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新旧革命者的 “换位与交接”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新旧革命者的 “换位与交接”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本课重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本课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流产的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中美合作”
蒋汪之争
重新上台
1、“宁汉合流”
1927.8.12 蒋辞职
1927.12.1 蒋宋联姻
1928.1 重掌大权
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继续北伐
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
“东北王”张作霖
张作霖乘坐的车厢被炸后的惨状
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思考1:二次北伐与北伐战争有何不同?
【二次北伐】
1928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政府自称这次战争是1926年北伐的继续,故有“二次北伐”之称。
思考2:为什么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①新军阀半独立
②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
北伐战争 二次北伐
目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倒北洋军阀
组织基础 国共合作
性质 国内革命战争 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
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
③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共合作
国内革命战争
打倒北洋军阀
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
3、“黄金十年”
(1927-1937)
当时中国人如此地投入其心力于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毋宁是由于中国人寄望于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不同于北洋政府及一些地方割据势力,大家盼望这一个新政府能执行孙中山承诺的理想及其描述的愿景。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火柴大王”
刘鸿生,浙江舟山人
1920年,鸿生火柴公司正式开工生产。
1929年,全国52家火柴厂成立“同业联合会”,推举刘为会长。
1930年夏,“大中华火柴公司”成立,刘出任总经理。
到1931年底为止﹐刘鸿生的企业投资已达745万余元。
纺织、面粉、化学、橡胶等民族工业均有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运动
“确立了中国中心地区的统治之后,它的革命力量和革命精神骤然而逝”
——〈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
①
②
③
①1929.3-6月,蒋桂战争
②1929.10-11月,蒋冯战争
③1930.5-11月,中原大战
封建军阀盘根错节
济南惨案,蒋绕道而行
帝国主义虎视眈眈
四大银行背后的“家族”
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国民政府为了统一货币发行,1928年,要求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从北平迁到上海,并强制加入官股500万元;又要求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从北平迁到上海,强制加入官股200万元(实际只交100万元)。这样就利用官股初步渗入了中、交两行。但是,这时的官股在中国银行总股本中只占1/10,还无力完全控制。
至30年代,国民政府通过发行金融公债,将官股加入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官股在两家银行中已占50%和55%。
官僚资本主义
曾经的革命志士如今却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使中国人民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接力棒”传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手中!
——作者按
二、“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 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时间
领导人
意义
(1)南昌起义
1927.8.1
周贺叶朱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纲上 P127
失败后,一部分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
1.梳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的具体史事(时间 内容 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出三者的共性和差异?
从方式 目标 依靠力量角度)
1.南昌起义:武装斗争+ 城市中心
2.八七会议: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城市中心
3.秋收起义:武装斗争+城市中心 (预定)
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后)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八七会议”旧址
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八七会议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纲上 P127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927.9
毛泽东
起义后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湘赣边界
“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共产党应当发展扩大并激励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应当每次领导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央那时以为限制些工人运动,可以保存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央始终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
中共“八七会议”旧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井冈山的斗争
1927.10 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4 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抵达,“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南京
上海
杭州
南昌
长沙
广州
徐州
郑州
武汉
▲
徐向前等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方志敏建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等创建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等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背景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成立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
法律
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等
意义
毛泽东任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打土豪、分田地”
王明
1925年后,历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校长
1930年,至上海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
1931年,强行钦点王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米夫
“绕不开”的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周恩来
三、红军长征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第一次反“围剿” 1930 毛泽东、朱德
第二次反“围剿” 1931 毛泽东
第三次反“围剿” 1931 毛泽东
第四次反“围剿” 1932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反“围剿” 1933 博古、李德、周恩来
1、国民党“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被迫长征
博古
李德
遵义会议旧址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关乎中国命运的理论中有一部分总是牵扯进苏联的国家利益,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发。……长征后与共产国际失联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当时中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考。
——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1938年,季米特洛夫对王稼祥如是说
2、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张闻天 周恩来 王稼祥
3、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渡过金沙江
会宁会师楼
过草地
强渡大渡河雕像
四渡赤水纪念塔
爬雪山
中央红军长征历时368天,有235天在白天行军,18天夜间行军,71天打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年仅休息44天。翻过大小1000座山,其中18座山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5座大山终年白雪皑皑;渡过24条大河。突破60余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占领62座大小城市,顺利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经过12个省份,行程25000里。最终到达陕北。
长征精神
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沿途播下革命种子
鼓舞了广大群众
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仅第一次呈现了关于毛泽东及其同志们生平、出身,而且描绘了这场鲜为人知的运动的前景,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言性的。”
——费正清在《西行漫记》中的序
“冒险、发现、人的勇气和胆怯、狂喜和胜利,痛苦、牺牲和忠诚,烈焰一般贯穿这一切的是那千万青年不息的热情、永不泯灭的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
——斯诺评红军长征
记录了自1936年6至10月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共和红军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
《Red Star Over China》
世界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的延安,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革命可能才刚刚开始,国共两党也将因民族大义再次携手合作...
斯诺所摄的毛泽东这张头戴八角帽的照片,首次刊发在1937年1月的美国《生活》画报上。
1939年,斯诺和毛泽东合影
之前,外界对毛的形象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