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8 09: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教学主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的性质;分子;原子;原子的构成;离子;离子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课题2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前面已经学过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区别和联系,首次从微观角度出发,认识物质,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那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本节课就来认识原子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课题3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概念,在绪言中我们已经对元素有个表面浅显的认识,本节课则将元素的准确定义,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于原子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元素”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与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节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在宏观世界中的化学,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的微观世界,学习分子和原子,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去认识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将抽象的分子和原子具体化,最后学习元素这一课题,将微观世界的表达,串联起来,完成化学微观世界的构建,帮助学生走在化学的世界里形成从微观角度探究物质的本质,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通过实验来探究分子的运动,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观看化学反应中分子中原子的分开与结合,借助动画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借助这些教学手段来将抽象具体的概念,立体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能力。更加全面的认识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本单元教学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形成;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本单元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现象;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元素概念的理解。
单元学情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斑斓的宏观世界进入到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和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节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
单元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区别和联系;3.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5.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6.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结构示意图;8.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9.理解元素的概念;10.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的性质;分子;原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离子;离子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3 元素 元素;元素与原子、物质组成的关系;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分子的概念;4.原子的概念; 1.能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模型,初步认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观看品红扩散实验2.分子运动实验探究3.观看微观角度:水蒸发、过氧化氢分解动画。4.分组讨论,分析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校本P51页第1题、P52第2、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知道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5.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6.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并会计算;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并会计算;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5.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种类的关系;6.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观看原子构成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动画;通过观察总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组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并总结规律。观看原子结构示意图表,总结相关规律。 校本P57页第1题、P58第2、3、4、5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1.理解元素的概念;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1.能理解元素的概念;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1.联系日常生活,观看相关图片,总结元素概念;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3.通过阅读讨论总结元素周期表的 排布规律。 校本P65页第1-5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1)
课题 分子和原子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分子和原子。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3.学习目标确定 1.能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了解分子的概念;4.了解原子的概念;5.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6.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学知识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2.分子、原子的性质;
3.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探究能力 1.能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2.分析不同物质的模型;
3.能够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能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认真观察实验思考并记录实验现象。3分:能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观察实验思考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果展示能力 5分:实验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观察实验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酒香不怕巷子深【提问】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食堂的饭菜香气?为什么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过渡】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如:分子、原子。这节课我们就从微观的角度去发现物质的奥秘。【板书】分子和原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对微观世界有初步的认识。
任务二:新课讲授: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演示实验】教师操作演示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提出问题】1.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2.在热水中品红扩散快,为什么?【结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板书】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和原子【展示】微观粒子图片【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分子都有哪些性质。【板书】二、分子的性质【阅读】课本P48页。【提问】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约需数多少年呢?【总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演示实验】P49页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实验1 蒸馏水中加入酚酞溶液。实验2 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实验3 如图装置,另取一烧杯加入浓氨水,与实验1中的烧杯,用同一大烧杯罩住,观察。【结论】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板书】2.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展示】多媒体展示:1.气体可以压缩于钢瓶中;2.相同质量的水在气态液态固态状态下,所占的体积不同;3.物质的热胀冷缩;【提问】这是为什么?气态液态固态间隔都一样吗?【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板书】3. 分子之间有间隔 学生观察现象,记录并回答。学生阅读,并回答。需要3万多年。学生观察实验,分组讨论,思考,填写以下表格。实验编号现象分析123学生观看多媒体,思考并分析。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的间隔,液体分子的间隔大于固体分子的间隔。 学生观察仔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学生观察仔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三:新课讲授:分子
【过渡】我们学习了分子的一些基本性质,那分子到底是什么呢?【板书】三、分子【多媒体视频】先展示几种常见的分子模型:氧分子,氢分子,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播放水蒸发的动画视频,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的状态变化。【提问】在水蒸发的微观变化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讲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多媒体视频】观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微观动画视频。【提问】过氧化氢分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有没有改变?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讲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提问】过氧化氢分子变成水分子和氧分子之后还具有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吗?【讲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渡】那我们如何从分子的观点来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总结】微观解释: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间隔改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改变,产生新分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学生观看并回答。物理变化。学生观看并回答。化学变化。改变了。学生思考并回答:不具有。 学生能认识常见的分子模型。进行分析,归纳、交流。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四:新课讲授:原子
【过渡】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那原子又是什么呢?【板书】四、原子【展示图片】氧化汞分解示意图氯气和氢气反应示意图【提问】在以上变化中分子有没有变化?原子有没有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总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板书】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提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那么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总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金属。 学生观看,思考并回答。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学生思考并回答。不是。 学生能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归纳、交流。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五: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3)原子不能再分,那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实验演示帮助同学们更直观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切身感受到对物质的化学探究。播放微观角度化学反应的动画视频,使学生更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进入化学的微观世界,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由微粒(分子、原子)构成。
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题本节考点较抽象,是进入微观世界的第一步,主要是介绍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在于能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此间我采用大量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在演示实验时,规范实验操作,为学生做好榜样,学生初次认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从现象中总结微观角度的现象本质,是重点。我要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化学实验中,要养成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总体来看,学生们对化学充满着好奇与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化学探究的过程当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