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11核舟记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11核舟记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09:01: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 文言文对比阅读 11核舟记
翻译: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 ,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手艺实在是灵巧神奇啊!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
刻木巧匠
周 晖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咸具。两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节选自《续金陵琐事》,有改动)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倾斜。
1.下面对《核舟记》(节选)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的三个游览者,苏东坡、黄鲁直、佛印。
B.选段文字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加以介绍,充分表现了雕刻者精巧的技艺。
C.选段文字写了三人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又显现了他们的神态、风度。
D.选段文字描写了三人陶醉于山光水色的神态,表现了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佛印绝类弥勒 ________ (2)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
(3)大可二寸 ____________ (4)篷桅橹咸具 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4.《核舟记》中鲁直“如有所语”。他在与东坡说些什么?结合语境,发挥想象,为两人设计一组对话。
5.《核舟记》《刻木巧匠》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都写了船上的五个人,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但写法不同,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乙】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
(3)诎右臂支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不然者/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东 B.旦而过之/及鲁肃过寻阳
C.东安一士人善画/陈康肃分善射 D.逮举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8.用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逮 举 轴 则 踉 跄 逐 之 以 试 群 猫 莫 不 然 者
10.【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请联系选文,说说这两篇选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注】①黄子履庄:黄履庄,清朝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诎右臂支船( ) (2)尝贻余核舟一( )
(3)凿木人长寸许( ) (4)予不能悉记( )
1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3.[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1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琢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有笑之者曰:“子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肖,不日而化矣。吾甚惜子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久远也。”
(选自《潜书》,有删改)
【注】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真实,真正,实际。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
③被以衣裳( ) ④子之技诚巧矣( )
1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而观 心劳而无用 B.石青糁之 置之堂背
C.中轩敞者为舱 今乃琢冰为玩物 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17.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18.【甲】文是说明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__说明顺序;【乙】文是记叙文,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虞初新志·核舟记》节选)
【乙】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虞初新志·口技》有删
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 于厅事之东北角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妇拍而呜之
C.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D.而竖其左膝 其夫呓语
20.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2.甲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请结合文中划线句子作具体分析。
23.甲文中的“以径寸之木”,乙文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魏学洢《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入定①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④曲拳,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瑚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节选自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有删改)
【注释】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②龛:供奉佛像或神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趺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④袒跣:袒胸赤足。⑤茶奁:茶具。⑥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2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曾不盈寸( ) (2)盖简桃核( )
(3)经卷毕具( ) (4)不甚了了( )
2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神 情 风 致 萧 散 于 松 柏 岩 石 可 谓 艺 之 至 矣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嘻,技亦灵怪矣哉!
(2)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27.甲、乙两段文字都是写微雕技艺的,但两段文字中作者流露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文章中两处划波浪线的句子,指出两位作者情感的不同之处。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让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核舟记》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选自苏轼《赤壁赋》
【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②属:劝人饮酒。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
③卧右膝,诎右臂支船________ 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
2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计其长曾不盈寸 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为宫室、器皿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启窗而观 思而不学则殆
