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丹徒期中)时值四月天,正是赏樱好时节。星期天小明和父母一起来到天王浮山樱花园,只见一簇簇盛开的樱花,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小明闻到花香是由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021八下·建湖期中)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分子、原子核、电子
B.太阳系、银河系、原子核、分子、电子
C.银河系、太阳系、原子核、分子、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分子、原子核、电子
3.(2021八下·滨海期中)新型防菌“纳米纸”是由微颗粒( )制备得到,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也有引力
C.油分子间斥力使纸面上的油无法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4.(2021九上·大洼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
B.擦黑板时粉尘飞扬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2021八下·梁溪期中)如图所示,通过放大率为15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测得碳化硅分子的直径约为0.1 ;还可以观察到排列整齐的分子是 (选填“静止的”或“不停振动的”)。
6.水这种物质有三种状态,当它具有一定形状时的名称是( )
A.江河中的水 B.水蒸气
C.海中的咸水 D.冰块
7.(2021八下·江阴期中)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破镜难重圆
8.(2021八下·太仓期中)在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红色的水,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密封后静置,30天后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体都变红且液面下降了。对于该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静置后酒精和水的总质量变小
B.静置后混合液体的密度变小
C.静置后液面下降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D.液体都变红表明只有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9.(2021八下·溧阳期中)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存在空隙
10.(2021八下·新北期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11.(2020九上·乌鲁木齐期末)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 )
A.铅块 B.水 C.酒精 D.空气
12.(2021八下·莲湖期中)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3.(2021八下·丹徒期中)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汤姆生发现了 ,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 (选填“甲”或“乙”)。
14.(2021八下·滨海期中)“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2021年中国滨海梨花节如约而至(如图所示)。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做永不停息地 运动。中午时温度升高,香味更加浓郁,说明了 。
15.(2021八下·泗洪期中)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密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来,现将活塞向里压,则这时被封气体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被封气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 .
16.(2021八下·建湖期中)大家都知道,新装修的房屋不能立即住人,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胶粘剂中的甲醛,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甲醛从胶粘剂跑到了空气中,说明分子在 ,这种现象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加剧/减缓)。
17.(2020九上·荔湾期末)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丙图表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气”),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2021八下·惠山期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你知道分子直径大小是怎么估测的吗?是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油膜面积不再扩大的原因是 ;此时该油膜的厚度就近似等于分子直径.如图,如果一滴油在水面上展开为均匀圆形薄膜,油滴的质量为m,薄膜半径为R,油密度为ρ,则薄膜厚d表达式是:d= .(用常量和测量量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1八下·江都月考)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实验过程中, (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现在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 。
20.(2021八下·鼓楼月考)盈盈同学设计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1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如图2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选填“上”或“下”)方。
(3)根据 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5)如图3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 。
四、综合题
21.(2021·遵义模拟)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疫话物理
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广大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和亿万劳动者的浴血奋战、科技公关,取得了抗击疫情防控阶段性的胜利。
新冠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能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染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配戴口罩是最直接的有效防护措施,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
维结构,外层为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中层为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利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 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能有效的阻挡病毒的传播。内层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的核心材料为多层熔喷布,纤维直径可达 1~5 微米,带有持久静电,利用带电体可以 的性质,捕捉微细尘埃,大大提高了过滤效率。
(2)飞沫传播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能闻到淡淡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鼻腔引起嗅觉,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则是银河系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综上所述,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应是:银河系、太阳系、分子、原子核、电子,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任何分子间都有空隙,“纳米纸”的分子间只是间隙比较小,A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符合题意;
C.分子间有引力,靠得很近的两滴油可以自动结合成一滴,C不符合题意;
D.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来解释,A不符合题意;
B.粉尘是固体小颗粒,粉尘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B符合题意;
C.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用分子间有间隙来解释,C不符合题意;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可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来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是组成物体的很小的基本单位,粉尘是固体颗粒,不是分子。
5.【答案】nm;不停振动的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永不信息地做规则运动,则碳化硅分子的直径约为0.1nm,可观察到碳化硅分子不停振动。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解: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固态物质是冰,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水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故选D.
