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8 16: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2.[2023·天津]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胰液(pH:7.5~8.0) B.唾液(pH:6.6~7.1)
C.胆汁(pH:7.1~7.3) D.胃液(pH:0.9~1.5)
3.[2023·郴州]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TT60.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3.完成半本\\24春 典中点 9 化学 LJ(马银钏\\TT60.EPS" \* MERGEFORMATINET
A.稀释浓硫酸 B.配制NaCl溶液 C.测定溶液的pH D.酸碱中和
5.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得到CaCl2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A.生石灰 B.石灰石 C.熟石灰 D.苛性钠
6.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 C.铁粉 D.pH试纸
7.[2023·威海]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8.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O俗名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D.反应③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
9.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提示:铜与稀盐酸不反应)(  )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
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
C.N、P点时,溶液的pH:N>P
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 g
10.[2023·连云港]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所示)。检验气密性后,在t0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2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3XXH295.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3.完成半本\\24春 典中点 9 化学 LJ(马银钏\\23XXH295.EPS" \* MERGEFORMATINET
A.t0时注入的溶液是盐酸
B.t1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t1~t2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
D.t2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1.(4分)按要求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__________。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碱:________。
(3)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________。  (4)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
12.(12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着较广泛的用途。
(1)酸与碱之间能发生____________反应,写出一个上述四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钙可以用来调节土壤的________性,它的水溶液常用来检验________气体的存在。
(3)将一定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混合液显红色,可推断该溶液的pH______(填“>”“<”或“=”)7。要准确测定该溶液的pH,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13.(12分)[2023·广州]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____(填“>”“<”或“=”)Cl-。
②分析B→C段变化,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14.(12分)[2023·宜宾]某小组同学以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草木灰(含K2CO3)和油脂为原料,模拟古法制肥皂,实验室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油脂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生成的物质可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生成的固体产物俗称________。
(2)“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5.(6分)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及曲线如图乙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BY8.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3.完成半本\\24春 典中点 9 化学 LJ(马银钏\\BY8.EPS" \* MERGEFORMATINET
(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150 s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2)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4分)[2023·河北]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氢化钙取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氢化钙(CaH2)是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提出问题】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是否还能生成氢气?
【实验1】小组同学用适量氢化钙样品和水进行实验。
(1)如图1所示是小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为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最好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
(2)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锥形瓶中快速产生气泡,将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吹出肥皂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上升到空中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肥皂泡被点燃”是因为氢气具有________性。
【得出结论】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还能生成氢气。
【提出新问题】实验1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锥形瓶中有较多白色浑浊物。白色浑浊物是什么?
【分析讨论】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浑浊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氢化钙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变质生成碳酸钙,故白色浑浊物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
【实验2】按如图2所示,将白色浑浊物装入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稀盐酸,并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INCLUDEPICTURE"23XXH299.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3.完成半本\\24春 典中点 9 化学 LJ(马银钏\\23XXH299.EPS" \* MERGEFORMATINET
(4)实验2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5)图中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白色浑浊物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同时说明氢化钙样品有少量
变质。
【反思拓展】(6)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氢能有很多优点,如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我们共同努力,助力我国早日进入“氢能经济”时代。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7.化学兴趣小组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所选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INCLUDEPICTURE"ZK52.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3.完成半本\\24春 典中点 9 化学 LJ(马银钏\\ZK52.EPS" \* MERGEFORMATINET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一、1.C
2.A 【点拨】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是胰液。
3.B 【点拨】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B不
正确。
4.D 5.B 6.B
7.D 【点拨】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D错误。
8.D
9.D 【点拨】M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A正确;M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N点时氧化铜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B正确;N点时,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P点时,稀盐酸过量,溶液的pH是N>P,C正确;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 g,D不正确。
10.C 【点拨】t0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后,压强减小,说明注入的物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注入的溶液应该是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t1前对应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图中的生成物中还缺少水分子,B错误;t1~t2 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说明还存在其他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则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C正确;t2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碳酸钠,t2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
二、11.(1)HCl (2)NaOH (3)CaO (4)Ca(OH)2
12.(1)中和;NaOH+HCl===NaCl+H2O(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酸;CO2  (3)>;pH计
13.(1)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溶液变浑浊  
(3)①氢氧化钙消失了
②乙同学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4)①> ②离子的浓度
【点拨】(1)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发生了反应。(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发生了反应。(3)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消失了,则说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反应;②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4)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忽略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则相当于相同数目的氢氧根离子替换为氯离子,导电能力下降了,则导电能力OH->Cl-;②BC段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且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加了,但溶液体积不变,BC段导电能力增强,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14.(1)生石灰 (2)Ca(OH)2 (3)Ca(OH)2+K2CO3 ===CaCO3↓+2KOH (4)CaCO3
【点拨】(1)“煅烧”贝壳时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3)分析流程图信息,可知“沉淀”时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流程中沉淀所得碳酸钙可被循环利用到煅烧
环节。
三、15. (1)稀盐酸;HCl和NaCl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至完全反应,溶液温度升至最高
16.(1)A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可燃
(4)Ca(OH)2+2HCl===CaCl2+2H2O(或
CaCO3+2HCl===CaCl2+H2O+CO2↑)
(5)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 (6)密封保存(合理即可) (7)无污染(合理即可)
【点拨】(1)图示A、B两个实验装置中,装置A可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而装置B无法控制反应速率。(2)该实验要检验氢化钙与水反应是否会产生氢气,因此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肥皂泡被点燃,说明肥皂泡内的氢气具有可燃性。(4)锥形瓶内白色浑浊物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可能含有碳酸钙,结合图像分析,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因此白色浑浊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向锥形瓶内滴加稀盐酸时,Ca(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和H2O,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刚开始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接近于0,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迅速增大直至不再变化,说明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生成。(6)由于氢化钙极易吸水而变质,因此氢化钙应密封保存。
(7)氢能有很多优点,如原料来源广,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等。
四、17.【解】(1)4.4 
(2)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00 g×x      4.4 g
= x=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点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0 g+10.4 g-106 g=4.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