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1邹忌讽齐王纳谏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1邹忌讽齐王纳谏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09:0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 文言文对比阅读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将军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说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庶:________
③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以咨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涉及臣子向君主进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邹忌在进言方式上有何不同。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远公①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②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③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远公:尊称慧远(334年一416年),东晋时名僧。②桑榆:桑树和榆树。日落时,阳光照射在树梢,因此借指日暮。③讽诵:朗诵;诵读。
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 (2)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
(3)弟子中或有惰者 或:___________ (4)但愿朝阳之晖 晖:_________
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7.【甲】【乙】两文中,邹忌劝谏和远公劝学都取得了成功,二者的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③之袭,坐堂侧陛④。晏子⑤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夫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②霁:雨雪后天气转晴。③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④陛:宫殿的台阶。⑤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____
(3)公被狐白之袭 被:____________ (4)婴闻古之贤君 闻:____________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10.【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晏子都体现出高超的劝谏艺术,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他们是如何达到劝谏目的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形貌昳(yǐ)丽 B.暮寝(qǐn)而思之
C.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jiào) D.使臣受吏民之垢(hòu)
1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朝服衣冠( )②冠白冠( )
冠:A.帽子 B.穿着 C.衣服 D.戴着
(2)①王之蔽甚矣。( )②甚善,谨记之( )
甚:A.深厚 B.严重 C.很 D.多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敬受命,愿闻余教。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傲进言分别用了设喻和直接陈述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庞葱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②大梁也选于市,而议③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采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注释】①质:做人质。②去:距离。③议: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15.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妻私臣”中的“私”是偏爱的意思,写出了邹忌在家庭中遭遇的状况。
B.“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蒙蔽,表现出各类人因不同需求会让齐王蒙蔽很深。
C.“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指批评指责,写出齐王接纳谏言的范围之广。
D.“夫市之无虎明矣”中的“明”是明显的意思,表现了庞葱对君王明察的期待。
16.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7.甲文段为什么三次写发布政令后众人的表现?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8.邹忌和庞葱都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君王进行劝谏,结果却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其秋,上①酎②祭宗庙,出便门③,欲御楼船,广德④当乘舆⑤车,免冠顿首曰:“宜从桥。”诏曰:“大夫冠。”广德曰:“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上不说。先驱光禄大夫张猛⑥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节选自《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
【注释】①上:汉元帝刘奭(shì),前 49 年至前 33 年在位。②酎(zhòu):多次复酿的醇酒。③便门:长安城南面西头第一门。④广德:姓薛,字长卿。⑤乘舆:代指皇帝。⑥张猛:西汉名臣张骞的孙子。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___
(3)欲御楼船___________________ (4)宜从桥_________________
2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晓人不当如是邪!
2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战国策》,谏的意思是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B.甲文邹忌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C.甲乙两文都是用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小喻大。
D.“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22.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邹忌和薛广德二人进谏有什么区别。从齐威王的“乃下令”和汉元帝的“乃从桥”,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3.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
靖郭君将城①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③。”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城:筑城墙。②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③有于此:留于此,留在这里继续说。④荡:放。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靖郭君因见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客趋而进曰/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C.客有于此/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乃辍城薛/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②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网 不 能 止 钩 不 能 牵 荡 而 失 水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的邹忌与乙文中的“客”的形象都善于进谏。在论说技巧方面,两人都采用了A _________的方式,B _______ 地进谏,从而使君王欣然接受。除此之外,甲文的邹忌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可见他有 C _________;乙文中的“客”用“臣请三言”益一言,臣请烹”的方法为自己争取进谏机会,可见他D ________。
24.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始皇尝议欲大①苑囿②,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基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③,然佳哉!漆城荡荡④,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节选自《优旃反语谏秦皇》)
