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四年级上册
《盘古开天地》
学习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伟大的献身精神,感受盘古神勇、无私的伟大形象。
3. 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初步了解神话想象丰富的特点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了解神话产生的原因。
劈
pī
缓
浊
丈
隆
肢
躯
液
开
慢
混
万
轰
隆
四
干
血
huǎn
zhuó
zhàng
lóng
zhī
qū
yè
劈
缓
浊
丈
隆
肢
躯
液
开
慢
混
万
轰
隆
四
干
血
降
jiàng
(降落)(下降)
xiáng
(投降)(降服)
倒
dào
(倒水)(倒垃圾)
dǎo
(累倒了)(摔倒)
逐渐:一点一点发生变化
滋润:包含水分,不枯萎
创造:发明。制造出前所未有的事 物。
辽阔:形容水面或者原野非常广阔。
茂盛:植物茂密旺盛。
奔流不息:急速地流着,一刻也不 停止。
注意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不是“爱”而是“爰”。
书写指导
右下为三笔“撇折、撇折、点”,不要两笔写成,更不要写成“丝”。
上面的“田”要写得扁一点,下面是“糸”,不要错写成“系”。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世界最初是什么样子的,找出相关语句。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天地合一、宇宙黑暗的状态,与世界后来的样子作对比。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力量神奇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在下边对偶句的空白中,填入恰当的、上下句对应的反义词,以表现天地的形成。
其中有些______而清的东西,_______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_____的东西,沉沉______,变成地。
轻
冉冉
浊
下降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想象盘古在撑起天地的过程中身体神奇的变化,通过“宇宙混沌一片”“天地分开”“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些词句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丰富。
盘古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顶
顶天立地
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盘古的样子吗?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
北
南
东
西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
想象丰富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雨露
想象丰富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下文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盘古被混沌所孕育写起,一直写到盘古如何创造了宇宙,是为了表现这样一个中心: 宇宙是盘古创造的。
B、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他是值得人类称颂的大英雄。
C、盘古开天辟地是客观存在,这创举是十分艰巨的。
D、人类敢于凭借自身的伟力去战胜自然,这种信念和斗争是值得歌颂的。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创造”是什么意思呢?
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因此,创造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混沌中沉睡
开天辟地
撑住天地
化为万物
不怕牺牲
敢于创造
1.将这个神话故事复述一遍,讲给家人听。
2.课后搜集更多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与同学分享,开展“我喜欢的中国神话”故事会。
布置作业
盘 古 塑 像
盘古塑像矗立在盘古风景区正门广场,建于2003年6月,塑像用花岗岩塑造,基中座高2米,塑像面向正南方,背景是美丽的北岭山。塑像表情俊朗,右手执斧刚劲有力地伸向右方,左手托着寓意天的太阳。塑像基座正面刻有篆书“中华始祖盘古”,基座后面刻有屈原的名作《天问》和郭沫若《天问》的译文。盘古塑像生动表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豪迈气概。
课外阅读——中国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