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素养培优课2 物体受力分析(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共打包5份)(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2019)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素养培优课2 物体受力分析(课件+学案+课时作业,共打包5份)(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11:15:44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素养培优课(二) 物体受力分析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01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素养培优课(二) 物体受力分析
1.会分析判断弹力的方向,能根据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有无、方向及大小.
2.掌握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并会进行大小的计算.
3.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体验科学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内涵,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考点1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平衡条件法: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及其方向.
3.假设法: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典例1】 如图所示为皮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两轮水平放置.当主动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重10 N的物体同皮带一起运动.若物体与皮带间最大静摩擦力为5 N,则物体所受皮带的摩擦力的大小和图中皮带上P、Q两处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A.5 N;向下、向下   B.0;向下、向上
C.0;向上、向上 D.0;向下、向下
思路点拨:首先明确皮带传动装置中,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运动情况,再根据静摩擦力的性质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注意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
D [在皮带传动装置中,先有主动轮的运动,后有从动轮的运动.主动轮上与皮带上的P点对应的位置相对皮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皮带给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则它给皮带上P点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下;皮带上Q点相对从动轮有向上的运动趋势,则从动轮对皮带上Q点就有向下的摩擦力.另外,由于物体在皮带上做匀速运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故其所受摩擦力为零.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①选取受力物体;②确定施力物体;③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④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①选取受力物体;②确定施力物体;③利用假设法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④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跟进训练]
1.(多选)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A有摩擦力作用
B.B受到A、C的摩擦力作用
C.B只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
D.地面对C有摩擦力作用,大小等于F
CD [假设B对A有摩擦力作用,则A受力不能平衡,与题目所给条件不符,所以B对A无摩擦力作用,A错误;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B也无摩擦力作用,B错误;假设C对B无摩擦力作用,则B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力F作用,不可能保持静止,与题目所给条件不符,故B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由于A、B、C是保持静止的,那么地面给C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所以选项C、D正确.]
考点2 摩擦力的计算
1.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用平衡条件计算,其大小只与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静摩擦力在03.滑动摩擦力用f=μFN计算,其中FN为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其大小只与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也可用平衡条件计算.
【典例2】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已知木块的重力G=6 N,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求:
(1)当F=25 N时,木块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当F增大为30 N时,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3)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思路点拨:①判断木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②木块与墙面间的正压力大小为F而不是G.
[解析] 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1)(2)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竖直方向上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f1=f2=G=6 N,与压力大小无关.
(3)木块沿墙面下滑时,木块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f3=μFN
FN=F=10 N
所以f3=μF=0.25×10 N=2.5 N.
[答案] (1)6 N (2)6 N (3)2.5 N
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可以在0~fmax之间变化,它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无关,但是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跟进训练]
2.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 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
A.0.6 N     B.1.2 N
C.2.4 N D.3 N
C [根据f=μFN,得f=1.2 N,因为纸的上、下两面都要受到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所以要把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2.4 N,C正确.]
考点3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质点、结点),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3.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依据各力的方向,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典例3】 (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轻绳一端拴住B物体,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且恰能伸直,水平外力F作用于A,A、B均保持静止状态,则A、B两物体受力的个数分别为(  )
A.5、2 B.4、2  
C.5、4   D.6、4
思路点拨:①水平轻绳能伸直,但不一定绳中有张力.
②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但A、B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AD [本题易错之处在于不善于采用假设法分析:假设绳子上没有拉力和假设绳子有拉力两种情况.假设绳子无拉力,则B不受摩擦力,只受重力和支持力2个力,对A:受重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地面对它的摩擦力5个力,故A正确;假设绳子有拉力,则B还要受到向右的摩擦力、重力、支持力,对A:重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地面对它的摩擦力、B对它的摩擦力6个力,故D正确,B、C错误.]
物体间作用力的分析技巧
(1)物体接触处粗糙且有挤压,但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2)两物体接触处可能无作用力、只有弹力或弹力与摩擦力同时存在,但不会有摩擦力而无弹力的情况出现.
[跟进训练]
3.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力F作用在物体C上后,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不受摩擦力作用
B.B不受摩擦力作用
C.A受到的各个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
D.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B [以C为对象,力F作用在物体C上,C处于静止状态,C一定受到A的摩擦力,A错;以B为对象,B不受其他外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不受摩擦力,B对;A处于静止状态,C对A的摩擦力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C错;以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对象,受水平向右的拉力,所以整体受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错.]
4/5素养培优课(二) 物体受力分析
1.会分析判断弹力的方向,能根据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有无、方向及大小.
2.掌握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并会进行大小的计算.
3.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体验科学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内涵,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考点1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平衡条件法: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及其方向.
3.假设法: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典例1】 如图所示为皮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两轮水平放置.当主动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重10 N的物体同皮带一起运动.若物体与皮带间最大静摩擦力为5 N,则物体所受皮带的摩擦力的大小和图中皮带上P、Q两处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A.5 N;向下、向下   B.0;向下、向上
C.0;向上、向上 D.0;向下、向下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①选取受力物体;②确定施力物体;③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④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①选取受力物体;②确定施力物体;③利用假设法判断受力物体相对施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④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多选)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A有摩擦力作用
B.B受到A、C的摩擦力作用
C.B只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
D.地面对C有摩擦力作用,大小等于F
 