D.能以径寸之木 以其境过清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31.船头三人中,为何对苏轼进行重点刻画?从哪几个方面重点刻画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有删节)
【乙】
谢太傅云:顾长康①画,有苍生来所无。顾长康画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②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③。”看画者子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④,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⑤。”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选自《世说新语·巧艺》,有删改)
【注】①顾长康:东晋画家顾恺之。②裴楷:字叔则,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的大臣、名士。③识具:见地,才略。④妍蚩(chī):也作“妍媸”,美和丑。⑤阿堵:此处指眼珠。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罔不因势象形( )
(2)其人视端容寂( )
(3)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 )
(4)或数年不点目睛( )
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能以径寸之木 以刀劈狼首
B.为宫室、器皿、人物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自谓过之 渔人甚异之
D.人问其所以 择其善者而从之
3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35.王叔远、顾长康都有精湛的技艺,但其技艺又各具特色。王叔远在雕刻时,讲究______________;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①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②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③,物辄腾贵④。
---张岱(明)《濮仲谦雕刻》
【注释】①粥粥:卑恭和顺的样子。②勾勒:刻 ③款: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④腾贵:物价上涨,昂贵。
36.作为一篇“记”,《桃花源记》写人写事,《小石潭记》描绘山川美景,而《核舟记》主要写___________。
37.请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勾勒数刀( )
38.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径寸之木/曲径通幽 罔不因势象形/因材施教
B.绝类弥勒/画虎类犬 两膝相比/比邻而居
C.雕栏相望/喜出望外 矫首昂视/矫枉过正
D.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40.请将【甲】文中提示说明顺序的词,依次写出。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顺序来介绍核舟。
41.中国民间艺人技艺高超精湛。请你根据【甲】【乙】两文,说说王叔远、濮仲谦的精湛技艺有什么共同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 像 类似 大约 全、都 3.(1)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2)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 4.[示例一]鲁直:子瞻兄,你看书上记载的赤壁的位置,似乎与实地不符。东坡:确实如此,古人多有误记。[示例二]东坡:你看我这篇《赤壁赋》写得如何?鲁直:大气磅礴。 (答案不唯一,注意两人是共阅一手卷而语,想象合理即可) 5.[示例一]《核舟记》一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如用细节描写,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生动逼真。《刻木巧匠》一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示例二]《核舟记》一文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五个人物,各具情态。《刻木巧匠》一文概括地写了五个人的动作,比较简洁。[示例三]《核舟记》一文多用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一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简略、概括。(意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有误。选段文字重点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刻画三个人物,从而表现雕刻艺术的技艺高超;
故选B。
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2)句意: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属:类似。
(3)句意:大约两寸大小。可:大约。
(4)句意:船篷、旋杆,桨橹、尾舵都齐备。咸:全、都。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诎,同“屈”,弯曲;支,支撑。
(2)置,放;略无,一点也不;欹,倾斜。
4.本题考查内容和语言表达。结合语境“苏、黄共阅一手卷”,充分发挥想象,符合手卷内容即可。
示例:苏轼:你看古人描绘的赤壁风景多么形象生动。黄庭坚:确实是,读来如在眼前。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作手法。
根据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可知,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运用了正面描写,并且用细节描写写出了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生动逼真。
同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从苏轼和鲁直“共阅一手卷”中“阅”“执”“抚”“指”等动词可得出;神态描写:如描写佛印时“矫首昂视”以及描写舟子时“视端容寂”;
根据乙文“二人对酌于中,壶觞短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可知,乙文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来介绍核舟,但是描写较简略、概括。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动作描写,从“对酌”“挽”“握”“运”等动词可看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南京有个乐工,能把木头雕刻成小船,(船)约两寸大小,船篷、旋杆,桨橹、尾舵都齐备。有两个人在船上对饮,酒壶、酒杯、各种食物摆满了桌子。还有—个人在拉篷索,一个人在摇橹,一个人在掌舵,都装设有机关控制转动升降.把木船放置在水中,能随风行走,一点也下会偏斜。一艘这样的木船必须要卖一两银子,喜欢新奇的人都竞相去买。
6.(1)说话(2)像(3)同“屈”,弯曲 7.D 8.(1)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9.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10.【甲】文细致描写核舟上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直接体现核雕细腻和传神;【乙】文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逼真。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
(2)句意为: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3)句意为: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诎,同“屈”,弯曲。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然:这样/这样;
B.过:经过/经过;
C.善:擅长/擅长;
D.举:举起/选拔,任用;
故选D。
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其,他们;比,靠近;各,各自;
(2)容,神色;寂,平静;若……然,好像……的样子。
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中的老鼠)。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没有不是这样的。“逮”意思是“等到”,“举”做谓语,“轴”做宾语;“则”意思是就,“逐”做谓语,“以”意思是用,“试”做谓语;