【分析】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物质既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7.【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不符合题意;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B符合题意;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的动理论知识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8.【答案】C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在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红色的水,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密封后静置,30天后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体都变红且液面下降了。这种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A.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因为容器密封,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液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混合液体的密度变大,B不符合题意;
C.静置后液面下降,分子之间相互渗透到对方,体积减小,表明分子间有空隙,C符合题意;
D.液体都变红表明只有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分子之间有间隙,用力推活塞时,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导致分子间距很难进一步变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10.【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后,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所以一会整杯水都变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11.【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了。
A.铅块属于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最强,A符合题意;
BCD.水、酒精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它们分子间的作用力没有固体强,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间,分子作用力最大。
12.【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13.【答案】分子;电子;乙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研究表明,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1897年,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即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乙。
【分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原子可以分为电子和原子核;电子绕原子核转动。
14.【答案】扩散;无规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能闻到梨花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中午温度升高时,花香会更浓郁。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答案】变大;斥力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活塞向里压的过程中,筒内的空气被压缩,体积将变小,质量指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体积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根据密度的公式ρ= 可知:当质量m不变、体积V变小后,密度将变大;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被封气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通过密度公式V=m/ρ可知,物体的密度越大时,物体的体积越小,密度越小,体积越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16.【答案】引力;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加剧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一般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
甲醛从胶粘剂跑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加剧。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7.【答案】液;变小;吸收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丙图属于液体,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故丙图是液体。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小。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分析】固体分析排布比较紧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析之间的距离越远,作用力越小;物体吸收热量转化为分子势能,是的距离变大。
18.【答案】分子间有引力;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所以油膜面积不再扩大;圆形油膜的面积S=πR2,油膜厚度为d,则油膜体积V=Sd=πR2×d=πdR2,油膜的质量:m=ρV=ρ×πdR2,所以薄膜厚d= .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结合密度公式求解液体体积,除以液体的底面积即为厚度。
19.【答案】(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4)气温升高,导致花香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运动加剧,扩散加剧。
【分析】(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保持其他不变,是控制变量法的利用;(3)探究分子运动时,不需要搅拌液体;(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0.【答案】(1)间隙(或空隙)
(2)下
(3)上
(4)④
(5)变大;分子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2)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气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还是扩散。
(3)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根据上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所以④的气体扩散最快。
(5)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21.【答案】(1)吸引轻小物体
(2)不属于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可以利用静电来捕捉微细尘埃。
(2)扩散的本质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直径是10-10m,飞沫的直径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故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分析】(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 / 1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 分子热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丹徒期中)时值四月天,正是赏樱好时节。星期天小明和父母一起来到天王浮山樱花园,只见一簇簇盛开的樱花,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小明闻到花香是由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能闻到淡淡花香是因为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鼻腔引起嗅觉,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D。
【分析】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2021八下·建湖期中)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分子、原子核、电子
B.太阳系、银河系、原子核、分子、电子
C.银河系、太阳系、原子核、分子、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分子、原子核、电子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则是银河系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夸克则是比质子更小的微粒,综上所述,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应是:银河系、太阳系、分子、原子核、电子,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3.(2021八下·滨海期中)新型防菌“纳米纸”是由微颗粒( )制备得到,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也有引力
C.油分子间斥力使纸面上的油无法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任何分子间都有空隙,“纳米纸”的分子间只是间隙比较小,A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符合题意;
C.分子间有引力,靠得很近的两滴油可以自动结合成一滴,C不符合题意;
D.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4.(2021九上·大洼期末)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
B.擦黑板时粉尘飞扬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来解释,A不符合题意;
B.粉尘是固体小颗粒,粉尘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无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B符合题意;
C.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会导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用分子间有间隙来解释,C不符合题意;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可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来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是组成物体的很小的基本单位,粉尘是固体颗粒,不是分子。
5.(2021八下·梁溪期中)如图所示,通过放大率为15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测得碳化硅分子的直径约为0.1 ;还可以观察到排列整齐的分子是 (选填“静止的”或“不停振动的”)。
【答案】nm;不停振动的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永不信息地做规则运动,则碳化硅分子的直径约为0.1nm,可观察到碳化硅分子不停振动。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水这种物质有三种状态,当它具有一定形状时的名称是( )
A.江河中的水 B.水蒸气
C.海中的咸水 D.冰块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解析】【解答】解: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固态物质是冰,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水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故选D.
