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一课时
焦越 松花江中学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科学的三个维度上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合作、观察、猜想假设及制定计划上教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科学方法的培养。对于本节重力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已经有了一种初步原始的认识,但某些认识可能是不正确的。
教学内容分析:重力是与人们生活生产联系密切的一种力,是后续物理方面内容学习的基础。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定量关系G=mg,反映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共同服从的规律;重力的方向与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是研究重力必须考虑的两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重力的意义。理解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利用重垂线制作简易水平仪,并用来检验调节水平。
3.知道重心的含义,回用实验的方法寻找物体重心
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调动学生积极性,能积极参与课内讨论和活动。
2.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意义、方向。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垂线的含义、寻找重心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力计、钩码、细绳、不规则薄板型物体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实验一:教师浸透水的抹布挂在水平竹竿上,请同学们观察滴下来的水滴如何运动?它的运动状态变了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
??? 1.先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
2.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然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 水滴下落,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水滴受到了力的作用.
?????? 实验二:教师将竹竿倾斜,挂上浸透水的抹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水滴运动情况.提问:为什么竹竿倾斜了,而水滴运动的方向不变?
1.学生猜想
2.教师进行实验,反复几次,请同学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以上现象都说明水滴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滴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这个力我们叫它重力.
[观看视频]:认识地球上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1.猜想: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比较两幅图画《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和《返回地球的费俊龙聂海胜》。(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归纳]: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只要在地面上有限的范围内,重力总是存在。
二.重力的三要素
1.猜想:重力的方向?
[教师引导]:你知道建筑工人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大楼是否竖直呢?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活动]:每个学生用细绳绑住任何一件物体,观察绳子的方向?
[学生归纳,争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垂直)向下的。
[教师辨析]:垂直与竖直
垂直的通常叫法:A垂直与B,是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而言位置方向关系。而竖直仅是对物体自身而言,没有相比较的物体。
[学生二次归纳]: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活动]:利用重垂线校准教室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教室窗台、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线是否与窗台、桌面垂直)。
2.重力的大小
[教师猜想]: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有关(非特指,在广泛意义上的地面附近)
[学生反驳]:利用测力计、身边的小物体、橡皮泥等来设计一些小实验推翻老师的猜想。
[学生猜想]: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小组探究]: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了解实验情况
器材:钩码4个,弹簧秤 建立直角坐标系:
钩码数/只
1
2
3
4
质量/千克
重力/牛
/牛·千克-1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小组交流,展示成果](渗透实事求是的情感教育)
[交流成果汇总,教师补充]
1.物体所受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用系数“g”表示,g=9.8N/kg)
3.g的含义:在近地面附近,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牛顿。
4.G = m·g
[练习]:每个同学计算自己所受到的重力。
3.重力的作用点
[阅读]:阅读P18、19,试回答: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活动]:根据P19介绍的方法寻找重心
寻找尺子的重心。
寻找粗细不均匀圆珠笔的重心。
③寻找不规则薄板型物体的重心。
④寻找铅球的重心。
⑤寻找CD唱片的重心。
[“寻找重心”经验交流会]
①对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处。
②能用悬挂法找到薄形物体的重心。
③物体的重心不一定落在物体上。
三.小结
1.学生自己表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教师归纳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只要在地面上有限的范围内,重力总是存在。
②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③物体所受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G = m·g ;g的含义:在近地面附近,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牛顿。
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作业(*为选做)
1、 从山坡公路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 )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增大,方向不变
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D.大小减小,方向变化
2、如果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那么,下列哪些现象将会发生? ( )
A.水装在漏斗里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B.玻璃杯掷到墙上仍然完好无损。
C.鸡毛和沙粒都可悬浮在空气中。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
3、画出投影出的物体的重力示意图
4、回家后,请计算一下你们爸爸或妈妈所受到的重力。
5、找一下残缺的CD唱片的重心
*6、查阅有关于“重力是如何发现”或“不同星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的资料,能简要概述你对重力的认识。
板书
重力
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了力.是重力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只要在地面上有限的范围内,重力总是存在。
③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④物体所受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G = m·g ;g的含义:在近地面附近,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牛顿。
⑤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教学反思:
学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误认为与接触面垂直.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口头辨析似乎不够,在讲授重力的方向时可以做以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重垂线与水平桌面、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实验过程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误差分析没有重视。
参考文献:
《科学教师用书八年级上》
课件21张PPT。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力
重力一、重力重力的三要素比较下列两幅图片,说一说,从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你知道建筑工人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大楼是否竖直呢?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讨论[学生活动]:每个学生用细绳绑住任何一件物体,观察绳子的方向?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活动]:利用重垂线校准教室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教室窗台、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线是否与窗台、桌面垂直)。
3.重力的大小[老师猜想]: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非特指,在广泛意义上的地面附近)请验证老师说法对或错器材:一只弹簧秤、4只质量均为50克的钩码。过程:用所给的器材研究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把有关数据填入下表内。探究[猜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相应的点,并连接起来。看看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小组交流,展示成果]1.物体所受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2.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用系数“g”表示,g=9.8N/kg) 3.g的含义:在近地面附近,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牛顿。 4.G = m·g (G为重力)3.重力的作用点
[阅读]:阅读P18、19,试回答: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活动]:根据P19介绍的方法寻找重心
①寻找尺子的重心。
②寻找粗细不均匀圆珠笔的重心。
③寻找不规则薄板型物体的重心。
④寻找铅球的重心。
⑤寻找CD唱片的重心。对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处;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既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又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寻找重心”经验交流会]薄片状物体重心的确定——悬挂法.注意: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地方,也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重力作用.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落在物体上.小结: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是产生重力的原因.
重力G跟它的质量m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我们可以认为物体的各部分所受的重力集中于重心这一点.称为重心。 巩固练习1、 从山坡公路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B.大小增大,方向不变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D.大小减小,方向变化C2、 如果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那么,下列哪些现象将会发生? ( )A.水装在漏斗里可以做到滴水不漏。B.玻璃杯掷到墙上仍然完好无损。C.鸡毛和沙粒都可悬浮在空气中。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AC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