【注释】①大:扩大。②苑囿:养禽兽供帝王打猎的园林。③愁费:愁,忧愁;费,花费。④荡荡:漂亮而光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B.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C.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D.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王之蔽甚矣 蔽:指所受的蒙蔽。
C.闻寡人之耳者 闻:听说。
D.即欲就之 就:完成。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才略大有长进的故事。
B.乙文讲述的是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C.丙文写优旃用反语劝止秦始皇扩大皇家园林和二世粉刷城墙的故事。
D.三则选文都是写劝说者以自身经历设喻来劝说,得到被劝说者采纳。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2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皆朝于齐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
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①。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2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既不见过
(2)有道则人推而为主
2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朕 既 在 九 重 不 能 尽 见 天 下 事 故 布 之 卿 等 以 为 朕 之 耳 目
29.齐王和太宗都认识到了“蔽”的危害,他们的认识途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3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朝服衣冠( )(2)孰视之(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的“闻”是“听说”的意思,与甲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意思与用法不相同。
B.“下愚”本是指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是魏征用来自称的敬辞。在《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的“愚”也是相同的用法。
C.《汉书》引注“神器,玺也”,《文选》引注“神器,帝位”,由此依选文语境可推断,“当神器之重”意为“掌握帝王的重权”。
D.“能克终者盖寡”的“盖”是“表示推断语气,大概是”的意思,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盖竹柏影也”的“盖”意思相同。
3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34.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主题,请根据示例,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篇目 劝说情境 劝说对象 劝说目的 劝说方法
示例:《孙权劝学》 吕蒙身兼重任,掌管事务、知识浅薄。 君对臣:孙权劝吕蒙。 希望吕蒙:广泛阅读,增长才干。 运用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告诫吕蒙“读书大有所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王无心朝政,受蒙蔽太深。 臣对君:邹忌劝齐威王。 劝谏君王:①____ 以小见大,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委婉劝谏君王。
《谏太宗十思疏》 唐王朝国力上升,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臣对君:魏征劝李世民。 劝谏君王: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②_____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3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
(3)裘葛之遗___________ (4)岂他人之过哉___________
3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37.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之外,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简要分析邹忌和宋濂是如何劝说的。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请为从①,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耶?”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②事也,有利,大国受福;有败,小国受祸。今魏以小请其祸,而王以大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③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使虞卿久用于赵,赵必霸。会虞卿以魏齐之事,弃捐相印而归④。不用,赵旋⑤亡。
(节选自《新序》)
【注释】①从,同“纵”,合纵。指齐、楚、燕、韩、赵、魏山东六国联合抗秦,结成联盟。②从事:打交道,此指两国联合。③窃:私下。④弃捐相印而归:虞卿便弃官与魏齐一同逃出了赵国。⑤旋,很快。
38.下列对甲乙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中“孰”是通假字,仔细的意思,这里是邹忌面对众人夸耀后的自我审视。
B.“私我也”中“私”为古今异义字,今义为私下,古义为偏爱,“私我”是“妾之美我者”的原因。
C.文中“明日”和“旦日”都指第二天,文言文中与之有相同意思的词还有“翌日”“次日”等。
D.“寡人固未之许”的“许”是答应的意思,“未之许”表现出赵王最开始对魏国请求合纵抗秦一事的态度。
3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0.甲文最后一段用简短的“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作结,有何深意?请你简要分析。
41.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虞卿分别采用了什么劝谏方法,让齐威王和赵孝成王称“善”的?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①、枫、豫章为题凑②,发甲卒为穿圹③,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④,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⑤,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梗、枫、豫章:都是名贵的木头。②题凑:护棺的木块。③穿圹:挖掘墓穴。④太牢:指古代最高的祭礼⑤马属太官:专管膳食的官员
42.对【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4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之耳者 优孟闻之
B.王惊而问其故 故不措意也
C.马者王之所爱也 吾妻之美我者
D.常以谈笑讽谏 皆以美于徐公
4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45.委婉劝谏顺人心。【甲】【乙】两文都进行委婉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请结合内容分析邹忌和优孟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46.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陈后主)初惧阽危①,屡有哀矜之诏,后稍安集,复扇淫侈之风。宾礼诸公②,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③。谋谟所及,遂无骨鲠④之臣,权要所在,莫匪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⑤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⑥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寤⑦,自投于井,冀以苟生,视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
(选自《陈书 后主》)
注:①阽(diàn)危:面临危险。②诸公:指与后主一道游玩的所谓“狎客”。③衡轴:本指观测天体仪器上可以旋转的横管。此比喻中枢要职。④骨鲠:原意指鱼骨,鱼刺,比喻正直。⑤尸素:“尸位素餐”,居住食禄而不理事。⑥嬖(bì)宠:特指受君主宠爱的妃嫔。⑦寤:觉悟。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指所受的蒙蔽,这个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的接受了邹忌的谏言。
B.“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指的是诽谤讥刺,表明齐威王鼓励大家要敢于提那些刺耳的意见。
C.“门庭若市”指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这个成语一直沿用到现在,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D.“冀以苟生”中的“冀”是希望的意思,指陈后主藏进枯井企图苟且偷生,表现了这个亡国之君的荒唐可笑。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甲】文中邹忌善谏体现在哪些方面?