【分析】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物质既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7.(2021八下·江阴期中)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破镜难重圆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不符合题意;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B符合题意;
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是扩散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的动理论知识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8.(2021八下·太仓期中)在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红色的水,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密封后静置,30天后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体都变红且液面下降了。对于该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静置后酒精和水的总质量变小
B.静置后混合液体的密度变小
C.静置后液面下降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D.液体都变红表明只有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在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半红色的水,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密封后静置,30天后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体都变红且液面下降了。这种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A.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因为容器密封,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液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混合液体的密度变大,B不符合题意;
C.静置后液面下降,分子之间相互渗透到对方,体积减小,表明分子间有空隙,C符合题意;
D.液体都变红表明只有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9.(2021八下·溧阳期中)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存在空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分子之间有间隙,用力推活塞时,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导致分子间距很难进一步变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10.(2021八下·新北期中)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整杯水变红,这一现象中( )
A.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墨水分子间隙
B.只有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间隙
C.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
D.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间隙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后,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分子和墨水分子都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所以一会整杯水都变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11.(2020九上·乌鲁木齐期末)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 )
A.铅块 B.水 C.酒精 D.空气
【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在固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比较强,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了。
A.铅块属于固体,分子间作用力最强,A符合题意;
BCD.水、酒精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它们分子间的作用力没有固体强,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固体间,分子作用力最大。
12.(2021八下·莲湖期中)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填空题
13.(2021八下·丹徒期中)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汤姆生发现了 ,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 (选填“甲”或“乙”)。
【答案】分子;电子;乙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研究表明,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1897年,汤姆生首先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即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是乙。
【分析】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原子可以分为电子和原子核;电子绕原子核转动。
14.(2021八下·滨海期中)“黄河故道芳菲天,大套梨花来相见”,2021年中国滨海梨花节如约而至(如图所示)。满园梨花香扑鼻而来,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做永不停息地 运动。中午时温度升高,香味更加浓郁,说明了 。
【答案】扩散;无规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能闻到梨花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中午温度升高时,花香会更浓郁。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2021八下·泗洪期中)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密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来,现将活塞向里压,则这时被封气体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被封气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 .
【答案】变大;斥力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活塞向里压的过程中,筒内的空气被压缩,体积将变小,质量指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体积变化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根据密度的公式ρ= 可知:当质量m不变、体积V变小后,密度将变大;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被封气体不能无限被压缩,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通过密度公式V=m/ρ可知,物体的密度越大时,物体的体积越小,密度越小,体积越大;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16.(2021八下·建湖期中)大家都知道,新装修的房屋不能立即住人,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胶粘剂中的甲醛,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甲醛从胶粘剂跑到了空气中,说明分子在 ,这种现象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加剧/减缓)。
【答案】引力;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加剧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一般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
甲醛从胶粘剂跑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加剧。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7.(2020九上·荔湾期末)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丙图表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气”),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变小;吸收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丙图属于液体,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故丙图是液体。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之间的距离变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小。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分析】固体分析排布比较紧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析之间的距离越远,作用力越小;物体吸收热量转化为分子势能,是的距离变大。
18.(2021八下·惠山期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你知道分子直径大小是怎么估测的吗?是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油膜面积不再扩大的原因是 ;此时该油膜的厚度就近似等于分子直径.如图,如果一滴油在水面上展开为均匀圆形薄膜,油滴的质量为m,薄膜半径为R,油密度为ρ,则薄膜厚d表达式是:d= .(用常量和测量量表示)
【答案】分子间有引力;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将很小的一滴油滴入水中,形成面积很大的油膜,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所以油膜面积不再扩大;圆形油膜的面积S=πR2,油膜厚度为d,则油膜体积V=Sd=πR2×d=πdR2,油膜的质量:m=ρV=ρ×πdR2,所以薄膜厚d= .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结合密度公式求解液体体积,除以液体的底面积即为厚度。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1八下·江都月考)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实验过程中, (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现在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 。
【答案】(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4)气温升高,导致花香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运动加剧,扩散加剧。
【分析】(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改变被研究的物理量,保持其他不变,是控制变量法的利用;(3)探究分子运动时,不需要搅拌液体;(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0.(2021八下·鼓楼月考)盈盈同学设计一组实验(如图),请同学们一齐观察实验并完成填空:
(1)如图1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液体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
(2)如图2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则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选填“上”或“下”)方。
(3)根据 瓶(填“上”或“下”)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4)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选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5)如图3所示,盈盈同学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了 。
【答案】(1)间隙(或空隙)
(2)下
(3)上
(4)④
(5)变大;分子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2)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必须放在下面的瓶子中,避免由于重力使气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还是扩散。
(3)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根据上面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所以④的气体扩散最快。
(5)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四、综合题
21.(2021·遵义模拟)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疫话物理
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广大医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和亿万劳动者的浴血奋战、科技公关,取得了抗击疫情防控阶段性的胜利。
新冠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能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染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配戴口罩是最直接的有效防护措施,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
维结构,外层为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中层为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利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 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能有效的阻挡病毒的传播。内层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口罩的核心材料为多层熔喷布,纤维直径可达 1~5 微米,带有持久静电,利用带电体可以 的性质,捕捉微细尘埃,大大提高了过滤效率。
(2)飞沫传播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答案】(1)吸引轻小物体
(2)不属于
【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可以利用静电来捕捉微细尘埃。
(2)扩散的本质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直径是10-10m,飞沫的直径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故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分析】(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吸引,同时带电物体它也能吸引轻小物体;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