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7.4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一、夯实基础
1.湘绣是湖南著名的民间艺术,然而湘绣作品的防霉非常重要。你认为下列哪种条件下的湘绣作品最容易发霉( )
A.低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常温、干燥 D.常温、潮湿
【答案】D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等。
【解答】湘绣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尼龙等有机物为原料,在常温、潮湿状态下利于滋生微生物,导致湘绣发霉。
故答案为:D
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答案】B
【知识点】细菌
【解析】【分析】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细菌种类很多,都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靠分裂进行生殖。
【解答】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主要依靠分裂进行繁殖后代,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繁殖速度很快,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所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故答案为:B
3.(2019七下·长兴月考)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胞壁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是多细胞个体 D.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答案】C
【知识点】细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其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是通过分裂进行繁殖的。
【解答】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所以它是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故答案为:C
4.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空气中飘散着许多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的真菌如霉菌、大型真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真菌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空气中飘散着许多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B正确,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并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如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面包、馒头,乳酸菌制作酸奶等,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下列真菌中是单细胞的是 ( )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木耳
【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较多,分布很广,其细胞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比细菌的个体要大得多。
【解答】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C选项与此相符。
故答案为C.
6.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比如在制作酸奶时就主要用到( )
A.霉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 D.醋酸菌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B正确,符合题意;
C、制馒头、面包要用到酵母菌,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制醋用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刚煮熟的食品中 B.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C.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表面 D.真空密封的罐头食品中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解答】A、刚煮熟的食品中由于温度较高,不适于细菌、真菌生长,因此细菌、真菌较少,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于腌制食品的盐水中盐的浓度大,不利于细菌、真菌吸收水分,甚至失水,因此细菌、真菌较少,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流通的货币表面由于接触的人多,细菌、真菌就多,又因货币表面粘有汗液有机物稍多,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细菌、真菌较多,C正确,符合题意;
D、真空的罐头食品中没有空气(氧气),因此好氧性细菌、真菌就无法生长繁殖,又因罐头食品制作时经过高温灭菌,因此罐头食品中的细菌、真菌很少,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下列食品与酵母菌有关的是( )
A.酸奶 B.醋 C.酱油 D.馒头
【答案】D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有:(1)医药工业,(2)食品工业,(3)能源工业,(4)化学工业,(5)农业,(6)环境保护等方面。
【解答】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制造酱油要用到霉菌,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制作馒头要用到酵母菌发酵,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
A.冰箱中无空气
B.低温杀死了食物中的微生物
C.冰箱中无微生物
D.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因为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期,但是低温不能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低温下微生物还会繁殖,因此冰箱保鲜暂时的,不是永远保鲜,而是有一定的保质期。
故答案为:D
10.匍枝根霉用孢子繁殖,孢子着生于如图标号(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匍枝根霉亦称黑面包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由土壤或空气中都很容易分离得到。这种真菌的特征是具有细长菌丝,不分隔,孢子囊在直立菌丝顶端成球状,孢子成熟时呈黑色。营养方式为腐生,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解答】①是孢子囊,里面有大量孢子,孢子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依靠孢子繁殖的有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还有大部分真菌等,孢子是这些生物的生殖细胞。②是直立菌丝,③是假根,④是营养菌丝。所以孢子着生于如图标号①。
故答案为:A
11.下列关于青霉和青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霉是一种真菌
B.青霉是通过孢子繁殖的
C.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产生的抗生素
D.青霉素可治疗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
【答案】D
【知识点】真菌;抗生素
【解析】【分析】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解答】A、青霉具有细胞核,靠孢子繁殖,属于真菌,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青霉有许多菌丝组成,其中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的颜色为青绿色,靠孢子来繁殖后代,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青霉素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种病菌的特殊物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引起的疾病,但是不能杀死真菌和病毒,因此不能治疗真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曲霉、青霉和蘑菇产生后代的方式都是( )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分裂生殖 D.有性生殖
【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菌的生殖方式。解答时可以从青霉、曲霉、蘑菇的生殖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A、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蘑菇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蘑菇的菌丝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的菌褶内有大量的孢子。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A正确,符合题意;
B、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无性繁殖方式之一,由母体长出新个体,形状和母体相似,仅大小不同,脱落后成为独立的个体。酵母菌是出芽生殖,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或多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地球上不会出现生物尸体堆积如山、垃圾遍地的局面,主要原因是( )
A.绿色植物的根系能够分解吸收动植物的遗体
B.动植物的遗体能够逐渐被风化,直到消失
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D.动植物的遗体会自身分解
【答案】C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者“清洁工”的角色,它们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
【解答】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专门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为生,它们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给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制造有机物,正是由于这些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地球上不会出现生物尸体堆积如山、垃圾遍地的局面。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酿酒、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细菌能够使食物腐烂,所以细菌都是有害的
C.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造酱油要用到霉菌等。
【解答】A、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酿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蒸馒头、做面包时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面包暄软多孔,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制作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细菌。少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的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等,B错误,符合题意;
C、制酱要用到霉菌,制作腐乳也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把食品内的微生物都杀死
B.隔绝空气,使微生物不能呼吸
C.使微生物进入休眠状态
D.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品腐败是因为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或空气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所以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泡酒等,现代储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食品防腐剂。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所以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故答案为:D
