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5 搭船的鸟
你喜欢这些小鸟吗?能说出它的外形、颜色和动作特点吗?
0
情景导入
翠 鸟
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单独或成对活动。常栖息在水边树枝或岩石上,以鱼为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
相关资料
读题质疑:
读完题目《搭船的鸟》,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船上还有谁?
阅读任务:
1.初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会读的字,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桌、老师,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通过阅读全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
外祖父 沙啦 鹦鹉 悄悄
fù lā yīng wǔ qiāo
啦
lā( 沙啦)
la(太高兴啦)
我会认
鹦 鹉
婴+鸟=鹦
武+鸟=鹉
两字有什么相同点?
表音
表意
你还知道哪些带“鸟”字旁的字?
鸽
鸦
鹃
鸥
鹊
搭
响
捕
吞
哦
亲
父
沙
啦
翠
嘴
悄
羽
我会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独体字:
搭 沙 啦 响 羽 嘴 悄 哦 捕
亲 翠 吞
父
书写指导:“翠”字是上下结构,上部不是“羽”,末尾没有钩。
书写指导:“口”写得小一些,靠左上,右边的“此”注意写得扁一些,注意穿插避让。
本文主要写了“我”和母亲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了翠鸟。
再读课文: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雨、船夫、翠鸟(翠鸟的外形、翠鸟的动作)
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描写“雨”的语句,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圈出里面的拟声词,结合相关词语想一想。
精析文本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从拟声词“沙啦”我们可以体会到雨下得很大。
雨打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是不同的,作者在这里留心倾听了雨的声音。
自主交流:
仔细观察图片中的鸟,自由描述你看到的鸟是什么样子的,用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你观察到的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读课文第2自然段,自读圈画,找出概括翠鸟样子的词语和句子。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
再读课文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总写翠鸟的美丽。
突出翠鸟的美。
你对翠鸟的观察和作者有什么不同?
( )的羽毛
( )的长嘴
翅膀带有一些( )
色彩美
作者抓住了翠鸟颜色艳丽的特点描写。
看到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会有什么想法?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由此看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
作者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交流讨论: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呢?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翠鸟捕鱼的画面吗?
作者是怎样将翠鸟捕鱼、吃鱼的动作写得细致传神的呢?
提示:边读边圈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来体会。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捕鱼动作灵活、技术娴熟。
比较一下与你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总结交流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翠鸟进行细致观察的呢?
观察对象 翠鸟
观察时间 旅行途中
观察地点 船头
观察的方面
翠鸟的外形(颜色)
翠鸟捕鱼的动作
总结:
《搭船的鸟》的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了翠鸟。作者在观察的时候,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通过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速度的快和动作的敏捷。我们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拓展延伸
翠鸟 /菁莽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
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同样都是写翠鸟,认真读一读,想想两篇文章在描写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