故停顿节奏为: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10.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
根据甲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等语句可知,文中细致描绘了舟上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属于正面描写,直接刻画了核舟的精巧;
根据乙文“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可知,县令屡次挂这幅画,都被家中的猫弄的落在地上。在县令拿着画着老鼠的画作时,猫就会扑抓这幅画,侧面衬托出画作上的老鼠画的形象逼真。作者没有直接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反应来展现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东安有一个文士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画(中的老鼠)。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没有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画得多么逼真。
11. 弯曲 赠送 表示约数,左右,上下 全,都 12.(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注意“比”“隐”“黠”等词的翻译。大意正确即可。) 13. 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用自己的话作答) 14.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各有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
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让人难辨真伪。(通读全文后,归纳作答。大意对即可。)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诎”同屈,弯曲。
(2)句意:(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送。
(3)句意:做出长有大约一寸的木人。许:表约数,上下,左右。
(4)句意:我也不能全部把它记录下来。悉:全,都。
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其:他们的;比:靠近。
(2)虽:即使;黠:狡猾(聪明);辨:分辨;其:代词,指狗的叫声。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甲]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其意思是明朝有一个有奇特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可知,可用“奇巧”两字来概括王叔远的高超技艺;
由[乙]文“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其意思是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长约有一寸左右的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称其为神)”可知,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个事例是: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
1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其意思是明朝有一个有奇特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可知,王叔远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各有不同的动作和表情),由此可看出他的作品小巧精致而且各具情态,令人赞叹;
根据[乙]文“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其意思是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其意思是只有人进屋,触动机关就立即不停大叫,叫的声音与真狗非常像)”,“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其意思是做木鸟,放在竹笼中,能飞能跳,能唱歌,叫的声音像画眉鸟,非常好听)”可知,黄履庄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让人难辨真伪。由此可知他的作品以“活”取胜,能以假乱真。
【点睛】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奇特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乙]黄家的孩子履庄,小时候聪明能干,读书过目不忘。经常有新想法,并将其动手制作成小工艺品。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长约有一寸左右的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称其为神。黄履庄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无法一一全部记载下来。……做一个木狗,放在门旁,卷卧着像平常一样,只有人进屋,触动机关就立即不停大叫。叫的声音与真狗非常像,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做木鸟,放在竹笼中,能飞能跳,能唱歌,叫的声音像画眉鸟,非常好听。……他做的奇妙的东西都这样,我不能全记载下来。
15. 零数,余数 类似,相似 同“披”,披上 的确,确实 16.B 17.①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或者 那个人的眼睛看着茶炉,视线端正)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②谁能给我三斗粮食,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 18.第一问:空间
第二问:【示例一】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工夫制成的冰雕作品,却不能长久保存,白白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言之即理即可)
【解析】15.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奇: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
②句意: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属:类似,相似。
③句意:给它们披上衣裳。被:同“披”,披上。
④句意: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诚:的确,确实。
16.考查文言虚词。
A.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却;
B.都是代词;
C.动词,是/动词,成为,作为;
D.副词,大约/副词,可以;
故选B。
17.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①容寂:神色平静;若:好像;然:……的样子。
②孰能:谁能;与:给予;粟:粮食;授:传授。
18.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问,结合【甲】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船头坐三人”“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等内容可知,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第二问,主观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不赞成这种说法。琢冰者这种技艺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让人欣赏到各种各样精美的艺术品,因而并非“心劳而无用”。
示例二:我赞成这种说法。琢冰者所做的艺术作品虽然精巧,但不能长时间保存,既浪费时间精力又无法长久留在世间,因而“心劳而无用”。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没有人答应的。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19.C 20.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1.(1)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2)所有在座的人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喧哗。 22.①划线句子先写尺寸之短,再写雕刻内容、总结评价,层次严密;①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四字短语的运用,使文章语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再现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23.甲文中“以径寸之木”表明了雕刻材料尺寸之短,与下文的雕刻内容之多、雕刻之生动形成鲜明对比。乙文中的两句话强调了表演者只有一人,借助的工具极为简单,与他表演的丰富声音形成鲜明对比。两文中的这三句话都表现了艺人技艺的高超。