16.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细菌;抗生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遵循的相关原则,强化学生对生物实验遵循的原则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
【解答】 该实验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将来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或抗生素的种类。可见C正确。
故答案为:C
17.(2019七下·余姚期末)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已达到防腐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水将B盆内进行了封闭,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有利防腐.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而冰箱贮存食物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 和 称作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
【答案】细菌;真菌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细菌和真菌称为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它们大多数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故答案为:细菌;真菌
二、能力提升
1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编号分别为甲、乙,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甲敞口,乙密封。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
A.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 B.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C.甲、乙会同时腐败 D.甲、乙永不腐败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腐败是因为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于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落入食物中繁殖产生的。
【解答】因为甲敞口放置,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落到甲敞口的肉汤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食物腐败;因为乙密封,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能落到乙的肉汤中。 所以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故答案为:B
20.(2019七下·衢州期中)图甲为某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为该微生物的一种生殖方式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B.图乙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与图甲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没有液泡和细胞壁
D.为了减慢该微生物的生长,可以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
【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而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无机盐和水,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为是否有核膜。
【解答】A、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甲图有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因此属于真核细胞,A符合题意。
B、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由乙图所示的生殖方式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这是属于无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细胞有液泡和细胞壁,C不符合题意。
D、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分,若是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不会减慢微生物的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这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
B.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C.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于水
D.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为自养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探究实验的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
【解答】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 在甲、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自变量是水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甲没有变化,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乙、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面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变量是面包。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于水,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的结果是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说明面包上的微生物利用面包中的有机物在水分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因此这些微生物不是自养生物,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为了研究链霉素对三种细菌的杀菌效果,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平行线(3条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恒温箱内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
B.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抗生素
【解析】【分析】三条平行菌线均与链霉素菌带接触,链霉素对细菌抗生效应大小,可从图中横向的三条菌带长度加以判别,菌带越长,说明此菌生长良好,链霉素对细菌杀灭作用越弱;菌带越短,说明此菌生长不好,链霉素对细菌杀灭作用越强。
【解答】A、分析实验结果,结核杆菌的菌带最短,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实验结果,结核杆菌的菌带比霍乱菌的菌带短,说明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实验结果看,结核杆菌的菌带比伤寒菌短,说明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对伤寒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的说法是错误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表中数据来源于一个有关细菌种群在24小时内增长的实验。根据此数据回答问题:
时间(h) 细菌数量(个) 时间(h) 细菌数量(个)
0 750 15 35000
5 9000 20 11000
10 44000 25 6000
(1)下列最能准确地反映表中结果的曲线是____。
A. B.
C. D.
(2)细菌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
A.在0~5h之间 B.在5~10h之间 C.在10~15h之间
D.在15~20h之间 E.在20~25h之间
【答案】(1)A
(2)B
【知识点】细菌
【解析】【分析】细菌进行分裂生殖,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型,因为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
【解答】(1) 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菌在开始时数量为750个,5个小时之后为9000个,10个小时为44000个,15个小时后为35000个,20小时后为11000个,25小时后为6000个,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所以曲线A符合要求。
(2)由图可知:从0到5小时的变化为8250个,从5到10小时变化为35000个,从10到15小时变化为9000个,从15到20小时变化为24000个,从20到25小时变化为5000个,所以从5到10小时变化最大,细菌种群有最大增长率。
故答案为:(1)A (2)B
24.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方法步骤如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方法步骤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作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把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 ?所作出的假设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 。
(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 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硬币上的擦取物
(2)对照实验;乙;对照组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解答】(1)(2)依据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及其方法步骤,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所做出的假设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②号培养基不做任何处理,①号培养基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组是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轻轻涂抹的培养基,对照组是不做任何处理的培养基,因此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对照试验,该实验的变量是硬币上的擦取物。
甲组设置①、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对照试验,而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缺少对照组,因此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
(3)从甲组同学在实验中,由(1)分析可知,在①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由探究的问题及作出的假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故答案为:(1) 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 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硬币上的擦取物 (2)对照实验;乙;对照组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7.4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一、夯实基础
1.湘绣是湖南著名的民间艺术,然而湘绣作品的防霉非常重要。你认为下列哪种条件下的湘绣作品最容易发霉( )
A.低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常温、干燥 D.常温、潮湿