考点2 摩擦力的计算
1.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用平衡条件计算,其大小只与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静摩擦力在03.滑动摩擦力用f=μFN计算,其中FN为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其大小只与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也可用平衡条件计算.
【典例2】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已知木块的重力G=6 N,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求:
(1)当F=25 N时,木块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当F增大为30 N时,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3)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可以在0~fmax之间变化,它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无关,但是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2.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 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
A.0.6 N     B.1.2 N
C.2.4 N D.3 N
 
考点3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质点、结点),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3.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依据各力的方向,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典例3】 (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轻绳一端拴住B物体,另一端固定在墙上且恰能伸直,水平外力F作用于A,A、B均保持静止状态,则A、B两物体受力的个数分别为(  )
A.5、2 B.4、2  
C.5、4   D.6、4
 
物体间作用力的分析技巧
(1)物体接触处粗糙且有挤压,但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2)两物体接触处可能无作用力、只有弹力或弹力与摩擦力同时存在,但不会有摩擦力而无弹力的情况出现.
3.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力F作用在物体C上后,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不受摩擦力作用
B.B不受摩擦力作用
C.A受到的各个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
D.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4/5素养培优练(二) 物体受力分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一种特殊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水平收回手掌以达到拖拉凳子的目的.如果甲、乙与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子上面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凳子向甲方移动
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在原地不会被拉动
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B [本题考查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与规律,甲、乙与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但是凳子的右端上面放了四块砖,这样乙与凳子间的压力就大一些,所以最大静摩擦力就大,这就决定了乙与凳子之间不容易滑动,所以凳子向乙方移动,选项B正确.]
2.(2022·山东济南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三个物体中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零
C.B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D.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B [A物体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故A错误;B、C两物体均有相对传送带向下滑动的趋势,故均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B正确,C、D错误.]
3.原来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物块受到瞬时撞击后,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则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受到几个力作用(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B [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支持面的弹力;由于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故物体只受两个力,故B正确,A、C、D错误.]
4.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的质量均为1 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同时用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B上,则地面对物体B、B对物体A的摩擦力分别为(g取10 m/s2)(  )
A.6 N 3 N B.1 N 1 N
C.0 1 N D.0 2 N
C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零;再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Ff=μmg=3 N>1 N,可知B对A的摩擦力与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为1 N,所以选项C正确.]
5.如图所示,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通过向小桶中增加沙子来增大对小车的拉力F,小桶的质量忽略不计,则小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Ff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是(  )
B [当F较小时,小车不动,与A间是静摩擦力,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当F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车滑动,与A间是滑动摩擦力,比最大静摩擦力稍小,之后F增大,摩擦力不变.故选项B正确.]
6.如图,日常生活中平板小车在搬运货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图乙是某同学用平板小车运送物体的原理图,小车在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x,同时车上的物体A相对车向左滑行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方向水平向左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方向水平向右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动力,方向水平向左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动力,方向水平向右
D [因为物体相对小车向左滑动,那么受到小车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相对地面是向右运动的,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所以是动力,故选项D正确.]
7.如图所示为某新型夹砖机,它能用两支巨大的“手臂”将几吨砖夹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知该新型夹砖机能夹起质量为m的砖,两支“手臂”对砖产生的最大压力为Fmax(设最大静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手臂”与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A.μ= B.μ=
C.μ= D.μ=
B [对砖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2f=mg,即2μFmax=mg,解得:μ=,故B正确.]
8.(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时,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F等大反向
D.若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ACD [木块静止,木块竖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增大,摩擦力不变,A正确,B错误;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和力F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C正确;当撤去F,墙壁与木块间无弹力,所以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D正确.]
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物块位于水平面上.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C [设弹簧原长为L,由胡克定律,对物块离墙壁最近的点有k(L-x1)=Fmax,对物块离墙壁最远的点有k(x2-L)=Fmax,联立解得k=,选项C正确.]
10.(2022·邵阳高一期中)如图所示,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斜面体A和物体B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体A各接触面均光滑,下列关于它们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斜面体A一定受到4个力
B.物体B可能受到4个力
C.斜面体A与物体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D.斜面体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A [斜面体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墙的弹力、B的压力,共4个力,A正确; 物体B受到重力、推力、斜面的支持力,B错误; 斜面体A各接触面均光滑,斜面体A与物体B之间一定无摩擦力,斜面体A与墙壁之间一定无摩擦力,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200 g的砝码,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2 mm.现用这支圆珠笔水平推一本放在桌面上质量为800 g的书,当按钮压缩量为2.4 mm(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时,这本书恰好匀速运动.取g=10 m/s2,试求:
(1)圆珠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
(2)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 (1)由于砝码处于静止,则kx=mg,所以有k== N/m=1 000 N/m.
(2)要使书恰好能匀速运动,则kx′=μm′g得μ===0.3.
[答案] (1)1 000 N/m (2)0.3
12.如图所示,人重600 N,木块A重400 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1)绳的拉力大小;
(2)A对人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 (1)设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T,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A.
取人和木块为整体,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可知
FfA=μ(GA+G人)=200 N.
由于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故2FT=FfA,所以FT=100 N.
甲      乙
(2)取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
由于人处于平衡状态,故Ff人=FT=100 N,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 (1)100 N (2)100 N 水平向左
13.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 kg的物体上,在另一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2 cm时,物体恰好做匀速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 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将弹簧拉长至11 cm时,求稳定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若将弹簧拉长至13 cm时,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4)若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拉力,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解析] (1)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有
k(x-x0)=μmg
则k==N/m=200 N/m.
(2)弹力F1=k(x1-x0)=200×(0.11-0.10)N=2 N,
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可得Ffm=μmg=0.2×2×10 N=4 N
故将弹簧拉长至11 cm时物体静止,所受静摩擦力Ff1=F1=2 N.
(3)弹力F2=k(x2-x0)=200×(0.13-0.10)N=6 N
F2>Ffm
故将弹簧拉长至13 cm时,物体将运动,此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f2=μFN=μmg=0.2×2×10 N=4 N.
(4)撤去拉力时,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Ff3=μFN=μmg=4 N.
[答案] (1)200 N/m (2)2 N (3)4 N (4)4 N
7/7素养培优练(二) 物体受力分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一种特殊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水平收回手掌以达到拖拉凳子的目的.如果甲、乙与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子上面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凳子向甲方移动
B.凳子向乙方移动
C.凳子在原地不会被拉动
D.凳子向体重大的同学一方移动
 