【解析】1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B.而:都是连词,表并列;
C.绝:极/停止;
D.其:都是人称代词,他(她)的;
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故根据句意即可断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字词:其,那;视,眼神;端,正;容,脸色;寂,平静;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2)重点字词:坐,同“座”,座位;寂然,安静的样子;哗,喧哗。
2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分析。
根据【甲】文划线句子“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意思是: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能以径寸之木”,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突出王叔远雕刻的范围很广,内容之多,可见王叔远的技艺精湛;“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巧妙、技术高超;
划线句子,先写雕刻材料的尺寸,再写雕刻的内容,再点评“各具情态”;语言表达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同时,划线句多用四字短语,如“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使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想象地展现了雕刻着技艺的高超。
23.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甲文:
根据“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能以径寸之木”,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突出王叔远雕刻的范围很广,内容之多,可见王叔远的技艺精湛;“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巧妙、技术高超;
“能以径寸之木”与“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形成对比,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精湛。
乙文:
根据乙文中的第一段“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可知,展示口技表演开始前所用的道具,让听众相信别无他物,听到的纯然是口技;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可知,结构上与开头呼应,是文章内容完整、严谨;内容上,释除刚才因火灾逼真而引起的恐慌以及对纯然口技的些许怀疑;
两次写到口技所用的道具,突出了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的精妙。
由此可知,两文中的这三句话都表现了艺人技艺的高超,表达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丈夫说着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着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像极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仔细听,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4. 满 挑选 全,都 清楚、明白 25.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26.(1)呀,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2)所以学习这种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27.甲文划线句高度赞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乙文划线句流露出作者对雕刻者所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情和学习这种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的惋惜。
【解析】2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1)句意:竟然还不满一寸。盈:满。
(2)句意: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简:挑选。
(3)句意:经卷等等物件都有。毕:全,都。
(4)句意:不很清楚。了了:清楚、明白。
2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神情风致”为名词,做主语,“萧散”意思是“举止潇洒”,为形容词,作谓语,“于松柏岩石”为介宾结构,为后置状语,故应在“岩石”后断开;由于“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句子较长,根据题干要求断句为两处,故可将主语和谓语断开,使句式变短,因此可在“风致”后断开;“可谓”为动词,可以称得上,作谓语,“艺之至”指技艺达到的程度,作宾语。
据断句为: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关键词:
(1)“亦”,也;“灵怪”,神奇。
(2)“故”,所以;“兹”,这;“渐少”,逐渐减少,越来越少。
27.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甲】文在前文阐述了在不满一寸的桃核上所刻内容之多,然后,作者发出感叹“嘻,技亦灵怪矣哉”,这是惊讶于方寸之间能够雕刻的事物之多,是对雕刻者技艺高超的赞美;
【乙】文前文阐述了所得到的108枚念珠所雕刻内容之精巧,然后借长洲的周汝瑚的话,讲了从业者的现状,雕刻者殚精竭虑,穷尽技能所得到的报酬却少得可怜,不足以养活家人,于是作者说“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流露出作者对雕刻者所受不公平待遇的同情和学习这种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的惋惜。
【点睛】参考译文:
【甲】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啊,手艺技巧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乙】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核桃)圆得就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拄着禅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阴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而指天话地讨论(佛法)的,有坦胸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这些刻画里)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杖,(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在中间错杂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奥,有的禅衣上织绣着绮丽的纹饰,有的穿着褐色的袈裟,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长洲的周汝瑚说,吴中人以此为业的人,反复思考,殚精竭虑,累积八九年,等到它完成,仅仅能够换来半年的粮食,八口之家,不可以拿这些来果腹,所以学习这种技艺的人也就渐渐地变少了。
28. ①零数、余数 ②不相类似 ③弯曲 ④慢慢地 29.A 30.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②明月从东山上升起。 31.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从动作、外貌、神态三个方面重点刻画的。
【解析】28.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的句意是: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奇:零数、余数。
(2)“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句意是: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不属:不相类似。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的句意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诎:弯曲。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句意是: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徐:慢慢地。
