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水受热以后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影响其状态变化的条件主要有温度和压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冰、水和水蒸气非常熟悉,也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对于转化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并不十分清楚。本课着重从受热这一条件下,揭示水-水蒸气转化过程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有趣的动画进行导入,交流冰、水和水蒸气状态变化,从而得到冰、水和水蒸气都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部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在问题引导和实验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严谨观察的科学习惯。观察之后帮助学生形成实验结论: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变少。
第三部分,反思生活中常见的水的沸腾的情况,学以致用。并且对学生进行防烫伤渗透。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水烧开了会冒气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知道水的沸点是100℃也不算难,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吸引孩子们的呢?就是科学研究的态度,科学知识的获得。本节课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获得都是通过科学探究得来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我要做什么,并且通过实验操作而有所发现,让学生感受到本课知识并非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获得的。在知识整合教学观引领下展开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深度思考的习惯和学习热情。而且,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三、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科学思维: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探究实践:做冰融化实验,观察并描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做水沸腾实验,观察并描述水沸腾的过程。
态度责任:安全使用热水加热装置。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沸腾实验的设计过程。
难点:利用曲线图发现冰融化温度变化规律。
五、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视频素材、课件、烧杯、温水、铁架台、温度计、夹子、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湿抹布。
六、教学方法
1.本课老师教的主要方法,有谈话法,演示法等,谈话法主要用实验过程的引导,演示法主要用在实验器材的操作中。主要目的:1.引导思考;2.规范操作行为。
2.本课学生学的主要方法,有小组合作法、数据分析法等,主要用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目的:培养严谨的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图表表示习惯。
七、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分析,本节课设计几个教学环节?
先完整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和时间预设,再结合上课的课件逐一说明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和设计意图。
八、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重简洁美观,明确合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