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地理八上第三章第一节基础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地理八上第三章第一节基础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9 16:41:5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地理八上第三章第一节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2023·福州模拟)下图是2023年4月某海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该海报最可能是(  )
A.世界环境日 B.世界地球日 C.世界土壤日 D.世界水日
2.该海报能贴切彰显的理念是(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C.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D.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答案】1.B
2.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第一次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环保活动。
1.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该海报体现的是4月份,且其中内容提到了珍爱地球,由此可知描述的应是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B正确;
ACD、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世界土壤日是12月5日、世界水日是3月22日,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海报主要体现了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正确;
B、“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开发,B错误;
C、“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体现的是经济发展,C错误;
D、“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体现的是粮食自给自足,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2023·福州模拟)“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全国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废弃纸箱属于(  )
A. B. C. D.
4.实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有(  )
①减少环境污染 ②增强环保意识 ③增加生活成本 ④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C
4.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进行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是“新时尚”。
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垃圾分类有利于变废为宝、节省土地。如废弃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可以再次使用,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效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①②④正确;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不会增加生活成本,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2023七下·霍林郭勒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
A.天然气土地淡水 B.太阳能风能水能
C.可燃冰森林煤炭 D.潮汐能铁矿石空气
【答案】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的资源,如光,水,风能等;
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6.(2023八下·花溪)下列各组自然资源中,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土地 B.石油、森林
C.水能、煤炭 D.天然气、铁矿
【答案】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A、阳光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因为它源源不断地从太阳辐射而来,不会消耗。阳光可被利用来产生太阳能电力和热能等形式的能源土地虽然对于农业、建筑和其他用途而言可被一定程度上耗尽,但在整个地球上,土地是一个可再生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农业和土地管理,土地可以恢复和再生,以支持农作物生长和其他人类活动。A说法正确;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B说法错误;
C、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C说法错误;
D、天然气和铁矿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可再生资源是指具备自我更新、再生或回复能力的资源。它们可以在适当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下,得到再生或重新生长,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不可再生资源指的是存在数量有限、无法在可见的时间内再生或补充的资源。一旦这些资源被消耗或耗尽,人类将无法再重新获取它们。
7.(2023七下·鹿邑期末)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有媒体报道,全球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稀土,而且几乎没有替代品。中国稀土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如图为“稀土主要用途示意图”,下列自然资源中,和稀土属于同一类资源的是(  )
①煤炭②土地③空气④天然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和煤炭,天然气一样;土地和空气都是属于可再生资源;
符合题意的是①④,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8.(2023·宜州模拟)“众生的地球”是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世界地球日是一个全球性的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下列生活方式能体现该主题的是(  )
①尽量“绿色出行” ②炎热夏季关闭空调 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 ④家庭生活中“一水多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①正确。夏季关闭空调虽然能够节能减排,但是在中低纬地区夏季炎热难耐,不开空调降温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②错误。实现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资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③正确。“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④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9.(2023·杜尔伯特模拟)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为的是(  )
A.用精美包装纸层层包装礼物 B.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C.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出门选择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碳排放;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023·西安模拟)某企业开发了一款太阳能衣服,内含有太阳能电池板,可给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充电。读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太阳能(  )
A.属于生物资源 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可以完全代替煤炭 D.对环境没有污染
11.据图判断,下列城市最适合推广太阳能衣服的是(  )
A.拉萨 B.哈尔滨 C.上海 D.重庆
【答案】10.D
11.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10.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是很好的新能源;
故答案为:D。
11.拉萨海拔高,晴天多,云层少,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推广;
故答案为:A。
12.(2023八下·宣汉期末)长株潭城市群是“两型社会”的典范,下列做法不符合“两型社会”的是(  )
A.加快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绿化率,推广节能建筑,倡导公交优先,创建生态宜居城市
C.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整治力度,重污染型企业限期退出
D.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勤俭节约,建立“两型社会”风尚
【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两型社会"是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社会形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型社会"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反,应该采取节约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的方式进行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选项 A 不符合"两型社会"的原则,BCD符合"两型社会"的原则。
故答案为:A。
【点评】"两型社会"的意义在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节约,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通过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3八下·滦州期末)“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用张家口市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与风、光同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天然气 D.石油
14.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③植树造林种草④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3.B
14.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是可以循环再生的,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不可再生资源是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资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13.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天然气、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故答案为:B
14.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植树造林种草,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②③④正确,①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答案为:B
15.(2023八下·抚宁期末)我国幅员辽阔,自然与经济条件区域差异显著。下列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  )
A.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地域辽阔
C.人口众多
D.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分析】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A正确;
B、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B正确;
C、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C正确;
D、我国资源丰富,但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总量大,人均资源少,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填空题
16.(2018八上·右玉月考)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     水、    水、   水。
【答案】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顺序可调换)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点评】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亦即“可利用的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部分浅层地下水等组成的。
17.(2022七下·封开期中)自然资源可分为   资源和   资源两大类型。
【答案】可再生;非可再生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故答案为:可再生;非可再生。
【点评】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18.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   和   ,便能够实现   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   和   使用。
【答案】保护;培育;可持续;珍惜;节约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故答案为:保护;培育;可持续;珍惜;节约。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理解解答即可。
19.(2019·大连)按自然资源分类,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   资源。
【答案】非可再生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0.(2019八上·安图期末)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点是总量    ,人均    。
【答案】大(丰富);不足(少)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解: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广,所以自然资源的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由于我国人口多,所以人均占有资源少,大多数资源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地理八上第三章第一节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2023·福州模拟)下图是2023年4月某海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该海报最可能是(  )
A.世界环境日 B.世界地球日 C.世界土壤日 D.世界水日
2.该海报能贴切彰显的理念是(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C.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D.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2023·福州模拟)“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全国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废弃纸箱属于(  )
