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8.4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8.4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28 18:32: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8.4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类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是万物之灵,无须顾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应利用自然规律使气候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C.人类应禁止砍伐一切树木,改良气候
D.人类应限制工业发展,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气的自然状态受到破坏。由于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加剧。20世纪60年以来,氯氟烃等微量气体的增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由于过渡放牧,破坏原始森林及自然植被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状况,城市的扩展造成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使南极臭氧洞扩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气候系统的状况。目前,这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在数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其影响程度已可达到和自然因子影响同等的程度。因此,若不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将日渐加剧,不仅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将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答】A. 人是万物之灵,但是也应该顾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 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应利用自然规律使气候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B符合题意;
C. 人类应合理采伐树木,但不能禁止砍伐一切树木,C不符合题意;
D. 人类应尽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但不能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气温平均值上升。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50一100年间,气温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可见气温的升高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会减少寒潮南侵,从而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B.气温升高将导致西部地区冰川加速融化,使得淡水资源的储存减少
C.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化必将导致沙层变厚,一旦遭到寒潮侵袭,必将产生沙尘暴天气
D.我国西南地区如果不加限制地开发土地、破坏植被,气温升高将会导致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频繁发生
【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上平均气温上升将会给人类带来的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和土地沙漠化。(1)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已有12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了沙漠,特别是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就有500万公顷。
【解答】A. 气温升高不会减少寒潮南侵,也不会抑制沙尘暴的发生,A符合题意;
B. 气温升高将导致西部地区冰川加速融化,使得淡水资源的储存减少,B不符合题意;
C. 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化必将导致沙层变厚,一旦遭到寒潮侵袭,必将产生沙尘暴天气,C不符合题意;
D. 我国西南地区如果不加限制地开发土地、破坏植被,气温升高将会导致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频繁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在暑假里,下面哪一种气象灾害是我们永嘉人经常遇到的(  )
A.寒潮 B.台风 C.龙卷风 D.地震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解答】永嘉位于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暑假(夏季) 经常遇到的自然灾害是台风。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半年;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台风“菲特”登陆我省前夕,我省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  )
A.狂风暴雨 B.寒潮 C.地震 D.沙尘暴
【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台风“菲特”登陆我省前夕,我省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但不会带来寒潮、地震和沙尘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我国是一个气象气候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  )
A.寒潮 B.梅雨 C.台风 D.沙尘暴
【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 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半年,梅雨一般发生在夏初,沙尘暴一般发生在春季。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A.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A符合题意;
B.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B不符合题意;
C. 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C不符合题意;
D. 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下列关于气象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解答】A. 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A不符合题意;
B. 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B不符合题意;
C. 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C不符合题意;
D. 城市热岛现象,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18八上·嘉兴期中)地球充满生命活力离不开那厚厚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B.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解答】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从下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热层,每个层因高度不同,温度也不同,A不符合题意。
B、雷电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B符合题意。
C、对流层暖的地方空气热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下降,所以形成强烈的对流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所以大气逐渐变得稀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当台风来临时,①站在大树下躲雨、②蹲在电线杆旁避风、③躲在临时搭建的遮雨棚下避风、④逃进破旧房屋暂时躲雨,上述行为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当收到台风来袭的讯号时,我们应该选择待在室内,提前把门窗关好,把阳台上一切悬挂物件以及摆放在露台边沿的植物等重物杂物全部移到室内,避免台风来袭时这些东西会被卷到街上伤到他人或者砸到停放在外的车子等情况出现。 确认家里的煤气、电路等是否安全,尽量拔掉不必要的电源插头,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待在室内的人员尽量远离窗户等带玻璃的地带,避免台风损毁窗户时被溅出的玻璃所伤。 遇到台风来袭时正好行车路上的情况,应马上减速慢行。若能见度小于100米时,车速应减到每小时不超过40公里,并且应该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要马上开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最好马上寻找合适安全的地方避一避,不要强行驾驶。台风过后行车要注意避开低洼积水地带,放慢车速,绕开障碍物。停车时要观察一下四周的环境,避免靠着露天广告牌或紧靠阳台、树木停放车辆,以免高空坠物将车砸坏。 如果台风来袭时正行走在路上,那么要赶快寻找适合躲避的地方。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慢慢靠边行走,最好可以弯下腰降低个人重心。 行走时要注意避开危险建筑物和高空设施,同时要小心高空中坠落的物品砸到自己。户外广告牌、建筑施工架子、危险建筑物、空调室外机、露台边沿的杂物以及高大的树木都是我们格外要避开的目标,小心会被砸伤。 尽量绕开低洼积水地带行走,尤其是看见附近有电线杆吹倒、电线被风吹断的情况更是要格外注意,慎防触电危险。台风天气千万不要靠近铁塔、变电器、金属棚等容易引雷的地方,更加不要在大树下躲避,慎防触电事故。
【解答】当台风来临时,站在大树下躲雨、蹲在电线杆旁避风、躲在临时搭建的遮雨棚下避风、逃进破旧房屋暂时躲雨都是非常危险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地震
【答案】D
【知识点】地震;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解答】寒潮、台风、洪水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气象灾害
B.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C.冬、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
D.春季宁夏气候干旱,多发生沙尘暴气象灾害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解:A、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中西部山区.故B不符合题意;
C、夏秋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故C不符合题意;
D、春季宁夏气候干旱,多发生沙尘暴气象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
A.狂风和寒潮 B.梅雨和伏旱 C.霜冻和风沙 D.洪涝和干旱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其中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解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因此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近年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B.大气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治理沙尘暴的措施: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层,从而改善地被环境,固定土壤,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解答】 近年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都和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浮游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答】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而不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故A错误;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故B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雾和霾不是同一个概念;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答案】A
【知识点】季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解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浙江省不太可能出现的气质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水 D.泥石流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解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容易发生台风和洪水灾害,西南山地也会发生泥石流。但由于受到山脉阻挡,寒潮很少会影响到浙江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简答题
17.互联网消息:今年第19号台风“龙王”,3月2日16时在福建泉州登陆,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10级,风速33米/秒。使福建省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沿海一带洪水成灾,直接经济损失十多亿元。请指出这只消息中的几处错误?为什么?