(4)《出师表》里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结合语段【甲】【乙】分析齐威王与陈后主是如何做的,有何不同的后果。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寨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窦建德①自荥阳②西上,太宗③以数百骑出武牢关二十馀里以挑④之。往往设伏,比至贼营才四骑而已,谓左右曰:“贼见我而旋是其上计,乘险逐我,是其下策。”贼初见骑少,疑为斥候⑤。太宗谓曰:“我秦王也。”因引弓射之,毙其一将。贼以兵六十骑并援枪而至,从者咸失色。太宗谓之曰:“尔但前去,我自殿后。”於是按辔徐行,贼至,引弓射之,毙一将,贼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毙贼乃不敢复逼。太宗且挑且还,伏兵相次而发,合击破之,获其大将殷秋、石瓒(zàn),斩首数百级。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窦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农民起义领袖。②荣(xíng)阳:地名,在今河南省内。③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④挑:挑逗,引诱。⑤斥候:进行侦查的士兵。
4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宗以数百骑出武牢关 必以分人
B.是其下策 执策而临之
C.援枪而至 援疑质理
D.从者咸失色 咸来问讯
4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太宗且挑且还,伏兵相次而发,合击破之。
4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如是再三每来必毙贼乃不敢复逼
50.【甲】文中齐王的理政智慧表现在哪些地方?
51.毛泽东曾用“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来盛赞李世民,请概括出【乙】文中李世民的表现来佐证毛泽东的这个评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亲自 表示期望 偏爱 指责 2.B 3.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②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4.《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后主的表章,向后主提出建议和决策,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诚,直陈心迹,言辞恳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家庭小事设喻,劝谏齐王广开言路,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在南阳务农亲自耕种。躬,亲自。
②句意为: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庶,表示期望。
③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④句意为: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刺,指责。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代词,……的原因/介词,用来;
B.副词,都/副词,都;
C.连词,因为/介词,用,拿;
D.介词,在/介词,对;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①每:常常。未尝,未曾,不曾。叹息:感叹惋惜。痛恨:感到痛心遗憾。恨:遗憾。
②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欲,想要。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两篇文章都是臣子向君主劝谏的文章,但是臣子劝谏的方式有所不同。《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后主的表章,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分析蜀国的形势,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诚,直陈心迹,言辞恳切,兼具臣子的赤诚忠心与长者的殷殷期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邹忌先后问了妻、妾、客三个不同的对象;而后邹忌入朝见齐威王,以自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最后写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发布政令,悬赏求谏,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邹忌用讽谏的方式进言,以家庭小事设喻,劝谏齐王广开言路,兴利除弊,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5. 确实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有人 日光 6.(1)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2)远公(慧远)在庐山,虽然年岁大了,依旧不断地讲授经书。 7.两人都采用了委婉说理的方式进行劝说;都尊重对方,替对方着想,劝说委婉,善于现身说法。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诚:确实。
(2)句意为:所以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3)句意为:弟子中有懒惰的人。或:有人。
(4)句意为:非常希望你们如同朝阳的光芒。晖:日光。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闻,听到果。朝,朝见。谓,说。
(2)虽,虽然。辍,停止。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写邹忌结合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乙文“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写慧远和尚用比喻的说法劝说弟子中懒惰的人,方式委婉。
因此,两人都采用了委婉说理的方式进行劝说;都尊重对方,替对方着想,劝说委婉,善于现身说法。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慧远和尚住在庐山,虽然年迈,仍然讲经不断。弟子中有懒惰的人,慧远和尚就说:“我已经是傍晚时分的斜阳,照理说已经无法照耀多少时间了,非常希望你们如同朝阳的光芒,越来越明亮!”于是手执佛经,登上坐堂,开始朗诵经书,声音洪亮流畅,言辞与神色都很认真。他的弟子都肃然起敬洗耳恭听。
8. (1)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间或、偶然 (3)同“披”,披着 (4)听说 9.(1)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2)于是(景公)就下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10.【甲】文中,邹忌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乙】文中,面对景公拥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为怪,晏子先用“天不寒乎”反问,然后以古代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劝谏景公关心百姓疾苦。
【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
(3)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被,同“披”,穿着。
(4)句意: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闻,听说。
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期年,满一年。虽,即使。
(2)乃,于是。出,拿出。发,派发。与,给。
10.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现身说法,把自己的家事来类比国事,以小见大,让威王明白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蒙蔽,委婉地劝谏威王广泛的听取他人的建议。