29.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其:代词,它/代词,它;
B.为:动词,雕刻/介词,向;
C.而:表顺承,不译/表转折,却;
D.以:介词,用/连词,因为;
故选A。
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比(挨着)、隐(隐藏)”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出(升起)、于(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甲】文“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可知,核舟雕刻的主题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重点对苏轼进行刻画,能更好地体现核舟的主题。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东坡右手执卷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等内容可知,作者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来刻画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乙】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32. 顺着,就着 神色平静 增加 有的 33.A 34.(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核桃雕刻的小船,原来刻的是大苏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2)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以来所没有的。 35. 依据木头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 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解析】32.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解释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全部是顺着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因:顺着,就着;
(2)句意为: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容寂:神色平静;
(3)句意为: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益:增加;
(4)句意为: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或:有时。
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意思都为“用”;
B.为:动词,雕刻/介词,向;
C.之:代词,他/代词,代看到的景象;
D.其:代词,他/代词,他的;
故选A。
3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重点词语:(1)尝:曾经;贻:赠;盖:原来是;泛:泛舟;云:句尾语气词。
(2)苍生:一切生灵。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①空:根据“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王叔远在雕刻时,依据木头原来的形状进行雕刻,各有各的情态。
第②空:“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子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知,顾长康在绘画时,讲究根据人物的特点描摹,力求传神。
【点睛】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顺着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乙】太傅谢安说:“顾长康的画,是自有人类以来所没有的。顾长康给裴叔则画像,脸颊上多画了三根胡子。有人间他是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裴楷俊逸爽朗,很有才识,这恰恰是表现他的才识。”看画的人寻味起画像来,确实觉得增加了三根胡子才更有气韵,远远胜过还没有添上的时候。顾长康画谢幼舆的像,把他安置在山崖乱石中。有人问他什么原因,顾长康说:“谢幼舆说过:‘在一山一水间游乐,自以为超过他。’这位先生就该安置在山崖沟壑里。”
顾恺之画人物画,有的时候画完之后几年都不去画眼睛,别人问他原因,他说:“人身体的美丑,没有什么特别微妙之处:真正的传神之笔,正是那眼睛。”顾长康谈论作画时说:“要画出手挥五弦的动作很容易,要画出目送归鸿的神态就很难。”
36.一枚桃核工艺品 37. rán lè 38.B 39.(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他(雕刻)竹器,一把扫帚、一把刷子,只需一寸竹片罢了,他雕刻了几刀,而价值(立即)用两倍计算。 40.首尾、中轩敞者为舱、船头、舟尾、船背。先介绍船的整体,给读者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再写船舱突出核舟主题,统领下文;然后写船头突出主角;最后写船尾、船背,使核舟更加完整。 41.示例:两人所雕刻的物品都十分微小。王叔远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濮仲谦则在方寸竹木上进行雕主刻。两人都能依据事物本来的样子进行雕刻,王叔远的雕刻罔不因势象形,濮仲谦“必用竹之盘根错节”。这些都体现了他们雕刻技艺的精湛。
【解析】3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据此应填:一件桃核微雕工艺品。
37.本题考查字音。
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
勾勒(gōu lè):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又称“单线平涂”。用笔先勾出物象边线,中间用墨或色平涂。多画工笔花鸟。
3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径:直径/小路,因:按照,根据/按照,根据;
B.类:像/像,比:靠近/靠近;
C.望:对着,面对着/希望、意料,矫:抬/纠正
D.略:稍微,略微/计谋;
故选B。
3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其,他们的。比,靠近。隐,隐藏。
(2)重点字词:其,他。耳,罢了。价,价格,价值。以,用。计,计算。
40.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根据“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得出:首尾。根据“船头坐三人”得出:船头。根据“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得出:中轩敞者为舱。根据“舟尾横卧一楫”得出:舟尾。根据“其船背稍夷”得出:船背。
第二问:本题考查写作顺序。根据“首尾、中轩敞者为舱、船头、舟尾、船背”可知,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部。写正面则先整体介绍核舟,接着写舟的主体部分船舱,最后介绍船头和船尾。这样安排描写顺序,从整体到细节,由简单到复杂,引人入胜,可以加深人们对核舟的了解,更深刻地体会雕刻技术的精湛。
4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第一段“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和乙文“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分析,王叔远在直径一寸的木头上雕刻,濮仲谦则在方寸竹木上进行雕刻。
根据甲文第一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和乙文“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分析,两人都能依据事物本来的样子进行雕刻,王叔远的雕刻罔不因势象形,濮仲谦“必用竹之盘根错节”。
据此可知,这些都体现了他们雕刻技艺的精湛。
【点睛】参考译文:
【甲】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乙】南京濮仲谦,古朴的容貌,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卑微谦恭的形象,好像是一个无能之辈,然而他的雕刻艺术,技艺高巧,可以夺天工了。他雕刻竹器,一帚、一刷,竹片只是方寸而已,而价值立即以两倍计算。然而,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又必用盘根错节的竹子,以不用刀砍斧削为奇特,则是因为经过他自己的手略微刮磨一下,却于是获得高价,真不可思议。
濮仲谦名声大噪,能够得到他在书画雕刻艺术作品上的签名题字,此物品的价格就会立即飞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