【答案】(1) 3月2日;台风季节应为夏秋季;
(2)风力达10级;风力应为12级及以上;
(3) 台风中心;应为台风中心附近.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题干中“ 3月2日 ”是不对的,因为此时是春季,而台风应发生在夏秋季节; “ 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10级 ”也是不对的,因为台风风力应为12级及以上;另外“ 台风中心 ”应改为“ 台风中心附近 ”。
故答案为:(1) 3月2日;台风季节应为夏秋季;(2)风力达10级;风力应为12级及以上;(3) 台风中心;应为台风中心附近。
三、填空题
18.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海陆风盛行,晚上由于陆地砂石比热比海水比热
    ,降温快,陆地表面空气密度比海面空气密度大,形成   
(填“海上吹向陆地的海风”或“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阳春三月,杭州已经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却天寒地冻,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对杭州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答案】小;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纬度位置;台风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解答】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海陆风盛行,晚上由于陆地砂石比热比海水比热小,降温快,陆地表面空气密度比海面空气密度大,形成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阳春三月,杭州由于纬度低,气温高,已经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却天寒地冻,即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对杭州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
故答案为:小;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纬度位置;台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8.4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类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是万物之灵,无须顾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应利用自然规律使气候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C.人类应禁止砍伐一切树木,改良气候
D.人类应限制工业发展,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2.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气温平均值上升。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50一100年间,气温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可见气温的升高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会减少寒潮南侵,从而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B.气温升高将导致西部地区冰川加速融化,使得淡水资源的储存减少
C.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化必将导致沙层变厚,一旦遭到寒潮侵袭,必将产生沙尘暴天气
D.我国西南地区如果不加限制地开发土地、破坏植被,气温升高将会导致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频繁发生
3.在暑假里,下面哪一种气象灾害是我们永嘉人经常遇到的(  )
A.寒潮 B.台风 C.龙卷风 D.地震
4.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台风“菲特”登陆我省前夕,我省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  )
A.狂风暴雨 B.寒潮 C.地震 D.沙尘暴
5.我国是一个气象气候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  )
A.寒潮 B.梅雨 C.台风 D.沙尘暴
6.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7.下列关于气象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8.(2018八上·嘉兴期中)地球充满生命活力离不开那厚厚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B.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9.当台风来临时,①站在大树下躲雨、②蹲在电线杆旁避风、③躲在临时搭建的遮雨棚下避风、④逃进破旧房屋暂时躲雨,上述行为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地震
11.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气象灾害
B.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C.冬、春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
D.春季宁夏气候干旱,多发生沙尘暴气象灾害
1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
A.狂风和寒潮 B.梅雨和伏旱 C.霜冻和风沙 D.洪涝和干旱
13.近年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B.大气污染的结果
C.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D.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结果
14.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浮游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1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16.浙江省不太可能出现的气质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水 D.泥石流
二、简答题
17.互联网消息:今年第19号台风“龙王”,3月2日16时在福建泉州登陆,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10级,风速33米/秒。使福建省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沿海一带洪水成灾,直接经济损失十多亿元。请指出这只消息中的几处错误?为什么?