2.(2022·山东济南一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三个物体中只有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零
C.B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D.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3.原来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物块受到瞬时撞击后,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则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受到几个力作用(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4.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的质量均为1 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同时用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B上,则地面对物体B、B对物体A的摩擦力分别为(g取10 m/s2)(  )
A.6 N 3 N B.1 N 1 N
C.0 1 N D.0 2 N
 
5.如图所示,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通过向小桶中增加沙子来增大对小车的拉力F,小桶的质量忽略不计,则小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Ff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是(  )
 
6.如图,日常生活中平板小车在搬运货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图乙是某同学用平板小车运送物体的原理图,小车在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x,同时车上的物体A相对车向左滑行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方向水平向左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方向水平向右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动力,方向水平向左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动力,方向水平向右
 
7.如图所示为某新型夹砖机,它能用两支巨大的“手臂”将几吨砖夹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知该新型夹砖机能夹起质量为m的砖,两支“手臂”对砖产生的最大压力为Fmax(设最大静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手臂”与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A.μ= B.μ=
C.μ= D.μ=
 
8.(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时,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F等大反向
D.若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物块位于水平面上.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10.(2022·邵阳高一期中)如图所示,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斜面体A和物体B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体A各接触面均光滑,下列关于它们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斜面体A一定受到4个力
B.物体B可能受到4个力
C.斜面体A与物体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D.斜面体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二、非选择题
11.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200 g的砝码,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2 mm.现用这支圆珠笔水平推一本放在桌面上质量为800 g的书,当按钮压缩量为2.4 mm(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时,这本书恰好匀速运动.取g=10 m/s2,试求:
(1)圆珠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
(2)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2.如图所示,人重600 N,木块A重400 N,人与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1)绳的拉力大小;
(2)A对人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3.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 kg的物体上,在另一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弹簧拉长至12 cm时,物体恰好做匀速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 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将弹簧拉长至11 cm时,求稳定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若将弹簧拉长至13 cm时,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4)若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拉力,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