自鸣得意!”
【乙】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