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3.(2019七下·长兴月考)幽门螺旋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胞壁 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是多细胞个体 D.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4.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空气中飘散着许多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
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5.下列真菌中是单细胞的是 ( )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木耳
6.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比如在制作酸奶时就主要用到( )
A.霉菌 B.乳酸菌 C.酵母菌 D.醋酸菌
7.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
A.刚煮熟的食品中 B.腌制食品的盐水中
C.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表面 D.真空密封的罐头食品中
8.下列食品与酵母菌有关的是( )
A.酸奶 B.醋 C.酱油 D.馒头
9.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
A.冰箱中无空气
B.低温杀死了食物中的微生物
C.冰箱中无微生物
D.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0.匍枝根霉用孢子繁殖,孢子着生于如图标号(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关于青霉和青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霉是一种真菌
B.青霉是通过孢子繁殖的
C.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产生的抗生素
D.青霉素可治疗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
12.曲霉、青霉和蘑菇产生后代的方式都是( )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分裂生殖 D.有性生殖
13.地球上不会出现生物尸体堆积如山、垃圾遍地的局面,主要原因是( )
A.绿色植物的根系能够分解吸收动植物的遗体
B.动植物的遗体能够逐渐被风化,直到消失
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D.动植物的遗体会自身分解
14.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酿酒、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
B.细菌能够使食物腐烂,所以细菌都是有害的
C.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5.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把食品内的微生物都杀死
B.隔绝空气,使微生物不能呼吸
C.使微生物进入休眠状态
D.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6.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7.(2019七下·余姚期末)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18. 和 称作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
二、能力提升
1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编号分别为甲、乙,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甲敞口,乙密封。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 )
A.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 B.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C.甲、乙会同时腐败 D.甲、乙永不腐败
20.(2019七下·衢州期中)图甲为某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为该微生物的一种生殖方式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B.图乙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与图甲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没有液泡和细胞壁
D.为了减慢该微生物的生长,可以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
21.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这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是水分
B.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C.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于水
D.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为自养生物
22.为了研究链霉素对三种细菌的杀菌效果,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平行线(3条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 ℃恒温箱内培养3天,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
B.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23.表中数据来源于一个有关细菌种群在24小时内增长的实验。根据此数据回答问题:
时间(h) 细菌数量(个) 时间(h) 细菌数量(个)
0 750 15 35000
5 9000 20 11000
10 44000 25 6000
(1)下列最能准确地反映表中结果的曲线是____。
A. B.
C. D.
(2)细菌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
A.在0~5h之间 B.在5~10h之间 C.在10~15h之间
D.在15~20h之间 E.在20~25h之间
24.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实验方法步骤如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方法步骤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作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把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4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察一次,做好记录
(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 ?所作出的假设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 。
(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 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等。
【解答】湘绣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尼龙等有机物为原料,在常温、潮湿状态下利于滋生微生物,导致湘绣发霉。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细菌
【解析】【分析】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细菌种类很多,都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靠分裂进行生殖。
【解答】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主要依靠分裂进行繁殖后代,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繁殖速度很快,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所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细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其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是通过分裂进行繁殖的。
【解答】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所以它是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的真菌如霉菌、大型真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可以形成芽孢来度过不良环境,真菌是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空气中飘散着许多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B正确,符合题意;
C、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并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如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面包、馒头,乳酸菌制作酸奶等,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较多,分布很广,其细胞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比细菌的个体要大得多。
【解答】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C选项与此相符。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B正确,符合题意;
C、制馒头、面包要用到酵母菌,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制醋用醋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解答】A、刚煮熟的食品中由于温度较高,不适于细菌、真菌生长,因此细菌、真菌较少,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于腌制食品的盐水中盐的浓度大,不利于细菌、真菌吸收水分,甚至失水,因此细菌、真菌较少,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流通的货币表面由于接触的人多,细菌、真菌就多,又因货币表面粘有汗液有机物稍多,有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细菌、真菌较多,C正确,符合题意;
D、真空的罐头食品中没有空气(氧气),因此好氧性细菌、真菌就无法生长繁殖,又因罐头食品制作时经过高温灭菌,因此罐头食品中的细菌、真菌很少,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微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有:(1)医药工业,(2)食品工业,(3)能源工业,(4)化学工业,(5)农业,(6)环境保护等方面。
【解答】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制造酱油要用到霉菌,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制作馒头要用到酵母菌发酵,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因为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期,但是低温不能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低温下微生物还会繁殖,因此冰箱保鲜暂时的,不是永远保鲜,而是有一定的保质期。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匍枝根霉亦称黑面包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由土壤或空气中都很容易分离得到。这种真菌的特征是具有细长菌丝,不分隔,孢子囊在直立菌丝顶端成球状,孢子成熟时呈黑色。营养方式为腐生,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解答】①是孢子囊,里面有大量孢子,孢子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依靠孢子繁殖的有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还有大部分真菌等,孢子是这些生物的生殖细胞。②是直立菌丝,③是假根,④是营养菌丝。所以孢子着生于如图标号①。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真菌;抗生素