A. B. C. D.
4.实行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有(  )
①减少环境污染 ②增强环保意识 ③增加生活成本 ④资源循环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七下·霍林郭勒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
A.天然气土地淡水 B.太阳能风能水能
C.可燃冰森林煤炭 D.潮汐能铁矿石空气
6.(2023八下·花溪)下列各组自然资源中,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土地 B.石油、森林
C.水能、煤炭 D.天然气、铁矿
7.(2023七下·鹿邑期末)稀土被称为“工业黄金”。有媒体报道,全球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稀土,而且几乎没有替代品。中国稀土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如图为“稀土主要用途示意图”,下列自然资源中,和稀土属于同一类资源的是(  )
①煤炭②土地③空气④天然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宜州模拟)“众生的地球”是2023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世界地球日是一个全球性的环保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下列生活方式能体现该主题的是(  )
①尽量“绿色出行” ②炎热夏季关闭空调 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 ④家庭生活中“一水多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杜尔伯特模拟)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下列符合低碳生活行为的是(  )
A.用精美包装纸层层包装礼物 B.出门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
C.购物时向商场索取购物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2023·西安模拟)某企业开发了一款太阳能衣服,内含有太阳能电池板,可给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充电。读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太阳能(  )
A.属于生物资源 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可以完全代替煤炭 D.对环境没有污染
11.据图判断,下列城市最适合推广太阳能衣服的是(  )
A.拉萨 B.哈尔滨 C.上海 D.重庆
12.(2023八下·宣汉期末)长株潭城市群是“两型社会”的典范,下列做法不符合“两型社会”的是(  )
A.加快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绿化率,推广节能建筑,倡导公交优先,创建生态宜居城市
C.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整治力度,重污染型企业限期退出
D.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勤俭节约,建立“两型社会”风尚
(2023八下·滦州期末)“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用张家口市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与风、光同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水能 C.天然气 D.石油
14.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③植树造林种草④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23八下·抚宁期末)我国幅员辽阔,自然与经济条件区域差异显著。下列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  )
A.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地域辽阔
C.人口众多
D.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填空题
16.(2018八上·右玉月考)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     水、    水、   水。
17.(2022七下·封开期中)自然资源可分为   资源和   资源两大类型。
18.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   和   ,便能够实现   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   和   使用。
19.(2019·大连)按自然资源分类,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   资源。
20.(2019八上·安图期末)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点是总量    ,人均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第一次地球日活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环保活动。
1.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该海报体现的是4月份,且其中内容提到了珍爱地球,由此可知描述的应是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B正确;
ACD、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世界土壤日是12月5日、世界水日是3月22日,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2.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海报主要体现了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正确;
B、“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开发,B错误;
C、“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体现的是经济发展,C错误;
D、“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体现的是粮食自给自足,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3.C
4.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进行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是“新时尚”。
3.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垃圾分类有利于变废为宝、节省土地。如废弃纸箱属于可回收垃圾,可以再次使用,故C正确,AB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
4.读图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效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①②④正确;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不会增加生活成本,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的资源,如光,水,风能等;
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6.【答案】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A、阳光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因为它源源不断地从太阳辐射而来,不会消耗。阳光可被利用来产生太阳能电力和热能等形式的能源土地虽然对于农业、建筑和其他用途而言可被一定程度上耗尽,但在整个地球上,土地是一个可再生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农业和土地管理,土地可以恢复和再生,以支持农作物生长和其他人类活动。A说法正确;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B说法错误;
C、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C说法错误;
D、天然气和铁矿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可再生资源是指具备自我更新、再生或回复能力的资源。它们可以在适当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下,得到再生或重新生长,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不可再生资源指的是存在数量有限、无法在可见的时间内再生或补充的资源。一旦这些资源被消耗或耗尽,人类将无法再重新获取它们。
7.【答案】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和煤炭,天然气一样;土地和空气都是属于可再生资源;
符合题意的是①④,故答案为:B。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8.【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①正确。夏季关闭空调虽然能够节能减排,但是在中低纬地区夏季炎热难耐,不开空调降温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②错误。实现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资源,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③正确。“一水多用”可以节约水资源,④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9.【答案】B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出门选择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碳排放;
故答案为:B。
【点评】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答案】10.D
11.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10.太阳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是很好的新能源;
故答案为:D。
11.拉萨海拔高,晴天多,云层少,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推广;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两型社会"是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社会形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型社会"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反,应该采取节约资源、高效利用和环保的方式进行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选项 A 不符合"两型社会"的原则,BCD符合"两型社会"的原则。
故答案为:A。
【点评】"两型社会"的意义在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节约,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通过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答案】13.B
14.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是可以循环再生的,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不可再生资源是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资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13.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天然气、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故答案为:B
14.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植树造林种草,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②③④正确,①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分析】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A正确;
B、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B正确;
C、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C正确;
D、我国资源丰富,但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总量大,人均资源少,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16.【答案】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顺序可调换)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如江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点评】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亦即“可利用的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部分浅层地下水等组成的。
17.【答案】可再生;非可再生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故答案为:可再生;非可再生。
【点评】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18.【答案】保护;培育;可持续;珍惜;节约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
故答案为:保护;培育;可持续;珍惜;节约。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理解解答即可。
19.【答案】非可再生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0.【答案】大(丰富);不足(少)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解: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广,所以自然资源的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由于我国人口多,所以人均占有资源少,大多数资源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点评】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位,十分广大,但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由于砍伐过度,现有林区面积相对不足,森林覆盖率不高;我国有四大牧区,主要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