根据乙文中的“天不寒乎”可知,面对景公拥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为怪,晏子先反问,结合“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可知,晏子运用对比的方法,以古代贤君明主与齐景公的行为做了比较,让齐景公明白自己与那些贤君明主的差距。这种方法属于直接劝谏。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11.B 12.(1)A;D;(2)B;C。 13.①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
②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14.示例1:欣赏邹忌的做法。因为设喻的方法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示例2:欣赏“老父”的做法,因为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解析】11.本题考查注音。
A.昳(yǐ)——yì;
C.骄(jiào)——jiāo;
D.垢(hòu)——gòu;
故选B。
1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①句意:早晨穿戴好衣帽。冠:帽子。故选A;
②句意:戴着白色的帽子。冠:戴着。故选D;
(2)①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甚:严重。故选B;
②句意:很对,我会谨记在心。甚:很。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①私:偏爱;畏:害怕。欲:想要;
②敬:表示态度诚恳;命:指教。
14.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用暗示、设喻的方式,通过讲妻子、妾和客人“美我”来类比政事,委婉规劝,易被人接受;
据“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可知,老父以独自前去吊唁这种极端的方式吸引孙叔敖注意,进而规劝,有极强的警示性、寓意性,规劝效果直截了当,但不容易被人接受,若不遇贤者,恐有祸患。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更欣赏邹忌的做法。因为他面对君王,不直言进谏,而是用设喻的方法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讲出故事,让对方明了,又留足面子,委婉规劝,让对方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点睛】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乙】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 ”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15.B 16.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17.①与三比、三贯形成呼应,彰显文章结构之美。②三次表现形成对比,突显“赏”的效果及政治局面的变化,暗示齐国将走向大治。 18.邹忌从自身出发,处处为国君着想,晓以利害,最终使齐王接受,采取措施。庞葱更多的是从“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等角度言明自己的处境,未能从根本上触动魏王。
【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的意思是“受蒙蔽”,而不是“蒙蔽”;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受:给予,付予。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意为: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描写政令施行后众人的三次不同反映,由门庭若市到偶尔进谏再到没什么人进谏,三次描述人们的反映说明了“赏”对政治局面的积极影响,同时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一盛世局面。此外,三次写发布政令后众人的表现与前文“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根据【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以看出,他由自身经历设喻,由自己的受蒙蔽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讲究说话的艺术,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到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根据【乙】文“今邯郸去大梁也选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可知,庞葱只是在说自己的危险处境,并没有引起魏王心底的触动。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19.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使……听到 想要 应该,应当 20.(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开导别人难道不应该像这样吗? 21.C 22.区别:邹忌是讲述自己的“比美”经历,让齐王自己领悟,进谏的方式委婉亲切。
广德是摘下帽子叩首,并表示不听取意见就自刎,血溅车轮,进谏方式直接强硬。
启示:齐威王和汉元帝纳谏,他们都有着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告诉我们要胸怀宽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从个人、治国或学习等方面)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2)句意:能使我听到的人。闻:使……听到;
(3)句意:想乘坐御船前往。欲:想要;
(4)句意:应该从桥上(前往)。宜:应该,应当。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面刺:当面指责;之:的;过:过错;
(2)晓:开导;是:这样;邪:同“耶”,吗。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乙文并没有联系国家大事;
故选C。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区别:
根据甲文第一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通过与城北徐公比美,妻、妾、客人的反应,自我反思;从而引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认识到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接下来引出引出第二段“于是入朝见威王”“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通过自身经历联想到齐王受到蒙蔽的原因,以小见大,设喻说理委婉向齐王进谏,从而使齐王认清现状,积极纳谏。
根据乙文“广德当乘舆车,免冠顿首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可知,广德是摘下帽子叩首,表示不听取意见就自刎,血溅车轮,直接进谏,态度强硬。
根据齐威王的“乃下令”和汉元帝的“乃从桥”可知,齐威王和汉元帝都接纳了臣子提出的建议,可见他们都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启发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胸怀宽广。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能使我听到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那年秋天,皇上用多次复酿的醇酒祭祀宗庙,出便门,想乘坐御船前往,广德拦住皇帝的车子,摘下帽子叩首进谏:“应该从桥上(前往)。”皇上说:“大夫您戴上帽子吧。”广德说:“陛下如果不听取臣的意见,臣将自刎,以血溅污陛下的车轮,使陛下不能进入宗庙。”皇上很不高兴。先驱光禄大夫张猛进谏说:“臣听说君主圣明臣下就正直。乘船很危险,过桥应该安全一些,圣主不应当乘危弃安。御史大夫的话应该听。”皇上说:“开导别人难道不应当像这样吗?”于是从桥上走。
23.(1)B
(2)①我不敢把死当作儿戏。
②您失掉了齐国,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到天一样高,也没有什么好处。
(3)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
(4) 类比说理 委婉 自知之明 有智慧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B.快步走/快步走;
C.在/对于;
D.于是/竟然;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以,把;戏,儿戏;