【解析】【分析】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解答】A、青霉具有细胞核,靠孢子繁殖,属于真菌,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青霉有许多菌丝组成,其中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的颜色为青绿色,靠孢子来繁殖后代,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青霉素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它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种病菌的特殊物质,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引起的疾病,但是不能杀死真菌和病毒,因此不能治疗真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菌的生殖方式。解答时可以从青霉、曲霉、蘑菇的生殖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A、真菌常为丝状的有机体,青霉、曲霉、蘑菇都是由菌丝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蘑菇的菌丝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的菌褶内有大量的孢子。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A正确,符合题意;
B、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无性繁殖方式之一,由母体长出新个体,形状和母体相似,仅大小不同,脱落后成为独立的个体。酵母菌是出芽生殖,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或多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C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者“清洁工”的角色,它们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
【解答】腐生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专门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为生,它们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给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制造有机物,正是由于这些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地球上不会出现生物尸体堆积如山、垃圾遍地的局面。C正确,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造酱油要用到霉菌等。
【解答】A、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酿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蒸馒头、做面包时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面包暄软多孔,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制作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细菌。少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的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等,B错误,符合题意;
C、制酱要用到霉菌,制作腐乳也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品腐败是因为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或空气中原有的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所以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泡酒等,现代储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食品防腐剂。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所以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细菌;抗生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遵循的相关原则,强化学生对生物实验遵循的原则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
【解答】 该实验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将来与含有抗生素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还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抗生素的有无或抗生素的种类。可见C正确。
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解答】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已达到防腐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水将B盆内进行了封闭,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有利防腐.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而冰箱贮存食物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细菌;真菌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细菌和真菌称为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它们大多数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故答案为:细菌;真菌
19.【答案】B
【知识点】细菌;真菌;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腐败是因为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于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落入食物中繁殖产生的。
【解答】因为甲敞口放置,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落到甲敞口的肉汤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食物腐败;因为乙密封,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能落到乙的肉汤中。 所以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
故答案为:B
20.【答案】A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而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无机盐和水,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为是否有核膜。
【解答】A、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甲图有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因此属于真核细胞,A符合题意。
B、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由乙图所示的生殖方式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这是属于无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细胞有液泡和细胞壁,C不符合题意。
D、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分,若是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不会减慢微生物的生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探究实验的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
【解答】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 在甲、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自变量是水分,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甲没有变化,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乙、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面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变量是面包。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设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来自于水,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的结果是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说明面包上的微生物利用面包中的有机物在水分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因此这些微生物不是自养生物,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答案】D
【知识点】细菌;真菌;抗生素
【解析】【分析】三条平行菌线均与链霉素菌带接触,链霉素对细菌抗生效应大小,可从图中横向的三条菌带长度加以判别,菌带越长,说明此菌生长良好,链霉素对细菌杀灭作用越弱;菌带越短,说明此菌生长不好,链霉素对细菌杀灭作用越强。
【解答】A、分析实验结果,结核杆菌的菌带最短,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实验结果,结核杆菌的菌带比霍乱菌的菌带短,说明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实验结果看,结核杆菌的菌带比伤寒菌短,说明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对伤寒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的说法是错误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3.【答案】(1)A
(2)B
【知识点】细菌
【解析】【分析】细菌进行分裂生殖,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型,因为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
【解答】(1) 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菌在开始时数量为750个,5个小时之后为9000个,10个小时为44000个,15个小时后为35000个,20小时后为11000个,25小时后为6000个,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所以曲线A符合要求。
(2)由图可知:从0到5小时的变化为8250个,从5到10小时变化为35000个,从10到15小时变化为9000个,从15到20小时变化为24000个,从20到25小时变化为5000个,所以从5到10小时变化最大,细菌种群有最大增长率。
故答案为:(1)A (2)B
24.【答案】(1)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硬币上的擦取物
(2)对照实验;乙;对照组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细菌;真菌
【解析】【分析】(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在探究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解答】(1)(2)依据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及其方法步骤,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所做出的假设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②号培养基不做任何处理,①号培养基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组是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轻轻涂抹的培养基,对照组是不做任何处理的培养基,因此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对照试验,该实验的变量是硬币上的擦取物。
甲组设置①、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对照试验,而乙组同学的实验方法缺少对照组,因此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
(3)从甲组同学在实验中,由(1)分析可知,在①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由探究的问题及作出的假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故答案为:(1) 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吗; 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硬币上的擦取物 (2)对照实验;乙;对照组 (3)① (4)硬币上有细菌和真菌
1 / 1