三、填空题
18.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海陆风盛行,晚上由于陆地砂石比热比海水比热
    ,降温快,陆地表面空气密度比海面空气密度大,形成   
(填“海上吹向陆地的海风”或“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阳春三月,杭州已经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却天寒地冻,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对杭州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气的自然状态受到破坏。由于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加剧。20世纪60年以来,氯氟烃等微量气体的增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由于过渡放牧,破坏原始森林及自然植被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状况,城市的扩展造成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使南极臭氧洞扩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气候系统的状况。目前,这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在数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其影响程度已可达到和自然因子影响同等的程度。因此,若不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将日渐加剧,不仅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将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答】A. 人是万物之灵,但是也应该顾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 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应利用自然规律使气候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B符合题意;
C. 人类应合理采伐树木,但不能禁止砍伐一切树木,C不符合题意;
D. 人类应尽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但不能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上平均气温上升将会给人类带来的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和土地沙漠化。(1)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已有12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了沙漠,特别是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就有500万公顷。
【解答】A. 气温升高不会减少寒潮南侵,也不会抑制沙尘暴的发生,A符合题意;
B. 气温升高将导致西部地区冰川加速融化,使得淡水资源的储存减少,B不符合题意;
C. 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化必将导致沙层变厚,一旦遭到寒潮侵袭,必将产生沙尘暴天气,C不符合题意;
D. 我国西南地区如果不加限制地开发土地、破坏植被,气温升高将会导致泥石流、滑坡、塌方等灾害的频繁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解答】永嘉位于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暑假(夏季) 经常遇到的自然灾害是台风。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半年;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龙卷风可见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包括美洲内陆、澳洲西部、印度半岛东北部等。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台风“菲特”登陆我省前夕,我省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但不会带来寒潮、地震和沙尘暴。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 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半年,梅雨一般发生在夏初,沙尘暴一般发生在春季。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解答】A.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A符合题意;
B.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B不符合题意;
C. 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C不符合题意;
D. 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解答】A. 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A不符合题意;
B. 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B不符合题意;
C. 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C不符合题意;
D. 城市热岛现象,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解答】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从下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热层,每个层因高度不同,温度也不同,A不符合题意。
B、雷电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B符合题意。
C、对流层暖的地方空气热膨胀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下降,所以形成强烈的对流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所以大气逐渐变得稀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当收到台风来袭的讯号时,我们应该选择待在室内,提前把门窗关好,把阳台上一切悬挂物件以及摆放在露台边沿的植物等重物杂物全部移到室内,避免台风来袭时这些东西会被卷到街上伤到他人或者砸到停放在外的车子等情况出现。 确认家里的煤气、电路等是否安全,尽量拔掉不必要的电源插头,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待在室内的人员尽量远离窗户等带玻璃的地带,避免台风损毁窗户时被溅出的玻璃所伤。 遇到台风来袭时正好行车路上的情况,应马上减速慢行。若能见度小于100米时,车速应减到每小时不超过40公里,并且应该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要马上开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最好马上寻找合适安全的地方避一避,不要强行驾驶。台风过后行车要注意避开低洼积水地带,放慢车速,绕开障碍物。停车时要观察一下四周的环境,避免靠着露天广告牌或紧靠阳台、树木停放车辆,以免高空坠物将车砸坏。 如果台风来袭时正行走在路上,那么要赶快寻找适合躲避的地方。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慢慢靠边行走,最好可以弯下腰降低个人重心。 行走时要注意避开危险建筑物和高空设施,同时要小心高空中坠落的物品砸到自己。户外广告牌、建筑施工架子、危险建筑物、空调室外机、露台边沿的杂物以及高大的树木都是我们格外要避开的目标,小心会被砸伤。 尽量绕开低洼积水地带行走,尤其是看见附近有电线杆吹倒、电线被风吹断的情况更是要格外注意,慎防触电危险。台风天气千万不要靠近铁塔、变电器、金属棚等容易引雷的地方,更加不要在大树下躲避,慎防触电事故。
【解答】当台风来临时,站在大树下躲雨、蹲在电线杆旁避风、躲在临时搭建的遮雨棚下避风、逃进破旧房屋暂时躲雨都是非常危险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地震;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解答】寒潮、台风、洪水都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解:A、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我国中西部山区.故B不符合题意;
C、夏秋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故C不符合题意;
D、春季宁夏气候干旱,多发生沙尘暴气象灾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其中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解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因此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治理沙尘暴的措施: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层,从而改善地被环境,固定土壤,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
【解答】 近年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都和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答】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而不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故A错误;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故B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雾和霾不是同一个概念;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季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解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解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容易发生台风和洪水灾害,西南山地也会发生泥石流。但由于受到山脉阻挡,寒潮很少会影响到浙江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1) 3月2日;台风季节应为夏秋季;
(2)风力达10级;风力应为12级及以上;
(3) 台风中心;应为台风中心附近.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题干中“ 3月2日 ”是不对的,因为此时是春季,而台风应发生在夏秋季节; “ 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10级 ”也是不对的,因为台风风力应为12级及以上;另外“ 台风中心 ”应改为“ 台风中心附近 ”。
故答案为:(1) 3月2日;台风季节应为夏秋季;(2)风力达10级;风力应为12级及以上;(3) 台风中心;应为台风中心附近。
18.【答案】小;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纬度位置;台风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解答】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夏季海陆风盛行,晚上由于陆地砂石比热比海水比热小,降温快,陆地表面空气密度比海面空气密度大,形成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阳春三月,杭州由于纬度低,气温高,已经春暖花开;而地处北方的哈尔滨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却天寒地冻,即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对杭州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
故答案为:小;陆地吹向海上的陆风;纬度位置;台风。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