②重点词:虽,即使;益,好处;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用渔网捕不到,用鱼钩牵不上,摇荡而离开了水。
故断句为: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甲】文中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委婉地劝说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乙】文中的齐人先是用“海大鱼”这一句突兀的话引起了靖郭君的注意,然后用类比的方法,以和大鱼的关系为喻,说明了郭君与齐国的关系,从而让他明白筑墙是没用的,也是委婉地劝说。
【甲】文的邹忌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表现了他的自知之明。【乙】文中的“客”用“臣请三言”益一言,臣请烹”的方法为自己争取进谏机会,表现了他的聪明。
【点睛】参考译文:
【甲】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乙】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那门客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说:“这位门客请留下来!”那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那回事),再说下去。”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渔网捕不到,用鱼钩牵不上,可是当一滴水也没有的时候,小小的蝼蚁也能制服它。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24.(1)C
(2)C
(3)D
(4)①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秦二世笑了,因为他的阻止就放弃了这个计划。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优旃说:“这个想法很好,多放些野兽在园子里,敌人如果从东方来,就让麋鹿用犄角把他们顶回去。”于是秦始皇打消了这个想法。故断为: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故选C。
(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C.有误,句意: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有误,丙文劝说者并不是以自身经历设喻来劝说,文中的优旃采用反语(归谬推理)的方式,顺着对方的思路,推理出以麋鹿抗敌和难为荫室等荒唐可笑的结论;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①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②以,因为;故,原因;止,停止。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丙】秦始皇想要建立一个从函谷关到陈仓县的饲养动物的大园子。优旃说:“这个想法很好,多放些野兽在园子里,敌人如果从东方来,就让麋鹿用犄角把他们顶回去。”于是秦始皇打消了这个想法。
等到秦二世即位以后,想要给城墙刷上油漆。优旃说:“好!皇上即使不讲,我本来也要请您这样做的。漆城墙虽然给百姓带来愁苦和耗费,可是很美呀!城墙漆得漂漂亮亮的,敌人来了也爬不上来。”于是秦二世笑了,因为他的阻止就放弃了这个计划。
25.(1)偏爱 (2)指责 (3)朝见 26.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合(集市或市场)指责讥刺(批评)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7.(1)过错(过失、错误)(2)推举(举荐、推选) 28.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29.齐威王通过邹忌的切身经历(讽谏)认识到“蔽甚矣”,太宗则是从古之昏君受蒙蔽导致国家灭亡的事例悟出了“蔽”的危害。
【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私,偏爱。
(2)句意: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刺,指责。
(3)句意:都来齐国朝见。朝,朝见。
2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谏,劝谏。受,接受。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君主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过,过错(过失、错误)。
(2)句意: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推,推举(举荐、推选)。
28.考查断句。句意: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完全看到天下的事情,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根据句意可断句为: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29.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王是从邹忌的家事中得到启示,认识到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蒙蔽。
根据乙文中的“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可知,太宗是从古代的昏君受到蒙蔽,不得时政得失而灭亡的事例中认识到“弊”的危害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君主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所以导致灭亡。我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完全看到天下的事情,所以委托给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太平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小心在意。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这真可怕啊!”魏征回答说:“从古以来亡国的君主,都因为在安定的时候忘记了危亡,在清平的时候忘记了动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我又听古语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起船只,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像您讲的那样。”
30. 穿戴 同“熟”,仔细 当面指责 31.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事了。 32.B 33.凡 百 元 首/ 承 天 景 命/ 莫 不 殷 忧 而 道 著/ 功 成 而 德 衰 34. 广开言路(察纳雅言),修明政治(励精图治); 设喻说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治国道理来规讽君主。
【解析】3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1)句意:早上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2)句意:仔细看。孰:同“熟”,仔细;
(3)句意: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面刺:当面指责;
3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实词的含义及特殊句式。注意以下实词翻译:
市:集市;间:间或;期:满一年;虽:即使。
3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这里是魏征用来自称的敬辞”有误,“下愚”应为谦辞;
故选B。
3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注意结合句子翻译及语法断句。
本句翻译为: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是一句完整的话,应在“命”后断句;“凡百元首”为句子主语,应在其后断句;“殷忧而道著”与“功成而德衰”属并列关系,同属于“莫”的谓语,因此,可在“著”后断句;
故断句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3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之后门庭若市,可知,邹忌劝谏的目的是希望齐威王广开言路,励精图治。乙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里运用类比手法,把国家比作树木、河流,从生活中常见事物出发,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劝谏目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长八尺多,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35. 受蒙蔽 确实 接济、给予 难道 36.(1)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2)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罢了。 37.邹忌是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宋濂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解析】35.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受蒙蔽;
(2)句意为: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诚:确实;
(3)句意为: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接济、给予;
(4)句意为: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岂:难道。
36.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宫妇,宫中的姬妾;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莫,没有;私,偏爱。
(2)句重点词语:业,学业;德,品德;非天质之卑,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则,而是;若,如;专,专一。
37.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阅读甲文可知,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阅读乙文可知,作者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日有廪稍之供”云云是与上文生活条件之苦对比,“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云云是与上文求师之难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云云,与上文借书之难对比。通过对比,人们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最后用一个选择句式又加一个反诘句式,强调指出:关键就在于这些太学生既不勤奋又不刻苦。宋濂为人宽厚诚谨,谦恭下人。此文写得情辞婉转,平易亲切。其实按他的声望、地位,他完全可以摆出长者的架子,正面说理大发议论,把这个青年教训一通的。然而他却不这样做。他绝口不说你们青年应当怎样怎样,而只是说“我”曾经怎样怎样,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切身的体会去和人谈心。不仅从道理上,而且从形象上、情感上去启发影响读者,使人感到在文章深处有一种崇高的人格感召力量;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38.B 39.能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让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40.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齐国,从侧面衬托出齐威王纳谏成果之大,由此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的道理。(意思对即可) 41.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把家事与国事类比进行委婉规劝,使齐威王称“善”;虞卿直接进谏,为赵孝成王分析与魏国合纵抗秦的原因,使赵孝成王称“善”。
【解析】3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结合【甲】文“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可知,“私我”是“妻之美我者”的原因,因此这里“‘私我’是‘妾之美我者’的原因”表述不正确;
故选B。
39.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于:在。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之:结构助词,的。受:给予,付予。下赏:下等奖励。
4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文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知,这是邹忌给齐国齐威王提出建议,齐威王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后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表现,而结尾用简短的“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作结是从侧面告诉我们齐威王广开言路之后收到的成效,体现了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重要性,从而也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
4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
结合【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结合【乙】文“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大国受福;有败,小国受祸。今魏以小请其祸,而王以大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可知,虞卿是直接分析了大国和小国接受合纵抗秦的利弊,让赵孝成王认识到赵国接受魏国的合纵抗秦的请求是有利的,因而赵孝成王欣然接受。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魏国请求与赵国合纵盟约。赵孝成王就召虞卿来商议这件事。虞卿先去拜访平原君,平原君说:“希望听您论述一下合纵之道。”虞卿入宫拜见赵王。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盟约。”虞卿说:“魏国错了。”赵王说:“我本来也没答应它。”虞卿说:“大王错了。”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您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它,您又说我错了。既然这样,那么合纵盟约是终归不可以了吗?”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小国跟大国一起办事,有好处就由大国享用成果,有坏处就由小国承担灾祸。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以小国的地位情愿担当灾祸,而您是以大国的地位辞却享用成果。我所以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私下认为合纵盟约有利。”赵王说:“好。”于是就同魏国合纵盟约。如果让虞卿长期效力于赵国,赵国一定能称霸。虞卿因为魏国宰相魏齐的缘故,宁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一起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赵国。赵国没有任用虞卿,赵国很快就灭亡了。
42.A 43.C 44.(1)所有的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
(2)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这件事。 45.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用家事喻国事使齐王明白纳谏的重要。(邹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通过类比讽谏齐王纳谏除弊。)孟尤以退为进,顺着楚王的意思“哭马”以此打消楚王的戒备心理再故意说应以人君之埋葬马,使楚王认识到如此对待一匹马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让楚王收回成命。
【解析】4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题目,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